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抗抑郁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并抑郁症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影响。目的:将93例ACS伴抑郁症的患者进行心理评估,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单纯常规心脏病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心脏病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抗抑郁药物一氟西汀(Fluoxetion)治疗,比较两组近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心肌缺血明显改善,心绞痛复发率及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比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对于ACS合并抑郁症的患者加用抗抑郁药物治疗能明显降低不稳定性心绞痛发作,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蔡柳燕  赵琳 《医药世界》2010,(8):805-805,808
目的观察踝臂指数(ankle brachial index,ABI)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2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测定ABI值,根据ABI测定结果为依据将121例患者分为正常ABI组(1.4〈ABI〉0.9)与低ABI组(ABI≤0.9),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6月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低ABI组心血管事件(严重心律失常、顽固性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充血性心衰、心源性休克和心源性死亡)发生率高于正常ABI组,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ABI≤0.9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预后有预测价值,低AB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高,预后较差。ABI作为下肢外周动脉疾病的无创检测手段,可以作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3.
8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治疗早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ACS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结果对照组44例中发生心血管死亡5例、复发性心绞痛15例、非致死性心梗6例,共发生心血管事件26例,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59.1%(26/44);观察组44例中无心血管死亡病例、发生复发性心绞痛6例、非致死性心梗3例,共发生心血管事件9例,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20.5%(9/44)。经统计学处理,观察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氟伐他汀治疗ACS安全、有效,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的近期预后。方法:15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分为ACS糖耐量正常为A组、ACS合并糖耐量异常为B组、ACS合并糖尿病为C组,患者均行75g葡萄糖耐量试验,测定血糖(FBG、PBG)、胰岛素(FINS、PINS)、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等指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95例。比较三组的血糖、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冠脉病变及近期心血管事件等。结果:C组、B组与A组的FBG、PBG、FINS、PINS、HbAlc、TC、LDL-C等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C组和B组的PINS、TC水平没有显著差别;B和C组的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病变更为严重,多支血管病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多支血管病变的发生率在B组和C组间差异无显著性:B、C组比A组有更多的心血管事件,但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合并糖代谢异常的ACS患者与糖代谢正常的ACS患者相比较冠脉病变更为严重、近期出现心血管事件的患者比例增高。预后不良。糖耐量异常与患糖尿病的ACS患者的冠脉病变、近期预后相似。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服用氯吡格雷治疗前后腺苷二磷酸(adenosine diphosphate,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变化,同时观察临床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方法:测定88名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102名ACS患者服用氯吡格雷前与服用后第5天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按照血小板聚集率的抑制程度分为无反应、低反应和正常反应组。同时观察单纯药物治疗和联合支架置入术治疗患者1月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服用氯吡格雷前,ACS患者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80.4±7.8)%US(56.2±12.1)%,P〈0.05]。ACS患者服用氯吡格雷的过程中,无反应患者、低反应患者的发生率分别是21.6%、27.4%。结论:ACS患者呈现出血小板高聚集状态。服用氯吡格雷后血小板聚集率的抑制程度呈现明显个体差异。氯吡格雷无反应和低反应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心绞痛发生率明显高于氯吡格雷正常反应患者(P〈0.05)。联合支架置入术患者心绞痛发生率低于单纯药物治疗患者(P〈0.05)。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应用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氯吡格雷组)40例和替格瑞洛治疗组40例,治疗3个月,观察2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和治疗期间出血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氯吡格雷组患者MACE发生率为27.5%,显著高于替格瑞洛治疗组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41,P=0.019);氯吡格雷组和替格瑞洛治疗组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0%、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可减少患者心血管事件风险,而不增加严重出血。  相似文献   

7.
急性冠脉综合征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30d内心血管死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216例ACS患者30d内心血管死亡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216例患者中30d内死亡33例,心力衰竭29例,严重心律失常47例,再梗4例,梗死后心绞痛14例。单因素分析显示ACS30d内发生死亡与年龄、合并糖尿病史、严重心律失常及心脏泵功能有显著关系;与性别、梗死部位以及肌钙蛋白T升高与否也有显著关系。多因素分析显示30d内心血管死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P=0.006)、合并糖尿病(P=0.035)、心脏泵功能(P〈0.01)以及合并恶性心律失常(P=0.004)。结论年龄、糖尿病、心脏泵功能及恶性心律失常是影响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30d内心血管死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患者经瑞舒伐他汀降脂治疗后颈动脉斑块逆转程度与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之间的关系。方法18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予PCI术治疗,术前0—3d开始服用瑞舒伐他汀10mg/d,围术期(手术前后3d内)、术后6个月、12个月分别行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按照颈动脉粥样斑块减轻的程度分为明显逆转组和无明显逆转组,随访12个月,比较2组患者MACE的发生率。结果明显逆转组患者MACE发生率低于无明显逆转组患者(随访6个月时10.2%VS.22.8%,P〈0.05;随访12个月时17.6%vs43.6%,P〈0.01)。结论瑞舒伐他汀逆转颈动脉斑块程度不一,有明显逆转的ACS患者PCI术后近期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研究选定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这一特定人群,通过检测血清IL-6和CRP的水平,探讨焦虑综合征对ACS的影响,为临床干预焦虑综合征提供试验依据。方法根据贝克焦虑量表将研究对象分为焦虑综合征组51例与非焦虑综合征组49例。量表评分≥45分为焦虑综合征组。对比2组血清IL-6、CRP水平;随访1月,比较2组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焦虑综合征组血清IL-6和CRP水平显著高于非焦虑综合征组,IL-6为(101.1±22.3)ng/Lvs(71.2±23.5)ng/L,CRP为(14.90±4.86)g/Lvs(6.76±4.02)g/L,2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焦虑综合征组中贝克焦虑量表评分与IL-6和CRP水平呈正相关(IL:r=0.887,CRP:r=0.822,P均<0.001)。焦虑综合征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非焦虑综合征组(64.71%vs28.57%),2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女性ACS合并焦虑综合征患者的血清IL-6和CRP水平显著升高,焦虑量表评分与血清IL-6和CRP水平呈正相关。女性ACS合并焦虑综合征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高。女性ACS合并焦虑综合征患者发生高频率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可能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IL-6和CRP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确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一般治疗组44例,普伐他汀治疗组46例,观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以及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普伐他汀治疗组在第1周和一疗程治疗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普伐他汀组一疗程的治疗后血脂三项化验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一般治疗组(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能明显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并能有效降低血脂三项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24个月心血管事件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腰围、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关系;比较以上指标对ACS患者24个月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1年6月我院心内科通过冠脉造影检查确诊的ACS患者156例,进行体质量、身高、腰围、HbA1c水平测定,并追踪出院后24个月内不稳定型心绞痛加重、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再发或加重的发生情况;比较不同HbA1c、腰围及BMI水平的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随访24个月,发生心血管事件32例(20.51%):不稳定型心绞痛加重11例(7.05%),心肌梗死4例(2.56%),心力衰竭再发或加重17例(10.90%);共2例死亡(1.28%).发生心血管事件分布情况为:HbA1c正常组9例(12.50%),HbA1c增高组23例(27.38%),两组比较HbA1c增高组事件发生率高于HbA1c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腰围正常组11例(17.19%),腰围增高组21例(22,83%),两组比较腰围增高组事件发生率高于腰围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正常组15例(20.00%),BMI增高组17例(20.9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较高的HbA1c、腰围水平与ACS患者24个月内较高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关;两者均可预测ACS患者24个月事件发生,且HbA1c的预测准确率优于腰围.  相似文献   

12.
黄问银 《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5):30-31,33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情况及其对AC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0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根据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分为糖化血红蛋白正常组(A组)(HbAlc<6.5%,n=31例)、糖化血红蛋白低危组(B组)(6.5%<HbAlc<7.5%,n=36例)、糖化血红蛋白高危组(C组)(HbAlc>7.5%,n=35例)3组,分别观察各组入院时、3个月后12个月后的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C反应蛋白(CRP)、体重指数(BMI)、射血分数(EF)及相关心血管不良事件,如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再发心肌梗死、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①A、B组及C组患者入院时VLDL、CRP、BMI及E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3个月后及12个月后C组EF值较入院时未明显改善(P>0.05);②住院及随访12个月期间C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心绞痛发生率、肺部感染发生率及死亡率较人院时明显增高(P<0.05).且HbAlc与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再发心肌梗死、肺部感染及死亡均呈正相关(r=0.412、0.271、0.319、0.251、0.134).结论 糖化血红蛋白异常可不同程度地升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他汀类药物用于早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旭辉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4):3741-3742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早期应用他汀类药物对血脂、缺血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6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治疗组(n=30),用他汀类药物治疗,观察用药前后血脂、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组用药后血脂明显下降(P〈0.05),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两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肌酸磷酸激酶水平均无明显变化。结论:ACS早期应用他汀类药物可明显降低缺血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连续2年观察两组患者-O血管终点事件:心血管死亡、任何心血管事件的住院(心衰、急性冠脉综合征、脑血管意外、任何需要增加药物的院外失代偿心衰的发作)。方法研究入组180例患者采用随机单盲分为:BNP组与对照组。结果两组的全因死亡率无差异,BNP组明显减少因心衰再住院率(P〈0.05),BNP组院外强化使用抗心衰药物患者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BNP组脑血管意外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BNP组ACS发病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BNP指导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管理模式中在因心衰再入院方面优于常规的管理模式,并在预防ACS脑血管意外发生方面有一定优势,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脉造影示单纯冠脉肌桥患者术前术后焦虑、抑郁发病率以及发病原因。方法选择92例冠脉造影示单纯冠脉肌桥患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观察术前术后焦虑或抑郁状态的变化,对术后合并有焦虑、抑郁的患者进行自制问卷调查。结果心肌桥患者冠脉造影术后SAS和SDS评分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手术前合并焦虑患者37例占40.22%,合并抑郁患者28例占30.43%,两者同时合并12例占13.04%。92例患者手术后合并焦虑的患者为40例,占43.47%,而合并抑郁的患者为30例占32.61%,两者同时合并的为14例,占15.22%(P〉0.05)。患者术后焦虑抑郁的主要原因依次为:不明白冠脉肌桥的发生原因,无名恐惧50.0%(28/56),不知冠脉肌桥所出现的症状42.0%(24/56);不知冠脉肌桥的后果(是否有心肌梗死、猝死等危及生命出现)30.4%(17/56);长期用药的不良反应20.5%(11/56)。结论虽然术后SAS和SDS评分较术前无显著性差异,但冠脉肌桥患者术后合并焦虑与抑郁的患者发生率均较高,因此有必要对冠脉肌桥患者进行联合心理干预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在原发高脂血症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应用辛伐他汀对降低血脂的疗效及缺血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将48例原发高脂血症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A24例和对照组B24例。试验组A在两组治疗常规相同基础上,每晚顿服辛伐他汀(舒降之)20mg,疗程6周,观察用药前后血脂变化及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无明显变化,试验组用药前后血脂明显下降(P〈0.05),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结论原发高脂血症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每晚应用舒降之20mg降脂疗效确切及明显降低缺血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早期高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早期高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预后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将未进行冠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78例随机分为高负荷剂量用药组和对照组。高负荷剂量用药组96例于人院明确诊断后立即开始服用氯吡格雷600mg,后以75mg/d维持,而对照组82例患者则给予氯吡格雷300mg口服,随即75mg/d。比较两组1年之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心源性死亡、再次心肌梗死、再发心绞痛、继发心力衰竭及再次人院治疗)的发生率并判断其安全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负荷剂量用药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显著下降(均P〈0.05)。两组均无主要和次要出血事件发生。结论早期高负荷剂量氯吡格雷治疗ACS可显著改善其预后,且安全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8.
郭玉红 《天津药学》2010,22(3):45-46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早期应用辛伐他汀对C反应蛋白(CRP)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将12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常规治疗加服辛伐他汀20mg,每晚睡前服用)和对照组60例(常规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测定两组血浆中C反应蛋白变化,心血管事件发生次数。结果:治疗组于治疗后CRP明显下降(P〈0.05)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心血管事件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ACS患者早期应用辛伐他汀能明显降低CRP水平,抑制炎症反应,稳定易损斑块,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依折麦布辛伐他汀片(葆至能)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 )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4例AC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2例。观察组给予葆至能治疗,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治疗,治疗12周后比较2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对所有患者2年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随访。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显著下降(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上升(P<0.05),且观察组患者TC及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随访2年中观察组患者再发心绞痛及再发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葆至能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显著,能显著调节血脂,降低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且安全性较好;同时单片复方制剂服用方便,显著提高依从性和治疗连续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赖诺普利、曲美他嗪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及心脏事件发生情况。方法治疗组采用赖诺普利、曲美他嗪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治疗;在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糖化血红蛋白、防治心血管事件等方面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在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糖化血红蛋白(7.0%VS.8.0%)、防治心血管事件(13例vs.23例)等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赖诺普利、曲美他嗪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可显著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糖化血红蛋白、防治心血管事件,患者多方面受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