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聂志宏  王俊勇 《中外医疗》2012,31(35):99+101-99,101
目的探讨应用耳内镜鼓膜穿刺技术对患有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74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病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耳内镜鼓膜穿刺技术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分泌性中耳炎症状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病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没有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应用耳内镜鼓膜穿刺技术对患有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鼓膜置管对成人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成人100例(162耳)分泌性中耳炎鼓膜置管术的疗效。结果治愈103耳(63.5%),好转31耳(19.1%),无效28耳(17.2%),总有效率为82.6%。结论鼓膜置管术是治疗成人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观察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分泌性中耳炎患者106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随机分组,B2组(对照组53例):临床选择传统药物进行治疗;B1组(观察组53例):临床选择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结果两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分别完成临床治疗后,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B1组明显高于B2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P0.05)。结论针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临床选择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的方法进行治疗,临床获得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传统疗法极为显著,最终显著提高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仝仲录 《基层医学论坛》2013,(11):1391-1392
目的探讨综合治疗对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45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先采用保守治疗,无改善者行鼓膜穿刺抽液联合鼓室给药,3次治疗无效行鼓膜置管术。结果 45例患者经保守治疗治愈31例,经鼓膜穿刺联合鼓室给药痊愈8例,行鼓膜置管术6例(好转5例,无效1例),痊愈率为86.6%,有效率为97.8%。结论采取综合治疗方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确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分泌性中耳炎为不伴有急性中耳炎症状和体征的中耳腔积液,是耳鼻喉科门诊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它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如延误治疗可发生中耳粘连、硬化或胆固醇肉芽肿等病变,甚至胆脂瘤形成[1]。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对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本院接受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的72例患者,共127耳,取其中65例(116耳)术后8-12个月进行复查,测量听力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一次完成置管,复查纯音测听平均值为20.9dB,听阈平均升高27dB。结论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具有创伤小、手术视野清晰、疗效良好等优点,是一种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安全易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中医学报》2014,(9):1378-1379
目的:观察龙花汤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58耳)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5例(31耳)和治疗组25例(27耳)。两组患者均经耳内镜行鼓膜切开术及口服阿莫西林胶囊治疗3 d,治疗组再加用龙华汤治疗2周,治疗后观察其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1.48%;对照组有效率为48.3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龙花汤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分泌性中耳炎的综合治疗方案。方法 对68例(88耳)分泌性中耳炎在行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鼓膜穿刺加超声雾化、负压吸引及微波治疗综合疗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结果 总治愈好转率为93.18%,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 综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分泌性中耳炎多被认为系咽鼓管功能障碍所致。临床多采用鼓膜穿刺,鼓室糜蛋白酶+地塞米松冲洗或置管治疗。1990年1月至1996年12月我们对门诊189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行鼓膜穿刺后进行药物冲洗和置管治疗造成鼓膜穿孔愈合情况进行观察,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0.
分泌性中耳炎36例(30例为单耳,6例为双耳),42耳,男20例(24耳),女16例(18耳),年龄最小者13岁,最大者68岁,平均年龄46岁,病程8天~2年,所有病人多有耳内发闷,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选择的病人均经鼓膜穿刺抽液证实为中耳积液。治疗方法:75%酒精棉球消毒外耳道及耳廓,用1%的卡因相片置鼓股表面麻醉3~5分钟,取出棉片后,病人取坐位,固定好头部,病人持一块消毒敷料覆于耳下,以防药液流入预部,以sml注射器连接5号针头,针头斜面磨成60度,于鼓膜紧张部后下方刺入鼓膜,刺入时用力不要过大,有落空感即可,抽出鼓室积液…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9):168-171
目的 探讨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及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8月~2018年1月来我院治疗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全面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比较两组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0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鼓膜穿孔、内耳损伤、鼓室粘连、中耳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全面护理,能够提高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减轻患者疼痛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曾爱荣 《北京医学》2003,25(1):10-12
目的 探讨腭裂修复的同期行中耳穿刺对腭裂并发分泌性中耳炎(SOM)听力的治疗作用。方法 腭裂修复前行声阻抗检查及听觉诱发电位检查。选择鼓室图为B型、声镫骨肌反射阴性、V波反应阈≥30dB(nHL)的患儿70例,随机分为中耳穿刺组46例(76耳)、常规组24例(48耳)。按术后半年进行的声阻抗检查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结果比较两组患儿的听力恢复情况。结果 中耳穿刺组手术前、后V波反应阈及鼓室图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手术后中耳穿刺组与常规组V波反应阈均值及鼓室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腭裂并发分泌性中耳炎,修复腭裂的同期行中耳穿刺,听力恢复早而且效果好,中耳穿刺可防止粘连性中耳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分泌性中耳炎的阶梯治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阶梯性治疗疗法对成人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将2008年8月~2011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115例(156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成阶梯治疗组和手术组,阶梯治疗组患者予以药物治疗、鼓膜穿刺及鼓室置管进行阶梯性治疗,手术组患者予鼓室置管术。治疗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分析并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阶梯治疗患者治愈率达74.7%,总有效率为90.8%;手术治疗组患者治愈率达72.5%,总有效率为89.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应用阶梯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能减少手术的频率,减轻患者痛苦,降低患者医疗费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儿童60例(96耳)分泌性中耳炎综合治疗的疗效。结果治愈76耳(79.2%),好转12耳(12.5%),无效8耳(8.3%),总有效率为91.7%。结论综合治疗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分泌性中耳炎时咽鼓管表面活性物质的变化,为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灭活的肺炎链球菌悬液注入豚鼠鼓室,制成豚鼠分泌性中耳炎动物模型,然后取出正常组和模型组豚鼠咽鼓管,测定及分析两组豚鼠咽鼓管表面活性物质。结果:对照组与模型组豚鼠咽鼓管表面活性物质主要生化成分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模型组咽鼓管表面活性物质主要生化成分磷脂酰胆碱(PC)和磷脂酰乙醇胺(PE)明显减少(均P<0.001),其活性也明显下降(P<0.001)。结论:分泌性中耳炎时咽鼓管表面活性物质主要成分的减少和活性下降,可能在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与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鼓膜置管联合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对分泌性中耳炎(SOM)患儿听力水平及复发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1月江西省新余市人民医院治疗的SOM患儿82例(106耳),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接受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接受鼓膜置管与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联合治疗.比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声导抗检查及相关护理在诊治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中所起作用及意义。方法用Madsen ZODIAC901增强型中耳分析仪对200例分泌性中耳炎按常规在治疗前、治疗后进行声导抗检查,测试项目包括鼓室导抗图、镫骨肌反射等。做好患儿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同时排除一切影响测试的不利因素,以确保测试的顺利完成及准确性。结果200例(355耳)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呈B型鼓室导抗图240耳,C型鼓室导抗图115耳,分别对其抽出鼓室积液,它们的总得液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其得粘液率、镫骨肌反射、复发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得浆液率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接受200例声导抗检查的患儿中,无1例发生误诊及漏诊。结论声导抗检查是一种敏感,快速又客观和无创伤的检查,特别是对于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早期诊治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分泌性中耳炎误诊的相关因素,拟减少误诊率,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2002年1月~2004年12月资料完整的212例(252耳)分泌性中耳炎病人中曾发生误诊、漏诊的32例(38耳)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误诊为感音神经性耳聋19例,突发性耳聋5例,漏诊8例。主要原因:①纯音测听表现为骨导听力损失误诊为感音神经性耳聋;②声阻抗表现为C型曲线而引起漏诊;③症状不典型、问病史不详细、检查鼓膜不仔细而引起。结论分泌性中耳炎可引起内耳功能的紊乱,导致骨导听阈改变,应根据年龄、病史、结合听力图及声阻抗进行综合分析。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成人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听力学特征,探讨年龄、病程与听力改变的相关性。方法选37例(47耳)成人分泌性中耳炎为观察组,选25例(50耳)正常成人为对照组,分别进行纯音测听和声导抗测试检查,并分析比较两组的0.125~8KHz频率气导听阔、0.25—4KHz频率骨导听阈、纯音气导听阈均值、纯音骨导听阈均值、气骨导差均值等纯音测听结果,以探讨患者年龄、病程与听阈变化产生的相关性。结果分泌性中耳炎组(观察组)78.72%(37/47耳)为传导性耳聋,21.28%(10/47耳)为混合性耳聋,其各频率气导听阈、0.5—4KHz各频率骨导听阈、纯音气导听阈均值、纯音骨导听阈均值、气骨导差均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分泌性中耳炎组年龄与纯音气导听阈均值、纯音骨导听阈均值及气骨导差均值呈正相关(P〈0.01),病程与纯音气导听阈均值呈正相关(P〈0.05),病程与纯音骨导听阈均值、气骨导差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成人分泌性中耳炎除影响中耳传音机能外,对内耳也存在损害,患者年龄是影响分泌性中耳炎的听力状况的重要因素,病程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0.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特点及不同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资料完整的听力学检查结果20例做治疗前后的对比。结果儿童渗出性中耳炎易反复发作,本组患儿每年发作2次以上者26例(52.0%)。但该病也表现一定的自限性。鼓膜穿刺或置管并同时切除增殖体病变后,患儿听力显著提高(P〈0.05)。结论鼓膜穿刺治疗有效,但对反复发作顽固性渗出性中耳炎患儿应行鼓膜置管,时间应当保留6个月以上;并积极处理增殖体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