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程仁发  雷刚刚  戴闽 《江西医药》2003,38(4):259-260
近年来,胸腰椎脊柱结核的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发病时的年龄趋向成年人。我们从2000年5月至2001年10月共收治22例胸腰椎脊柱结核病人,采用前后入路术式一期手术治疗,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2例患者,男性10例,女性12例,病变在胸椎(T8~10)5例,胸腰段(T11~L2)9例,腰椎(L2~L4)8例,年龄最大的62岁,最小17岁,平均45岁。18例患者脊柱伴有不同程度的后凸畸形,Cobb’s角最大为42°最小13°,平均28.3°,22例患者均有病变部位疼痛不适,3例出现鞍区麻木,二便费力,12例有1侧肢体疼痛不适、麻木,7例患者双下肢均有麻木,…  相似文献   

2.
我院自2000年7月至2002年8月在静吸复合麻醉下行脊柱侧凸短形术15例。由于脊柱侧凸患者心肺功能的改变、术中出血多、术中需作“唤醒试验”,故对术中麻醉管理要求较高。本文结合我院此类手术的临床麻醉,探讨有关麻醉处理原则。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5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9例:年龄12~17岁,平均14.7岁;体重24~54kg;特发性背柱侧凸13例,先天性背柱侧凸2例。胸腰椎X线片示胸椎Cobb's角42°~83°,平均62°;腰椎Cobb's角32°~60°,平均48°。心电图和心脏彩超有病理改变者7例,肺通气功能减退者13例,术前Hb<100g/L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胸腰段陈旧性骨折后凸畸形伴脊髓损伤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1995-03~2004-09手术治疗48例。术前脊柱后凸Cobb角35~58°,平均41.5°,截瘫Frankel级,A级2例,B级2例,C级7例,D级20例,E级17例。均采取后入路手术方法,围脊髓减压,截骨植骨,矫形内固定。结果随访18~60个月,平均42个月。疗效:Cobb角12°±(比术后丢失4°±);截瘫康复A~E级,加重2例,无变化32例,康复增加Ⅰ级14例;腰痛症状40例得到有效改善。结论由于对胸腰段骨折早期处理方法失误,术后过早负重下床活动等,导致后期发生继发性脊柱后凸畸形。采取经后入路手术方法,可有效解除脊髓压迫,矫正脊柱畸形,重建脊柱平衡,促使患者进一步康复。  相似文献   

4.
评价颅盆环牵引-脊柱后路矫形术治疗颈胸段脊柱侧凸畸形的疗效。15例颈胸段脊柱侧凸患者,入院后均行颅盆环牵引,经牵引脊柱侧凸部分改善后二期行脊柱后路截骨矫形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手术前后分别测量患者颈胸段脊柱侧弯Cobb角、身高及顶椎偏移距离,对比治疗前后的效果。15例患者均行颅盆环牵引术,术后持续牵引,二期行脊柱后路矫形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患者脊柱侧凸Cobb角由手术前的平均(85.9±10.4)?? 矫正至平均(25.2±10.3)??,矫正率73.3%;身高由牵引前平均135.7±15.4 cm增高至平均146.7±10.4 cm,顶椎偏移距离由术前的平均10.7±3.4 cm显著降低至平均3.7±1.4 cm(P<0.05);患者脊柱冠状面失平衡明显改善;身体外观、行走姿势及心肺功能均明显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平均随访时间2.6年(1.5~4.0年),无内固定物断裂失效,无明显矫正角度丢失。通过颅盆环牵引-脊柱后路矫形术可以有效治疗颈胸段脊柱侧凸畸形,纠正患者冠状面失平衡,改善患者外观。其中颅盆环牵引术通过逐步调整牵引高度来减小脊柱侧凸畸形的程度,降低了二期行脊柱后路截骨矫形手术难度及风险,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胸腰椎骨折脱位并截瘫是脊柱损伤最严重的并发症。近年来应用椎弓根内固定器(Dick、RF等)治疗脊柱骨折已取得良好效果。我院1996~1998年应用Steffee复位内固定装置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并截瘫18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8例,男16例,女2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54岁。平均31岁。塌方砸伤6例,车祸8例,坠落伤4例。T12 2例,L1 6 例,L2 5例,L3 4例,L4 1例,均为三柱伤。椎体压缩最小40%,最大80%, 向后脱位最小0.7cm,最大1.2cm,后凸畸形Cobb角,最小15°,最大45°。脊髓损伤 [1]:A级8例,B…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脱位的复位方法。方法 采用术中过伸体位加Dick器械联合复位整复 72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结果 患者术前椎体前缘高度平均为 5 3 4% ,术后 90 5 % ,Cobb s角术前平均为 2 1 2 5°,术后 7 10° ,全组无弯钉、断钉并发症。 40例合并脊髓损伤患者获平均 1年 3个月随访 ,35例有不同程度脊髓功能恢复。结论 术中过伸体位加Dick器械联合位是整复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一种合理、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RF(Reduction Fixation)系统是治疗胸腰段不稳定骨折的一种新方法,为国人设计的椎弓根螺钉系统。其角度螺钉有0°、5°、10°、15°四种。报告了15例RF系统在胸腰段不稳定骨折病人中的应用。认为其性能优于万向关节的AO(Dick)系统,Steffee系统。其优点:创伤小,固定坚强有力,有效安全地整复骨折椎体,恢复正常的脊柱力线,有利促进骨融合,术后护理方便,可提前下床,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8.
易华山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6):148-149
目的探讨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加椎弓根螺钉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2年3月至2010年6月29例有完整资料的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组采用经椎弓根植骨加椎弓根螺钉治疗,对照组采用短节段内固定结合后外侧植骨治疗。所有患者记录手术时间、失血量、住院时间。在术前、后及末次随访X线片上测量Cobb角。结果对照组28例平均住院时间20.2 d,术前平均Cobb角19.8°,术后3.1°;观察组35例平均住院时间18.8 d,术前平均Cobb角19.0°,术后23.5°。观察组组平均手术时间182.0 min,平均失血量413 mL,低于对照组的233.0min和614 mL。讨论脊柱胸腰段爆裂性骨折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加椎弓根螺钉治疗具有如下优点:缩短手术时间、失血量少、减少供骨区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脊柱畸形行硬膜外麻醉常常感到棘手 ,我院自1993年 3月~ 2 0 0 0年 3月 ,对 39例脊柱畸形患者实施了硬膜外麻醉 ,现总结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脊柱畸形 2 9例 ,男 19例 ,女 10例 ,年龄最小 2 4岁 ,最大 80岁 ,体重 4 5~ 70kg。脊柱畸形类型胸椎侧凸 8例 ,胸腰椎侧凸 9例 ,腰椎侧凸 6例 ,腰椎前凸 2例 ,腰椎后凸 4例。手术种类 :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膀胱切开取石术 ,肾盂切开取石术 ,疝修补术 ,下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等。本组均行连续硬膜外麻醉 ,穿刺间隙根据不同种类手术 ,尽量避开脊柱畸形段 ,选择靠近正常或脊柱畸形段近似正常的椎…  相似文献   

10.
我院于2001年1月收治特发性脊柱侧凸1例 ,经手术矫正治疗和良好的护理配合痊愈出院 ,现报道如下 :1病例介绍患者男 ,15岁 ,腰背部畸形呈进行性加重13年。查体 :发育差 ,营养中等 ,心肺腹无异常发现 ;背部隆起呈“剃刀背”畸形 ,双上、下肢感觉运动正常。X线检查 :胸腰段脊柱侧凸畸形 ,Cobb角95° ,未见各椎体骨质改变。诊断为特发性脊柱侧凸 (青少年型 )。在全麻下行凹侧挛缩组织松解 ,H—L棒内固定 ,脊柱植骨融合术。在缝合切口之前做病员唤醒试验 ,然后缝合切口 ,10天后行石膏背心外固定 ,住院30天痊愈出院。2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的植入方法,总结钉棒系统矫正脊柱侧凸的效果。方法:咬除进钉点骨皮质,以据术前测量的深度和旋转的程度,分别先后用1.5mm、2.5mm克氏针沿椎弓根方向钻孔,如阻力加大、克氏针弯曲,说明遇到骨皮质,调整进针方向。达到测定的深度停止进针,球形探子探查无误后改用锤子将导锥顺着制造的钉道小心缓慢击入,深度一致后,再次用球形探子探查,植入螺钉。结果:椎弓根螺钉一次性植入成功率:胸段97%(600/619),腰段99%(633/640)。术后未出现脊髓损伤和神经功能障碍,无切口感染。术后冠状面平均矫正率73%。矢状面后凸Cobb’s角(T1~T12)6°~30°,平均23°。旋转畸形矫正Ⅰ~Ⅱ度。139例平均随访4.9年,躯干平衡良好,无平背畸形,植骨融合良好,末次随访冠状面角度丢失率平均为3.7%,迟发性感染1例,螺钉断裂2例,均行内固定取出。结论:克氏针制备螺钉钉道,是椎弓根螺钉植入的较好方法。钉棒结构具有良好的三维矫正控制力。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矫正特发性脊柱侧凸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俄式内置脊柱矫形器是用于矫正病变的脊柱一种有效方法,使之在全面和侧面(矢状面和额状面)变成正常状态。在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术后出现一些早期并发症,对其防治方法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9例,男2例,女7例;年龄最小7岁,最大16岁,平均12岁。本组全部病例均为特发性脊柱侧凸。侧凸向在6例,向左3例。原发弧度主凸在胸椎段8例,在胸腰椎段1例。随访时间最长3年,最短6  相似文献   

13.
AF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和评价AF脊柱后路固定系统在脊柱外科的应用价值和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在AF内固定治疗术前、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8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8个月。椎体高度较术前明显恢复,Cobb’s角由术前的平均22·3°矫正到术后约2·3°,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AF脊柱后路固定系统手术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可重建脊柱的稳定性,适用于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的疗效及临床分析。方法 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期间,我院诊治的30例胸腰段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给予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观察治疗后畸形矫正、神经恢复,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椎体后凸和侧凸角度均明显减少,神经功能得到了明显改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一期愈合,术中及术后随访期间,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胸腰段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术疗效显著,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后路短节段固定联合伤椎置钉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中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对收治的43例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采用后路短节段内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方法进行治疗,对患者术前及术后椎体高度及后凸角度分别进行测定并比较。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均较成功,无1例出现术后并发症,椎体高度及后凸角度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短节段固定联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手术创伤小,可达到良好的复位效果,有效纠正后凸畸形,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强直性脊柱炎致脊柱后凸畸形并髋关节强直并非罕见。我科自1985年5月至1992年6月共收治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410例,均行脊柱后凸矫正术。其中合并髂关节强直者56例,共行全髋关节置换24例43个髋。经8~81个月随访,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就手术方法及有关问题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4例,男21例,女3例;年龄32~57岁,平均42.3岁。病程7~35年,平均24.2年。患者均呈脊柱后凸外观,双侧髓关节强直19例。21例37个髋强直于屈曲内收位,3例6个髋强直于功能位。X 线片示:脊柱后凸畸形,竹节样改变,测 Cobb’s 角48~110°,平均76°;患侧髋关节间隙变窄,呈骨性强直。  相似文献   

17.
先天性多发半椎体畸形并腰骶部畸形在临床上少见,其治疗更是一个难点.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病例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女,11岁,发现脊柱畸形10余年.查体:脊柱左侧凸畸形,胸腰段可见骨性包块突出,弯腰时包块更明显,左髂骨高出右侧约1厘米,双侧反射对称,无异常,皮肤感觉正常,双下肢等长,活动不受限,肌力及肌张力正常,病理征阴性.全脊柱正侧位片显示,L2左侧半椎体畸形,L5蝴蝶椎,L5右侧横突畸形,且与髂骨形成关节,Risser征4级,脊柱侧凸Cobb角62°,左侧髂骨稍高,约0.8cm.头颈胸腰MRI未见脊髓异常,术前常规左右侧屈位片,系统彩超排除其他系统畸形.诊断为L2半椎体,L5蝴蝶椎,S1发育不良.行后路半椎体切除,T11~L4节段固定,保留部分侧凸畸形,术后恢复好.术前X片及三维CT(见图1a、d);术后复查畸形得到固定并矫正(见图1C、D),复查矫正角度无丢失(见图1E、F、G、H).  相似文献   

18.
我院对脊柱侧弯畸形应用Harrington和Lugue器机械手术治疗3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男1例,女2例,年龄14~20岁,均经X线片检查确诊为脊柱侧凸畸形,脊柱侧凸角度应用Cobb法测量,主弯在胸腰段。3例均有“刀”背畸形,侧凸Cobb角为55°一例,60°一例,66°一例,术后6月~2年内侧凸矫正率为50~60%,术后外观“刀”背畸形明显改善。哈氏棒断裂1例,2例已参加工作,一例能从事一般劳动。 1.2 术前准备:检查身高、坐高及两肩是否平,骨盆是否平。X线片检查常规全脊柱前后位、侧位及悬吊  相似文献   

19.
杨冰 《中国实用医药》2013,8(18):119-120
目的探讨椎管前外侧减压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本院诊治的30例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给予椎管前外侧减压术治疗,平均随访12个月,对治疗前后畸形矫正、神经功能改善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椎体后凸、侧凸角度明显缩小,神经功能得到了明显改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椎管前外侧减压术治疗的疗效显著,明显提高患者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脊椎侧凸畸形是指脊柱的一段或几个节段弯向侧方形成一个弧度 ,胸部的生理解剖正常结构遭到改变 ,从而导致胸廓肺顺应性减低 ,呼吸功增加 ,通气量降低 ,容易并发慢性支气管炎、肺炎导致呼吸衰竭。本院自 1997年 6月至 2 0 0 2年 6月用机械通气治疗脊柱侧凸畸形并呼吸衰竭 16例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 11例 ,女 5例 ;年龄 31~ 6 2岁 ,平均 4 8岁。影像学检查 (经X线拍片或CT检查 ) :左侧胸段侧凸 1例 ,右胸段侧凸 2例 ,右胸段侧后凸 13例。临床表现 :全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间歇性活动性气促。病程 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