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8 毫秒
1.
喉癌及喉正常黏膜组织蛋白质组差异表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 研究喉癌及癌旁喉正常黏膜组织蛋白质组的差异表达。方法 用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分离喉癌及癌旁喉正常黏膜组织总蛋白质,银染显色、PD(HYEST2DE软件分析所获得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找出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取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进行质谱鉴定。结果 获得分辨率和重复性均较好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并鉴定出与喉癌发生密切相关的12种蛋白质。其中有10种蛋白质在喉癌组织中特异表达,分别是An-giopietin-2,sprouty homologues,Inhibitor of apoptosis-1ike protein2(ILP-2),urokinas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 re-ceptor uPAR,Wnt-3a protein,癌基因Transforming protein N-Ras、P21以及c-Met.等.connexin31.1,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两种蛋白质在癌旁喉正常黏膜组织中特异表达。结论 本研究利用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分离喉癌及癌旁喉正常黏膜组织总蛋白质,首次建立了重复性较强的喉癌及喉正常黏膜组织蛋白质组表达图谱,且两者蛋白质的表达明显不同,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分别参与细胞的癌变、细胞间的信号传导、肿瘤血管生成,这对研究喉癌的癌变机制,寻找与喉癌诊断和治疗相关的肿瘤标志物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 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检测强脉冲噪声暴露后不同时间点大鼠听皮层蛋白质表达谱的差异.方法 健康成年SD大鼠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急性脉冲噪声暴露组及噪声暴露后恢复组.脉冲噪声平均压力峰值(声压级)为156 dB,脉宽为0.25 ms,暴露50次.听性脑干反应(ABR)评价大鼠听功能;运用二维凝胶电泳+质谱分析法对各组大鼠听皮层蛋白质表达谱进行检测,比较其差异,并对表达变化较大的蛋白进行质谱鉴定.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急性暴露组及恢复组在ABR各频率(2、4、8、16、32 kHz)阈值均明显提高(P值均<0.05);噪声暴露即刻,ABR各频率听阈均有40 ~60 dB的上升;暴露后第7天,各频率ABR阈值有所恢复,第14天时趋于稳定.噪声暴露前后听皮层组织中的差异蛋白有64个,选取变化倍数大的50个点进行酶切质谱鉴定.其中有14个点不可信,剩余36个点所代表的27种蛋白被鉴定出来.所鉴定的差异蛋白主要包括:细胞骨架相关蛋白,线粒体及能量代谢相关蛋白,与突触重塑、神经递质释放及神经元兴奋性相关的蛋白等.结论 强脉冲噪声暴露可引起大鼠听皮层中多种蛋白质表达的变化,这些差异蛋白可能参与强噪声听力损伤的修复过程,以及听觉中枢的可塑性变化及功能重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ncer,PTC)与转移淋巴结(lymph node,LN)组织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筛选与PTC淋巴结转移的相关蛋白并初步探讨其转移机制.方法 利用固相PH梯度双相凝胶电泳技术,分离PTC以及LN组织的总蛋白,建立PTC与LN组织的蛋白表达谱.用Image...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比较鼻内翻性乳头状瘤(nasal inverted papilloma,NIP)与鼻息肉、对照组鼻黏膜组织的差异蛋白质,筛选具有特异性表达的蛋白.方法 分别采集3例NIP组织、3例鼻息肉组织以及3例单纯鼻中隔偏曲患者(对照组)的中鼻甲黏膜组织标本,应用双向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2-DE)技术分离各组织的总蛋白质,利用GS-800Calibrated Densitometer凝胶成像系统获取图像,识别差异表达蛋白质点,查询数据库,鉴定差异表达蛋白质.结果 鉴定了6个NIP与鼻息肉组织有明显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分别是半乳糖凝集素1、锰-超氧化物歧化酶、半乳糖凝集素7、曲古抑菌素A、抑制素、转铁蛋白.这6个蛋白质点在NIP中的表达均明显增强.结论 应用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可以对鼻黏膜组织进行差异蛋白分析,鉴定出6个差异表达蛋白质可能与NIP的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5.
蛋白质组学方法鉴定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肿瘤相关蛋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建立人喉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黏膜组织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并识别鉴定其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方法利用固相pH梯度分离人喉鳞癌组织及癌旁正常黏膜组织的总蛋白质,用图像分析软件比较,以识别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应用质谱仪得到相应的肽质指纹图谱,’然后搜索数据库鉴定部分差异蛋白质点。结果获得分辨率和重复性均较好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并鉴定出可能与喉癌发生密切相关的13种蛋白质。其中有10种蛋白质在喉癌组织中上调,分别是切丝蛋白1(cofilin-1),核体蛋白SP140(nuclear body protein SP140),内质网素,热休克蛋白90(heatshockprotein90,HSP90),谷胱甘肽S转移酶P(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P1—1),锰-超氧化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Mn]),亲环素A(cyclophilinA),蛋白酶活性复合体2(proteasome activator complex subunit2),载脂蛋白A-I前体(apolipoproteinA.Iprecursor),钙调素(CaM—like protein)。3种蛋白质在喉癌组织中下调,分别是银屑病相关脂肪酸结合蛋白(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epidermal,E—FABP),钙粒蛋白A(calgranulin A),钙粒蛋白B(calgranulin B)。结论本研究鉴定出了可能与喉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的13种蛋白质,提示多种蛋白分子可能同时成为应对这种疾病的有效策略的靶分子,为理解喉癌的癌变机制和改善临床诊治方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喉癌与喉正常黏膜组织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筛选喉癌异常表达的蛋白质.方法 应用双向凝胶电泳、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和生物信息学等技术对9例喉癌和喉正常黏膜组织进行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 ①获得了重复性较好的喉癌及喉正常黏膜组织的双向凝胶电泳(2-DE)图谱.②PDquest 2-DE图像分析软件对同一病例的癌组织和喉正常黏膜上皮组织各3块凝胶分析,蛋白质斑点数分别为1504±122和1235±164,平均匹配点数分别为1398±143和1136±82,匹配率分别为93%和92%.③从差异蛋白质斑点中取34个进行MS分析,获30个蛋白的肽质量指纹图.④查询数据库鉴定了30个差异蛋白质点,其中一些蛋白质与细胞代谢、信息转导格细胞增生等有关.结论 鉴定了30个喉癌异常表达的蛋白质,为筛选喉癌标志物以及揭示喉癌发病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piwil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的表达及其与PTC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检测60例PTC患者肿瘤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Piwil2蛋白和piwil2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Piwil2蛋白在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 8.3%(53/60)和10.0%(6/6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3.654,P<0.01).piwil2 mRNA在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0%(51/60)和6.7%(4/6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148,P<0.01).Piwil2蛋白及mRNA在PTC中的表达与患者的TNM分期及淋巴转移有关(P值均<0.05).Piwil2蛋白及mRNA在PTC中的表达有相关性(x2=15.098,P<0.01).结论 Piwil2参与了PTC的发生发展,与PTC的浸润和颈淋巴转移有关.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xpressions of Piwil2 protein and mRNA in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iwil2 and the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of PTC. Methods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in situ hybridization were 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Piwil2 protein and mRNA in 60 cases of PTC with the matched adjacent non-cancerous epithelium (NCE). 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s of Piwil2 protein expression in PTC and NCE were 88.3% (53/60) and 10.0% (6/60)respectively,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 x2 = 73. 654,P < 0.01 ). The positive rates of Piwil2 mRNA expression in PTC and NCE were 85.0% (51/60) and 6. 7% (4/60) respectively, also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x2 =74. 148 ,P <0.01 ). Up-regulated expressions of Piwil2 protein and mRNA were related to the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of PTC (P < 0.05 ). Conclusion Piwil2 may play a role in the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of PTC.  相似文献   

8.
放疗诱导鼻咽癌细胞株CNE1热休克蛋白高表达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鼻咽癌是一种以放射治疗为主的头颈肿瘤,但部分鼻咽癌对放疗耐受。为了解鼻咽癌放疗耐受机制,本实验拟初步探讨人高分化鼻咽癌细胞株CNE1放疗后的蛋白质改变。方法利用固相pH梯度二维凝胶电泳,建立CNE1放疗前后总蛋白质2DE图谱,利用MALDI TOF MS及数据库搜索初步分析和鉴定部分放疗前后差异蛋白质点。结果高分子量酸性蛋白质在CNE1放疗后20min高表达,其中大多为热休克蛋白质HSPs(heatshockproteins,HSPs)。结论放射能诱导CNE1的热休克蛋白高表达,它们可能与鼻咽癌放疗耐受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喉癌患者与健康人血浆中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组,筛选潜在的与喉癌患者诊断密切相关的血浆分子标志物。方法:取喉癌患者与健康人空腹血浆标本各6例,分别等量混合成2组样本,利用双向电泳(2-DE)及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TOF)技术筛选及鉴定差异表达的蛋白点,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喉癌患者与健康人血浆相比较,筛选出表达量差异1.5倍以上的差异蛋白点共20个,其中表达上调的有8个,表达下调的有12个,进行质谱分析后,表达上调的蛋白有α-1抗胰蛋白酶、α-1酸性糖蛋白1、载脂蛋白L1、C反应蛋白、结合珠蛋白、血浆铜蓝蛋白;表达下调的蛋白有转铁蛋白、α-2-HS-糖蛋白、纤维蛋白原γ链、结合珠蛋白相关蛋白、免疫球蛋白λ-1链C结构域、免疫球蛋白κ链C结构域、载脂蛋白A1、转甲状腺素蛋白、载脂蛋白C3。结论:喉癌患者与健康人血浆的蛋白质表达谱表现出一定差异,这些差异蛋白有可能成为喉癌患者诊断的特异性血浆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P63和MDM2在下咽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咽癌中蛋白质P63和MDM2的表达及其与癌增殖和分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分析33例下咽癌中P63和MDM2的表达.结果P63蛋白表达阳性率正常上皮为55.0%,癌旁组织为93.3%,下咽癌组织为90.9%;MDM2蛋白表达阳性率正常上皮为5.0%,癌旁组织为66.6%,下咽癌组织为51.5%,P63蛋白与MDM2蛋白表达在正常上皮、癌旁组织、下咽癌组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63与MDM2无显著相关性.结论P63和MDM2基因在下咽癌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分辨率高和重复性好的鼻息肉病及对照鼻黏膜双向凝胶电泳(2DE)图谱,筛选鉴定差异表达蛋白质。方法:收集鼻息肉病(鼻息肉病组)及对照鼻黏膜标本(对照组)各7例,固相pH梯度2DE、凝胶银染,扫描图像,ImageMaster2DEElite4.01软件分析,识别差异表达蛋白质,质谱仪得到相应肽质指纹图谱(PMF),PeptIdent软件查询SwissProtandTreMBL数据库,鉴定差异表达蛋白质。结果:①鼻息肉病组和对照组各自随机挑选的1个样本3次重复2DE,平均蛋白质点数分别为891±67和936±62;匹配点数为767±83和821±78,平均匹配百分率为86.1%和87.7%;同一鼻息肉病的3块胶在蛋白质点位置上有较好的重复性,不同胶间蛋白质点在等电聚焦电泳(IEF)方向偏差为(1.13±0.16)mm,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方向偏差为(1.45±0.21)mm。分析2种组织各7例样本的2DE图谱的平均凝胶图谱,鼻息肉病组和对照组蛋白质点数为1532和1617,匹配点数为1065个。②质谱分析差异蛋白质点20个,获取16张PMF,查询数据库鉴定出差异蛋白质11个。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分辨率高和重复性好的鼻息肉病及鼻黏膜的2DE图谱,识别鉴定出一些与鼻息肉病变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促甲状腺素受体(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 recepter,TSHR)、抗氧化酶1(pemxiredoxin 1,Prxl)、硫氧还蛋白1(thioredoxin1,Trx1)、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HIF-1)α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03至2007年于天津市肿瘤医院手术切除的34例典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石蜡包埋标本、39例高细胞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石蜡包埋标本,以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作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TSHR、Prx1、Trx1、HIF-1α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并将检测结果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局部侵犯、颈淋巴转移、组织学亚型、T分期)等进行分析.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Prx1、Trx1、HIF-1α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χ2值分别为5.49、6.16、40.48,P值均<0.05).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TSHR的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χ2=15.70,P<0.05),高细胞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TSHR的阳性表达率低于典型甲状腺乳头状癌(χ2=4.24,P<0.05).肿瘤侵犯甲状腺被膜外、有颈淋巴转移、高细胞型、T3-T4期甲状腺乳头状癌的Prx1、Try1、HIF-1α的阳性表达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甲状腺乳头状癌中Trx1与Prx1、Trx1与HIF-1α的阳性表达具有关联性(列联系数分别为0.664和0.652,P值均<0.05).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Prx1、Trx1和HIF-1α的高表达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有关,TSH可能通过Prx1-Trx1-HIF-1信号传导通路促进甲状腺癌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甲状腺癌的临床病理及PET-CT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组织学变型的临床意义,明确PTC颈淋巴转移微生态系统(microecosystems)中各重要组成部分在肿瘤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并评价PET-CT在甲状腺癌分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从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存档病例中选取有完整病历记录和追踪观察的PTC病例505例,按WHO最新甲状腺肿瘤的组织学分类标准重新分型,结合病例的临床特征,研究各组织学变型的生存率及颈淋巴转移情况.针对PTC淋巴转移高发的特性,利用组织芯片及免疫组化技术对PTC颈淋巴转移微生态系统中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多因素研究分析,其中包括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蛋白水解酶、细胞黏附分子(cell adhesion molecular,CAM)、生长因子及细胞因子多方面指标.此外,研究中将PET-CT显像技术应用于1组甲状腺癌患者的对照总结.结果为便于临床应用,按照颈淋巴转移发生率的高低差异可将所有变型分为高转移变型组(高细胞型、弥漫滤泡型、柱状细胞型、弥漫硬化型)、中转移变型组(滤泡型、嗜酸性细胞型、实体状变型、筋膜炎样型、透明细胞型、典型PTC)和低转移变型组(大滤泡型、乳头状微癌),3组的颈淋巴转移率分别为83.0%,55.5%及34.1%,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资料完整的248例统计,3组10年生存率分别为75.3%、95.8%、100.0%,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年生存率分别为31.2%、80.3%、87.5%,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研究显示ECM、蛋白水解酶、CAM、生长因子及细胞因子各指标在转移灶中阳性率为51.6%(整合素-β1)~98.3%(组织蛋白酶D).在原发灶中阳性率为46.7%(纤维粘连蛋白)~98.3%(细胞间黏附分子),其中E-钙黏蛋白(83.3%)明显低于正常组织细胞(P<0.05);其余指标皆明显高于正常组织细胞(P<0.05).PET-CT结果显示,其对原发灶检查灵敏度100%,特异性85.7%.结论不同组织学变型的PTC侵袭转移能力及预后存在较大差异,危险分层并细化外科处理原则.基础研究显示ECM、蛋白水解酶、CAM、生长因子及细胞因子共同参与了PTC肿瘤细胞的转移,部分指标可作为今后PTC研究的重点.此外,PET-CT对原发、转移及复发甲状腺癌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临床一次性完善分期并明确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埃兹蛋白(Ezrin)、膜突蛋白(Moesin)和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05-2008年手术切除的8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石蜡包埋标本,以癌旁组织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Ezrin、Moesin和E-Cadherin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Ezrin、Moesin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癌旁组织(x2值分别为61.691、57.949,P值均<0.01)。甲状腺乳头状癌中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组织(x2 =64.241,P<0.01)。患者年龄≥45岁、肿瘤侵犯甲状腺被膜外、有颈淋巴转移、Ⅲ~Ⅳ期甲状腺乳头状癌,Ezrin、Moesin的阳性表达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而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Ezrin、Moesin的高表达和E-Cadherin的低表达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有关,三者之间可能具有协同作用,联合检测Ezrin、Moesin和E-Cadherin可作为判断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转移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