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9 毫秒
1.
熊刚  黄志勇  张军  王武军 《广东医学》2008,29(5):809-812
目的应用蛋白质组学方法筛选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与癌旁正常食管组织中的差异表达蛋白质。方法收集1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及其配对的正常食管组织,提取组织蛋白质,进行二维电泳,经图像分析识别差异表达蛋白,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分析鉴定差异表达蛋白质;应用免疫组化检测HSP27、ANX1在4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及其配对的食管正常上皮组织中的表达。结果通过肽指纹图谱分析鉴定了6个差异表达蛋白质,SCCA1、KRT4和ANX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下调,TIM1、MnSOD和HSP27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免疫组化检测显示HSP27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高表达,ANX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低表达,与蛋白质组学的分析结果一致。结论食管鳞状细胞癌与癌旁正常组织之间存在蛋白质表达差异。寻找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与正常食管组织之间表达差异蛋白质,为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病分子机制提供了有用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筛选食管癌组织与正常食管组织中的差异表达蛋白质,以发现用于食管癌早期诊断的生物学标志物.方法 收集食管癌组织及其配对的正常食管组织,提取组织蛋白质,进行二维电泳,选取在癌组织中高表达的3个点和在正常食管组织中高表达的3个点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分析,将获得的肽质量指纹图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差异蛋白质,利用RT-PCR方法验证蛋白质组筛选结果.结果 建立了分辨率高、重复性较好的食管癌和食管正常组织蛋白质的二维电泳图谱,经鉴定发现了鳞状细胞癌抗原1、细胞角蛋白4和膜联蛋白Ⅰ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下调.磷酸丙糖异构酶1、锰超氧化物歧化酶和热休克蛋白27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上调.RT-PCR的实验结果验证了差异蛋白质的可靠性.结论 食管癌组织和正常食管组织的差异表达蛋白质可做为食管癌早期诊断的候选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SEL1L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90例手术切除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标本,同时取35例距癌灶边缘5cm以上切缘的正常黏膜、印例癌旁黏膜及20例内窥镜活检的食管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标本。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癌组织、正常组织、癌旁黏膜及不典型增生组织中SEL1L蛋白的表达。结果SEL1L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表达阳性率为87.8%,在食管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中的表达阳性率为90.0%,分别较食管正常组织(14.3%)和癌旁黏膜(13.3%)高(P〈0.01)。SEL1L蛋白表达与食管癌各临床病理参数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SEL1L蛋白过表达可能是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的早期表现,SEL1L蛋白的检测可作为识别食管癌高风险患者的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4.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核干细胞因子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核干细胞因子(NS)蛋白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6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31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62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NS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等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和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NS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4%,41.9%和17.7%,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3.676,P<0.01).NS蛋白阳性表达率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均<0.05),与年龄、性别无关(P>0.05).结论:NS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和增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NS蛋白检测可望成为食管鳞状细胞癌早期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肽基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in1)与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和癌旁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Pin1和mTOR的表达,分析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二者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二者的关联性。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in1蛋白、mTOR蛋白的阳性表达率(60.0%、62.5%)均高于癌旁正常食管黏膜组织(32.5%、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Pin1=4.762,P=0.027;χ2mTOR=6.036,P=0.014)。Pin1蛋白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分化程度、年龄、性别及TNM分期等病理学参数无关;mTOR与其他病理参数无关。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in1与mTOR的蛋白表达呈正关联(rP=0.389,P=0.008)。结论:Pin1和mTOR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明显增高,Pin1可能与mTOR相互作用调节细胞周期,从而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ARTN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食管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联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两步法检测ARTN蛋白在114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17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25例正常食管组织中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ARTN在12例新鲜食管鳞癌组织及配对的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ARTN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ARTN在食管正常组织、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25)、23.5%(6/17)、80.7%(92/114);Western blot:食管鳞癌组织中ARTN的表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结论:ARTN表达与癌浸润深度、TNM分期及预后相关(P<0.01),可能成为判断患者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食管鳞状细胞癌中ERCC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对10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食管粘膜组织蜡块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ERCC1蛋白质表达,分析其在二者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ERCC1在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2.7%,在癌旁正常食管粘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8%,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61.84,P <0.01)。ERCC1表达与淋巴结转移(χ2=5.822,P <0.05)和临床分期(χ2=4.40,P<0.05)相关,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肿瘤长度、Ki-67标记指数无明显相关( P >0.05)。结论ERCC1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ERCC1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整合素αv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58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和17例癌旁组织整合素αv的表达,分析整合素αv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整合素αv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的表达率(77.59%)显著高于癌旁组织(5.88%),整合素αv的表达与T、N分期及临床分期相关,与患者年龄、性别无关。结论:整合素αv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转移和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microRNA-195(miR-195)在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临床病理生理学意义。方法应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94例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组织和配对癌旁正常组织中miR-195的表达水平,并分析miR-195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组织中miR-195不同程度低表达45例(47.9%),正常表达39例(41.5%),高表达10例(10.6%)。miR-195低表达者比例在有无淋巴结转移、不同TNM分期者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95表达水平与患者无瘤生存期显著相关,是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iR-195下调影响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癌进展和患者预后,可能起着抑癌基因功能。  相似文献   

10.
FHIT基因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HIT)基因在食管鳞状细胞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64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标本及64例癌旁正常组织进行FHIT基因的表达水平检测,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分期、细胞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等的关系。结果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FHIT基因阳性表达率为28.1%(18/64),而癌旁正常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87.5%(56/64),二者差异有显著性(X^2=46.3,P〈0.01),FHIT基因表达下降与患者PTNM分期、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及病史长短均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 FHIT基因的表达下降可能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相关,与临床病理分期、细胞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无关。  相似文献   

11.
12.
13.
食管憩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5年中有19例食管憩室病人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其中11例施行憩定切除术(10例膨出型,1例外牵型);4例憩室作内翻埋缝术(均为外牵型);4例因憩室并发食管癌而行食管部分切除,食管-胃重建术。随诊膨出型憩室切除疗效较满意,外牵型憩室手术切除疗效优于内翻埋缝术。本组病例除合并憩室炎、食管炎外,4例憩室在开口附近合并食管癌。病理检查示憩室和附近食管的粘膜、粘膜下层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上皮细胞增生,越靠近癌肿越明显。憩室合并食管癌很可能与慢性憩室炎和食管炎有关。  相似文献   

14.
C S Price  D O Castell 《JAMA》1978,240(1):44-46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管状胃食管吻合术与传统食管胃弓上吻合术治疗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西安高新医院接诊的104例行根治术的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管胃食管吻合术组和食管胃弓上吻合术组,各52例,食管胃弓上吻合术组患者采用传统食管胃上弓吻合术治疗,管状胃食管吻合术组患者采用管状胃食管吻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肺功能变化、食管内pH值、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后两组患者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及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_1)占预计值百分比与手术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但管状胃食管吻合术组治疗后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及FEV_1占预计值百分比高于食管胃弓上吻合术组[(76.4±16.3)%比(62.4±21.1)%,(83.6±17.5)%比(63.8±16.2)%,(85.6±22.7)%比(65.3±21.4)%](P<0.05或P<0.01);术后管状胃食管吻合术组患者24 h酸反流次数、>5 min酸反流次数次、最长酸反流时间及pH<4的总时间均短于食管胃弓上吻合术组[(17.5±6.3)次比(43.6±11.8)次、(2.4±1.8)次比(6.8±2.3)次、(25.1±5.4)min比(33.5±7.3)min、(82.7±36.4)min比(131.9±37.6)min](P<0.01);管状胃食管吻合术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食管胃弓上吻合术组[11.54%(6/52)比32.69%(17/52)](P<0.01)。结论管状胃食管吻合术较传统食管胃弓上吻合术可改善食管癌术后胸腔胃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提高肺部功能,降低术后胃食管反流症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李明  陈永健  王慧英 《当代医学》2009,15(23):451-452
目的探讨经胆道镜置入食管支架治疗常规胃镜无法通过的食管重度狭窄的技术应用。方法收集我院2005年12月至2009年3月期间经胆道镜置入食管支架的病例21例资料并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本组病例经胆道镜置入食管支架均获一次性成功,术后对解决良恶性食管重症狭窄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经胆道镜置入食管支架技术在治疗常规胃镜无法通过的良恶性食管重症狭窄疾病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18.
19.
功能性胃肠病包括功能性食管疾病、功能性胃十二指肠疾病、功能性肠疾病、功能性腹痛综合征、功能性胆囊和Oddi括约肌(SO)疾病和功能性肛门直肠疾病。历经5年的努力,在2006年5月的美国消化疾病周(DDW)会议上,来自18个国家87名国际知名学者推出了新的功能性胃肠病诊断标准-罗马Ⅲ标准,罗马Ⅲ标准对功能性食管病亦作出了相应修定。本文将就功能性食管病的一些进展做一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