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院有1例肾移植受者术后应用辛伐他汀致横纹肌溶解症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患者为男性,47岁.既往无肝炎病史,有高脂血症病史2年,长期口服血脂康胶囊.  相似文献   

2.
3.
目的分析他汀类药物导致肾移植受者横纹肌溶解症的诊治方法。方法 1例肾移植受者应用阿托伐他汀和环孢素A导致的横纹肌溶解症。该例病人因高脂血症已口服阿托伐他汀近2年,因患糖尿病,肾移植术后采用以环孢素A为基础的药物预防排斥反应,同时继续阿托伐他汀治疗。结果术后出现移植肾功能恢复延迟,第22天肾功能恢复,第29天诊断为横纹肌溶解症,第33天出现急性肾损伤,第75天移植肾受者肾功能恢复,症状缓解,随访至2018年9月29日,血肌酐稳定在80μmol/L左右。结论使用环孢素A预防排斥反应的肾移植受者,在治疗高脂血症时,若合并使用经CYP3A4代谢的他汀类药物,应当小剂量开始服用,同时注意潜在的肌肉毒性。  相似文献   

4.
大量饮酒可导致横纹肌溶解症,其机制包括乙醇直接引起乙醇中毒性肌病,长时间昏睡引起肌肉受压溶解等,因就诊不及时或存在其他继发损害,常伴有急性肾损伤。我们报道1例因大量饮酒致横纹肌溶解症合并急性肾损伤,经血液净化等治疗后肾功能未恢复,肾穿刺活检确诊肌红蛋白管型引起的急性肾小管-间质损伤,经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后肾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5.
男,57岁,因反复恶心、呕吐9 d,排血便7 d,无尿4d于2009年3月2日收入本院急诊监护.患者9 d前出现寒战、乏力,自服阿莫西林1片、新康泰克1片后出现全身疼痛.7 d前白服芬必得2片,症状无缓解,曾在当地输液两次,为ATP、辅酶A、葡萄糖等.2月25日晚及26日早各服氯芬待因2片(每片含双氯芬酸钠25 mg、磷酸可待因15 mg),服后全身剧痛,以肾区明显,肢体不能活动,尿量减少,呈茶色.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24岁。2008年5月21日高强度跑完3000m后晕倒,送至当地医院经补液、能量支持等治疗后意识转清晰,但持续发热、乏力、双侧大腿肌肉酸痛,排深褐色尿液1次,尿量减至200ml/d,血肌酐(SCr)升至360μmol/L,尿素氮(BUN)18.3mmol/L,血尿酸(UA)770μmol/L,2d后转入我院治疗。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55岁,既往体健。因尿少伴乏力三天入院,患者三天前夜间睡眠时在床边放置煤炭炉且通风不良,清晨被家人发现时神态不清,床边有呕吐物,在当地卫生所治疗两天后,意识恢复,但尿量明显减少,入院前24h尿量低于400ml,尿呈酱油色,遂送至我院就诊。入院查体:呼吸21次/分,血压144/80mmHg,脉搏80次/分。  相似文献   

8.
报道一男性患者,26岁,全麻下行双扁桃体摘除+腭咽成形术后出现横纹肌溶解症,血肌酸激酶上升至正常值上限160倍,经治疗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横纹肌溶解症的病因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M)是横纹肌损伤释放大量肌红蛋白,肌酸磷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进入外周血的一组临床和实验室综合征[1].其主要临床特征是:血清磷酸肌酶升高,血和尿中的肌红蛋白阳性,伴肌痛,肌紧张和注水感.黑色尿,肌肉触痛和肿胀,并可出现皮肤压迫性坏死.由于导致横纹肌溶解的病因很多,此病发病率低,临床医生对此病认识不足,往往使患者由于并发急性肾衰竭及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而危及生命.我们对RM病因进行探讨,目的是为了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病病因的认识,减少误诊和漏诊,增加早期确诊率.导致RM的病因如下.  相似文献   

10.
横纹肌溶解症(BM)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横纹肌(骨骼肌)细胞破坏、溶解,从而使肌细胞内容物(包括钾、磷酸盐、肌红蛋白、肌酸激酶等)释放进入细胞外液及血液循环所引起的一组综合征.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30岁,因乏力、双下肢肌痛10d,于2012年2月17日就诊,5年前曾因纳差、腹胀人院。查体:面色晦暗,肝掌、蜘蛛痣(+),巩膜无黄染,肝脾肋缘下未及,腹部移动性浊音(++),双下肢轻度水肿。血液生化学检查:总胆红素(TBil)10.1μmol/L,AIJT63U/L,AST83U/L,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39岁,以“左下肢疼痛伴活动障碍、尿少2天”为主诉入院。患者两天前醉酒后,盘腿前倾卧位入睡一夜(约8h),醒后下肢不能活动,并逐渐出现左下肢肿胀、疼痛。16h共解小便约50ml,呈酱油样脓尿,解黑色大便一次,当地医院以肾功不全送入我院。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尚平稳,心、肺、腹正常。  相似文献   

13.
实体器官移植后新发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报道十分罕见,我科诊治1例稳定期.肾移植受者新发天疱疮,经治疗后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M)是因各种原因引起骨骼肌急性破坏和溶解、细胞内容物释放并进入血液循环、导致体内电解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低血容量、肌红蛋白尿等多种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以急性肾衰竭(ARF)最多见。现将我院近期收治的RM-ARF患者1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横纹肌溶解症(RM)合并急性肾衰竭(ARF)的供者维护及其供肾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1例RM伴ARF供者的维护及其供肾移植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供者因RM导致ARF,经积极维护治疗,获取供肾前血肌酐为52 μmol/L,血浆肌酸激酶(CK)256 U/L.移植前快...  相似文献   

16.
女性,28岁,4个月前因停止排便排气伴腹痛于外院诊断"肠梗阻",经灌肠后症状缓解.6 d前再次出现腹痛,伴尿色变红.入院前7 h突发意识丧失、四肢抽搐、尿失禁,约20 min后缓解,随后出现间隔2~3 min发作性肢体抽搐.每次腹痛均为月经来潮前发生.既往体健.已婚未育.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横纹肌溶解症(RM)及其并发症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治疗过程中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方法:以横纹肌溶解症和护理为关键词,通过CNKI检索2000年~2010年发表的有关横纹肌溶解症(RF)相关护理文献,结合专科护理经验,总结横纹肌溶解症的临床特点、观察指标及护理要点.结果:横纹肌溶解症是一组可危及生命的临床综合症.引起RM的病因很多,全身症状包括棕色尿、发热、全身不适等,局部症状常表现为肌肉疼痛、无力、肿胀及肌肉触病.RM时肌酸激酶(CPK)≥正常峰值5倍(≥1000μ/L),血、尿肌红蛋白水平增高.RM可并发严重电解质紊乱、急性肾衰、多脏嚣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死亡率较高.发生RM时应尽快祛除病因,并给予大量补液、碱化尿液等治疗,并发ARF时需给予血液透析治疗.加强监护,密切观察,及早发现各脏器衰竭征象以便及时处置;加强心理护理,缓解病人的不良情绪,使之积极配合治疗;加强基础护理,预防感染及长期卧床并发症,加强营养支持;完善血液连析过程中的护理.结论:横纹肌溶解症及其并发症的救治过程中,正确的护理方法可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促使患者及早康复.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12岁,因“反复颜面、双下肢水肿及蛋白尿3年,再发2周,尿少2d”于2010年4月19日入院。实验室检查:血浆白蛋白22g/L,  相似文献   

19.
皮肌炎(DM)是一类主要累及皮肤及横纹肌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M)是各种原因致横纹肌损伤,释放大量肌红蛋白(Mvo)、肌酸磷酸激酶(CK)进入外周血的一组临床和实验室综合征,肌红蛋白损伤、阻塞肾小管可导致急性肾衰竭(ARF).DM并发RM导致ARF国内外罕见报道.现将我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引起急性肾衰竭(ARF)的病因、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引起急性肾衰竭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变化、治疗方案及转归。结果:全部患者起病前均有剧烈运动史,均有肌痛、肿胀、棕色尿和一过性少尿等表现,并继发ARF。治疗前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基酸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峰值均超过正常值5倍以上,经输液、利尿、碱化尿液等综合治疗,病情逐渐改善,各类生化指标恢复正常,平均住院时间为12.4d(7d~22d)。结论: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引起ARF是由于过度运动致肌细胞对缺氧的耐受超过其极限引起,大量肌红蛋白堵塞肾小管构成肾损害恶性循环。CK增高是RM的标志性检查指标,其预后与肌肉细胞的损伤程度以及早期识别、早期容量复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