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孙文胤,明朝休宁人,新安医家,字对薇,又字薇甫,号在公。自幼体弱多病,曾师从九华山天台大师习医问道。毕生博览群书,精研《内经》、《难经》、仲景河间、丹溪东垣等诸家学说,兼参同代各家医论,删其繁,  相似文献   

2.
孟河费氏,数世业医,代有传人.先高祖伯雄公,以擅治疑难杂证著名,登门求治者甚众,一时称盛.著有《医醇》廿四卷,兵燹后失散颇多,现所存者仅《医醇剩义》四卷、《医方论》四卷.立论以"和缓"为宗,认为在平淡之中可获取神奇之效.不尚矜奇炫异而违反轨度.先祖父绳甫公,禀承家学,每有独到之处.求诊者日以百计,中年迁沪,因忙于业务,无暇著述,仅于诊余之暇,口授经验.兹就回忆所及,从其医案中撮要介绍如后.学术论点我费氏宗李东垣与朱丹溪两家.认为东垣补阳、丹溪补阴是治病两大法门;然东垣未尝偏废阴面,丹溪也多顾及阳分,故吸取两家之长,宗其法而不泥其方.例如对于虚劳的诊治,虽宗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但苦寒之品则尽量避免,恐伤阳也.遇脾胃弱者,则著重  相似文献   

3.
申斌 《中医杂志》1991,32(3):10-12
我师干祖望,医教五十余年来,勤求古训,博览众书,精研《内经》、《伤寒论》,深究各家学说。论医治病崇东垣思想,熔诸家之长;遣方用药撷古采今,以轻灵取胜。笔者忝列门墙,蒙受教诲两更寒暑,获益匪浅。现仅将平素侍诊师侧所得之一鳞半爪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4.
张子和与朱丹溪同为金元四大家之代表人物 ,从朱丹溪著作《格致余论》序中“见河间、戴人、东垣、海藏诸书 ,始悟湿热相火为病甚多”。可知子和对丹溪相火论的形成是有重要意义的。在《格致余论·张子和攻击注论》中 ,集中反映了丹溪对子和攻邪的认识。1 挑战权威 质疑子和攻邪丹溪认为 :“张子和书 ,惟务攻击。”“初看其书 ,将谓医之法尽于是矣。”后因思《内经》,即大胆提出“不能不致疑于其间”。文写疑于内经与子和书之间 ,实质是疑于子和之“惟务攻击”,从下文中亦可得到证实。丹溪研究张子和汗吐下三法颇深 ,并钻研内经之相关理论 …  相似文献   

5.
丹溪翁养阴别裁——从《丹溪心法》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丹溪(公元1281—1358).名震亨,字彦修,元代婺州义乌人。世居丹溪,学者尊称丹溪翁。初师事许谦研宄“理学”,后从罗知悌习医,穷研灵素,深得河间之传,并通戴人、东垣之学,贯穿诸家,搜集众长,创“阳有余阴不足论”、“相火论”。著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等书。门人又集绪余,辑《丹溪心法》。  相似文献   

6.
虞博(1438~1517),字天民。渐江义乌人。世居花溪,自号花溪恒德老人。世业医,其曾叔祖虞城斋曾游学丹汉之门,世代相传,皆以丹溪为宗。虞博博学能文,因其母病送精于医,既承家学,私淑丹溪,又注重临床。晚年著《医学正传》八卷,学宗丹汉,并参仲景、钱乙、河间、东垣诸说,各选其方之精粹,复为或间以申明之,制方以补充之。现就其学术成就和诊疗经验述要如次:三宗丹挺举,阐发阴阳气血虞氏之学宗于丹溪,从其所著《医学正传》即资证明。书中所述诸病证,皆列“丹汉要语”、“丹溪方法”、“丹议活套”等,并认为丹溪“其学有源委…  相似文献   

7.
李东垣医著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佩弘 《中医药通报》2003,2(2):105-107
李东垣医所传甚多,除《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以外,余书真伪素有异议,而传为东垣弟子罗天益所编的《医学发明》、《活法机要》、《兰室秘藏》、《东垣试效方》等书,惟《兰室秘藏》始终贯穿了李东垣的内伤学说论点,可作研究东垣学术之依据;《东垣试效方》为抄袭伪造之作;《医学发明》错漏尤多;《活法机要》应为刘完素所。  相似文献   

8.
安徽省歙县著名老中医黄从周先生,早年毕业于苏州国医研究院,是南宋自黄孝通业医以来,新安黄氏女科廿四世传人。黄氏一生谦虚谨慎,好学不倦,精研古今医籍,博采各家学说,尤膺东垣、丹溪、景岳、傅山、武之望历代诸贤。临床近五十载,在妇科各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名著皖南。现就其治疗带下病的经验,扼要介绍如下。一、脾虚湿盛型,主以健脾渗湿法本型患者多因素体虚弱,或劳倦过度,损伤脾气,运化失司,不能使水谷上输以生血,反聚而为湿,流于下焦,而为带下。正如《傅青主女科》所说:“肝郁而气弱,则脾土受伤,湿土之气下陷。是以脾精不守,不能化营血而为经水,反变为白滑之物,由阴门直下。”  相似文献   

9.
《医林绳墨》系明代钱塘名医方谷所著,由其子方隅整理后刊行。(见李云主编《中医人名辞典》1988年版92页,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全书共有8卷,收录内、外、儿、妇科病证,约有70余种。方氏著书的目的是为了讲学所用,故在该书的编排上力求说理明晰,文字通畅。每证先以医论为主,本诸《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采撷河间、东垣、子和、丹溪等各家之长,后列自己见解,立意求新。议论病因病机,随证施方,因证加减,既不拘于旧说,也不泥古非今。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方氏在每证之后,另列“治法主意”一项,综合地说明本证的病机和治则,实属点睛之笔,既能纲举目张,又便于学者记忆。该书在医学界有一定影响,兹就其主要学术思想,略作探讨。  相似文献   

10.
《证治要诀》十二卷,《证治类方》四卷(以下简称《要诀》),旧题戴原礼著。明·李濂《医史·戴原礼补传》云:“戴思恭,字原礼,……平生著述不多,仪有订正丹溪先生《金匮钩玄》三卷,问以己见附著其后。又有《证治要诀》、《证治类方》、《类证用药》总若干卷,皆隐括丹溪之书而为之,君子以为无愧师门云”。《要诀》一书,明清各家书目多有著录。历来医家,医史及文献学家,对《要诀》的著者未发生过什么疑问。由于戴原礼是丹溪的高足,而且又是明初颇负盛  相似文献   

11.
王纶,字汝言,号节斋,明代浙江慈溪人。生卒年代不详。成化二十年(公元1484年)举进士,迁礼部郎中,曾历广东参政、湖广布政,付都御史巡抚等职。《雍正志》载:“纶为人友爱,性刚方鲠介,不媚流俗,且为文平实雅淡,理明意远,尤精于医,所治无不瘳者”。《嘉靖府志》载:“外任时,昼听民讼,暮疗民疾,历著奇验”。王氏不是一个专业医生,因父病对医笃嗜,集一生之治验,著《明医杂著》、《本草集要》、《医学问答》诸书。王氏学宗丹溪,旁涉东垣,医论通达宏阔。本文据《明医杂著》一书的医论和治验,对其医学思想进行初步探讨,借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2.
正《绛洞花主》是陈梦韶根据《红楼梦》改编的话剧。鲁迅先生在1927年初为这部剧本写了篇《小引》,收在《集外集拾遗》内。其中说到,一部《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对一部作品、一篇文章,乃至一段文字的意思,由于读者的眼光不同,而每每各取其意。对于医书来说,也概莫能外。如明代王纶有一名言:"东垣,北医也,罗谦甫传其法,以闻于江浙;丹溪,南医也,刘宗厚世其学,以鸣于陕西。"这是在答问"东垣之法宜用于北,丹溪之法可行于南,如何"时说的。出处为《明医杂著》卷三"或问东垣丹溪治病  相似文献   

13.
费绳甫为孟河医派名家之一,医承祖业,虚症治疗更有发挥,其治劳损兼取东垣补阳、丹溪补阴,尤重胃气,倡顾胃救人之法,现探讨如下: 1 胃气为本 《费绳甫医话医案》劳损篇所指劳损即虚劳,是多种原因"积虚成损,积损成劳",诚如《景岳全书·虚损》在分析虚劳的原因时指出:"劳倦不顾者多成劳损……"费氏认为:"劳者,劳伤阳气也;损者,损及精血也."因此,对于劳损的治疗,他指出:"经谓劳者温之,损者益之.劳伤阳气,必温养中阳,而非辛热补火之谓,补火反耗元气.东垣云:"气与火不两立,相火者,元气之贼也."甘温除大热.他深得仲景建中心法,损及精血,必补益阴液,而非苦寒泻火之谓,泻火反伤脾土.  相似文献   

14.
“读《伤寒》书,而不读东垣书,则内伤不明,而杀人多矣;读东垣书,而不读丹溪书,则阴虚不明,而杀人多矣。”(赵献可:《医贯》卷2)议曰:学派不一,观点各异,乃是历史条件不同使然:百家争鸣,各抒己见,遂使祖国医学日益发展。吾辈博览群书以采众长,尚应结合实际。崇伤寒而抑温病,未免过于局限;扬补脾而贬滋阴,实属所见非当。拘一家之言而应对万变之病,临床宁有不偾事者耶!泥一  相似文献   

15.
许芸  张晓军 《光明中医》2022,(8):1466-1469
汪机为新安著名医家,开温补培元派之先河,笔者通过对汪机《石山医案》中所载医案进行系统分析,总结并探讨了其辨治脾胃病的特色.汪机基于丹溪,效法东垣,从营卫论出发,揭示了脾胃病之病因多为脾胃气虚;诊断脾胃病时,亦重视脉诊的应用,多以脉辨证;首倡温补培元的治疗大法,临床用药,重用参芪,以达到益胃气、补营气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生脉散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一方,一般方书均认为出自《千金要方》.实则《千金》并无此方,而为东垣所自订.东垣说:"圣人立法,夏月宜补者,补天真元气,非补热火,夏食寒者是也,故以人参之甘补气,麦门冬苦寒泻热,补水之源,五味子之酸,清肃燥金,名曰生脉散.孙真人云:五月常服五味子,以补五脏之气,亦此意也."(见《内外伤辨惑论·卷中》)这段文字很明显,首先引证古人"夏月宜补"之说,以为立方根据,并进而阐明生脉散的组织意义,尤其是"故以"、"名曰"之词,更为李氏自创此方的一种语气,所以生脉散出自东垣是无疑的.但是,为什么后人认为出自《千金》呢?其中却有缘故,因为朱丹溪曾说过:"孙真人制生脉散,令人夏月服之,非虚而何."(《格致余论·夏月伏阴在内论》)朱氏之所以错认为出自《千金》,实因误解东垣引《千金》"五月常服五味子……"一语而来,后人则因朱氏所说而以误传误者.消渴方消渴方(黄连、天花粉、人乳汁或牛乳、藕汁、生地汁、姜汁、蜜),一般认为本方出自《丹溪心法》.实则丹溪此方,源于《千金》.《千金要方·消渴门》补养地黄  相似文献   

17.
补中益气汤为人所熟知习用。1979年版《简明中医辞典》及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皆言出自《脾胃论》或《东垣十书》,这不是最早出处,最早出处应为《内外伤辨惑论》。笔者重温了《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兰室秘藏》、《东垣试效方》、《活法机要》、《医学发明》、《珍珠囊指掌补益药性赋》、《脉诀指掌病式图说》等书。《脾胃论》的“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有补中益气汤记载,同样《内外伤辨惑论》卷中亦有其记载:“内伤不足之病,苟误认作外感有余之病而反泻之,则虚其虚也。难经之实实虚虚,损不足而益有余,如此死者医杀之耳。然则奈何?惟以甘温之剂补其中,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内经曰:“盖温能除大热,大忌苦寒之药泻胃土耳,今立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汤  相似文献   

18.
“劳者温之”、“损者益之”的实践体验天津市南开医院(300IO0)赵家驹“劳者温之”、“损者温(益)之”,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东垣改“益”为“温”。所谓“劳”则劳倦也;所谓“损”则虚损也;“劳损”者内伤也;“温者”补也,唯补益之药多属甘温。《医...  相似文献   

19.
经明·《医宗必读》、清·《四库提要》、近代《中国医学史》(1978年全国统编教材)及《中医各家学说》(1980年全国统编教材)等书籍评述,数百年来,丹溪养阴似成定论。笔者近来复习了有关丹溪的资料。凡署名丹溪之著作,据了解不下三、四十种,然确实系丹溪  相似文献   

20.
朱丹溪学医于罗太无,太无为刘河间再传弟子,河间主泻火,丹溪宗之。朱氏初从许谦学理学,后复致力于医方,穷研《内经》、《神农本草经》等古典医著,并能折衷刘(河间)、李(东垣)、张(子和)诸家学说,在医学理论和临床方面有重要的贡献。丹溪认为相火为人生之本,人非此火不能生。指出相火禀位则有益,越位则有害。强调“阴常不足,阳常有余”,治法主张泻火补阴,反对妄用温燥。今就其治病见解评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