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芪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探讨了中药黄芪在临床中的应用。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黄芪具有强心、扩张血管、增强机体免疫力、抗衰老、利尿、降压、抗菌等作用。生用偏于走表,能固表止汗、托里排脓、利水、消肿;炙用偏于走里,能补中益气、补气生血。本品配伍补益药,以益气补虚,配伍祛邪药物,以扶正祛邪固本。临床中根据病症不同,灵活应用,用量取效。  相似文献   

2.
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 ,喜用生黄芪入汤剂 ,且多作主药 ,其用量与当今法定剂量相近。是书有关黄芪的“生用熟用”说、“发汗止汗”说及“配伍知母”说 ,颇有新意。张氏论述黄芪的主要作用有补气升气、补气生血、益气固表、保摄气血、温补肺阳、补气固崩、补气益阴、祛风驱邪、利水消肿。  相似文献   

3.
当归补血汤为治疗血虚阳浮发热证的代表方,由当归、黄芪两味药组成。当归、黄芪为著名药对之一,为补气生血的核心配伍,主要治疗气虚血弱诸证。本文从方剂配伍理论、中医文献记载、现代研究以及临床应用等方面探讨了当归、黄芪药对在方剂配伍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黄芪为中药补气之要药,其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排毒生肌等功效。因其作用广泛、疗效确切,可用于临床各科,经方中以黄芪为君药的方剂不胜枚举。笔者在数十年的临床诊疗中,常用于治疗脾胃病、体虚感冒、消渴病、中风、水肿、痹证、虚劳等,  相似文献   

5.
文章主要介绍了李灿东教授临证时通过运用生黄芪配伍其他方剂,灵活运用生黄芪的药理作用特点,在治疗多种内科杂病时有比较显著的疗效。总结了李灿东教授临床上运用生黄芪的主要经验以及相关的临床体会,认为生黄芪除了具有补气升阳、利尿消肿、健脾补肺、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同样还有许多被忽视的功效,如在治疗癌病方面,生黄芪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1 益气温阳方 组 成:黄芪15?g,党参10?g,干姜9?g,桂枝10?g,麻黄6?g,五味子10?g,地龙10?g,辛夷6?g,甘草3?g. 功 效:益气温阳,宣通鼻窍. 主 治:过敏性鼻炎(虚寒证). 用 法:每日1剂,水煎2次,煎药时可加入红枣5枚、生姜2片,早晚饭后20?min各服1次. 方 解:黄芪、党参补益肺脾为君药;干姜、桂枝温阳以助补气为臣药.麻黄宣肺散寒,五味子敛肺,两者一散一收,既可益肺,又可制约温药的辛散温燥太过之弊;地龙活血通络,也是具有"抗过敏"作用的中药.上三味共为佐药.辛夷是宣通鼻窍要药,也具有引经作用,在方中与甘草共为使药.诸药相合,共奏益气温阳、宣通鼻窍之功.  相似文献   

7.
丁晓宏 《新中医》2003,35(6):51-51
补中益气汤出自《脾胃论》,由黄芪、党参、白术、升麻、柴胡、当归、陈皮、炙甘草组成,是补气升阳之名方,主治脾虚气弱,清阳不升,气虚发热诸证。笔者以此方加减治疗内科杂症,疗效卓著,现举案例如下。  相似文献   

8.
黄芪味甘,性温,为常用补气药,有益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毒生肌的功效。姜春华老师在介绍黄芪的临床配伍应用时曾说:“黄芪不仅常与补养药同用以益气补虚,且常与祛邪药同用以扶正祛邪。在益气补虚方面:如配人参或党参,则大补元气;配附子,则补气助阳;配当归,则补气生血;配白术,则益气健脾;配参、术、升、柴等,则补中益气,治中气下陷,内脏下垂。在扶正祛邪方面:如配白术、防风为玉屏风散,可固表止汗,治卫虚自汗;配当归、穿山甲等如透脓散,可托毒生肌,治气虚痈疮难愈;配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地龙,可补气活血通络,用治中风后…  相似文献   

9.
补中益气汤方出李东垣《脾胃论》,是治疗“清气隔于下、阴火乘其土位”之证,适应范围较广,是一切虚损劳伤所致气虚的主方。方中黄芪益气为君药,党参补中为臣药,白术健脾、当归补血、陈皮理气为佐药,升麻、柴胡升阳为使药。本方不仅能补气升阳、甘温除热,而且还有补气摄血之疗效。笔者近几年把此方广泛用于临床各种病症,尽管它们是不同疾病,但在其发展过程中均出现共同的中气下陷病机,均取得较好  相似文献   

10.
胡斯  王申东  毕铭阳 《中成药》2007,29(10):1554-1555
麦芪益肺合剂是我院经验配方制剂,由黄芪、麦冬、党参、防风、五味子、乌梅、陈皮、甘草等10味药组成。具有实卫固表,补气健脾、敛肺生津,防御外邪侵袭等功能。用于治疗小儿呼吸道反复感染。黄芪为方中君药,黄芪甲苷为其主要的成分。黄芪甲苷成分的含量测定可采用薄层扫描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