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0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卒中神经内科护理中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院神经内科收治入院的脑卒中患者6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2组均接受脑卒中常规治疗和神经内科基础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2组均护理5个月,分别于护理的第1个月和第5个月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应用Fugl-Meyer评价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应用Bar-thel指数评价患者生活能力。结果经过护理,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1%,研究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2组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月、5月2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明显升高(P<0.01),研究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护理前2组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1月、5月2组Barthel指数明显升高,研究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实施康复护理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减少肢体瘫痪的发生,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虚拟现实(VR)技术结合肢体协调辅助装置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灰质含量、运动功能、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1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12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1例)和观察组(61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肢体协调辅助装置训练,观察组采取VR结合肢体协调辅助装置训练,治疗周期为2个月。对比治疗前后2组患者睁眼1 min轨迹面积、睁眼1 min摆动长度、上下肢运动功能、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 治疗后2组的睁眼1 min轨迹面积、睁眼1 min摆动长度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且观察组的轨迹面积和摆动长度均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的上下肢运动评分、脑灰质含量、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的这些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该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VR结合肢体协调辅助装置训练可有效促进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3, 50(6): 19-23]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级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0一08—2012—10收治的11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观察组58例采用三级康复训练措施,对照组58例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和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治疗1个月与3个月后,2组患者的上肢和下肢FMA评分、MBI评分均基本相当,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6个月后,2组患者的上肢和下肢FMA评分、MBI评分均出现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三级康复训练措施通过循序渐进的护理措施指导脑卒中患者进行机体的康复联系,有利于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的预后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入选2008年1月~2010年11月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150例,其中康复组80例,对照组70名,对所有患者在入院24 h内及入院后21 d、35 d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定其肢体运动功能状态,于治疗后35 d采用Barthel指数(BI)评定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脑卒中生存质量量表(QOF)评定其生活质量,同时统计住院费用。结果康复组患者的肢体功能缺损评分在治疗后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BI评分及QOF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明显促进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增强患者的自理能力,减轻患者负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其致残率较高,同时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很大的负担。如何采取正确的康复手段,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已成为康复医学的重要课题之一。本研究通过对比观察,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共选取40例在本院神经科或康复科接受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入选标准,即(1)首次发生脑梗死或脑出血(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且经CT或MRI证实);(2)伴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③年龄40~80岁;④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8分;⑤病程在2周以内…  相似文献   

6.
大部分脑卒中患者伴有肢体功能运动障碍,常导致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常规西药对患者神经功能与肢体功能的康复疗效不佳,而穴位按摩联合康复训练等多种中医护理技术,能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的早期康复.本文通过综述近年来穴位按摩在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中应用的相关研究,发现单一穴位按摩疗法对脑卒中患者...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患者早期肢体功能训练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特点是发病急而恢复慢,且易留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给家庭和社会增加了极大的负担。因此,早期进行肢体功能训练,对减轻病人的致残率,改善自我形象,增加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肺功能呼吸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呼吸功能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7-2019年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确诊为脑卒中并伴有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行药物治疗加常规肢体康复训练,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行呼吸肌功能训练,比较2组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通气功能测定、肺部感染率。结果观察组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通气功能测定、肺部感染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在药物治疗加常规肢体的康复训练,联合呼吸肌功能的训练,对患者的动脉血气分析、肺功能通气功能测定、肺部感染率等方面具有显著疗效,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实施健康教育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05-02~2007-02我院神经内科229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16例给予常规脱水降颅压,营养神经结合一般的功能锻炼,教育组除上述治疗外开展正确有效的健康教育及正规的康复训练,并进行2年的跟踪随访.结果 早期介入健康教育进行正规的康复训练能使患者生活质量自我保健能力、重复住院、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对脑卒中患者早期进行健康教育和康复护理能促进肢体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计算机化认知训练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将90例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S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人工组(30例)及计算机组(30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内科治疗及肢体康复训练,人工组增加人工认知功能训练,计算机组增加基于认知能力评定与康复系统(CAARS)的计算机辅助认知训练,训练时间共4周,5 d/周,60 min/d,在基线时、训练结束时及训练结束12周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各组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 在训练结束时和训练结束12周后,人工组和计算机组的MoCA总分、注意力、抽象能力和记忆力均较对照组改善显著(P<0.05); 且计算机组的视空间执行能力和抽象能力较人工组改善更加显著(P<0.05)。结论 早期的认知功能训练对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的认知功能障碍有积极的作用,且计算机化认知训练较人工认知训练在改善PSCI患者的视空间执行能力和抽象能力方面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生活技能训练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倒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用护士观察量表(NOSIE)、阴性症状量表(SANS)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进行评定。结果训练组NOSIE总积极因素、总消极因素与对照组有明显的差异(P〈0.01),GQOLI-74中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活技能训练能最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卒中后抑郁流行病学研究现况   总被引:38,自引:10,他引:28  
脑卒中具有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特点,是当今危害人类健康的最主要疾病之一。研究显示,脑卒中在城市人群死亡顺位中列第1~2位,在农村列第2~3位,同时1项2000年北京市60岁以上老年人的调查显示,脑卒中的患病率已经从1992年的4.8%上升到2000年的12.8%。患病率的上升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作为常见的并发症,成为困扰脑卒中患者及其家属的主要问题之一,它不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导致其出现种种不良的心境体验和躯体功能障碍。同时还影响患者神经及肢体活动功能的康复,且PSD患者的死亡率高于非PSD患者。因此,研究PSD发病和患病情况,阐明其发生发展规律,对医疗和预防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和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06例初发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康复护理组包括肢体运动功能和吞咽功能的训练,并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吞咽及运动功能恢复状态。结果 康复组总有效率为76.3%,与对照组47.9%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肢体运动功能比较,康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可明显改善初期脑卒中病人吞咽及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研制一种使用方便、符合人体潜能开发训练和增强肌力要求的、便携式关节主动活动的自我训练器具,组装成箱。根据肢体各关节屈伸训练的要求,采用不同弹力的弹力带和不同固定方式,运用中医导引术的调神和调息基础上的调形方法,通过关节的主动屈伸拉伸弹力带进行训练。肢体多功能训练箱携带方便、适应于肢体关节各肌肉的训练。由于弹力带的弹性回缩力可调范围大,故便于达到肌肉最佳训练量和最大训练量下的持续训练,从而有利于维持和提高肌力和关节的运动功能。2006-06/2008-0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将这种肢体多功能训练箱应用于30例足下垂患者,临床应用结果提示,肢体多功能训练箱设计合理,操作方便,有利于患者出院后的日常自我功能训练,正确的使用和持之以恒的训练,有利于维持和提高肌力及肢体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下肢过早负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80例脑卒中患者,分别为正规康复组40例和非正规康复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了2个月规范的康复治疗,但非正规康复组患者康复治疗期间过早下肢负重。结果非正规康复组与正规康复组患者在入组前肢体运动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个月后其肢体功能恢复不及正规康复组(P<0.05)。结论过早下肢负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不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锻炼在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96例,随机分为康复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康复组在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综合康复锻炼,而对照组只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未经指导的自我锻炼。分别于治疗前1d和治疗后60d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用运动功能积分法(FMA)测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结果经过60d治疗,康复组无论是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还是运动功能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进行综合康复锻炼能明显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从而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镜像疗法联合任务导向训练对脑出血术后患者偏瘫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康复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本院进行脑出血术后偏瘫肢体功能康复训练的患者99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49例,对照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肢体功能训练,实验组患者采用任务导向训练配合镜像训练法实施肢体功能康复训练,观察治疗前、治疗1、2、3个月2组患者的肢体功能评分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 治疗2、3个月实验组患者的肢体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治疗1个月实验组患者的肢体功能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1、2个月实验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治疗3个月实验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出血术后偏瘫患者能够通过镜像疗法联合任务导向训练使肢体功能得到恢复,并且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两种方法结合康复训练效果较好,能够使患者更加适应回归家庭的生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强化运动治疗对其心理、上肢功能、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 于2019年12月~2022年12月采集病例资料入档,对象为脑卒中偏瘫患者,共计纳入150例,基于“简单随机化方法”1:1分组处理,划分为对照组(实行常规干预)与观察组(开展强化运动治疗),各组纳入75例;观察对比两组心理状态、肢体功能、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干预后,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评分较对照组相对高(P<0.05);干预后,两组简易健康状况调查表评分均大幅度升高,其中观察组评分相对更高(P<0.05)。结论 强化运动治疗施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有利于促进患者上肢功能恢复,并积极改善其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从而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取得良好预后结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Pro-Kin平衡仪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2组均给予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另外给予Pro-Kin平衡仪训练,对照组另外给予常规平衡训练; 治疗前、治疗6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指数)评定疗效。结果(1)治疗6周后2组患者的FMA、B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但治疗组的各项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2)FMA下肢(FML)功能改善优于上肢(FMU)(P<0.05),ADL主要改善在步行、转移、上下楼梯(P<0.05)。结论 平衡训练能够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Pro-Kin平衡训练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日常生活移动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肢体功能与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05—2019-05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1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上述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其中研究组80例,对照组8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取日常生活移动训练。对比2组患者干预前与干预3个月时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肢体功能[肢体运动功能量表(FMA)]、日常活动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指数]评分情况,以及2组的护理满意度。结果 (1)2组干预后NIHS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1),其中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2)2组干预后FMA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1),其中研究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3)干预后2组BI分值高于干预前(P0.01),其中研究组分值高于对照组(P0.01)。(4)研究组患者对于本次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为98.75%高于对照组90.00%(P0.05)。结论 日常生活移动训练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的神经功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