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辽宁中医杂志》2014,(7):1481-1482
目的:研究中药川芎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阿魏酸及藁本内酯作为筛选川芎提取工艺指标。用HPLC法对阿魏酸及藁本内酯进行含量测定,对乙醇回流、水煎煮、乙醇温浸、水温浸、水蒸气蒸馏、综合提取六种提取工艺进行筛选。结果:综合取川芎中阿魏酸及藁本内酯含量较高。结论:综合提取为川芎的最佳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2.
贝类含有多糖、多肽、牛磺酸等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多样,可药食两用。贝类软组织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较高,在提取过程中容易与活性成分同时溶出,需要特殊的工艺条件或纯化处理去除,因此提取工艺较为复杂。就贝类活性成分的提取工艺研究进展展开综述,为其后续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远志的镇静催眠作用活性成分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沙沂  李文  张艳 《中成药》2005,27(6):728-730
目的:研究远志中具有镇静催眠作用的活性成分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实验方法.结果:以75%乙醇为提取溶媒,溶媒用量为20倍,提取3次,提取时间为5小时为最佳提取工艺.结论:提取溶媒的用量为提取工艺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川芎中主要有效成分的综合提取分离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川芎中主要有效成分综合提取工艺的优化.方法:单因素及正交试验法优化提取工艺,并以高效液相色谱为检测手段.结果:川芎嗪最佳工艺条件为:以0.2%的酸水溶液为溶媒,1:6的料液比,搅拌回流提取3次,每次2 h,提取过程中控制温度在25℃;阿魏酸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川芎嗪后的药渣,加入蒸馏水搅拌回流提取2次,料液比为1:5,每次提取时间为0.5 h,温度控制在50℃;挥发油最佳工艺条件为:挥发油蒸馏速度控制在80滴/min,提取时间为10 h.结论:综合提取的有效成分可达较高纯度,稳定性好,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川芎中挥发油的提取工艺及其β-CD包合工艺。方法:采用单因素实验法对川芎中挥发油提取的加水量及提取时间进行考察;以β-CD加入量、温度和搅拌时间为考察因素,以包合物收得率及挥发油利用率为评价指标进行综合评价,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出最佳包合工艺。结果:川芎中挥发油提取的最佳工艺为加10倍量的水,水蒸气蒸馏法提取6h,挥发油平均得率为0.585%(mL/g);挥发油β-CD包合的最佳工艺为油:8CD为1:6,30℃超声1h,包合物收得率及挥发油利用率分别为74.52%、65.24%。结论:该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6.
六种中草药活性成分的提取与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提取中草药中的活性成分,研究其抑菌特性,为临床应用和水产品的防病治病提供依据。方法:用水煎煮法和乙醇提取法,提取6种中草药(草乌、南蛇藤、蒲黄、莽草、苦参和黄连素)中的活性成分。用美国临床试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药物敏感试验方法,检测中草药活性成分对临床常见致病细菌和真菌的抑菌效果。结果:6种中草药中,黄连素的抑茵作用最强,南蛇藤次之,草乌与苦参仅能抑制细菌的生长而对真菌没有作用,蒲黄与莽草则对细菌和真菌均无抑茵作用。结论:中草药活性成分对细菌和真菌的抑制作用取决于其化学结构及活性基因,有效地提取中草药中的活性成分对实验结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补骨脂中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与抗癌实验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对补骨脂进行化学成分和抗癌活性研究。方法:采用柱层析对补骨脂氯仿提取物进行分离,通过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并通过形态学,MTT试验对其抑人胃癌细胞BGC-823的增殖进行深入研究。结果:从氯仿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补骨脂素(psoralea,Ⅰ)和异补骨脂素(IsopsoraleaⅡ);两种化合物对人胃癌细胞BGC-823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5.82μg/ml和148.8μg/ml。结论:化合物Ⅰ,Ⅱ从补骨脂中的分离得率分别为0.048%和0.11%。并对人胃癌细胞BGC-823的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当归挥发油中内酯类成分的提取分离及结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长鹰  丁霄霖 《中草药》2004,35(4):383-384
当归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为伞形科当归属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常用中药材之一,有补血、和血、调经止血、润肠滑肠等多种功效。当归挥发油为当归药效的重要组成,而多种内酯类物质是当归挥发油的主要有效成分。本实验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supercritical fluid ex—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秦岭猪苓三萜化合物的提取技术,并其成分进行鉴定研究  方法:以香草醛冰乙酸高氯酸为显色系统,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猪苓总三萜化合物的含量;以乙醇为溶剂,采用溶剂法对三萜化合物进行提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用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对其进行鉴定  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6倍量无水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2 h  结论:该提取工艺操作简单可行,可为猪苓药材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优化土茯苓中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成分提取工艺,并考察其酶动力学。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为影响因素,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抑制率为评价指标,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分别通过Lineweaver-Burk图、Dixon图确定其抑制类型、抑制动力学常数Ki。结果 最佳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9%,提取时间89 min,提取温度82℃,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抑制率为62.25%。抑制类型为竞争性可逆抑制,Ki为1.92 mg/mL。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提取土茯苓中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1.
正交试验优选白芨多糖硫酸酯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优选白芨多糖硫酸酯化的最佳工艺。方法采用氯磺酸-吡啶法合成白芨多糖硫酸酯。以取代度和产物量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设计对试剂比例、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进行优选。结果吡啶和氯磺酸比例6∶1,反应温度85℃,反应时间2h为比较适宜的工艺条件。结论白芨多糖硫酸酯化优化的工艺条件方法可行,为进一步扩大试验提供了有价值的参数。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适时开展白及种子成苗技术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采用沙藏、自然贮藏、低温干藏方法分别贮藏白及种子120、150、180 d常规种子皿内发芽法测定萌发率,SSR法比较差异性。结果:白及种子有胚率(84.9±4.7)%、新鲜种子萌发率(92.1±2.1)%;沙藏、自然贮藏、低温干藏种子120、150、180 d的平均萌发率分别为(89.3±2.7)%、(77.4±3.3)%、(68.9±2.7)%,相互间呈显著或极显著差异;种子贮藏120、150、180 d时,三种方法的平均萌发率分别为(81.7±8.0)%、(78.5±7.9)%、(75.7±8.5)%,其中贮藏120 d与180 d的萌发率呈显著差异;新鲜与沙藏120 d白及种子的萌发率无显著差异。结论:沙藏白及种子的萌发效果好,贮藏180 d仍有较高萌发率。  相似文献   

13.
氮磷钾配施对白芨产量和多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姣红  张崇玉  罗光琼 《中草药》2009,40(11):1803-1805
目的 探讨不同氮磷钾配比施肥处理对白芨产量和多糖的影响.方法 通过大田试验,采用不同氮(N)、磷(P_2O_5)、钾(K_2O)配比施肥,考察施肥对白芨产量和多糖的影响.结果 每公顷施N 180 kg、P_2O_5 105~157.5 kg、K_2O 45~135 kg能极显著提高白芨块茎中多糖的积累,而氮磷钾施用量过高或过低则不利于白芨多糖的积累;每公顷施N 90~180 kg、P_2O_5 105~157.5 kg、K_2O 45~135 kg能明显提高白芨产量.结论 在肥料3因素中,磷肥供应的多少对白芨块茎多糖的量影响最大,钾对多糖量的影响最小;氮磷钾对白芨蛋白质的量影响大小为钾素>磷素>氮素;氮肥对产量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磷肥,钾肥的供应对白芨产量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4.
白芨超微粉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大鼠胃溃疡实验比较白芨普通粉(80、200目)和超微粉的药效学区别及白芨经超微粉碎后可降低的用药剂量.方法 采用大鼠无水乙醇和醋酸致胃黏膜损伤型胃溃疡模型,测定溃疡面积,计算溃疡抑制率;取溃疡部组织切片,做HE染色,从病理学角度进一步观察病理情况.结果 白芨粉可明显降低大鼠的溃疡面积,且超微粉疗效优于普通粉.结论 超微粉碎后有助于提高白芨的药效,减少用药剂量,有利于剂型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白及的研究概述及其资源利用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嵘  王喆之 《中草药》2006,37(11):1751-1755
白及作为我国民间的传统中药,其药用历史源远流长。近年来,由于人为的过度采挖和天然生境的破坏,其野生自然资源急剧减少,濒临灭绝,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的野生药用植物之一。对白及的本草考证、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药理药效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概述,并对今后研究工作的开展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开发与保护提出了建议,以期为大宗中药材的可持续利用、药物研发、道地药材的选育、药材质量的评估、生产管理及GAP规范化种植过程中SOP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白及的无菌播种和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道了白及的无菌播种及试管苗茎尖组织培养实验.结果表明:种子在基本成熟时胚的萌发率和成苗率最高,萌发期与成苗期最短;胚萌发的最适培养基为1/2MS;在培养基中加入10%的椰子汁能提高萌发率与成苗率,加入1%的活性炭有利于试管苗的生长.试管苗茎尖在MS培养基附加6-BA 0.5mg/L和NAA 0.2 mg/L时增殖效果好.生根培养以1/2MS培养基附加NAA 0.5 mg/L效果最好,加上10%的香蕉汁有利于生根壮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白及与制川乌不同配比和剂量变化对无水乙醇致胃溃疡模型小鼠胃黏膜损伤的影响.方法 采用均匀设计法,按2因素7水平,以小鼠胃溃疡指数和胃黏膜病理损伤积分为指标,观察白及制川乌合煎液灌胃给药后对胃溃疡小鼠的影响,并选取有显著意义的配比和剂量进行验证.结果 白及制川乌总剂量在3.64~29.32 g/kg范围内,小鼠溃疡指数和病理损伤积分随合煎液中白及剂量的增加而降低、随制川乌剂量的增加而升高,但二药未见交互作用;当总剂量固定不变,小鼠溃疡指数和病理损伤积分即随合煎液白及配比增加而降低、随制川乌配比增加而升高.结论 白及和制川乌合煎液对小鼠胃溃疡的影响与二药的剂量和配比密切相关,为十八反中白及与制川乌反药组合作用的深入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不同种植方式、遮阴度及施肥对白及Bletilla striata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确定最适种植方式和栽培管理措施,为白及规范化、规模化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3因素4水平正交设计进行田间试验,研究种植方式、遮阴度、施肥对2年生“川及1号”产量、多糖含量、1,4-二[4-(葡萄糖氧)苄基]-2-异丁基苹果酸酯含量的影响。结果 不同种植方式与栽培措施对生长指标有显著影响;种植方式、遮阴度对块茎干质量、多糖及苹果酸酯含量有显著影响,施肥量对块茎干质量、多糖与苹果酸酯含量影响不显著。当采用覆膜栽培(A2)时,块茎干质量[(1 784.51±100.01)kg/hm2]、多糖[(39.04±0.28)%]与苹果酸酯含量[(7.72±0.45)%]均达到最高;当采用25%遮阴处理(C2)时,多糖含量最高,达到(39.31±0.28)%,无遮阴处理(C1)的苹果酸酯含量最高,达到(7.61±0.83)%。结论 不同种植方式与栽培措施对白及产量与品质影响差异显著。“川及1号”适宜种植方式为覆膜栽培,采取25%的遮阴处理,高肥力土壤背景下150 kg/hm2为较适施肥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测定不同产地白及药材中1,4-二[4-(葡萄糖氧)苄基]-2-异丁基苹果酸酯含量的HPLC方法 ;对其含量采用均数法进行聚类分析。方法采用HPLC法,以Waters SunFire C18(4.6mm×250 mm,5μm)为色谱柱,Diamonsil C18保护柱,以乙腈和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mL·min-1,检测波长270 nm,柱温为30℃,测定不同产地白及中1,4-二[4-(葡萄糖氧)苄基]-2-异丁基苹果酸酯的含量;对产地和1,4-二[4-(葡萄糖氧)苄基]-2-异丁基苹果酸酯含量之间的关系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分析。结果测定17批不同产地的白及药材,1,4-二[4-(葡萄糖氧)苄基]-2-异丁基苹果酸酯的含量差别明显;系统组内平均联接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含量高低有明显的地域性。结论本文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控制白及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程江雪  王荣  王晓娟  严筱楠  唐志书 《中草药》2012,43(10):1923-1927
目的 筛选溶剂蒸发法制备九节龙皂苷Ⅰ聚乳酸微球(ADS-Ⅰ-PLA-MS)最佳工艺.方法 采用HPLC-ELSD测定方法,以包封率和载药量为评价指标,W/O/W溶剂蒸发法制备微球;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考察内水相九节龙皂苷Ⅰ (ADS-Ⅰ)甲醇溶液的质量浓度、ADS-Ⅰ甲醇溶液与聚乳酸(PLA)二氯甲烷溶液体积比、PLA二氯甲烷溶液质量浓度和聚乙烯醇(PVA)体积等因素对ADS-Ⅰ-PLA-MS包封率及载药量的影响.结果 溶剂蒸发法制备ADS-Ⅰ-PLA-MS的最佳工艺条件为ADS-Ⅰ甲醇溶液质量浓度为8 mg/mL、ADS-Ⅰ甲醇溶液与PLA二氯甲烷溶液体积比为1∶13、PLA二氯甲烷溶液质量浓度为90 mg/mL、PVA体积为500 mL.结论 优选出的ADS-Ⅰ-PLA-MS制备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