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巨幼细胞贫血患者白细胞计数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建中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7):2387-2388
目的探讨巨幼细胞贫血(MA)患者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的变化。方法对59例初诊MA患者的WBC进行分析。结果男、女MA患者LYM中位数分别为1.40×10^9’/L,1.30×10^9/L(P=0.8980);男、女MA患者GRAN均数分别为(2.04±1.11)×10^9/L,(1.36±0.85)×10^9/L(P=0.0205)。MA组、对照组LYM中位数分别为1.30×10^9/L,1.80×10^9/L(P=0.0009);12例MA患者LYM≤0.8×10^9/L,LYM最小值为0.2×10^9/L。MA组、对照组GRAN中位数分别为1.70×10^9/L,3.40×10^9/L(P=0.0000);3例MA患者GRAN〈0.5×10^9/L,GRAN最小值为0.1×10^9/L。MA组、对照组WBC中位数分别为3.20×10^9/L,5.40×10^9/L(P=0.0000)。结论MA患者常见LYM、GRAN及WBC减少,女性GILAN较男性减少更显著。MA患者容易感染。  相似文献   

2.
继发性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37岁,农民工,因反复高热3月余,伴有咳嗽、全身关节疼痛于2009年2月来院,查体:大腿内侧见皮疹,右侧口角皮肤破溃结痂,余正常。外院查血常规提示三系减低,骨髓细胞学示:粒系呈核左移骨髓象,予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症状无缓解。来我院后查血常规:WBC1.8×10^9/L,Hh38g/L,PLT164×10^9/;Coombs试验(+),  相似文献   

3.
王炳英  江学良 《中国医药》2009,4(11):870-871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浆P选择素(P—sel)水平及血小板计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方法检测45例UC患者和2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血浆P—sel水平,采用血细胞记数仪测定血小板计数。结果随着病情的加重,UC患者血浆P-sel水平和血小板计数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UC活动期血浆P-sel水平[(31.9±6.9)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15.6±4.8)μg/L]和uc缓解期[(22.1±5.5)μg/L](P〈0.01);UC缓解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UC活动期血小板计数[(230.8±75.9)×10^9/L]明显高于对照组[(163.1±47.8)×10^9/L](P〈0.01),明显高于UC缓解期[(167.3±49.5)×10^9/L](P〈0.01);UC缓解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sel与UC的发病和病情进展密切相关,临床联合检测UC患者血浆P—sel水平及血小板计数,对病情的判断及其疗效的评估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瞿彬  张蓉  杨云霜  李延晖 《中国医药》2013,(12):1734-1737
目的观察不同方药对辐射造血系统大鼠的干预作用。方法将150只健康Wistar雄性大鼠完全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辐射模型组、模型十八珍组、模型+六味组和模型+自拟方组,每组3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4组均分别施予”co1射线全身照射,吸收剂量分别为7Gy。分别于照射后第1、14、30天取材,每组每次10只,10%水合氯醛腹腔麻醉,腹主动脉采血进行血常规测定,观察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微核;取大鼠股骨标本,制作骨髓切片,电镜观察骨髓标本病理形态学的变化,分析辐射对造血系统损伤及中药对辐射损伤干预作用。结果经放射线照射后,各实验组白细胞均下降,中性粒细胞比值上升。白细胞计数动态变化:照射1d后辐射模型组为(10只)(1.04±0.00)×10^9/L,模型+八珍组为(10只)(1.80±0.05)×10^9/L,模型十六味组(10只)(4.90±0.22)×10^9/L,模型+自拟方组(10只)(0.40±0.11)×10^9/L;14d后模型+八珍组(8只)(0.49±0.10)×10^9/L,模型+六味组(9只)(O.60±0.15)×10^9/L,模型+自拟方组(7只)(1.26±0.05)×10^9/L;30d后模型+八珍组(8只)(4.33±0.77)×10^9/L,模型+六味组(9只)(3.84±0.32)×10^9儿,模型+自拟方组(7只)(3.41±0.51)×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动态变化:照射1d后辐射模型组(10只)(95.40±0.00)%,模型+八珍组(10只)(95.55±1.48)%,模型+六味组(10只)(86.30±L42)%,模型+自拟方组(10只)(77.75±1.92)%;14d后辐射模型组(5只)(46.45±3.89)%,模型+八珍组(8只)(47.07±6.67)%,模型+六味组(9只)(43.10±6.79)%,模型+自拟方组(7只)(32.00±1.10)%。经”c叫射线全身照射后实验大鼠机体显示出现炎症反应,免疫力降低,白细胞降低至正常值的1/10,中性粒细胞为正常的300%~400%。电镜观察经辐射大鼠骨髓结构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塌陷,排列紊乱,部分黏膜脱落,中性粒细胞明显增多。结论放射线可对机体造成血常规及骨髓结构改变,而中药方剂六味地黄丸具有较好的辐射防护效应,对急性重度和极重度骨髓放射病能起到预防和治疗作用。抗辐射新方对机体造血系统可起到有效防护及血常规再生功效,在中药对辐射造血系统损伤有良性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凯因益生(α2b干扰素5MU)联合参芪十一味颗粒治疗慢性乙肝及对白细胞血小板计数的影响。方法采用凯因益生联合参芪十一味颗粒治疗慢性乙肝患者28例,并设对照组(单用凯因益生)28例,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各时段白细胞血小板计数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白细胞计数平均为4.28×10^9/L,血小板计数平均为105×10^9/L;对照组白细胞计数平均为3.85×10^9/L,血小板计数平均为86.7×10^9/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芪十一味颗粒可以减轻干扰素治疗慢性乙肝导致血白细胞血小板数量减少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致急性粒细胞缺乏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1例78岁女性,因患脑梗死,应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160mg,1次/d静脉滴注治疗。第3天出现发热,WBC自7.32×10^9/L降至2.3×10^9/L,N自6.14×10^9/L降至1.7×10^9/L。立即停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口服小檗胺和鲨肝醇。2d后,体温降至正常,WBC2.6×10^9/L,N2.0×10^9/L;2周后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均恢复正常。随访2月血常规一直正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血小板计数与骨髓巨核细胞数及分类关系。方法:对145例ITP患者根据外周血血小板计数进行分组:Ⅰ组53例(血小板计数〈20×10^9/L),Ⅱ组49例(血小板计数20×10^9/L),Ⅲ组43例(血小板数50-80×10^9/L),各组患者分别行骨髓穿刺、涂片、染色后,用光学显微镜计数全片巨核细胞数,再根据巨核细胞形态特点进行分类,每例患者分50个巨核细胞。结果:Ⅰ、Ⅱ、Ⅲ组巨核细胞总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巨核细胞分类中,除原始型巨核细胞Ⅱ、Ⅲ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幼稚、颗粒、产血小板及裸核型巨核细胞三组之间两两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在ITP时,外周血血小板数与骨髓中巨核细胞成熟情况有密切联系,骨髓中产板型巨核细胞越多,外周血小板计数就越多。  相似文献   

8.
覃安汝 《现代医药卫生》2013,(22):3440-3441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WBC)计数联合检测对小儿手足口病(HFMD)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该院就诊的HFMD患儿179例作为HFMD组,145例保健科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儿hs—CRP水平和WBC计数。结果hs.CRP总阳性率为39.6%,WBC总阳性率为1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s—CRP、WBC同时阳性率为8.6%。HFMD组hs—CRP水平、WBC计数[(11.82±3.15)mtg/L、(7.79±1.90)×10^9L^-1]较对照组[(2.31±0.81)mg/L、(7.04_+1.43)×10^9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小儿HFMD同时进行hs—CRP水平、WBC计数检测,有助于临床医生较好地结合临床病史观察病情,指导感染患儿抗生素的使用.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五种方法检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的准确性。方法对100例健康体检正常者分别采用显微镜直接计数、三种不同产地的五分类血细胞自动分析仪、流式细胞仪等五种方法进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检测。结果100例血标本检测结果:显微镜计数法为(0.249±0.112)×10^9/L;BC-5500、XE-2100和AC-T5diff血细胞分析仪所测结果分别为(0.253±0.105)×10^9/L、(0.252±0.103)×10^9/L和(0.256±0.104)×10^9/L;流式细胞仪所测结果为(0.259±0.101)×10^9/L,五种方法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25,P〉0.10)。结论五种方法检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较准确,五分类血细胞自动分析仪和流式细胞仪操作简便,重复性好,但仪器设备及试剂较昂贵;显微镜直接计数方法操作较烦琐,重复性稍差。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46岁,主诉排尿困难5年,突然不能排尿1d,无发热。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9.3×10^9/L[正常参考值(4.0~10.0)×10^9/L],中性粒细胞77.6%(正常参考值50.0%~75.0%),淋巴细胞17.4%(正常参考值20.0%~40.0%)。  相似文献   

11.
刘春在  闫效俊 《河北医药》2009,31(16):2187-2188
例1,女,56岁。因常规查体发现血小板异常增高于2007年7月收入院。患者无血栓栓塞和出血的迹象,未接受任何治疗。入院后查血常规,显示血红蛋白128 g/L(正常113-151 g/L),白细胞7.8×10^9/L[正常(4.0-10.0)×10^9/L],血小板计数1 236×10^9/L[正常(100-300)×10^9/L]。  相似文献   

12.
热毒宁致严重过敏反应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例:患儿,男,6个月。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有痰,不易咳出,时伴有喉响,无流涕鼻塞,于2008年6月11日以“支气管炎”收治入院。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及家族史。入院后查体示:体温37℃,心率120次/分,呼吸30次/分。血常规检查:白细胞11.3×10^9/L,血红蛋白浓度107g/L,血小板计数405×10^9/L,淋巴细胞0.658×10^9/L,嗜中性粒细胞0.241×10^9/L。  相似文献   

13.
一名48岁男性银屑病患者,晨服慈菇银屑胶囊1号4粒,晚服慈菇银屑胶囊3号4粒,以及慈菇康肤宝贴剂(主要成分为山慈菇)治疗1年。因病情加重入院,查WBC3.2×10^9/L,PLT50×10^9/L,HB90g/L。次日复查血常规,WBC、PLT、HB分别降至2.6×10^9/L、19×10^9/L、82g/L。停用慈菇银屑胶囊及慈菇康肤宝贴剂,给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地塞米松、血小板悬液等对症支持治疗。3天后复查血常规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4.
1例32岁女性抑郁症患者应用米氮平8天后双下肢大腿内侧出现多处红紫色片状斑块,急查血小板计数减少(87×10^9/L),诊断为米氮平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停药10天后瘀斑消失,复查血小板恢复正常(210×10^9/L)。  相似文献   

15.
周建伟  孔繁兴  易旻庐 《江西医药》2009,44(11):1105-1107
目的探讨临床肿瘤患者化疗后不同时期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T-(rhG—CSF)的疗效。方法选择上一周期化疗后中性粒细胞数(ANC)降至1.5×10^9/L以下的肿瘤患者共50例.分为A组与B组.分别在下一周期化疗结束48h后和中性粒细胞计数(ANC)〈1.5×10^9/L时使用rhG—CSF.连续2dANC〉2.0×10^9/L停药,观察ANC变化情况及感染的发生率。结果A组ANC持续〈1.5×10^9/L的天数.ANC恢复至≥2.0×10^9/L.所需的天数均小于B组(P〈0.01),ANC最低值高于B组(P〈0.05),用药天数较B组少(P〈0.051,感染的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可能发生粒细胞减少倾向的患者建议化疗结束48h后立即使用rhG—CSF.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脾双介入疗法治疗原发性肝癌伴脾功能亢进(简称脾亢)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5例原发性肝癌伴脾亢患者采用Seldinger方法,将5FRH导管插入肝固有动脉,灌注化疗药物总量的2/3;注入栓塞剂,或置换脾管,插入脾动脉,灌注化疗药物总量的1/3;超选至脾动脉下级分支注入明胶海绵。化疗应用联合方案:氟脲嘧啶750mg、表阿霉素40mg、丝裂霉素10mg,10例患者加用顺铂40mg。结果25例中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8例,稳定6例,进展9例,死亡1例;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均为疼痛和发热,6例肝功能异常;术后4周内白细胞计数为(4.5±2.3)×10^9/L,血小板计数为(102.1±5.4)×10^9/L,比术前平均值:2.9×10^9/L、41.6×10^9/L明显增高;该组患者6个月生存率为100%,1年生存率为60%(15/25)。结论双介入疗法可以缓解原发性肝癌伴脾亢的症状,提高原发性肝癌的介入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检测流感样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探讨其在评价流感样患儿疾病发展和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25例6个月-3岁流感样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有无并发症分为轻症组80例和重症组45例。对照组55例为同期行体格检查的正常儿童。比较3组血淋巴细胞亚群、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以及2组患儿早期和治愈出院时的淋巴细胞计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重症组患儿的早期淋巴细胞总计数[(2.54±1.67)×10^9/L]、红细胞沉降率[(20.17±12.91)mm/h]、CD3+[(1.65±0.68)×10^9/L]、CD4^+[(0.87±0.48)×10^9/L]、CD4/CD8[(0.96±0.41)×10^9/L]与轻症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C反应蛋白在轻症、重症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出院时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症流感样患儿体内存在暂时T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早期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降低,病情重,易出现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焦瑞宝  李娜  刘娜  唐吉斌 《安徽医药》2013,17(11):1887-1889
目的探讨激光散射法和电阻抗法在全血血小板(PⅡ)计数的准确性。方法运用SYSTEMXT-20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同时检测电阻抗法血小板和激光散射法血小板,按电阻抗法将检测结果分为PLT〈50×10。·L~、(50—100)×10^9·L^-1、(100—300)×10^9·L^-1、〉300×10^9·L^-1共4组,将两种检测方法结果按误差分为:误差在10%以内标本212例,误差在10%以上标本150例,采用10g.L^-1草酸铵溶液稀释人工显微镜计数血小板,评价激光散射法和电阻抗法的准确性,以手工计数为准。结果电阻抗法和激光散射法计数血小板,在误差10%以内,两种方法在四组标本中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在误差10%以上时,当PLT〈100×10^9·L^-1和〉300×10^9-L^-1。时,电阻抗法与显微镜法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激光法与显微镜法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所有组别电阻抗法与显微镜法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激光法与显微镜法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电阻抗法计数血小板仍然是目前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对于低值和高值血小板检测,激光散射法比电阻法准确性高,人工显微镜复检是最客观准确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电阻抗全血细胞计数对急、慢性白血病的筛查价值。方法:回顾性调查87例经骨髓检查确诊的急、慢性白血病患者首次全血细胞计数的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和血小板(PLT)的异常率,观察白细胞分布直方图变化及报警信息。结果:89.3%的急性白血病患者WBC增高(〉10×10^9/L),其中21.3%的患者WBC极度增高(〉100×10^9/L),慢性白血病患者WBC均〉20×10^9/L,其中66.7%的患者WBC极度增高。97.3%的急性白血病患者PLT减少,慢性白血病患者PLT均不减少,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急性白血病贫血的发生率明显比慢性白血病高(分别为96.0%和16.7%,P〈0.001)。急、慢性白血病患者白细胞直方图均有形态改变,R报警率达80.5%,呈单峰分布达85.1%,呈双峰分布为14.9%,均无正常人外周血三峰分布。结论:电阻抗全血细胞计数对急、慢性白血病具有较好的过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外周血网织血小板在接受吉西他滨联合方案化疗的恶性肿瘤中对骨髓恢复的预测作用。方法2009年1月-2013年12月中山市人民医院接受吉西他滨联合方案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38例,检测化疗前、化疗后每3天的血小板计数及网织血小板计数。结果38例患者中,相对于骨髓抑制期,骨髓恢复期的网织血小板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40±3.95)×10^9/L vs (5.77±3.58)×10^9/L,t=3.04,P=0.003],而血小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34±11.20)×10^9/L vs (46.71±10.58)×10^9/L,t=1.85,P=0.068]。结论在接受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的实体瘤中,外周血网织血小板比血小板能更有效预测骨髓巨核细胞系的恢复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