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Bismuth Ⅳ型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BismuthⅣ型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近5年来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22例Bismuth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2例患者中,男13例,女9例,男女之比1.4∶1。常规手术方法治疗16例(常规手术治疗组),包括手术切除5例(31.3%),其中根治性切除2例,姑息切除3例;内或外引流术11例。经典式原位肝移植术6例(肝移植组)。常规手术方法治疗组1,2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32.1%,0;肝移植组除1例术后11个月死于慢性排异反应外,余均健康存活,现已分别存活28,19,17,12个月和9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术后1,2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0.0%(4/5),50.0%(1/2)。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41)。结论BismuthⅣ型肝门部胆管癌应行积极的外科治疗,其中根治性切除术是提高患者存活率的关健;常规手术无法根治切除者是原位肝移植的适应证,术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门部胆管癌(Klatskin瘤)主要指左、右肝管至肝总管的恶性肿瘤,占胆管瘤的56%一58%,不包括肝内的胆管癌。我院近5年来收治胆管癌97例,肝门部癌占53.6%。90%以上的病人初期症状为梗阻性黄疽。胆管瘤的外科治疗与其解剖关系非常密切,常因技术原因而显得困难。目前最有效的治疗仍然是切除肿瘤。1手术前治疗1·1护肝治疗血清蛋白<30g/L可影响因手术期病死率[3],通过适当治疗可纠正低蛋白、贫血,增强手术耐受力。1.Zat黄治疗术前PTCD减黄可能带来引流管脱落、胆管炎、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只引流了需要切除的一侧肝脏等问题。术…  相似文献   

3.
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秦伟 《肝胆外科杂志》1997,5(5):301-302
肝门部胆管癌或称上段胆管癌位于第一肝门,易侵犯肝、门静脉、肝动脉,手术切除率低,愈后较差,早期不易诊断。由于近几年来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发展和手术上的改进,扩大根治切除使该病的手术切除率明显提高[1]。现将我院近三年来10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外科治疗情况作以介绍,重点将讨论有关手术问题。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于1992年3月至1995年3月共收治肝门部胆管癌患者10例,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在43~70岁,平均565岁,全组10例均有黄疽,黄疽持续时间1周~2个月。肝功能分级:ChildA级6例、B级2例、C级2例。影像学检查:B超1…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Bismuth Ⅳ型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方法。
方法:对近5年来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22例Bismuth 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22例患者中,男13例,女9例,男女之比1.4∶1。常规手术方法治疗16例(常规手术治疗组),包括手术切除5例(31.3%),其中根治性切除2例,姑息切除3例;内或外引流术11例。经典式原位肝移植术6例(肝移植组)。常规手术方法治疗组1,2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32.1%,0;肝移植组除1例术后11个月死于慢性排异反应外,余均健康存活,现已分别存活28,19,17,12个月和9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术后1,2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0.0%(4/5),50.0%(1/2)。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41)。
结论:Bismuth Ⅳ型肝门部胆管癌应行积极的外科治疗,其中根治性切除术是提高患者存活率的关健;常规手术无法根治切除者是原位肝移植的适应证,术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手术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肝门部胆管癌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9年因肝门部胆管癌行手术切除的83例病人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结果 83例手术切除病人中行根治性切除(R0)31例,非根治切除52例(R1,R2),术后出现并发症29例,死亡5例.根治性切除组中位生存期21.5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9.6%,43.3%和25.9%,明显优于非根治性切除组(P<0.05),近5年本院根治性切除率达44.8%,中位生存期18.7个月,疗效明显提高(P<0.05),结论 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术中行切缘冰冻病理检查、联合肝切除等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率、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根治性切除可更好延长病人生存期,使手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获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术前、术中如何选择BismuthⅣ型肝门部胆管癌的适当的治疗方法,并总结手术技巧,延长生存时间,保证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实验室检查及术式选择等。结果:手术切除率为26/32(81.2%),1,2,3年存活率别为6/7(85.7%),4/6(66.7%),(3/6)50%;7/9(77.8%),3/7(42.9%),1/7(14.3%);6/10(60%),2/10(20%),0;三组之间均成呈显著差异(P<0.01),其中,R210例中位生存时间为15.5±6.1m,行内引流及外引流的15例,1年存活率分别为33%。结论:Ⅳ型肝门部胆管癌部位特殊,手术力争行联合尾状叶的扩大半肝或中肝叶切除,如供体许可,也可选择肝移植,以提高根治性切除率。  相似文献   

7.
肝门部胆管癌29例手术治疗总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肝门部胆管癌29例手术治疗总结温州医学院外科教研室张启瑜温州医学院附一院普外科蒋飞照本院外科于1984年~1994年10月共收治肝门部胆管癌29例,计91年前16例无一例切除,92年后13例切除9例,全组总切除率31%,92年后切除率69.2%,现就...  相似文献   

8.
肝门部胆管癌,又名Klatskin瘤,是一种来源于肝胆管系统的恶性肿瘤。其病因尚不明确,一些高危因素或疾病诸如胆管炎、胆汁性肝硬化、胆石症,甚至肥胖及甲亢均可导致肝门部胆管癌的发生。肝门部胆管癌由于其解剖位置的特殊性,一方面容易侵犯肝门区血管、神经、淋巴组织及临近肝组织,向胆管腔内生长形成梗阻性黄疸导致高胆红素  相似文献   

9.
肝门部胆管癌是一种较少见的恶性肿瘤,目前手术是最佳的治疗方法。因其特殊的解剖位置,肝门部胆管癌手术难度大,远期疗效差。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及外科手术的进展,对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效果有明显改善。然而,如何在术前及术中评估肝门部胆管癌的可切除性和合理选择手术方式仍然是外科医生所面临的难题。为此,本文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的效果.方法对46例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术前误诊率43.5%(20/46).18例手术切除,总手术切除率39.1%(18/46),其中根治性切除率26.1%(12/46);22例行周围胆管空肠吻合术;6例U管引流术.根治切除、姑息切除、胆管空肠吻合和U管引流组病人的平均生存期分别是(20.32±11.24)月,(18.12±10.43)月,(12.46±8.78)月和(7.32±5.24)月.切除组病人的生存期显著长于姑息性手术组(P<0.01),而且生活质量显著提高.结论临床医生应重视肝门部胆管癌的早期诊断.根治切除术可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期和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中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门部胆管癌或胆管上端癌包括来源于肝总管上段和肝门横沟处肝胆管的癌,在外科治疗上近年来有较大的进展,手术切除率比以往大有提高,手术死亡率也明显降低,然而,肿瘤的根治性切除率和病人的长期生存率仍然较低,有待进一步改进。在提高肿瘤的根治性切除率上,首先是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的效果。方法 从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和治疗结果等方面对近10年来17例行手术治疗的肝门部胆管癌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有14例获得随访,肿瘤切除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19个月;引流术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7.8个月。结论 外科治疗是肝门部胆管癌的主要治疗方法,联合应用化、放疗可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  相似文献   

13.
关于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 Klatskin首次报告肝门胆管分叉部癌至今已有 36年的历史 ,外科治疗肝门部胆管癌 (HBDca)经历了一段畸曲发展的道路 ,随着对 HBDca研究的不断深入和肝胆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提高 ,外科治疗 HBDca的效果有了明显的改善。国内在 1 988年以前 HBDca手术切除率仅为 7%~ 1 0 .1 %。而近年切除率上升至 36%~ 67.5% ,其中个别报告根治性切除率可达 37.6%。根治性切除术后 2年、3年生存率分别达 92 %~ 96.7% ,2 3.3%~ 92 %和 1 3.4%~50 %。而姑息性切除术后 1年、2年和 3年生存率仅为 61 .5%、3.8%和 0 % [1,2 ]。国外截止至 1 989年共…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72-2001年收治的肝门部胆管癌16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根据不同时期的发病例数、手术切除率不同,分为前15年第一阶段及后15年的第二阶段.首发症状为上腹不适或闷痛、胀痛、乏力、食欲减退及进行性黄疸.B超、CT、MRI和MRCP是无损伤诊断的首选方法;若显示肝内胆管扩张或诊断肝外梗阻性黄疸,则应行PTC(27例)、MRCP(15例)或ERCP(78例).本组手术切除73例,切除率44.2%,其中根治性切除38例;非根治性切除35例.第一阶段切除15例,切除率27.3%;第二阶段切除58例,切除率52.7%.本组54例得到随访,其中根治性切除术5年生存率39.5%,非根治性切除术为14.3%;未切除的62例得到随访,均于1~1.5年死亡.结论 一旦诊断为肝门部胆管癌,就应积极剖腹探查,不要延误切除时机.手术切除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23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肝门部胆管癌亦称 Klatskin病 ,近年来 ,其发病率有增高趋势。我科从 1 991年 9月~ 1 999年 1 2月共收治肝门部胆管癌 2 3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 4例 ,女 9例 ;年龄 43~65岁。按 Bismuth建议的临床分型方法 [1]分型 : 型 5例 , 型 4例 , b 1例 , 型 1 3例。高分化腺癌9例 ,低分化腺癌 6例 ,腺鳞癌 3例 ,粘液腺癌 3例 ,胆管棘皮癌 2例。1 .2 临床表现 进行性阻塞性黄疸 1 9例 ,阻塞时间 1 2~ 75天 ,平均 35天。一过性黄疸 4例。术前总胆红素 41~ 540 μmol/L,平均 2 84μmol/L。全身瘙痒1 8例。上腹钝…  相似文献   

16.
肝门部胆管癌切除率低,预后差.近年来随着高分辨率影像学技术的应用、手术器械的改进、围手术期治疗策略的优化,特别是手术技巧的改进和经验的积累,使肝门部胆管癌切除率及根治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手术切除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主要手段,根治性切除仍然是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甚至治愈最重要的措施.本文回顾性分析2004年4月至2012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66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肝门部胆管癌外科治疗中的关键技术及相关预后.  相似文献   

17.
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附136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肝门部胆管癌在肝外胆管癌中预后较差,大多数病人于诊断确立3个月内死于肿瘤导致的严重合并症,其治疗是目前胆道外科面临的难题之一〔1〕。本文对我院自19771997年收治的136例肝门部胆管癌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旨在为运用外科方法合理有效地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提供参考。临床资料全组136例,占同期肝外胆管癌的39-2%,其中男78例,女58例。年龄3176岁,平均55-4岁。5070岁,占69-1%(94例)。入院时黄疸占92-1%,腹痛、腹胀、乏力、纳差占58-3%。发病到来院就诊时间10天至1…  相似文献   

18.
肝门部胆管癌的现代外科临床问题五三五医院外一科杨晓发综述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肝胆外科李开宗审校肝门部胆管癌是肝外胆管癌的主要类型,约占肝外管癌的58%(1)。由于其特殊的解剖部位和复杂的毗邻关系,曾被视为无法切除的肿瘤。以往的手术切除率仅10%,未经...  相似文献   

19.
肝门部胆管癌,是肝外胆管癌的主要类型,约占58%〔1〕。文献报道手术切除率为15%75%不等〔2〕。近年来由于影像诊断技术的提高,肝门部胆管癌的检出率增高。本文报告了作者自1991年6月至1997年12月手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39例的经验。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39例,其中男22例,女17例,男∶女为1-29∶1。年龄45~82岁,平均64-5岁。2.临床表现:以进行性无痛性阻塞性黄疸表现者34例(87-18%),以胆道感染症状表现者5例(12-82%)。胆管阻塞2060天不等,平均42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肝门部胆管癌的根治性切除率和远期生存率。方法对12例BismuthⅢ型和Ⅳ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施行包括部分肝脏、受侵门静脉和肝动脉在内的整块切除。结果术后病理证实9例(75%)获根治性切除,3例(25%)为姑息性切除。术后发生胆漏、肝功能不全和肺部感染各1例,无严重并发症和手术死亡。中位随访5年。9例获根治性切除者1年、3年、5年存活率分别为88.8%(n=8)、55.6%(n=5)和44.4%(n=4),最长存活已达9年。获姑息性切除(n=3)和同期仅放置胆道内支架者(n=5),平均中位生存8.2和9.1个月。结论肝门部胆管癌合并左肝叶和受侵门静脉干联合整块切除能显著提高BismuthⅢ型和Ⅳ型肝门部胆管癌的根治性切除率。只有获得根治性切除的患者才有可能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