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再发脑出血的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临床资料与方法男7例,女3例。平均年龄在688岁。首次发生脑出血距本次发病时间为1~5年。8例既往有高血压史。再次出血部位和前次部位相同7例,初次脑出血时出血量平均40ml,再出血量平均70ml。再次脑出血的病情分级明显高于初次。10例再次脑出血的病人,其中9例均在6小时之内手术。手术方法:1例小脑出血病人行后颅窝中线切口血肿清除和后颅窝减压,3例皮质下出血和2例桥脑出血及1例丘脑出血病人行血肿清除和去骨瓣减压,3例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病人行双侧脑室外引流加尿激酶灌注引流的方法治疗。二、结果10例再次脑出血的病人术后观察1个…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6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例资料,血肿穿刺引流术6例,双侧脑室穿刺引流术21例,开颅血肿清除术99例。结果幕上出血,血肿量≤50 ml,GCS评分≥9,年龄45~64岁,发病8 h内手术的病人预后较好。结论病人年龄、出血量、出血部位、手术时机、术前意识状态对手术治疗病人的选择及预后有显著意义。准确把握手术适应证并及时实施手术有利于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颅内血肿的清除效果及预后影响。方法收集104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n=52,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和对照组(n=52,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手术的一般情况、颅内压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及预后良好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ICU时间显著缩短,术中出血量显著减少,术后脑水肿显著减小,血肿清除率显著提高,且术后7 d颅内压显著降低,术后6个月NIHSS、ADL评分显著降低,预后良好率显著提高,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 0.05)。结论应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病人微创高效,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血肿清除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胼胝体-侧脑室入路显微手术治疗丘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丘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出血量15~40 ml,出血均破入脑室。均采用经胼胝体-侧脑室入路显微手术清除丘脑血肿。结果术后存活24例,死亡4例;生存病人术后3~6个月随访按ADL分级:Ⅰ级5例,Ⅱ级5例,Ⅲ级8例,Ⅳ级4例,Ⅴ级2例。结论经胼胝体-侧脑室入路显微手术能有效清除丘脑血肿,消除脑积水,尽早解除颅内高压、脑疝的发生,是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不同术式对自发性脑出血周围水肿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比较微创脑内血肿穿刺外引流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对自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周围水肿带大小的比较,为脑出血的治疗寻找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方法对51例自发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6例接受微创脑内血肿外引流术,25例接受开颅手术清除血肿。将手术前后两组病人血肿周围脑水肿带体积进行比较。结果微创手术组术后7天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小于开颅血肿清除手术组(P<0.05)。结论微创手术组对血肿周围脑组织损伤小,可作为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治疗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6.
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老年性高血压脑出血5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老年性高血压脑出血的微创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应用小骨窗开颅技术治疗的老年(>65岁)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均在直视下清除血肿,术后血肿残余大于15 ml者辅助尿激酶稀释液灌注引流。结果血肿近全清除36例,大部清除14例,再出血后二次手术清除1例。由于老年病人存在脑萎缩,血肿清除后减压均较充分。随访6个月至2年,GOS优28例,中残15例,重残7例,死亡1例。恢复良好率达84.3%。结论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微创、可视、省时、病人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早期微创手术+亚低温治疗重症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3月~2000年8月我院行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6例,其中31例重症病人术后配合亚低温治疗,取得明显疗效,现介绍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46例病人,平均年龄63岁。出血部位:基底节区23例,以脑室为主者17例,脑叶6例。出血量:40~60ml 17例、61~90ml 14例。中线移位12例。按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为重症。发病后2~10h内手术。1.2 手术方法 ①CT定位下血肿穿刺抽吸12例,对血肿抽吸不理想、术中活动性出血或出血量大者,改用小骨窗清除血肿。②小骨窗清除血肿16例,骨窗直径约3cm,分离皮层,直视下清除血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翼点锁孔经外侧裂入路清除高血压性基底核区血肿的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高血压性基底核区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均实施翼点锁孔经外侧裂入路清除基底核区血肿,分析手术时间、出血量、血肿清除率、术后6个月ADL分级。结果所有病人取得手术成功,病人术后均神志转清,无再发出血、肺部感染、气管切开及死亡病例。手术时间(2.29±0.15)h,术中出血量(103.46±22.67)ml,血肿清除率(84.23±3.90)%;Barthel指数Ⅰ级9例,Ⅱ级3例,Ⅲ级1例。结论翼点锁孔经外侧裂入路清除高血压性基底核区血肿具有简捷、快速、微创的优点,能够有效清除血肿,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70岁以上高龄基底核区脑出血病人的显微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70岁以上高龄基底核区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接受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对术中、术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0例血肿清除95%以上,9例血肿清除90%以上,4例血肿清除80%以上,再出血2例。本组死亡3例,存活22例。病人随访3~15个月,按GOS评分:1分3例,2分1例,3分13例,4分5例,5分3例。结论在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积极采取显微手术如小骨窗外侧裂岛叶入路治疗70岁以上高龄基底核区脑出血病人,可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相关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开颅清除血肿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72例有口服阿司匹林史的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行脑内血肿开颅清除术,并对可能引起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 术后发生再出血29例(16.9%)。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发病至手术时间、血肿形态、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m,TEG)中花生四烯酸途径的血小板抑制率是影响病人开颅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病至手术时间(OR=1.037,95%CI:1.011-1.065,P 0.01)、术中出血量(OR=1.004,95%CI:1.002-1.007,P 0.01)和血小板抑制率≥75%(OR=10.520,95%CI:3.159-35.034,P 0.01)为开颅术后再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TEG检查可以指导阿司匹林相关性脑出血病人的手术治疗,发病后早期手术、减少术中出血量可减少病人开颅清除血肿术后再出血率。  相似文献   

11.
经中央沟下点显微手术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经中央沟下点-脑岛入路显微手术清除高血压基底核区血肿的改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采用改良显微手术清除高血压基底核区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开颅后于中央沟下点分离外侧裂后支或中央后回下部行1.0~1.5cm皮质切口,经岛叶长回达血肿腔,显微镜下利用锁孔原理清除血肿。结果行小骨窗微创手术10例,去骨瓣减压12例。术后复查头部CT,血肿清除90%21例,清除70%~80%1例;平均住院天数15d。随访6~12个月,GOS评分:恢复良好10例,中残10例,重残1例,植物生存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经中央沟下点-脑岛入路显微手术是治疗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可行且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早期高压氧治疗对脑出血血肿清除术后脑水肿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04-2015-04我院治疗的脑出血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基础治疗,包括吸氧、降压以及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并行血肿清除术,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合高压氧治疗。结果术后3d、14d、21d脑水肿体积比较,观察组脑水肿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0.52,P0.05)。观察组术后3d、14d、21d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5.73,P0.05)。结论早期高压氧治疗对脑出血血肿清除术后脑水肿及神经功能恢复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小骨窗显微镜下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06~2010-11采用小骨窗显微镜下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35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采用小骨窗显微镜下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患者中,1例死亡,34例生存,其中21例病人可以生活自理。结论小骨窗显微镜下颅内血肿清除术是一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确切的手术方法,与其他手术方法相比,具有直视下血肿清除彻底、颅脑损伤较小、术中止血彻底、能有效减少术后再出血等优点,手术效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脑出血患者保守治疗或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前后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综合扰动系数的变化,并探讨微创血肿清除手术对脑出血患者脑水肿的影响以及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监测对脑出血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将2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微创血肿清除手术组(微创组):10例脑出血患者于入院6~24 h内接受简易立体定向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10例脑出血患者接受内科保守治疗,所有病例均于入院后1、3、5、7 d采用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动态检测综合扰动系数.结果无论是对照组还是微创组入院后即刻检查均是患侧综合扰动系数低于健侧,随着病程推移对照组出现患侧扰动系数升高并超过健侧,3 d时达到高峰,并持续7 d以上;随着病程推移微创组出现3 d时患侧高于健侧,5 d时两侧接近,7 d时两侧基本正常;病程第3、5、7 d时2组综合扰动系数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脑出血患者综合扰动系数呈不对称性改变,且随病程推移呈现动态变化,并反映了水肿形成过程,微创血肿清除术能有效清除血肿,可显著性改善脑出血后的脑水肿形成,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护仪可动态评估患者脑水肿演变过程,对再出血的诊断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微创内镜下清除自发性幕上脑出血的效果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119例自发性幕上脑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出血位于基底核区84例,丘脑区14例,脑叶14例,脑室7例。均接受全麻下影像引导锁孔入路内镜脑内血肿清除术。根据出血部位不同,分别采用不同部位锁孔入路。结果 119例病人皆安全耐受手术。发病至手术时间3.5~74 h,平均8 h。手术耗时45~115 min,平均61 min。血肿清除率-10.0%~100%,平均92.8%。残余血肿量0~58 ml,平均2 ml。10例病人再次手术,占8.4%。住院死亡5例,病死率4.2%。住院天数5~61 d,平均14 d。出院时GCS评分提高-2~6分,平均3.9分。结论影像引导内镜下清除幕上脑出血的方法,可彻底清除血肿,止血可靠,创伤较小,对脑的功能区域保护好,术后并发症少,其可作为20 ml以上未发生脑疝的自发性幕上脑出血的推荐方法之一。术前确认出血停止,术中升高血压状况下止血,术后严格控制血压是减少再出血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在高血压小脑出血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1例高血压小脑出血患者小脑内及第四脑室内血肿均采用神经内镜辅助神经外科清除。结果11例患者术后第1天血肿清除率95.7%,术后无再出血,无颅内感染及脑积水发生。术后3个月按GOS评分:良好6例,中残3例,重残1例,死亡1例。结论神经内镜手术清除小脑出血具有微创、省时、安全等优点,能及时解除梗阻性脑积水,病人预后好。  相似文献   

17.
环池引流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8~2001年我科对89例急性脑出血病人行手术清除血肿加环池引流,术后恢复满意,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男61例,女28例;年龄20~69岁,平均42岁。发病至手术时间6 h以内69例,6~24 h 13例,24 h以上7例。入院时GCS 3分13例,5~8分70例,10分6例。高血压脑出血13例;颅脑外伤76例,其中硬膜下血肿并脑挫裂伤45例,广泛脑挫裂伤并硬膜下血肿20例,广泛脑挫裂伤并硬膜外血肿11例。手术方法:常规血肿清除后,用脑压板抬起脑组织,沿颅底向下探查,至小脑幕切迹边缘时血性脑脊液涌出,用生理盐水冲洗至脑脊液清亮,可见动眼神经,放置直径2.0 mm硅胶管于小脑幕…  相似文献   

18.
高血压脑出血可手术清除血肿 ,减轻血肿占位效应和继发性脑水肿 ,改善病人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手术方法较多 ,各家报道的效果也不尽相同。我院 1996~ 2 0 0 2年间共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10 4例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共 10 4人 ,男 61人 ,女 43人。年龄  相似文献   

19.
脑出血病人应用微创清除术进行治疗,在适应证范围内,优于开颅清除术,它创伤小,花费低,恢复快,后遗症少,被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认可与接受,亦受到患者好评。我科从2001-01~2004-10共有58例病人给予微创清除术,治疗效果良好。护理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1-01~2004-10共收治脑出血手术病人58例,年龄48~82岁,平均63岁,女22例,男36例;经CT检查均确诊为脑出血,其中出血部位在枕叶者3例,颞叶者5例,顶叶4例,基底节内囊区46例,其中破入脑室18例。1.2手术治疗方法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使用YL-1型一次性颅内粉碎穿刺针,按颅脑CT片测量计…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骨窗经外侧裂-岛叶入路手术和经典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两种不同开颅方法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2年10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38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肿大小、病人意识状态等选择小骨窗或大骨瓣开颅清除血肿。结果本组38例患者12例采用传统大骨瓣开颅,26例采用小骨窗外侧裂入路手术。术后6个月随访,死亡1例,存活的37例按照日常活动评分(ADL)评定预后:Ⅰ级7例,Ⅱ级12例,Ⅲ级13例,Ⅳ级4例,Ⅴ级1例。结论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血肿量巨大(60ml以上)或者脑疝的病人,建议行大骨瓣手术清除血肿,必要时行去骨瓣减压;血肿量在30~60ml,尚未出现脑疝的患者,适合小骨窗开颅经侧裂-岛叶入路清除血肿;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有助于降低病人死亡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