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节段性肿瘤假体治疗长骨骨干转移癌并病理骨折的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骨干转移癌合并病理骨折的患者,1例为肾癌合并股骨干转移,1例为肝癌合并肱骨干转移。均采用全麻下肿瘤瘤段切除节段性肿瘤假体置换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结果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分别为2个月和半年,无肿瘤复发,肢体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评分均为30分。结论节段性肿瘤假体置换是一种治疗长骨骨干转移癌可供选择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工节段型骨干假体重建治疗肱骨骨干肿瘤的可行性、手术方法以及疗效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至2012年6月期间我院采用肿瘤广泛切除和节段型骨干假体重建术治疗6例肱骨骨干肿瘤患者的手术方案及疗效。6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4例,年龄为19~74岁,平均50.8岁;其中肱骨干单纯性骨囊肿2例、肺癌单发肱骨干转移瘤2例、肱骨干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及肱骨干富含巨细胞纤维性病变1例。结果术后随访8~58个月,平均29.5个月。截至末次随访,5例患者存活,1例患者于术后2()个月死亡。存活患者肿瘤无局部复发、假体松动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患肢功能状态良好,国际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MSTS)肢体功能评分平均为24.8分(19~28分)。结论长骨骨干肿瘤大段广泛切除和节段型骨干假体保肢重建是治疗骨干肿瘤的有效手术方案之一。设计定制假体能够确保手术切除至安全外科边界,降低术后局部复发率,并保留正常关节及周围软组织,使患者术后即可负重锻炼,提高了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工肿瘤骨干假体在肱骨干恶性肿瘤切除重建保肢治疗中的应用及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诊治肱骨干恶性肿瘤4例,男2例,女2例;年龄20~72岁,平均45.6岁。骨髓瘤1例,肺癌肱骨干转移病理性骨折2例,肾癌肱骨干转移肿瘤假体置换术后松动1例。均采用瘤段截除人工肿瘤骨干假体置换重建手术治疗。结果 4例患者随访6~20个月,平均12个月。4例均无肿瘤原位复发,无假体松动及假体周围骨折。4例MSTS肢体功能评分18~26分,平均21.8分。结论人工肿瘤骨干假体在肱骨干恶性肿瘤及转移癌治疗中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4.
人工假体置换治疗髋部恶性骨肿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应用人工假体置换治疗髋部恶性骨肿瘤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应用人工假体置换治疗髋关节部位恶性肿瘤14例.其中股骨上端假体置换12例.半骨盆假体置换2例。结果 获随访11例,随访时间14~86个月,平均44个月。股骨假体置换12例中失访3例,术后肿瘤局部复发1例,无假体松动、术后感染病例;前骨盆置换2例中.术后发生松动.髋关节脱位1例,术后感染1例。术后1年内死亡2例,2年内死亡3例.3年内死亡2例;余4例髋关节功能良好.其中3例能不借助拐杖行走,1例需扶拐行走。结论股骨近端恶性肿瘤,特别是转移瘤并发骨折.人工假体置换术可立刻恢复骨骼的连续性及关节功能,效果良好;髋臼部恶性肿瘤切除后人工假体置换并发症较多,临床应用需慎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 回顾以往行肱骨上段肿瘤切除、人工假体置换手术的病例,评价术后功能及并发症.方法 36例肱骨骨肉瘤病例实施保肢治疗,其中33例患者接受关节内肿瘤切除(Malawer Ⅰ型)、人工假体置换手术;3例患者接受关节外肿瘤切除(Malawer Ⅴ型)、人工假体置换手术.结果 36例患者术后的中位随访期限为3年半(1~9年).并发症:2例非骨水泥固定的患者于术后2~3年出现了假体的松动、旋转,由于功能尚可而没有进行翻修手术;1名患者于假体柄部出现骨折,经外固定后愈合.肿瘤的局部控制:4例(10.8%)在术后半年~2年内因局部复发而接受肩胛带离断手术,1例术后1年发生骨转移,6例出现肺转移.7例(19.4%)出现转移的患者中6例死亡,1例带瘤生存.33例实施关节内肿瘤切除(Malawer Ⅰ型)、人工假体置换手术的患者,术后3个月后肩外展30°~60°,MSTS功能评分平均约23分.3例肱骨近端肿瘤关节外切除(Malawer Ⅴ型)、人工假体置换手术的患者,术后MSTS功能评分平均在20分左右.结论 肱骨近端肿瘤切除后人工假体置换可以保留完好的肘关节和手部的功能,并发症较少.肱骨近端高度恶性肿瘤行关节内肿瘤切除后局部复发率并没有明显增高,提示对多数肱骨近端恶性肿瘤可以进行关节内切除.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采用骨干人工假体对股骨近端骨干恶性肿瘤切除后结构性骨缺损进行重建的可行性。方法 2011年6月至2014年7月对7例股骨近端恶性骨肿瘤患者采用骨干人工假体置换,男3例,女4例;年龄28~76岁,平均61.8岁。原发恶性骨肿瘤4例,转移癌3例。术前常规行X线、CT及MR检查,通过MRI测量瘤段骨长度及软组织侵犯范围,再根据截骨长度选择骨干人工假体配件。取股骨近端外侧直切口,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按肿瘤切除原则充分显露术前MRI测量的瘤段骨及软组织肿瘤并截骨,扩髓后安装骨干人工假体,依次缝合各层组织。术后切除组织送病理学检查。结果 手术时间45~120 min,平均90 min;术中出血量200~800 ml,平均400 ml。随访6~24个月,平均14个月。1例骨肉瘤患者术后1年因出现肺转移而死亡,3例原发恶性骨肿瘤患者术后未出现术区复发及远处转移。1例乳腺转移癌患者术前多发转移,术后行综合治疗,带瘤生存;2例乳腺转移癌患者随访期间未出现原位复发或转移。7例患者术后患肢髋关节功能均无受限。结论 使用骨干人工假体对股骨近端骨干恶性肿瘤切除后结构性骨缺损进行重建,保留了邻近的髋关节及肌腱附着点,操作简单,住院时间较短,可早期负重,是一种理想的治疗股骨近端骨肿瘤的保肢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雷紫雄  李浩淼  陆明  候昌禾  杜少华  陈维 《骨科》2019,10(4):266-272
目的 评价应用定制节段型人工假体复合大段结构骨移植重建骨干恶性肿瘤切除术后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骨肿瘤科2014年1月至2019年3月期间,采用定制节段型人工假体复合大段结构骨移植重建骨干恶性肿瘤切除术后骨缺损的病人共6例(股骨3例,胫骨2例,肱骨1例),其中2例采用大段冻干异体骨,4例采用自体游离腓骨结构植骨。采用美国骨肿瘤学会评分系统(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 93, MSTS 93)评价术后功能。结果 所有病人均未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且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3.8个月(1~61个月)。术后根据肿瘤性质继续辅助化疗等治疗,随访期内无复发,5例无瘤生存,1例死于原发乳腺癌肺转移(术后25个月),假体生存率为100%,4例术后6个月植骨愈合,术后MSTS 93评分平均为27分。结论 规范治疗和切除骨干恶性肿瘤后,采用定制节段型人工假体复合大段骨移植重建骨干骨缺损,实现即刻稳定重建,保留关节功能,中期植骨愈合后实现远期生物重建,并发症少,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定制型节段假体重建治疗长骨骨干转移瘤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定制型节段假体重建治疗15例长骨骨干转移瘤骨缺损患者。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生存率,NRS评分评估术后疼痛,MSTS 93评分系统评估术后肢体功能。结果8例存活,随访时间16~56(29.75±13.20)个月;7例死亡,随访时间12~44(23.86±12.24)个月。术后1年患者总生存率93.3%,术后2年患者总生存率73.3%。假体在体时间12~56(27.00±13.10)个月,假体长度6~13(9.73±2.15)cm。术后3个月MSTS评分24~29(26.87±1.55)分。NRS评分术前4~8(6.20±1.15)分,术后1个月0~1(0.20±0.4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肱骨转移瘤患者术后6个月复查出现影像学无菌性松动,未明显影响上肢功能。结论定制型节段假体重建长骨骨干转移瘤骨缺损具有缓解疼痛明显、允许早期负重及功能锻炼、保留较好肢体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等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微波原位灭活联合人工假体置换术治疗四肢恶性骨肿瘤(侵袭范围超过骨全长2/3)的可行性。方法 2001年6月至2012年4月对19例侵袭范围超过骨全长2/3的原发恶性骨肿瘤及转移瘤患者采用微波灭活联合假体置换术进行治疗。男12例, 女7例;年龄11~65岁, 平均47岁。原发恶性骨肿瘤11例,转移瘤8例。股骨远端8例、胫骨近端6例、肱骨近端3例、股骨近端2例。术前X线、CT显示骨干皮质破坏小于骨全长的1/3,而MRI显示肿瘤侵袭范围超过骨全长2/3。依据MRI确定截骨范围,定制肿瘤型人工假体。采用常规肿瘤假体置换入路,按广泛切除原则充分显露瘤段骨及软组织肿块。使用铜网保护瘤段骨周围软组织,用2 450 MHz微波将瘤段骨内部加热到50 ℃,持续20 min,按术前测量长度进行截骨,人工关节假体重建,逐层缝合组织及皮肤。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100 min,术中失血量平均600 ml。随访10个月~5年,平均2.7年。原发恶性骨肿瘤患者中1例术后出现复发,带瘤生存;2例术后其他部位转移,死亡;余8例随访期间未出现复发或转移。6例转移瘤患者分别于术后5~20个月出现其他部位转移,死亡;2例随访期间未出现原位复发或转移。3例肱骨近端肿瘤患者术后肩关节外展、上举功能受限,其余患者无关节功能受限。结论 微波灭活联合人工假体置换术治疗髓腔内广泛受累的四肢恶性骨肿瘤,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术后患者的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定制人工假体置换治疗近关节部位骨巨细胞瘤的疗效。方法对近关节部位骨巨细胞瘤42例行瘤段切除、定制人工假体置换治疗。其中37例行旋转铰链型人工膝关节假体置换,3例行人工肱骨头置换,2例行加长柄双动性股骨头置换。结果 42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96个月,无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术后6个月MSTS评分为16~28(24.0±2.34)分,肢体功能优31例,良8例,中3例,优良率为92.8%。结论定制人工假体置换是治疗近关节部位骨巨细胞瘤的有效方法,能减少局部复发,提高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位微波消融技术在侵及骨组织的软组织肿瘤保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9年3月-2011年8月收治的10例侵及骨组织的恶性或交界性软组织肿瘤患者结合原位微波消融技术进行保肢手术,术后3个月按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评分评估术后肢体功能,观察随访期间局部复发及周身转移情况。结果 10例病例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8.9个月(3~25个月)。保肢手术全部成功,MSTS评分上肢1例27分,下肢9例平均25分(16~30分)。优良率为90%。术后3、17个月局部复发各1例,肺部转移2例。其中1例复发伴肺转移患者截肢术后3个月死亡,余2例末次随访时均带瘤生存。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基础上对侵及骨组织的软组织肿瘤施行结合原位微波消融技术的保肢手术,可以在未增加复发率的情况下降低手术操作难度,提高成功率,初步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应用定制肿瘤型人工假体置换治疗恶性骨肿瘤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5月-2013年2月收治的恶性骨肿瘤患者29例,男18例,女11例;年龄17-65岁,平均38.5岁,股骨上端5例,股骨远端14例,胫骨上端7例,股骨下端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对肿瘤进行广泛切除或根治性切除,包括综合性治疗及定制型人工假体置换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置换后1年采用MSTS保肢评分系统对随访患者进行功能评价,显示股骨远端患者(15.5-28.0)分,平均23.5分;股骨上端0.5-29.0分,平均23.5分;胫骨近端10.5-29.0分,平均22.4分。其中优9例,良15例,中4例,差1例,优良率为82.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1例患者于术后7个月死亡,1例患者于术后18个月后肺转移死亡,1例在术后13个月时出现局部复发现象而截肢,1例在术后8个月时出现局部复发单纯行瘤体切除。在随访时,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人工假体断裂、松动现象。结论在骨肿瘤患者采用人工假体置换术前、术后给予综合性治疗,在对肢体功能加以保留,与其他重建方法相比,具有肢体早期负重、功能恢复快、使用期长的优点,患者生活质量大幅提高,是骨肿瘤保肢治疗的较理想选择,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定制型人工关节在股骨远端肿瘤保肢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接受定制型人工关节置换进行保肢治疗的股骨远端肿瘤患者38例,其中良性肿瘤9例,分别是骨巨细胞瘤7例(复发性骨巨细胞瘤5例,骨折2例),骨巨细胞瘤合并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骨母细胞瘤1例;恶性肿瘤29例,分别是成骨性骨肉瘤16例,转移性肿瘤6例(骨折2例),软骨肉瘤2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3例(骨折1例),纤维肉瘤1例,局灶性骨髓瘤1例。所有患者均使用国产定制型人工膝关节,铰链式17例,后稳定型21例。结果9例良性肿瘤患者1例失访,1例死于其他不相关疾病,其余7例病人随访时膝关节功能按Enneking制定的标准进行评定,优5例,良1例,差1例,保肢成功率为100%;29例恶性骨肿瘤患者,骨肉瘤患者失访7例,2例患者术后局部复发,行截肢术;其余20例患者生存期间膝关节功能优10例,良4例,差6例。7例效果评价差的病人为有6例为铰链式膝关节假体。结论定制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是一种较好的股骨远端肿瘤保肢方法。  相似文献   

14.
计算机辅助恶性骨肿瘤个性化切除与精确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恶性骨肿瘤个性化切除与精确重建的新方法,评价计算机辅助技术在恶性骨肿瘤手术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2007年1月~2010年7月共收治13例恶性骨肿瘤患者。其中男7例,女6例,年龄19~46岁。Enneking分期ⅡA期8例,ⅡB期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薄层CT扫描获取病变部位的二维数据,重建三维解剖模型,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技术精确设计肿瘤切除范围、个性化辅助手术模板以及个性化骨修复体,模拟骨缺损修复重建过程。术中按照CAD方案精确切除肿瘤组织,采用外形匹配的异体骨或异体骨+个性化人工关节置换重建骨肿瘤切除后遗留骨缺损。随访期间采用骨与软组织肿瘤学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保肢评分系统对随访患者进行功能评价。结果 1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52个月,平均24.8个月。术后早期X线片显示骨缺损区域结构重建效果好,骨缺损区域解剖结构获得恢复。所有患者均存活,末次随访MSTS评分为17~27分,平均23.5分,其中优7例,良4例,可2例。2例发生异体骨感染,1例异体骨不愈合,1例钢板断裂,2例异体骨吸收。1例髋臼肿瘤术后18个月局部复发,行肿瘤再切除治疗。结论将计算机辅助技术用于骨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可以正确设计肿瘤切除边界、准确切除肿瘤并对病变区域的骨关节结构进行精确重建,从而将骨肿瘤手术治疗提升到个性化外科手术的高度。  相似文献   

15.
外固定骨延长术在下肢骨肿瘤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下肢骨肿瘤保肢手术的新方法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1)8例患者中,4例高分化骨肉瘤,手术前后给均予正规化疗;2例骨巨细胞瘤和2例骨母细胞瘤未化疗。(2)所有病例均按Enneking诊断分级标准分级。首先完整切除肿瘤,然后同期应用半环式外固定架在骨缺损处行加压融合,在胫骨的干骺端截骨处行骨闸缓慢牵伸延长术,重建下肢功能。结果 行正规化疗的4例高分化骨肉瘤患者术后存活29 ̄48个月,保  相似文献   

16.
瘤椎全切与重建治疗胸腰椎肿瘤伴神经功能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瘤椎全切与重建,治疗胸腰椎肿瘤伴神经功能障碍的手术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1999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胸腰椎肿瘤伴神经功能障碍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16~62岁,平均31.5岁。原发肿瘤10例,其中骨巨细胞瘤4例,软骨肉瘤3例,动脉瘤样骨囊肿术后复发2例,骨肉瘤1例;转移瘤6例。肿瘤侵犯T53例,T6、T6、7、T9、T11、L2、L4及L5各1例,T8、L1及L3各2例。Tomita外科分型:4型9例,5型6例,6型1例。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A级1例,B级4例,C级7例,D级4例。采用前后路联合手术,行瘤椎彻底切除,椎管减压,植骨重建。术后根据肿瘤病理类型行相应的辅助治疗。结果术后16例获随访10~63个月,平均27.5个月。患者疼痛均完全缓解,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至D级5例(其中1例术前为A级),E级11例。10例原发肿瘤中,1例骨肉瘤术后18个月双肺转移死亡,余9例均无瘤生存。6例转移瘤中,2例全身转移死亡,1例术后10个月肺部带瘤无症状生存,3例均无瘤生存。16例随访期内手术部位均无肿瘤复发。结论瘤椎全切与重建是治疗胸腰椎肿瘤伴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可缓解疼痛,改善神经功能,减少肿瘤局部复发。手术适用于胸腰椎原发恶性肿瘤,有复发倾向的侵袭性肿瘤及Tomita外科分型为3~5型的胸腰椎单发转移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