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分析手术患者交接过程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及有效的防范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择期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观察,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观察组患者在手术交接过程中实施安全隐患排查及防护措施,常规组患者在手术交接过程中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记录两组差错事故发生率、医疗纠纷率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常规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差错事故发生率、医疗纠纷率均低于常规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患者交接过程中容易出现用药错误、管道脱落、护理记录不完善、监测不全面等安全隐患,通过安全隐患排查,规范手术交接程序、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做好麻醉交接、完善护理交接记录单等措施可以优化手术效果,减少医疗纠纷,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提高日间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的对策并观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19年6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给予日间手术室护理管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准备时间短于对照组、护理差错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日间手术室护理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有助于缩短患者手术时间,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老年心血管患者手术室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及解决方法。方法总结我院多年的临床工作实际情况,发现老年心血管患者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并总结和完善其应对措施。结果对老年心血管患者手术过程中存在的护理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结合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结论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老年心血管患者手术室的安全管理,增加患者和护士的沟通,可避免和减少老年心血管患者手术室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是有效避免医疗纠纷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更好适应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探讨医护联合床边查房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的效果。方法:从2013年6月起至2013年12月,实施医护联合床边查房,并与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前传统护理查房相比较,对比实施前后护理人员对患者相关资料、专科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和专科知识的掌握程度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医护联合床边查房对提高整体护理质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风险,以此分析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措施,提高手术室的安全管理。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进行手术的1 000例患者,未实施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分析患者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再选取2015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进行手术的1 000例患者,实施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比较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前后,护理安全缺陷发生率、护理质量评分及医生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前,护理安全缺陷发生率3.5%,护理质量评分(89.2±2.1)分,医生满意度85.0%,患者满意度81.0%;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后,护理安全缺陷发生率0.4%,护理质量评分(97.5±3.3)分,医生满意度97.0%,患者满意度98.2%。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前后,以上指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安全管理是在分析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相不足之处后,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降低了手术室护理风险,提高了护理效果,提高了医生和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老年心血管手术患者手术室安全问题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月~12月我院心血管科室收治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145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手术室护理,对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问题进行总结,结合患者要求与临床医师意见探究护理措施。结果对老年心血管手术患者实行手术中,安全问题主要出现在患者、护理人员、手术室等方面,并结合实际情况及时作出相应的措施。结论老年心血管手术患者手术室安全问题主要出现在患者、护理人员、手术室三方面,护理人员要通过强化规章制度,对患者进行全面人性化护理,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减少医疗事故并缓解医患紧张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护士分层管理用于消化科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建立分层管理委员会→召开护士大会→实施前核定及公布→筛选等若干个步骤建立消化科层级管理模式,共纳入消化科护士16人,其中N0级3人,N1级2人,N2级1人,N3级2人,N4级8人,2016年6月至2016年12月为实施阶段,与2016年6月前进行比较,另纳入同时间患者共计90例参与问卷,实施前后各45例,对比实施前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护士对自身工作满意度。结果实施分层管理后患者对服务热情主动、工作能力、病区管理满意评分较实施前显著增高(P0.05),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护士对控制与责任、工作成就感、家庭及工作平衡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分层管理模式可显著提高消化科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及护理人员对工作满意度,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未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住院治疗的COPD患者1 600例作为对照组,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住院治疗的COPD患者1 80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实施风险管理前后护士风险管理能力得分、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护士的风险管理能力得分明显提高,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得分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COPD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能力,显著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而提高整体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手术室糖尿病患者采取细节护理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到该院进行手术的糖尿病患者96例,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8例患者行手术室常规护理,另48例观察组患者行手术室细节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室护理质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护理安全性、消毒隔离、仪器设备管理、护理人员配合度、手术器械准备、护理操作规范等6项护理质量方面得分更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术室糖尿病患者采取手术室细节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护理工作质量,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确保护理安全,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手术室相关因素及护理,降低手术室危险因素的发生。方法从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实施手术的患者中抽取76例作为研究对象,实施人性化护理,另选取同期在我院实施手术的患者76例作为参照对象,实施常规护理,分析人性化护理手术室相关因素及护理。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室危险发生率2.6%低于参照组14.5%,且手术室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参照组患者,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96.1%高于参照组86.9%,两组相比明显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在手术室实施人性化护理方式,能够降低手术室危险因素的发生,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进而提高手术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1.
劳英业 《内科》2009,4(2):323-324
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文明程度的提高,患者对医疗、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患纠纷数量急剧上升。为了找出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帮助护理人员提高安全护理应对能力,减少纠纷,防范护理事故发生,本文结合目前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绩效考核对消化内科护士心理状态、工作积极性、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在2015-06—2016-06期间对43名消化内科护理人员进行绩效考核,比较他们绩效考核前后心理状态、工作积极性、护理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实施绩效考核后护理人员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躯体化、精神病性评分较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绩效考核后的护理质量及护士工作积极性较实施前提高(P0.05),实施绩效考核后患者住院满意度提升(P0.01)。[结论]实施护理绩效考核有利于降低护士工作压力,调动护士积极性,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促进住院患者满意度的提升,是科学管理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呼吸科护理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入住我院心血管呼吸科进行治疗的患者120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实施前后选取6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比前后两组患者综合满意率、医疗纠纷发生率、风险情况发生率,护理人员技能熟练程度及护理质量。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较实施前,医疗纠纷发生率、风险事件发生率降低,患者综合满意度提升,护理质量评分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对科室护理人员提升护理质量,提升操作技能,降低风险和医疗纠纷发生率,提升患者满意度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眼科病房中的应用。方法对2012年1月一2012年6月眼科四病区住院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出院时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当时收回,总结满意度。结果:通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专科理论和专业技能水平,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使他们自身能够从中学习到更专业的护理知识[1],调动了护士工作主动性,稳定了护理队伍,提升了职业自豪感,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手术室循证护理在治疗脑梗死时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7月收治的80例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手术室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结果实施手术室循证护理的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0%,明显优于单纯进行常规手术室护理的对照组患者(70.0%);观察组中表皮损伤、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7.5%、5.0%、17.5%,均较对照组明显要低,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远高于对照组,组间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循证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能起到辅助作用,加速病情的治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手术风险,同时提高患者对于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度,可以在临床上加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干预方式。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19年1月该院收治的106例糖尿病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手术室护理组与手术室护理干预组,两组分别有53例患者,常规手术室护理组实施常规手术护理,手术室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手术护理,比较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血糖指标恢复情况与护理满意度。结果手术室护理干预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均要明显高于常规手术室护理组(P<0.05),血糖指标显著低于常规手术室护理组(P<0.05)。手术室护理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是98.1%,常规手术室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是86.8%,手术室护理干预组护理满意度要显著比常规手术室护理组高(P<0.05)。结论个性化手术护理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血糖指标恢复具有积极影响,能显著促进髋关节功能、血糖指标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子宫肌瘤伴糖尿病患者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在2017年5月—2018年11月来该院进行治疗的子宫肌瘤伴糖尿病患者62例,分为A组与B组,每组各31例,B组子宫肌瘤伴糖尿病患者在手术前严格控制血糖指标,并实施常规护理,A组在B组的基础上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比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A组子宫肌瘤伴糖尿病患者护理总满意度、血糖指标情况、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指标较B组子宫肌瘤伴糖尿病患者的有优势,在实施护理后,A组子宫肌瘤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况也较B组的有优势(P0.05)。结论给予子宫肌瘤伴糖尿病患者应用手术室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总满意度,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临床应用价值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手术室护理干预在结石性胆囊炎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在2017年5月—2018年12月来该院进行治疗的结石性胆囊炎合并糖尿病患者98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手术室护理干预。对结石性胆囊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效果、术后心理状况、术后血糖状况等指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在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后,结石性胆囊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较高,结石性胆囊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在经由护理干预后,满意度呈非常满意与满意的患者有96例,满意度为97.96%。有2例患者因术后出现并发症而对手术室护理干预服务不满意,不满意度为2.04%;结石性胆囊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比较:与实施护理干预前对比,结石性胆囊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在实施护理干预后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石性胆囊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术前术后血糖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结石性胆囊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手术室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总满意度,缓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在心血管重症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血管重症患者100例,2011年9月-2012年12月为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前(对照组)49例,2013年1月-2014年8月为护理风险管理实施后(观察组)67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并发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转出ICU病房后通过电话随访等方式填写ICU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工作不良事件发生率约为2.99%(2/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62%(4/49),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对照组满意率约为81.63%(40/49)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5.52%(64/67),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血管重症患者日常护理工作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减少临床护理风险,促进患者对于护理满意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吴新莲  黄玲  杨慧 《内科》2012,7(6):672-673
目的探讨全程优质护理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学习,全体护士树立优质护理服务理念;实行具有专科特点的弹性排班;调整护理工作模式,从患者进入治疗室到离开提供全程优质护理服务。结果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由实施前的94.5%左右上升到98.8%以上;健康教育指导率由实施前的89%上升到100%,健康知识知晓率由实施前的75%上升到95%;陪护率由实施前的20%左右降到无陪护或极个别重病人的只陪不护;护患纠纷及患者的投诉为零;无由于护士工作、观察不到位而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避免了安全隐患,既提高了护理质量也保证了护理安全。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实施全程优质护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提升护理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