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9,(2):137-138
[背景]观察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表阿霉素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病例报告]选择自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间确诊为胸腰段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为32例.对照组给予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实验组给予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表阿霉素治疗.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与生存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实验组治疗后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两组总有效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明显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讨论]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表阿霉素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优于单纯脉冲射频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背根神经节内注射药物对控制腰椎手术后疼痛综合征(FBSS)的作用。方法6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髓核摘除术,分为神经节阻滞组32例,鞘内注射0.75%布比卡因和地塞米松阻滞背根神经节;对照组37例,不作背根神经节阻滞。分别观察术后不同时间2组腰臀部和双下肢疼痛、VAS评分及受累神经根功能情况。结果神经节阻滞组药物止痛剂用量小、术后功能恢复快。对照组仍有部分患者存在术后近期疼痛。神经节阻滞组术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中背根神经节阻滞能有效控制FBSS。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腰椎侧隐窝阻滞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采用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侧隐窝阻滞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40例(观察组),并抽取同期采用单纯侧隐窝阻滞治疗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4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3、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及改良MacNab标准评估结果,对可能影响疗效的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并记录不良反应。 结果 术前两组年龄(P=0.646)、性别(P=0.823)、VAS评分(P=0.94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各阶段VAS评分均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治疗后3个月(P=0.011)、6个月(P=0.040)VAS评分明显降低;观察组术后1个月(P=0.014)、6个月(P=0.013)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无明显并发症,对照组2例感染脊柱间盘炎。 结论 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腰椎侧隐窝阻滞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腰椎侧隐窝阻滞治疗。  相似文献   

4.
张思思  焦保良 《医学综述》2022,(7):1453-1457
目的 探讨加巴喷丁联合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疼痛科收治的68例PHN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研究组采用常规治疗+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加巴喷丁胶囊(第1天每次0.3 g,每日1次;第2~3天每次0.3 g,每日2次;此后每次0.3 g,每日3次)治疗,两组均治疗3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VAS和PSQI评分组间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时点间的主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组间和时间点均存在交互作用(P<0.01),治疗1周、3周后两组VAS和PSQ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4.12%(32/34)比76.47%(26/34)](χ2=4.221,...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颈2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硬膜外腔连续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 选择颈源性头痛住院患者60例,将其分成A、B两组,每组30例,A组患者采用颈神经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硬膜外腔连续阻滞方法治疗颈源性头痛,B组患者采用颈神经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方法治疗颈源性头痛.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3、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较,两组治疗后1周、3、6个月与治疗前VS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患者VAS评分下降优于B组(P<0.05),全部患者无神经和动脉损伤及感染并发症.结论 颈2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硬膜外腔连续阻滞治疗颈源性头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极调压脉冲射频联合小剂量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双极调压脉冲射频联合小剂量胶原酶溶解术治疗组(A组29例)和胶原酶盘外溶盘术治疗组(B组31例);分别在C臂机引导下完成手术。采用改良Macnab方法评估观察术后1周、1月、3月、6月的疗效,并记录术后不良反应;测量并对比术前与术后3月、6月椎间盘突出指数及CT值。结果:A组患者术后1周、1月、3月和6月优良率明显高于B组,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3月、6月的椎间盘突出指数较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双极调压脉冲射频联合小剂量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单纯胶原酶盘外溶盘术治疗疗效更好、更安全,能有效避免较大剂量的胶原酶引起的潜在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齐亮  郭健  黄桂明  陈平国 《海南医学》2012,23(23):36-38
目的 比较和评价射频热凝术与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12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一组64例,采用射频热凝术治疗;另一组60例,采用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于术后1周、3个月及6个月随访,根据MacNab疗效评定标准和VAS评分法,对治疗后优良率、有效率和疼痛程度进行比较.结果 比较12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的疗效,术后1周MacNab标准分析结果,射频组优良率明显高于胶原酶组(P<0.01);VAS评分后,射频组优于胶原酶组(P<0.01).但3个月、6个月后优良率及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射频术和胶原酶化学溶解术均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疗法.射频热凝术的近期疗效明显优于胶原酶化学溶核术,但远期疗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带状疱疹的发病机制,观察在脊柱整复的基础上联合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腰部急性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4例腰部带状疱疹急性期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n=36)为单纯口服药物治疗组,B组(n=36)为脊神经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联合口服药物治疗组,C组(n=36)为脊柱整复联合口服药物治疗组,D组(n=36)在脊柱整复基础上进行脊神经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联合口服药物治疗。观察并比较4组术前、术后1周、4周、8周及12周的VAS评分情况、睡眠受疼痛影响程度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率。结果4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的各时间点,B、C、D组患者的VAS评分及睡眠受疼痛影响程度与A组相比均有明显下降(P<0.05),其中C组和D组VAS评分下降更为显著(P<0.01)。曲马多缓释胶囊用量也随之明显减量,而且B、C、D组患者治疗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率显著下降(P<0.05)。结论采用脊柱整复联合背根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腰部带状疱疹安全有效,不仅可迅速缓解患者神经痛症状,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而且显著降低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病率,是治疗带状疱疹的一种新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腰椎导引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为30例,治疗组采用腰椎导引术,对照组采用十一五规划教材中推拿手法。疗效评价方法:①视觉模拟测试表(VAS);②JOA评定量表。结果①1个疗程后,2组VAS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3个月后电话随访,2组VAS比较有显著疗效(P<0.05);②1个疗程,JOA评分比较2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的疗效(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椎导引术明显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期患者疼痛症状,提高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浮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浮针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方法治疗,疗程3周。治疗3周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和治疗1周、3周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36/40),对照组为77.5%(31/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50,P 0.05);治疗1周、3周后,2组VAS评分、ODI评分均明显降低,JOA评分均明显升高,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作用更明显,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浮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腰腿疼痛,促进腰椎功能恢复,作用优于普通针刺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与单纯臭氧消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采取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法和单纯臭氧消融法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各70例,选择性分为治疗组(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组)和对照组(臭氧消融组).治疗后采用MacNab法评定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测定两组患者VAS和ODI评分,以及腓总神经和胫后神经肌电图F波传导速度.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腓总神经和胫后神经肌电图F波传导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和OD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和OD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射频热凝联合臭氧消融可有效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下肢神经功能,疗效优于单纯臭氧消融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联合补中益气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TLIF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补中益气汤治疗,治疗前及治疗1周末、1个月末、3个月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价下肢疼痛程度,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量表评价腰椎疼痛程度。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末、1个月末和3个月末,两组VAS评分和JOA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各观察点VAS评分和JO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单纯TLIF治疗相比,腰椎后路TLIF联合补中益气汤能明显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双极脉冲射频热凝术联合医用三氧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所致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针对腰椎间盘突出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8例,进行双极脉冲射频热凝加医用三氧注射术,于术前与术后不同时点记录患者疼痛评分与疗效。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时VAS均降低(P〈0.05),患者完全缓解率分别达50%(9/18例)、83.3%(15/18例)和88.9%(16/18例)。结论双极脉冲射频联合医用三氧注射术是一种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所致腰椎管狭窄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优化MED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其并发症、适应证及手术技巧.方法 分析行优化MED术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JOA评分,VAS和ODI评分.结果 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JOA评分,手术后较手术前JOA评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VAS手术后较手术前V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评分手术后较手术前VA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术后78例获随访3~35(11 ±3)个月,均无相应节段椎间盘髓核组织再次突出,未发生相关并发症.结论 优化MED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保持脊柱稳定性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椎间孔神经根阻滞+手法整复+骨盆牵引+艾灸综合方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期和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椎间孔神经根阻滞+骨盆牵引;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手法整复和艾灸,疗程均为2周。疼痛程度采用简化Mc Gill疼痛问卷(short-form Mc Gill pain questionnaire,SF-MPQ)评估,功能障碍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估,并测量腰椎前屈与后伸活动范围,以上指标治疗前后各评价1次。在治疗结束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对患者进行SF-MPQ和ODI问卷评价。结果:治疗组近期疗效愈显率为86.50%,对照组为77.2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χ2=5.813,P0.05);治疗后治疗组疼痛分级指数(pain rating index,PRI)、视觉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现在疼痛状况(present pain intensity,PPI)及SF-MPQ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疼痛、单项功能、个人综合能力和ODI量表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腰椎前屈与后伸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治疗组SF-MPQ总分和ODI总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椎间孔神经根阻滞+手法整复+骨盆牵引+艾灸综合方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在C型臂引导下靶点射频热凝联合硬膜外前间隙注射镇痛液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腰椎间盘突出症(L5~S1)患者60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单纯射频组,前者在腰椎间盘突出的靶点射频热凝结束后,在硬膜外前间隙注入镇痛复合液 后者则单纯行椎间盘射频热凝治疗.治疗效果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改良MacNab法评价.结果 治疗后两组病例的1周、1个月和6个月VA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较单纯射频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 C型臂引导下射频热凝联合前间隙注射术是一种较好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射频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分析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与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2月至2017年1月本院骨伤科收治的98例腰椎间盘突出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对照组给予椎板开窗椎间盘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术前、术后1d、1、3个月VAS评分,术前、术后1、3个月ODI、JOA评分,术后3个月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长度以及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以及术后1d VAS评分无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后1个月以及术后3个月 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JO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提高,优良率为93.8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腰椎功能障碍,促进患者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阻抗与温度监测下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5例,其中A组在阻抗、温度监测下行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治疗,B组采取常规保守治疗。治疗前后行VAS评分,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治疗后1d、1周、1个月、3个月时优良率分别为76.4%(42/55例)、70.9%(39/55例)、89.1%(49/55例)、90.9%(50/55例),B组为10.9%(6/55例)、50.9%(28/55例)、63.6%(35/55例)、65.5%(36/55例),同时点A组优良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阻抗与温度监测下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不同介入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为临床提供更优化的介入治疗方法。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86例,随机分为射频组、射频联合三氧组与胶原酶治疗组,术后各组均应用中药乌桂四物汤加减辨证施治,采用VAS疼痛评分法评定治疗前后各时期的疼痛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3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下降(P〈0.05);射频联合三氧组治疗后各时点VAS评分低于其余两组(P〈0.05)。结论射频联合三氧重叠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良好的疗效,优于射频、胶原酶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