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网织红细胞参数评估肿瘤化疗患者骨髓造血功能抑制及重建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肿瘤化疗患者107例。分别于化疗前及化疗后7、14、21 d检测比较患者白细胞计数、血小板、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IRF)、网织红细胞数(RET),并分析白细胞减少与网红细胞参数的相关性。结果:化疗后7、14 d患者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均低于化疗前(P0.05),化疗后21 d患者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与化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14 d患者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均低于化疗后7 d(P0.05),化疗后21 d患者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均高于化疗后7、14 d(P0.05);化疗后7、14 d患者IRF和RET均低于化疗前(P0.05),而化疗后21 d患者IRF和RET与化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14 d患者IRF和RET与化疗后7 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21 d患者IRF和RET均高于化疗后7、14 d(P0.05);化疗后白细胞减少与IRF和RET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IRF和RET是肿瘤化疗后骨髓造血功能早期恢复的指标,与白细胞计数呈正相关,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后网织红细胞参数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18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根治术后均接受紫杉醇联合顺铂的化疗方案。采用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动态观察患者化疗过程中外周血网织红细胞百分数(RET%)、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IRF%)、白细胞计数(WBC)和血小板计数(PLT)的变化。结果:化疗后第5、10天WBC和PLT进行性明显下降(P<0.01),第14天较第10天已逐渐回升(P<0.05),但仍明显低于化疗前水平(P<0.01);而RET%和IRF%第5、10天较化疗前明显下降(P<0.01),RET%第10天较第5天低,IRF%第10天较第5天已有所回升,但两个参数第10天较第5天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第14天恢复到化疗前水平(P>0.05)。结论:网织红细胞参数可作为监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和恢复较好的指标,比白细胞和血小板更灵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杨亚利  韩文群  陈君辉  张磊  梁松  魏东 《西部医学》2012,24(9):1711-1713
目的探讨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IRF)对肿瘤化疗白细胞减少的预测作用,并观察肿瘤患者行粒细胞刺激因子化疗前预处理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和前瞻性研究两种方法,分析白细胞减少的恶性肿瘤化疗患者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IRF)和白细胞减少的相关性。在前瞻性研究中,100例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50例(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预处理)和对照组50例(未行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预处理),在化疗结束后比较两组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结果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IRF)和白细胞减少呈正相关,高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比率(HFR%)呈负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IRF)越低,骨髓抑制的发生率越高。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粒细胞刺激因子化疗前干预可显著降低白细胞减少发生率(P〈0.001)。结论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IRF)可作为评价肿瘤化疗前骨髓造血功能的早期指标,对指导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药物的临床应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IRF变化对恶性肿瘤化疗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了解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过程IRF及相关参数的变化,确定反映骨髓造血功能更加灵敏的指标。方法采用Sysmex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20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中白细胞、网织红细胞绝对数、高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百分数(HFR%)、中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百分数(MFR%)和低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百分数(LFR%)进行检测。结果在恶性肿瘤化疗过程中未成熟网织红细胞分数(IRF)降低较白细胞早2.2d,其升高较白细胞早2.9d(P〈0.05)。结论IRF在反映骨髓造血功能时比白细胞更灵敏,可作为恶性肿瘤患者疗效监测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贫血患者红细胞平均容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网织红细胞(Ret)及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IRF)等参数的变化。方法 检测缺铁性贫血(54例)、慢性病贫血(2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7例)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2例)患者的MCV、RDW、Ret和IRF,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缺铁性贫血患者MCV下降,RDW、Ret、IRF升高;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四项指标均升高;慢性病贫血患者Ret、IRF下降,MCV、RDW变化不明显;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MCV、IRF升高,Ret下降,RDW的变化不明显。结论 联合MCV、RDW、Ret、IRF检测有助于贫血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参麦注射液对肝硬化患者血小板、网织红细胞及红细胞参数的影响。方法:将180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并纳入同时期健康志愿者9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载参麦注射液。比较正常对照组和肝硬化患者以及治疗前后对照组和观察组间血小板、网织红细胞及红细胞参数的差异。结果:与健康人群比较,肝硬化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显著降低,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大型血小板比率(P—LCR)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网织红细胞百分比(PET%)、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IRF)、平均红细胞体积(MCV)显著升高,而红细胞(RBC)计数、血红蛋白(Hb)浓度则显著降低(P〈0.05)。治疗7、21d后,观察组PLT、PCT显著高于对照组,而MPV、P—LC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ET、IRF和MCV显著低于对照组,而RBC、Hb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能有效改善肝硬化患者血小板、网织红细胞及红细胞相关指标,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7.
代琼  胡伟  张黎  黄敏 《四川医学》2006,27(10):1041-1042
目的探讨网织红细胞计数(Ret)在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治疗慢性肾衰竭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用仪器法对54例慢性肾衰竭患者治疗前后的网织红细胞及其参数进行测定,并将治疗后2d、7d的结果与治疗前比较进行分析。结果慢性肾衰竭患者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浓度(Hb)治疗后比治疗前结果不具显著性上升(P〉0.05),治疗后Ret比治疗前极显著性升高(P〈0.01)。结论Ret作为用rhEPO治疗慢性肾衰竭(CRF)的观察指标比其它红细胞参数更敏感。  相似文献   

8.
王梅  陈爽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6,31(4):585-586,596
目的:探讨网织红细胞计数监测胸部肿瘤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状态的临床价值。方法:41例胸部肿瘤患者(其中肺癌22例,食管癌19例),根治术后均接受紫杉醇联合顺铂的化疗方案。采用sysmex SE-9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动态观察化疗过程中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和白细胞数。结果:与化疗前相比,化疗后第7天高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HFR)和中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MFR)之和(HFR+MFR)显著下降(P〈0.01),而白细胞下降没有显著性意义(P〉0.05)。化疗后第14天上两项指标均降低(P〈0.01)结论:网织红细胞计数下降较白细胞计数下降早,可作为早期评价肿瘤病人化疗过程中骨髓造血状态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化疗后不同时间检测网织红细胞参数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用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48例恶性卵巢癌患者化疗前后不同时间的外周血中的网织红细胞百分率(RET%)、中性粒细胞的绝对计数(ANC)、未成熟网织红细胞分数(IRF%)变化情况。结果 48例恶性卵巢癌患者化疗后第7天ANC、RET%及IRF%与化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第14天RET%、IRF%与化疗前比较开始增高,中性粒细胞的绝对计数(ANC)仍低于化疗前水平;化疗后的第21天,RET%、IRF%继续上升,中性粒细胞的绝对计数(ANC)也开始升高。结论 IRF%是恶性卵巢癌患者化疗后造血功能恢复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不同采血方法进行血常规检验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300例,根据不同采血方式将其分为观察中和对照组各150例,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静脉血采集,对照组患者进行末梢血采集。对两组患者的血常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及血红蛋白(Hb)等检查项目的差异。结果:末梢血中 WBC、RBC、HCT、PLT、Hb 的检测结果均低于静脉血的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提示末梢血的稳定性低于静脉血和动脉血;其他检测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不同采血方法将对血常规的检测结果产生一定影响,建议临床应用静脉血采集来进行血常规检测,使检测结果更为客观准确,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不同疗程化疗后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和恢复过程中白细胞(WBC)、血小板(PLT)和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的动态变化情况。方法 87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采用18°×4扇形窥盘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第1~6个疗程化疗前和化疗后第7、14、21天外周血WBC、PLT和RET%的动态变化。结果 WBC、PLT和RET%第1个疗程与第3、4、5、6个疗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个疗程与第5、6个疗程各参数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个与第6个疗程各参数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BC、PLT和RET%可作为评价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和开始恢复的敏感指标,可以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网织红细胞及其荧光强度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流式细胞检测结合核酸荧光染色技术在网织红细胞(Ret)及其荧光强度分析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Sysmex XT—-2000i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分析不同类型贫血患者的网织红细胞和荧光强度的变化。结果130例贫血患者与30例正常人群比较,其Ret绝对值及其Ret百分比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轻度降低或显著降低;荧光强度的变化差异较大,表现为低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比率(IFR)降低,幼稚网织红细胞比率(IRF)、中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比率(MFR)和高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比率(HFR)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网织红细胞荧光强度分析是骨髓造血系统抑制和恢复较敏感的指标,可作为某些贫血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初筛指标及对判断和监测骨髓的损伤程度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血小板及网织红细胞参数在肝硬化患者中的检测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6月期间本院就诊的49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并以同时间段内49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及比较两组血清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指标、血小板及网织红细胞参数,并比较不同病因和临床分期肝硬化患者的血清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指标、血小板及网织红细胞参数。结果:观察组的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血小板计数(PLT)及血小板压积(PCT)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血清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指标、血小板及网织红细胞参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病因和临床分期肝硬化患者检测结果也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生长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轴、血小板及网织红细胞参数在肝硬化患者中的检测意义较高,上述指标对于肝硬化的病因和临床分期均有积极的临床检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3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血常规六项参数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传才 《当代医学》2011,17(3):12-14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白细胞(WBC)及血红蛋白(Hb)六项血常规参数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拜耳ADVIA12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并追踪32例初诊AL患者血常规四疗程以上,其中25例完全缓解(CR),7例未缓解(NR)。首疗程化疗后都有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分别测初诊时、首疗程化疗后骨髓抑制最重时、第一次骨髓缓解时的PLT、PCT、MPV、PDW、WBC及Hb的数值,同时也观察首次化疗后血小板最高值及最低值。结果 25例CR组中初诊时(观察组1)及CR组中骨髓抑制最重时(观察组2)PLT、PCT、MPV、Hb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7例NR组中初诊时(观察组3)PLT、PCT、Hb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与观察组1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NR组中骨髓抑制最重时(观察组4)患者的PLT、PCT、WBC及Hb数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但与观察组2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在32例AL患者中首次化疗后PLT最高值≥100×109/L的CR率明显高于PLT最高值〈100×109/L(P〈0.05),PLT最高值/最低值(PLTH/L)≥10者CR率明显高于PLTH/L〈10(P〈0.001)。结论血常规多项参数的测定可以早期预测AL患者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血小板和血小板平均体积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使用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我院血液肿瘤科收治的120名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静脉血的白细胞数(WBC)、血小板(PLT)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结果肿瘤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最明显的时候,MPV却是最大;肿瘤患者化疗后WBC2.0×109/L及2.0-3.0×109/L之间时,PLT数和MPV与化疗前(WBC≥4.0×109/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化疗后WBC在3.0-4.0×109/L之间时,PLT数与化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MPV与化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MPV在评价肿瘤患者化疗后骨髓造血恢复时,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指标;结合观察血小板和白细胞计数的变化能更好地了解化疗后患者的骨髓抑制情况,有利于指导化疗后造血生长因子的应用和下一步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监测网织红细胞各参数变化,了解乳腺癌患者骨髓抑制和恢复情况。方法采用SysmexXTl8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32例已确诊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前后网织红细胞(Ret)及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指数(IRF)进行监测。结果化疗后骨髓造血功能受到抑制,Ret与IRF于化疗后第3天明显下降,于化疗后第14天开始回升,第2l天基本恢复至化疗前水平,化疗前后各参数变化差异显著(P〈0.05)。结论Ret、IRF可作为反映乳腺癌患者化疗过程中骨髓造血功能变化的早期指标。  相似文献   

17.
刘志贤  李剑鸿  李星  袁雯 《医学综述》2012,(18):3077-3079
目的了解乳腺癌患者放疗导致骨髓造血功能抑制和恢复过程中白细胞(WBC)、血小板(PLT)、网织红细胞百分率(RET%)、高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百分率(HFR%)、中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百分率(MFR%)的动态变化情况。方法选择乳腺癌患者68例为放疗组,选择健康体检者36例为对照组,采用Sysmex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XT-2000i检测放疗前和放疗后第7、14、21、28、35、42天外周血WBC、PLT、RET%、HFR%、MFR%,对照组与放疗前比较及放疗组放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放疗前组网织红细胞参数与正常对照组的RET%和HFR%比较,与放疗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组放疗前后组网织红细胞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WBC、RET%、HFR%和MFR%已开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4、21、28天,WBC、PLT、RET%、HFR%和MFR%持续下降,显著低于放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5天,WBC和PLT持续低于放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2天,WBC和PLT恢复到正常水平,低于放疗前水平,HFR%和MFR%持续增高,显著高于放疗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BC、PLT、RET%、HFR%和MFR%5项参数可作为评价乳腺癌患者放疗后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和开始恢复的敏感指标,帮助临床医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不失时机地给予各种支持疗法及化疗时机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何艳  高发平 《当代医学》2010,16(28):17-17,49
目的探讨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参数在地中海贫血患者中的变化。方法应用beckman-couler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50例正常人(对照组)和50例的地中海贫血患者(观察组)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和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网织红细胞绝对值(RET#)参数,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比率(IRF%),中荧光率网织红细胞(MFR%),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地中海贫血患者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各参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其中网织红细胞百分比,网织红细胞绝对值,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比率,中荧光网织红细胞比率显著性增高(P〈0.05),RBC、MCV、Hb明显下降(P〈0.05)。结论网织红细胞参数为反映骨髓造血功能较好的指标;血常规中红细胞参数以MCV为最有筛查、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赵明星  赵志才 《当代医学》2011,17(24):80-81
目的分析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在治疗前后红细胞(RBC)、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等化验结果的变化。方法选取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7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87例患者RBC、WBC、CPK、LDH、AST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患者PLT在治疗前后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RBC、WBC、CPK、LDH、AST化验结果变化能够提示患者有机磷中毒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0.
间日疟患者血细胞参数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间日疟患者血细胞参数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迈瑞BC-3000plus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细胞参数,对83例间日疟患者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等参数及镜检白细胞形态改变进行分析。结果闻日疟患者WBC、HGB、RBC、肿低于对照纽,两纽差异有高度显著性,其降低程度依次为PLT、WBC、HGB、RBC;多数患者镜检白细胞可见“核左移”及单核细胞明显增多。结论检测患者血细胞参数特别是血小板计数对间日疟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提示作用,必须予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