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我院重症监护室(ICU)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探讨降低感染率的途径。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入住ICU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ICU收治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220例,感染率为18.90%;其中下呼吸道部位感染最多,占66.36%;侵入性操作中,使用呼吸机发生感染占12.54%,是ICU医院感染发生的最危险因素。结论:加强环境管理、降低环境污染、避免交叉感染、严格洗手制度、严格管理侵入性操作以及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方法,是预防和控制ICU医院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综合 ICU 医院感染进行监测,了解 ICU 医院感染部位分布特点及侵袭性操作感染情况,以控制感染发生。方法:对2015年1~12月入住医院综合 ICU 的358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目标性监测358例患者,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日感染率为6.97‰,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日感染率为1.99‰,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日感染率为1.16‰。医院感染发生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总数的50.00%。结论:综合 ICU 医院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侵入性操作是高危险因素,要针对相关因素积极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计ICU患者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方法对1998年12月~2005年12月我院ICU发生的医院感染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ICU感染的发生率为7.8%,与全院感染率(4.4%)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其中呼吸道感染占83.08%,泌尿系感染占9.23%,而胃肠道感染占4.62%,它们都是ICU发生医院感染最危险的因素。结论加强环境管理、降低环境污染、避免交叉感染、严格洗手制度、严格管理侵入性操作以及合理使用抗生素等方法,是预防和控制ICU医院感染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沈阳市医疗机构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调查,探讨护理质量对医院感染控制各项因素的影响,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对2008年12月11日0∶00-24∶00 ICU 87例住院患者采用填写调查表、查阅病历、床头查看及询问等方法进行调查。结果:87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患者占33.3%。医院感染发生与侵入性操作及环境因素等关系密切。结论:ICU的特殊环境、收治的特殊对象及侵入性操作是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的主要因素,提高护理质量是控制这些因素的关键,手卫生是预防ICU医院感染最简单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以便采取护理干预。方法:以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126例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占60.32%,危险因素为重要基础疾病,大量使用抗生素,侵入性操作及高龄老年人等。结论:ICU医院感染采取必要的护理干预,可降低感染率,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为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与回顾性相结合的方法对4309例血液病科患者进行调查,对发生医院感染病例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03例血液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1.7%;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居首位,为59.7%;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占52.7%,革兰阳性球菌占34.5%,真菌占12.7%;年龄、化疗、白细胞低、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的使用及住院天数等因素均是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液病患者感染危险因素较多,增加了感染发生的概率,应根据其疾病特点采取积极、全面综合性防控措施,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医院感染特点.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便有效降低本院感染发生率。方法对本院2006年全年入住ICU296例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评价。并与全院住院患者进行对比。结果ICU的医院感染率是26,7%。明显高于同期的医院平均感染率;ICU患者因医院感染死亡的百分率为11.4%;ICU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以G^-菌为主,占50%,而双重感染达54.4%;下呼吸道感染为医院感染的主要部位占61.7%,但多部位、多器官感染占29.1%。结论ICU医院感染的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耐药性高;与其相关的因素有:病情重、年龄大、基础疾病多、侵入性诊疗操作多及交叉感染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引起重症医学科(ICU)医院感染常见原因及病原菌,寻求预防控制ICU院内感染的对策。方法:登记ICU住院患者的年龄、性别、原发病、侵入性诊疗操作、病原学检查、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医院感染及转归资料,整理出29例发生ICU医院感染患者,并分析其相关特征。结果:侵入性治疗或操作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ICU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医院感染病原菌以G-菌为主。结论:规范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加强侵入性操作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患者呼吸道护理及营养支持治疗,可望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医院感染特点、病原菌分布,分析危险因素,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988例IEU患者进行调查。结果ICU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5.38%,感染部位前3位的是:下呼吸道、泌尿道和手术切口,分另q占73.68%、9.87%、6.58%;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使用抗菌药物等。结论ICU医院感染发生率高于普通病房。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应积极采取多项措施减少呼吸道感染,重视多耐药菌株,掌握ICU病原菌变化规律,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张红 《包头医学》2010,34(2):101-102
目的:总结肿瘤化疗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和相关因素,探讨防范和减少肿瘤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研究的方法,对2006年1月1日~2008年12P]31日在肿瘤内科住院化疗患者发生医院感染进行调查分析。结果:4971例肿瘤化疗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244例,感染率4.9%,占医院感染的46.5%。结论:肿瘤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患者年龄、住院时间、侵入性治疗以及患者是否合并其他疾病有关。加强保护性隔离、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减少侵入性治疗以及加强健康知识宣教可有效地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普通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6月罗山县中医院收治的50例普通外科手术患者,其中发生医院感染患者15例,未发生医院感染患者35例。采用医院自制《普通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影响因素调查问卷》收集患者年龄、手术时间、术前是否使用抗生素、切口类型、入住ICU时间、有无侵入性操作等信息,调查普通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现状,分析其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年龄不是普通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手术时间、术前是否使用抗生素、切口类型、入住ICU时间、有无侵入性操作是普通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120 min、术前使用抗生素、入住ICU时间>4~6 d、有侵入性操作及Ⅱ、Ⅲ类切口是普通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01)。结论手术时间≥120 min、术前使用抗生素、入住ICU时间>4~6 d、有侵入性操作及Ⅱ、Ⅲ类切口是普通外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应加强对以上因素的手术室护理管理,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侵入性操作对ICU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 对我院2009年4月-2010年3月404例入ICU住院患者发生的医院感染进行目标监测及调查,分析ICU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04例入ICU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者130例(占32.18%),患者日感染率为2.51%.医院感染部位以肺部感染为主,其次为尿路、血液系统感染.404例患者中留置尿管患者357例,感染率为5.44%;中心静脉插管404例,感染率为2.48%;使用呼吸机患者319例,感染率为20.30%.结论 医院感染部位以肺部感染为主,其次为尿路、血液系统感染;侵入性操作是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刘丽  郑紫丹  万晓强 《海南医学》2012,23(17):113-114
目的 分析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的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探寻降低感染率的措施.方法 对2008年1~12月我院ICU收治的40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感染部位分布、易患因素、病原菌及药敏试验结果,分析我院ICU医院感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防控措施.结果 402例患者中医院感染率发生率为16.92%,例次感染率为19.15%.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中以下呼吸道感染最多,占75.00%.呼吸机、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尿管、深静脉置管等侵入性操作是发生医院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基础疾病中以呼吸系统疾病(36.76%)和神经系统疾病(30.88%)并发医院感染最高.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65.85%)为主,其中又以鲍曼不动杆菌为主,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革兰氏阴性杆菌耐药率高.结论 ICU是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加强预防、监测、控制、隔离,严格各项规章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技术的执行,缩短侵入性操作的留置时间,是降低ICU医院感染发生率的最有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本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方法对我院近3年17,917例住院患者,所发生的医院感染166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感染率为0.93%,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占首位,为38.25%,感染科室ICU发病率最高,为8.65%,医院感染发生与患者年龄、宿主因素、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应用、环境质量等因素有关。结论加强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严格无菌操作,减少不必要的侵入性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ICU危重患者医院感染的潜在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调查分析ICU危重抢救患者入院诊断、侵入性操作、医院感染率、危险因素、感染部位及菌群分布数据.结果:ICU危重患者医院感染率为21.8%,以下呼吸道感染为最高,占53.5%;其医院感染潜在危险因素为患者严重的基础疾病、频繁的侵入性检查与治疗操作,广谱抗生素的预防与治疗性应用、皮质激素的应用等;医院感染病原菌包括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肠球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等耐药细菌.结论:必须重视ICU医院感染,强化医护人员无菌观念,改善、净化环境,减少侵入性操作,加强抗生素的使用管理,切实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综合ICU医院感染进行监测,了解ICU医院感染部位分布特点及侵袭性操作感染情况,以控制感染发生。方法:对2015年1~12月入住医院综合ICU的358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目标性监测358例患者,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日感染率为6.97‰,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日感染率为1.99‰,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日感染率为1.16‰。医院感染发生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占总数的50.00%。结论:综合ICU医院感染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侵入性操作是高危险因素,要针对相关因素积极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巴宁  荆松宾  郭薇 《中外医疗》2014,33(4):160-160,162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该院自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359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9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有49例,占13.9%,以下呼吸到感染为主,老年冠心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和患者住院时间、抗生素类药物使用、侵入性操作有着密切的关系。结论患者住院时间、抗生素类药物使用、侵入性操作是导致老年冠心病患者出现医院感染现象的主要危险因素.医护人员要以此为依据,给予患者相应的预防措施,从而有效的对危险因素进行控制,降低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现象的几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我院重症监护室(ICU)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和病原学资料。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ICU科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617例患者逐一调查。结果ICU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为10.21%,其中白色念珠菌占67.11%;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最多(占48.68%),其次为泌尿系统(占25%);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益康唑、酮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17.39%、17.39%和19.57%;广谱抗生素应用≥4d、侵入性操作、糖皮质激素使用是ICU患者发生深部真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ICU患者发生真菌感染是多种高危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减少或避免盲目使用广谱抗生素等导致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加强全身的综合性治疗,可降低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医院感染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132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和医院感染情况。结果本组感染率为12.45%(141/1132)。感染部位以泌尿道为主,占50.35%;年龄大于60岁者、住院时间超过30d者、有侵入性操作者、原发病中狼疮性肾炎者感染率高于其他患者(P〈0.05)。年龄、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为慢性肾脏病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P〈0.05)。病原体以革兰阴性细菌为主,占66.15%,其次为革兰阳性杆菌,占23.08%,霉菌占10.76%。结论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医院感染与年龄、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等有关。积极控制危险因素,预防医院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院内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本院ICU发生的院内感染进行调查,对年龄、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危重病患者、老年体弱者易发生医院感染,侵入性操作与感染关系密切,ICU设置的不合理增加感染的可能。结论加强ICU管理,加强危重患者保护性隔离,ICU设施的改进,尽可能减少侵入性操作,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无菌操作是预防ICU院内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