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中药成方制剂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根据经验处方、固定处方选择配伍用药。药物组方的作用机制会直接影响其临床疗效,中药材质量与加工炮制均会影响组方制剂的疗效。中药最初用药为单一用药,当患者病情复杂时,单味用药难以奏效,因此,将多种中药进行成方制剂组合。实际应用中药物疗效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对中药成方制剂的配伍合理应用及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组方用药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联合用药的目的是为提高疗效,减少药物的用量和不良反应,但是由于中药成方制剂的基础研究水平较低,绝大多数中药成方制剂的疗效物质基础不明确,作用机制不清楚,体内代谢过程复杂,导致中药成方制剂与化学药品的配伍应用。本文从临床中西药联用、配伍不当引发的问题及应注意的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挖掘中药成方制剂治疗胸痹的潜在用药规律。方法: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数据库,采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等方法分析中药成方制剂用药规律,并通过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分析等方法挖掘中药成方制治疗胸痹的潜在药物组合及处方。结果:对筛选出的142种中药成方制剂进行分析,确定中药成方制剂对应的证候出现频次、单味药以及药物的使用频次和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并挖掘出6个核心组合和3首新方。结论:中药成方制剂治疗胸痹效果显见并有规律可循,辨证用药上多用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开窍醒神、培元固本之品,应用灵活,方证对应,配伍严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简称《中药成方制剂》)中含黄柏方剂的组方规律,为临床应用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将含有黄柏的方剂进行整理,构建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其主治疾病、证候及用药规律等。结果:178首方剂含有黄柏,14对常用药物组合,127种主治疾病,对其中1种高频疾病"口疮"的常用药物组合进行对比分析,显示出不同配伍的治疗作用各异。结论:《中药成方制剂》中含黄柏方剂共178首,包含542味中药,用药规律反映了黄柏在治疗不同疾病时的配伍特点,可为充分发挥黄柏的功效及现代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辽宁中医杂志》2017,(5):1018-1021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以下简称《中药成方制剂》)含生脉散(即人参、麦冬、五味子)类方剂进行组方规律分析,为临床用药及新药研发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中药成方制剂》中包含人参、麦冬、五味子的有关方剂,录入中医辅助平台建立数据库,并对其中用药规律、主治疾病进行分析。结果:数据库中共记录有关方剂49首,核心药物组合25个,主要涉及中医证候7种,主要涉及中医疾病6种;选取高频疾病"心悸""不寐""眩晕"进行药物组合分析,显示生脉散配伍方药治疗特点明确,多具有补益之功;组方规律反应出生脉散类方在治疗不同疾病时的组方特点。结论:明确生脉散类中成药的用药规律及用药方向,为生脉散类中成药临床应用及相关产品开发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治疗疮疡的成方制剂的剂型、功能主治、组方用药规律及核心组合,为临床治疗疮疡的辨证用药及成方制剂的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以下简称《中药成方制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以下简称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治疗疮疡的成方制剂的名称、处方、剂型、功能与主治,录入Microsoft Excel及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统计用药频次;运用Apriori算法及关联规则对处方核心组合进行统计分析(支持度为10%,置信度≥0.8);采用熵聚类算法统计2~3个不同成分间的关联系数(支持度为8,惩罚度为2);根据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法提取内在核心组合和新方组合。结果:挖掘得出106种成方制剂及其处方,包含药物275味,使用频次较高为冰片、甘草、大黄、乳香等,药物四气五味以苦寒为主,主要归肝、心、胃、脾经,证型多为热毒炽盛证、邪毒炽盛证等,常用核心配伍包括"没药-乳香""赤芍-大黄"等,挖掘得出新方组合"连翘-防风-赤芍-当归-白芷-木鳖子""雄黄-牛黄-没药-乳香-血竭-穿山甲-木鳖子"等4首。结论:利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治疗疮疡的成方制剂组方规律,由核心药物组合成新方,可为临床辨证使用、研发治疗疮疡成方制剂及新药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分制剂》(简称《成方制剂》)含蛇床子方剂的主治疾病、证候类型,用药频次、药物组合等。方法: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2.5收集《成方制剂》含蛇床子的方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收集含蛇床子成方制剂46首,涉及326种中药、15种疾病、9种证型,与蛇床子配伍的中药以甘味、温性、归肾经药为主;治疗肾系病证主要药对是"蛇床子-淫羊藿",治疗瘙痒症状疾病的主要药对是"蛇床子-冰片"。结论:研究结果可以进一步加深人们对中药蛇床子功效的认识,为蛇床子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中药饮片应用出现的十八反、十九畏等配伍禁忌很容易把握,而中成药与中成药、中成药与汤剂,中成药、汤剂与某些天然药物提取物的化学药之间的隐性配伍禁忌还未被人们所重视。中药之意义应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作为临床直接应用的只能是中药饮片和中成药。我们对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所收载的700多个成方制剂和单方制剂进行统计分析,对临床药疗工作中可能在联合用药中发生的十八反、十九畏等隐性配伍禁忌,以及临床药学工作中应该引起注意的问题开展中医临床药学工作。必须注意汤方、化学药某些制剂与中成药之间联合应用出现的隐性配伍禁忌问题。把不按中医药理论用药(属不合理用药)所造成的所谓不良反应归属于中药的不良反应是不理智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以下简称《中药成方制剂》)中主治肝肾亏虚证的成方制剂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主治肝肾亏虚证的所有成方制剂,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的关联规则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其用药规律,并比较3种高频疾病的用药异同。结果:主治肝肾亏虚证成方制剂共154首。其中涉及药物309种,高频药物有补血之熟地黄、生地黄、当归、白芍,补肝肾之何首乌、枸杞、女贞子、牛膝、菟丝子、五味子、杜仲,健脾益气之茯苓、黄芪、甘草、党参。核心药物组合以补肝肾(女贞子、墨旱莲、枸杞子、何首乌、牛膝)、养血(熟地黄、当归、白芍)和健脾之品(山药、茯苓)为主。涉及疾病67种,高频疾病为眩晕、耳鸣、不寐。治疗眩晕和耳鸣的药物组合基本相似,均以六味地黄丸、二至丸为基础加减,治疗不寐的药物组合以左归饮、二至丸为基础加减。结论:治疗肝肾亏虚证成方制剂以补肝肾、养血、健脾药物配伍为主,不同疾病肝肾亏虚证的用药很相似,但也有不同,体现了中医学异病同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治疗原则。本研究结果对指导临床实践及开发新药均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浅析临床如何正确使用清开灵注射剂以减少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开灵注射液是用于静脉点滴给药的纯中药复方制剂,具有清热解毒、化痰通络、醒脑开窍、促进损伤肝细胞修复及改善脑循环之功效,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主要成分为牛黄、水牛角、黄芩、金银花、板蓝根、栀子等药物提取制成,由于复方制剂成分复杂,与输液、药物配伍时容易出现禁忌。笔者就临床如何正确使用清开灵注射剂,减少、减轻不良反应探讨如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1合理用药1·1严格掌握适应证中药注射剂是改变了传统中药剂型以提高疗效的新剂型,在临床治疗中疗效确切,但仍要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遵循中医用药规律,辨证用药,清开灵…  相似文献   

11.
《中药成方制剂》含山楂方剂用药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以下简称《中药成方制剂》)含山楂方剂组方规律,为临床应用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对《中药成方制剂》中含山楂方剂收集整理,并构建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频次统计等数据挖掘方法,对疾病证候、常用药物配伍及组方规律进行分析。含山楂方剂共308首,涉及中药499种,常用药物组合34个,主治疾病18种,选取其中高频药对"山楂-陈皮"、"山楂-茯苓"及2种高频疾病"积滞"、"腹泻"进行药物组合分析,显示山楂不同药对中作用方向大致相同,在不同疾病中治疗作用各异。《中药成方制剂》中含山楂方剂多具有消食导滞之功效,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常与理气健脾药同用,以达到不同的治疗效果;组方规律反应出山楂在治疗不同疾病时的组方特点,为山楂临床科学化应用及健康产品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医治疗疾病注重遣方用药,讲究配伍组成。"药对"是由两味中医临床常用的中药配伍组合而成,构成简单、配伍严谨、疗效确切。为进一步探讨"药对"在中医眼科临床应用的经验,结合在临床中应用经方、验方的体会,按照眼病辨证论治理论及药物性能的不同特点,有目的地将两种药物合在一起应用,通过临床验证,总结出眼科常用的"药对"。按照内外障辨证、五轮辨证理论及药物性能的不同特点,现将眼科常用"药对"进行总结概述。  相似文献   

13.
中药汤剂,是药物加水煎煮,或用沸水浸泡去渣取汁服用的液体剂型’是我国最古老’在中医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传统剂型。汤剂处方是医生根据个体患者的病症及体质辨证施治、灵活用药.其组成多为复方制剂.充分体现药物配伍的综合作用。历代医药学家对汤剂的制备都很重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凡服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药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徐灵胎在《医学源流论》中说:“煎药之法,最宜深究,药之效与不效,全在乎此。”由此可见,中药汤剂虽制备简单.但煎煮方法正确与否却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正确辨证、药物性能、药物配伍、用药宜忌、用量五个方面简要分析了影响临床处方用药疗效及安全的合理用药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以下简称《中药部颁标准》)含生地黄方剂组方规律,为临床应用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0)软件,对《中药成方制剂》中含有生地黄方剂收集整理,构建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改进的互信息法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其主治疾病、证候规律及常用配伍组合。结果含有生地黄方剂共357首,常用药物组合17个;主治疾病22种,对其中2种高频疾病"不寐"、"眩晕"常用药组合对比分析,显示生地黄不同配伍治疗作用不同。结论《中药部颁标准》中含生地黄方剂所用药物多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功效,用药较为集中,组方法度清晰;用药规律反映了生地黄治疗不同疾病时的配伍特点,为充分发挥生地黄的功效及临证科学组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处方用药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临床中医素有喜用"经方"者,亦有喜用"时方"者,但无不推崇成方。因为成方是经过历代医家的临床验证、充实提高而约定俗成。然而当代用药,多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自拟方剂,我们查阅了我院近年约万张中药饮片处方,其中约5%为有名可查之成方,30%为在成方基础上的加减,65%为自拟方剂。我们发现一部分自拟方的配伍有失严谨,现就共性问题加以剖析,以强调组方的注意要点。1忽略君臣佐使主次欠清方剂应由几种性味、作用相关的药物按君、臣、佐、  相似文献   

17.
常用中成药辨证应用琐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雪梅 《山西中医》2010,26(8):48-49
中成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加工生产的中药制剂,临床应用要注意分析组方药物,准确把握适应证候,区别异同,要用中医辨证理论和中药组方配伍的综合知识指导临床用药,以确保合理、安全、有效地使用药物。  相似文献   

18.
膏丹丸散为中医药经典剂型,丸剂最具代表性与传承性,"丸者缓也,舒缓而治之"是最经典的丸剂剂型理论,对中药丸剂的遣方、制剂、临床用药都有指导性意义。该文以"丸者缓也"药剂学内涵为中心,从剂型理论、制剂技术、临床应用3个维度阐释中药丸剂对中医药精髓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意义,以期为中药丸剂的制剂机制、代表功效的物质基础、临床疗效的作用机制等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中药的功效与其炮制方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中药炮制是体现中医用药特点的主要内容之一,直接关系到临床用药的疗效。中药炮制的依据,始终贯穿着中医临床与中药药性的两个方面,其治疗作用取决于药物本身的性能。要充分满足临床辨证用药的需要,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药物的配伍和合理炮制。研究炮制前后的药物成分的改变和药理作用的变化,以期让药物发挥临床最佳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甘草是中医最常用的药物,是众药之主,故有"十方九草"之说,尊称"国老"。而甘草的合理应用,最能体现中医临床的精神,所以在临床上使用甘草时,必须了解甘草的药性,注意配伍禁忌,辨证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