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清血颗粒对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大鼠的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用注射外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方法建立大鼠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模型,设立清血颗粒大、中、小剂量组,依那普利对照组,模型组和对照组。检测红细胞免疫功能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R)的变化。结果造模成功,表现为血红蛋白(Hb)升高,红细胞压积(HCT)增加,均P〈0.01。同时发现模型组细胞免疫功能异常,表现为RBC-C3b-RR率下降、RBC-C3b-RR率升高(P〈0.01),提示模型组有继发性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表现。用药物干预后,与各治疗组相比,清血颗粒高剂量组可使Hb和HCT恢复到正常水平,优于其他各治疗组;使红细胞免疫功能RBC.Ie-RR恢复正常,但RBGC3~RR未能恢复正常。清血颗粒中、低剂量组以上指标恢复不理想,除RBC-C3b-RR恢复正常外,其余各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仍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大鼠模型存在红细胞免疫功能异常,清血颗粒治疗组对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大鼠模型Hb、HCT、RBC.C3b-RR、RBC-Ic-RR异常有明显恢复作用,与临床结果相似,提示该药可能通过调节红细胞免疫功能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清血颗粒对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用注射外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方法,建立大鼠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模型,设立清血颗粒大中小剂量组、依那普利组、茶硷组、造模组和正常对照组,检测辅助淋巴细胞(TH)、抑制淋巴细胞(TS)、过氧化物歧化酶(SOD)、白介素-2(IL-2)的变化。结果造模成功,表现为血红蛋白(Hb)升高,红细胞压积(HCT)增加(P〈0.01),同时发现模型组TH水平下降,TS水平升高,模型存在明显T淋巴细胞异常。清血颗粒高剂量组TH水平恢复正常,而依那普利和茶碱组TH反而下降更严重;中低剂量组与依那普利组TS水平恢复正常。造模后,模型组IL-2和SOD水平升高(P〈0.01),中药各剂量组IL-2水平恢复正常,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西药对照组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清血颗粒通过调节淋巴细胞亚群的免疫而改善大鼠免疫功能,对血清中IL-2、SOD亦有明显改善,为清血颗粒通过活血化瘀改善肾移植术后患者症状、调节免疫状态、防止排斥反应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清血颗粒对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注射外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方法 ,建立大鼠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模型,设立清血颗粒大中小剂量组、依那普利组、茶硷组、造模组和正常对照组,检测辅助淋巴细胞(TH)、抑制淋巴细胞(TS)、过氧化物歧化酶(SOD)、白介素-2(IL-2)的变化.结果 造模成功,表现为血纤蛋白(Hb)升高,红细胞压积(HCT)增加(P<0.01),同时发现模型组TH水平下降,TS水平升高,模型存在明显T淋巴细胞异常.清血颗粒高剂量组TH水平恢复正常,而依那普利和茶碱组TH反而下降更严重;中低剂量组与依那普利组TS水平恢复正常.造模后,模型组IL-2和SOD水平升高(P<0.01),中药各剂量组IL-2水平恢复正常,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西药对照组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清血颗粒通过调节淋巴细胞亚群的免疫而改善大鼠免疫功能,对血清中IL-2、SOD亦有明显改善,为清血颗粒通过活血化瘀改善肾移植术后患者症状、调节免疫状态、防止排斥反应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清血颗粒对大鼠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的影响。方法:注射外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建立无缺氧状态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大鼠模型。将清血颗粒分高、低两种剂量口服给药,同时设立西药依那普利组作对照。观察外周血象,EPO 水平和病理变化。结果:造模组出现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状态。清血颗粒两组外周血象与正常组无差异,服药前后无差异。依那普利组外周血象轻度升高,与正常组有差异(P< 0 .05) ,服药前后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清血颗粒可以阻断EPO 对外周血象的增长作用。无论中药及对照西药均无抑制骨髓造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大鼠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血瘀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观察清血颗粒对该模型的干预作用.方法:以腹腔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造成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动物模型,分组,观察外周血象、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变化.结果:模型外周红细胞计数、血色素、红细胞压积、血液黏度、红细胞聚集率和变形指数均有明显增加,清血颗粒组的干预作用较为明显,多数指标与西药对照依那普利组相比改善更为明显.结论:提示该模型既符合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疾病模型,又符合中医血瘀证模型,为病证结合模型.同时从动物实验角度证实清血颗粒的确是通过活血化瘀来发挥疗效的.  相似文献   

6.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瘀证实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血液流变学、血小板功能变化、微循环障碍等几方面阐述了血瘀证实质研究进展,并对近年来真红细胞增多症血瘀证实质研究的进展作了总结,认为真红细胞增多症血瘀证,有不同于其他疾病瘀证的特点,但仍可利用现有血瘀证诊断量化指标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7.
98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辨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在完成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招标课题高原环境低氧引发气虚证的研究同时,对青海地区经省市、州、县医院确诊为高原病患者,包括慢性高原反应、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原肺水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清血颗粒对肾移植术后红细胞增多症(post—transplant erythrocytosis,PTE)的疗效。方法按随机表将符合入组要求的患者随机分两组,中药组采用清血颗粒,西药组采用依那普利,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中药治疗组10例,显效3例,有效2例,进步2例,无效1例,退出1例,失访1例,总有效率77.8%。西药治疗组10例,显效4例,进步2例,无效2例,退出1例,失访1例,总有效率66.7%。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两组脱落病例进行统计学处理后,意向性分析(Intent—to—Treat,ITT分析)和符合方案分析(Per—Protocol Population,PP分析)之间结果无差异。结论清血颗粒与经典西药治疗PTE有同样疗效。对脱落病例意向性分析结果,证实了清血颗粒药效学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9.
梁会贤 《广西中医药》1993,16(2):26-26,28
<正> 罗某,男,48岁。因心悸、肢端麻木19年,头痛10余年,颜面及手足掌皮肤发年,症状加重1周,于1983年12月11日入院。诉1964年开始出现阵发性心悸,时有心前区刺痛。1967年出现肢端麻木,头痛,痛甚如裂;时有牙龈出血,伴头晕,怕热多汗,手足心烦热,口苦溺赤。曾到某医院诊治,3次检查血象,血红蛋白200~210g/L,红细胞为5.9×10~6.8×10~(12)/L,白细胞21.5×10~9~25.6×10~9/L,血细胞压积0.69~0.8,甚则无法检测。拟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予中药滋阴降火、平肝潜阳之剂治疗70余天,未见好转。1982~1983年初先后2次住我院  相似文献   

10.
缺血性中风血瘀证红细胞免疫功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博生  徐运 《辽宁中医杂志》1995,22(12):529-530
有资料表明,血瘀证与红细胞免疫功能改变有关。本文首次对缺血性中风血瘀证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患者RBC-C3bRR明显低于正常,而RBC-ICR则明显高于正常。均有非常显著意义。说明本病证的发病与红细胞免疫功能减退有密切关系;与中医对本病病机的传统认识相一致;并为探讨临床益气活血类药物治疗本病的机理和本病证的微观定量指标,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清血消脂片对高脂血症患者的调脂作用、安全性及中医临床症状疗效.方法:将2 0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口服清血消脂片的治疗组和口服月见草油的对照组.治疗前后均检查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谷丙转氨酶(ALT)、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和中医症状积分.结果:治疗组TC平均下降14.11%,TG平均下降38.08%,HDL-C平均上升26.92%,优于对照组(P<0.01);中医症状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ALT、BUN、Cr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清血消脂片可以有效调节血脂,改善临床症状,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2.
清血清脂片对血脂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药清血消脂片对高脂血症患者的调脂作用、安全性及中医临床症状疗效。方法:将200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口服清血消脂片的治疗组和口服月见草油的对照组。治疗前后均检查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谷丙转氨酶(ALT)、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和中医症状积分。结果:治疗组TC平均下降14.11%,TG平均下降38.08%,HDL-C平均上升26.92%,优于对照组(P<0.01);中医症状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血消脂片可以有效调节血脂,改善临床症状,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大鼠脊髓继发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采用改良的Allen's打击法制成急性脊髓损伤模型后,比较1、6、12、24、48 h葛根素处理组与模型组的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差异性以及Bel-2和Bax基因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葛根素能明显提高脊髓损伤大鼠血浆SOD的活性,降低血浆MDA的含量,并使大鼠脊髓Bcl-2基因表达蛋白产物增加,Bax基因表达蛋白产物减少.结论:葛根素在脊髓损伤早期可以提高SOD的活性,降低MDA的含量,并能有效上调Bel-2表达及下调Bax表达,对脊髓的继发性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水中草颗粒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方法建立复发性口腔溃疡动物模型,将成模的复发性口腔溃疡家兔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左旋咪唑组、水中草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从实验的第7周开始,左旋咪唑组、水中草低剂量组及水中草高剂量组每日分别以相应药物灌胃,共连续28天。最后根据红细胞C3b受体花环试验和免疫复合物花环试验检测红细胞免疫功能。结果:模型对照组家兔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显著降低,免疫复合物花环率显著增高,给予左旋咪唑、水中草颗粒后,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显著升高,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显著降低。结论:水中草颗粒能够提高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及降低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  相似文献   

15.
抗磷脂冲剂对小鼠抗心磷脂抗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抗磷脂冲剂对环磷酰胺所致的抗心磷脂抗体产生的影响。方法:通过建立环磷酰胺所致小鼠体内产生ACA的模型,观察中药抗磷脂冲剂对ACA的影响。结果:环磷酰胺能导致小鼠体内产生ACA,抗磷脂冲剂对环磷酰胺所致的小鼠体内ACA有明显的降低作用,并随着使用剂量的增加,小鼠体内的ACA降低效果更明显。结论:抗磷脂冲剂能够有效的降低小鼠体内的ACA水平,并抑制抗磷脂抗体的产生及其对胚胎的损害,从而达到保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清血通脉颗粒抗凝血作用及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大鼠腹主动脉采血,取血浆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家兔耳中动脉采血,取富血小板血浆(PRP)及穷血小板血浆(PPP),ADP作为诱导剂,利用血小板聚集凝血因子分析仪,观察2 min、4 min、6 min时血小板聚集功能,记录聚集百分率,计算最大聚集百分率及聚集抑制百分率。结果:清血通脉颗粒明显延长大鼠血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明显降低大鼠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显著抑制由二磷酸腺苷引起的家兔血小板聚集。结论:清血通脉颗粒具有抗凝血作用,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利开灵对脑出血后大鼠体内继发肠源性内毒素血症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Rosenberg法改良后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根据脑出血不同时点(12h、24h、48h和72h)分为4组,每个时间点再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利开灵组,观察利开灵对肠组织相应病理改变的影响,并用终点显色法检测各组血浆内毒素(LPS)水平,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TNF-α、IL-1β水平。结果:模型组血浆LPS各时点均明显升高,在48h达高峰(P<0.01);血清TNF-α、IL-1β升高,均在24h达高峰(P<0.01)。同时发现利开灵可明显改善肠组织病理形态损伤,下调血浆LPS以及血清TNF-α、IL-1β过高表达。结论:脑出血大鼠继发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利开灵对其有较好的调控作用,这对改善脑出血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清血解毒合剂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清血解毒合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清血解毒合剂中的金银花、连翘、当归进行定性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合剂中黄芩苷的含量。结果:定性鉴别方法准确、专属性强。黄芩苷在0.223-2.23μg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8%,RSD为1.1%。结论:该方法简便可行、准确、专属性强,可有效控制清血解毒合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