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脑梗塞患者血小板体积变化 ,研究其相关性 ;方法 :设观察组与对照组 ,均于入院后次日晨抽血 3ml,测定MPV、PDW、PLT ,脑梗塞患者在住院 3周后复查一次 ;结果 :共观察 60例脑梗塞患者 ,其血小板体积 (MPV)平均为 1 0 .88fL± 1 .44fL ,大面积梗塞 2 4例 ,MPV平均为 1 1 .5 9fL± 1 .1 3fL ,腔隙性梗塞 3 6例 ,MPV平均 1 0 .3 7fL±1 .42fL ,均高于正常对照组 9.2 5fL± 1 .3 5fL(P <0 .0 1 ) ;另外本文还观察了 60例脑梗塞患者的血小板计数 (PLT)、血小板分布宽度 (PDW ) ,但与对照组相比并无显著差别 ;结论 :表明脑梗塞患者MPV改变也即质量异常 ,比血小板数量减少更为明显与重要 ,值得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腔隙性脑梗塞患者血小板形态学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58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脑梗塞组)和100例正常健康人(对照组)。 PLT,MPV,PDW和PCT 4项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梗塞组和合对照组两组4项参数检测结果比较:腔隙性脑梗塞组P LT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脑梗塞组MPV和PDW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P<0.05);脑梗塞组PCT较对照组增高,但差异不显著( P>0.05)。脑梗塞组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血小板4项参数随时间动态变化情况:腔隙性脑梗塞后PLT呈逐渐下降趋势,3~4d时最低,以后又逐渐回升,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塞后MPV、PDW和PCT均呈逐渐升高趋势。结论:血小板平均体积增高是腔隙性脑梗塞的独立危险指标,观察血小板平均体积的变化对脑梗塞的预防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脑卒中(脑出血和脑梗塞)急性期血小板参数改变及其意义。方法 随机选择脑出血和脑梗塞患者各54例,测定其急性期血小板总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并以2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 脑出血和脑梗塞急性期PLT、MPV、PDW与对照组相比,PLT均明显下降(P〈0.05),MPV、PDW则显著升高(P〈0.01)。结论 推测MPV、PDW升高在脑梗塞急性期是发病的原因,而在脑出血急性期则是发病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梗塞患者血小板相关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7  
目的:探讨脑梗塞时血小板6项参数的变化。方法:对48例脑梗塞患者进行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巨血小板百分数(mPLT),微血小板百分数(μPLT)的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脑梗塞患者PLT明显降低(P<0.01),MPV明显升高(P<0.01),PCT有降低(P<0.05),PDW明显增加(P<0.01),mPLT明显升高(P<0.01),μPLT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有助于脑梗塞的早期诊断。μ.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患者凝血和血小板状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凝血及血小板方面的变化情况。方法心肌梗死患者23例,心绞痛患者36例,正常对照组30例,未给予任何止血、凝血药物。用免疫照射比浊法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分析心肌梗死患者、心绞痛患者、正常对照组五项指标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心肌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FIB、MP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心绞痛组与对照组比较,FIB、MP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心肌梗死组与心绞痛组比较,PT、APTT、TT、FIB、MPV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升高和血小板体积增大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治疗上应予以降纤和抗血小板治疗。  相似文献   

6.
外伤性脑梗塞临床上较少见,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发现该病与血小板的功能改变关系密切,本文通过测定我院1994年4月。2002年6月以来收治的38例外伤性脑梗塞患者外周血液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体积(MPV)、分布宽度(PDW)的变化,探讨其与外伤性脑梗塞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小板与凝血功能状态。方法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健康妊娠晚期孕妇与健康妇女各20例。检测所有妇女血小板4项与凝血5项。比较3组妇女血小板和凝血功能差异。结果 ①3组孕妇PLT,PCT,MPV以及PD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对照组孕妇与正常对照组妇女相比,MPV以及PD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糖尿病组孕妇与对照组以及正常对照组妇女相比,PLT,PCT,MPV以及PDw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3组孕妇PT、INR、APTT、TT以及FI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对照组孕妇与正常对照组妇女相比,PT、INR、APTT以及FI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糖尿病组孕妇与对照组以及正常对照组妇女相比,妊娠期糖尿病组孕妇与对照组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PT、INR、APTT、TT以及FI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小板和凝血功能都显著增强,处于血栓前状态。  相似文献   

8.
对19例老年脑出血、51例老年脑梗塞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了血小板指数测定,其中PLT(血小板计数)在三组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PDW(血小板平均宽度)、MPV(血小板平均体积)则脑出血组高于(P<0.01)而脑梗塞组低于(P<0.01)健康对照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梗塞患者外周血活化血小板的含量以及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脑梗塞患者活化血小板标志物PAC-1和CD62p,并与同年龄对照组比较。结果:脑梗塞患者血小板表面表达PAC-1和CDup的血小板量为13.83±7.20和31.26±19.68,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纽(P〈0.01)。结论:脑梗塞患者血栓的形成与血小板的活化密切相关,活化血小板的检测可以作为脑梗塞早期诊断和病情判断的一项较特异指标。  相似文献   

10.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血小板4项参数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唐维国  何爱玉 《浙江医学》1996,18(4):209-210
采用Coulter JT型血细胞计数仪对22例心源性脑栓塞、108例动脉硬化性脑梗塞急性期患者和216名正常人进行血小板4项参数测定,发现脑梗塞组的平均血小板体积明显大于脑栓塞组和正常对照组(均P<0.01),3组间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提示平均血小板体积可作为区分心源性脑栓塞和动脉硬化性脑梗塞的一项有参考意义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1.
唐中  周京国 《四川医学》2003,24(11):1121-1122
目的 探讨丹参在体外对血小板活化功能和血小板数 (plateletcount,PLT)、血小板平均体积 (meanplateletvolume ,MPV)的影响。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三色分析测定血小板表面激活标记物纤维蛋白原受体 (FIB R)和P 选择素(CD62 P)的表达 ;用CD170 0型血细胞分析仪测定PLT和MPV。结果 测定组的FIB R和CD62 P表达水平与PLT和MPV的值同对照组比较P >0 0 5 ,没有显著性差异。激活组的FIB R和CD62 P表达水平与PLT和MPV的值同对照组比较 ,P <0 0 5 ,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丹参有保护血小板FIB R和CD62 P被活化 ,阻止血小板聚集 ,在血栓性疾病的防治中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郝秋红 《四川医学》2008,29(7):918-919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及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72例肝硬化患者的PLT,MPV和FIB,与同期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同时比较肝硬化有出血组和无出血组的测定值.结果 肝硬化组PLT、MPV和nB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1).肝硬化合并消化道出血组PLT、MPV和FIB较无消化道出血组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 PLT、MP、MPV和FIB可反应肝硬化患者血小板的功能和出凝血的异常,对判断肝功能损害程度及有无出血倾向、及对临床预防和治疗均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常四鹏 《河北医学》2013,19(3):381-383
目的:研究脑血栓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情况。方法:以我院2009年4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42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血小板参数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脑梗塞患者MPV、PDW、PLT、P-LCR等四项关键指标与健康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1),且随着梗塞面积的增加,差异性更加明显。结论:患者MPV、PDW、PLT、P-LCR等指标,可以作为判断梗塞病情及病程的重要参考依据,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成人外伤性脑梗塞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发生成人外伤性脑梗塞的危险因素。方法对780例颅脑损伤患者的年龄、性别、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脑疝等相关因素与外伤性脑梗塞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中35例外伤性脑梗塞患者和80例同期住院未发生脑梗塞的颅脑外伤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体积(MPV)、压积(PCT)、分布宽度(PDW)进行比较。结果年龄、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脑疝等因素与外伤性脑梗塞关系密切(P<0.05)。成人外伤性脑梗塞患者的MPV、PC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PLT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年龄、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脑疝是颅脑损伤并发外伤性脑梗塞的危险因素。血小板在外伤性脑梗塞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检测PLT、MPV、PDW、PCT对于外伤性脑梗塞的防治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脑梗塞早期病人血小板的功能。方法采用BC-2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50例高血压脑梗塞;25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与60例健康老人比较。结果脑出血病人PLT三项参数均有显著改变,脑梗塞也有类似变化,但无显著差异,两组相比PLT和MPV有明显差异。结论PLT参数有助于脑梗塞与脑出血的鉴别。  相似文献   

16.
<正> 血小板的病理改变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发病因素之一。本文着重对62例脑梗塞患者进行了血小板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扳分布宽度(PDW)的检测。以探讨血小板参数在脑梗塞患者发病中的动态变化和防治均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62例86梗塞患者均为我院1996年至1998年2月份住院病人。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并经CT脑扫描证实。男49例,女13例,年龄46~71岁,平均61.5岁。健康对照组44例。男30  相似文献   

17.
钟少卿 《广东医学》2008,29(5):843-845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小板与凝血功能状态。方法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健康妊娠晚期孕妇与健康妇女各20例。检测所有妇女血小板4项与凝血5项。比较3组妇女血小板和凝血功能差异。结果①3组孕妇Plt,PCT,MPV以及PD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对照组孕妇与正常对照组妇女相比,MPV以及PD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糖尿病组孕妇与对照组以及正常对照组妇女相比,Plt,PCT,MPV以及PDW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3组孕妇PT,INR,APTT,TT以及FI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对照组孕妇与正常对照组妇女相比,PT,INR,APTT以及FI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糖尿病组孕妇与对照组以及正常对照组妇女相比,妊娠期糖尿病组孕妇与对照组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PT,INR,APTT,TT及FI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小板和凝血功能都显著增强,处于血栓前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的凝血和血小板状态。方法 自2020年8月~2022年8月抽取300例研究对象,100例脑梗死确诊病例(脑梗死组)、100例脑出血病例(脑出血组)、100例来院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PLT)等7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脑梗死组、脑出血组FIB、MPV、D-D高于对照组(P<0.05);3组APTT、PT、TT、PLT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脑梗死与脑出血均可出现FIB、MPV、D-D增高,提示FIB、MPV、D-D增高为这两种疾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闫雳 《安徽医学》2012,33(3):330-331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联合检测对恶性肿瘤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住院恶性肿瘤患者组、健康体检人员正常对照组,采用XT-20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4项血小板参数、CA550血凝仪测定FIB。结果恶性肿瘤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血小板参数PLT、MPV、PDW、PCT和FIB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血小板参数和FIB水平,为临床提供除影像学及病理学依据以外的血液学依据,并帮助临床医师及时发现、纠正恶性肿瘤患者体内的高凝状态,降低转移和血栓形成,作为恶性肿瘤诊治和愈后的相关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和比较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栓弹力图(TEG)与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等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收治的120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横断面调查研究。根据AMI后有无心力衰竭表现及其相应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严重程度,按Killip分级法分为四级,其中Ⅰ级30例,Ⅱ级46例,Ⅲ级32例,Ⅳ12例。同期入组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住院期间一般资料、TEG指标、FIB、MPV等,分析TEG、FIB、MPV在各组间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TEG指标与FIB、MPV等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AMI组TEG指标中ɑ角、MA、CI、FIB、MPV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值和K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各组TEG指标中R值、K值随着心功能分级增高而逐渐降低,ɑ角、MA值及FIB、MPV值随着心功能分级增高而逐渐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值与FIB呈负相关性(r=-0.265),K值与MPV呈负相关性(r=-0.3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