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胸科手术技术的进步,对麻醉的要求日益增高.双腔管由于其隔离完善、方便术中管理等优点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中.但是双腔管管径比一般单腔管要粗,插拔管时对患者的副损伤相对较大,且相对昂贵.临床中,某些患者因为身材特别矮小或经济条件较差,限制了双腔管的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2.
在解剖一成年女性尸体标本时,发现其右侧胸小肌变异为双胸小肌.国内对于胸小肌缺如的报道比较多,但未见关于双胸小肌的报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双腔支气管插管目前仍然是实施肺隔离的主要方法.判断双腔管是否到位满意是胸科麻醉的关键技术之一.我们利用与双腔管配套的吸痰管,采用通畅法来指导双腔管的定位,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手术前测量病人X线胸片气管直径的大小预测病人所需双腔管的大小.方法 随机选择100例需要单肺通气的胸科手术病人,在近期前后位X线胸片锁骨水平测量气管直径,选择双腔管以测量气管直径为准,测量气管直径大于16mm,选用39 Fr双腔管,15~16mm,选用37 Fr双腔管,小于15mm,选用35 Fr双腔管.记录插管次数及双腔管通过声门、声门下是否困难.结果 所有病人均按测量的气管直径选择双腔管,插管全部成功,支气管定位正确.结论 气管直径与年龄、体重和身高没有统计学差异,女性气管直径显著比男性窄.绝大多数男性中国人39Fr双腔管是合适的,而和身高、体重关系不大,女性病人的气道直径差异较大,身高、体重、性别都不能成为选择双腔管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双腔管插管单肺通气用于胸科手术麻醉40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告 40例胸科手术采用双腔管插管单肺通气麻醉。有 3例使用双腔管通气失败 ,余 3 7例均在双腔管通气下完成麻醉。 1例出现轻度复张性肺水肿 ,3 9例无严重并发症 ,使用成功率为 92 .5 0 %。就使用双腔管的优点及适应证、使用双腔管的管理 ,低SpO2 症及高ETCO2 症的发生机理及防治进行了讨论 ,提出在不明原因的SpO2 下降及CO2 升高时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单腔和双腔管气管插管行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对439例胸腔镜下交感神经切断术的麻醉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7例双腔支气管插管患者9例失败,插管操作平均时间27 min.222例单腔气管插管患者均获成功,插管操作平均时间18 min.结论 二者均可用于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术.双腔支气管插管双肺隔离良好,但操作费时;单腔气管插管操作简单、无术后插管痛.  相似文献   

7.
双腔支气管导管单肺通气在肺结核26例胸科手术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腔支气管导管单肺通气在肺结核患者胸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方法:对肺结核26例行双腔支气管导管(DLBT)插管单肺通气全身麻醉,部分患者先行胸段硬膜外置管,术后静脉泵或硬膜外自控泵镇痛.结果: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全部成功,术中单肺通气效果好,术侧肺组织萎陷满意.手术时间30~200min.麻醉过程中出现低氧血症4...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比较左胸后外侧单切口与右胸后外侧及腹正中双切口治疗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内乡县人民医院2012年4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86例食管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予以对照组右胸后外侧及腹正中双切口治疗,予以观察组左胸后外侧单切口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留置尿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留置尿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左胸后外侧单切口治疗食管癌效果显著,可降低患者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及留置尿管时间,促进早日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优于右胸后外侧及腹正中双切口,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临床上术后意外肠瘘、胸、腹腔感染时有发生,引流管放置时间长且伴有不同程度的逆行感染,致使病程延长。多采用自引流管冲洗方式治疗,效果欠佳。双腔引流管引流是外科手术中常见的引流方式,疗效好,但费用较高,且需要术中预先放置。2005年1月—2010年12月,我们选用一次性输液延长管,后期置入橡胶引流管制成双腔冲洗引流管,治疗2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较长时间(1~3个月)留置的输尿管内双J管拔管时管壁沉积结石成分的分析,为临床预防拔管困难,预防结石形成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0年1月~2008年6月该院腔镜中心膀胱镜室或手术室拔除的128例输尿管双J管管壁沉积结石进行化学成分分析,与原有结石标本化学分析报告,尿常规pH值及白细胞数,置管前、拔管前进行比较.结果 双J管沉积结石中尿酸结石、尿酸铵结石明显高于原尿石标本中相应成分(P<0.01).尿常规pH值无显著改变(P0.05),白细胞计数有显著改变(P<0.01).结论 双J管管壁沉积结石与膀胱内环境、原有结石病史、导管材质、留置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1.
重症胸外伤血气胸,经闭式引流24~48小时,气体仍持续不断且伴有纵隔,颈部皮下气肿,X线报告有气管、支气管裂伤,条件许可应立即剖腹探查.血胸X线报告在第3~4前肋以下,一次性引流超过2000ml,每小时出血量超过200ml且连续3~4小时者,应立即剖胸探查.以挽救伤员生命,有效止血,清除凝血块防止纤维胸及脓胸发生,预防胸膜粘连及肺不张的一种有效、迅速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2.
肖海峰 《吉林医学》2014,(17):3800-3800
目的:观察双腔气囊尿管、硅胶管在闭合性气胸、晚期肺癌患者中的治疗效果,以及双腔气囊尿管在治疗闭合性气胸、晚期肺癌患者中的优点。方法:回顾性总结87例闭合性气胸、12例自发性气胸、16例晚期肺癌合并胸水的患者接受胸腔闭式引流的治疗效果。结果:87例闭合性气胸中,用硅胶管做闭式引流32例,术后并发严重皮下气肿2例,引流管脱出1例,均二次手术治疗。术后感到切口疼痛需服镇痛剂者18例。55例用双腔气囊尿管做闭式引流的患者术后有1例并发少量皮下气肿,在复查胸片时发现,未做处理,皮下积气自行吸收。术后感到切口疼痛需服镇痛剂者5例。87例患者中有3例严重肺挫裂伤开胸治疗,其余患者通过闭式引流治愈。12例自发性气胸中1例因有肺大泡行肺大泡切除术,其余患者通过闭式引流治愈。16例晚期肺癌合并胸水的患者用双腔气囊尿管做胸腔引流,不接闭式引流瓶,接引流袋,定时打开开关,放胸水以减轻压迫症状,避免了反复胸穿,减少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3.
双腔支气管导管(doble-lumen bronchial tube,DLT)已普遍应用于胸科手术。Robertshaw双腔管取消了隆突钩,便于插管操作。但导管难以定位,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能准确引导双腔管,但价格昂贵,无法普及。在无纤支镜的条件下双腔支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胸腹腔积液中癌胚抗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凋亡受阻水平联合检测在良恶性胸腹腔积液中的临床鉴别诊断意义。方法 应用放射性免疫法和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70例患者胸腹腔积液中癌胚抗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凋亡受阻的浓度。结果 恶性组胸腹腔积液标本中癌胚抗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凋亡受阻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组。结论 癌胚...  相似文献   

15.
Univent管在单肺通气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洁  王平  钟泰迪 《浙江医学》2005,27(9):695-697
与肺、食管、胸主动脉、胸椎等器管疾病有关的开胸手术及近年来发展很快的胸腔镜手术常需单肺通气.单肺通气可通过双腔支气管导管(DLT)技术和支气管阻塞技术来实现.但DLT的有效管腔小,病人术后不易耐受而常需换管,声门暴露不佳者插管困难及没有小儿的型号等缺点使其使用范围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紫外动态法测定腺苷脱氨酶(ADA)的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双试剂紫外动态法,在HITACHI全自动生化仅7080上测定胸腹水腺苷脱氨酶活性,将病人标本分成3组:结核性胸腹水组30例,细菌性胸腹水组20例,无菌性胸腹水组20例.结果 细菌性胸、腹水组ADA值与无菌性胸、腹水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核性胸腹水组ADA值显著高于细菌性胸、腹水组和无菌性胸、腹水组P<0.01.结论 腺苷脱氨酶活性测定不仅可作为病毒性肝炙、肝硬化、肝癌、结核病等疾病的辅助诊断指标,还可用为对结核病性胸腹膜炎和细菌性胸腹膜炎及无菌性胸腹膜水鉴别诊断的一个重要指标.对结核性与癌性胸腹水和结核性脑膜炙与病毒性脑膜炎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志强  马海英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1):2698-2699
目的:探讨噬菌体生物扩增法在结核性胸膜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噬菌体生物扩增法、涂片法和改良罗氏培养法同时分别检测124例胸水标本.结果:124份胸液标本用噬菌体生物扩增法、涂片法和改良罗氏培养法阳性例数和阳性率分别为:78份(62.9%),9份(7.3%),34份(27.4%);噬菌体法与涂片法比较,x2=84.30,P<0.00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噬菌体法与改良罗氏培养法比较,x2=31.52,P<0.00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噬菌体法能快速、简便地检测胸水中结核杆菌,且阳性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喉罩小潮气量较快频率间歇正压通气在胸腔镜手汗症手术麻醉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拟行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术的手汗症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n=25):D组(双腔管组)行单肺通气;L组(喉罩组)行小潮气量较快频率间歇正压通气;术中持续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 PetCO2)、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电图(ECG)和双手温度.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喉罩/双腔管置入前(T2)、喉罩/双腔管置入后1 min(T3)、右胸切皮即刻(T4)、切断右胸交感神经即刻(T5)、右侧入镜孔缝合完成(T6)、切断左胸交感神经即刻(T7)、左侧入镜孔缝合完成(T8)、苏醒后拨喉罩/双腔管即刻(T9)各时点采集动脉血样进行血气分析,记录PetCO2、SpO2、MAP、HR等指标.同时记录喉罩/双腔管置入时间、麻醉时间、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以及麻醉药的用量.结果 L组置入时间和麻醉时间明显少于D组(P<0.05);L组异丙酚、舒芬太尼的用量明显少于D组(P<0.05),两组麻醉手术均顺利,未发生呕吐、反流、误吸,术后无声音嘶哑.拔喉罩/双腔管呛咳、术后咽喉疼痛发生率L组明显低于D组(P<0.05).D组MAP、HR水平在T3和T9时明显高于T1和T2时(P<0.05),D组MAP、HR水平在T3和T9时亦明显高于L组(P<0.05).胸腔镜操作期间两组T5和T7时的二氧化碳分压(PaCO2)升高(P<0.05).结论 喉罩小潮气量较快频率间歇正压通气适用于胸腔镜手汗症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带分离胶血液标本管离心后横置对生化检测的影响.方法 血液标本析出血清后,4000rpm离心5分钟,用日立7600-21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2次,将标本管水平放置2分钟后和将标本管颠倒混匀8次后分别上机检测2次.结果 标本管水平放置2分钟后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尿素氮、葡萄糖、总胆红素、肌酐、磷、钾和钠等13项结果与原始结果差异均无显著性.标本管颠倒混匀8次后的乳酸脱氢酶、羟丁酸脱氢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MB结果差异有显著性,其他项目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带分离胶血液标本管离心后横置或倒置应重新离心再进行生化检验.  相似文献   

20.
胸导管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干,全长可分为起始部、胸部和颈部三部分。不论从其起始、终末或越过正中线的位置等均有很大变化,同时这种变异对临床有一定的实用意义。作者在一具年轻女尸中发现胸导管异常,报道如下: 本尸1例胸导管异常属双干线型,胸导管成对,称为双胸导管。两管不论从其起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