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应用“缘光瞳孔舒缩周期测定法”对3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眼部早期神经病变的研究观察,并以38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表明:正常人周期值随年龄增长而递增,糖尿病患者周期值则明显高于正常人,其中糖尿病有神经病变组又明显高于无神经病变组。周期值的改变早于其它植物神经病变的客观体征出现之前,是一项诊断眼部植物神经病变的客观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有人将糖尿病神经病变分为两类,即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和周围神经系统损害.周围神经系统损害可累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植物神经,而以感觉神经最为常见.有些糖尿病神经病变又会引起疼痛,即糖尿病性神经痛.本文六例糖尿病性神经痛患者分别表现为不同类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客观神经电生理特点。方法:分别对200例DM患者,其中有周围神经损害临床表现组(DM-I)100例和无周围神经损害临床表现组(DM-Ⅱ)100例,与50例正常成人进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进行测定。结果:两组患者所测的MCV、SCV、CMAP、SNAP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而DM-I组与DM-II所测的MCV、SCW、CMAP、SNAP比较亦有显著差异,下肢神经的4个参数总异常率高于上肢。结论:(1)神经传导速度的检测有助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早期诊断。(2)DM并发周围神经损害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已有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变。(3)下肢神经的总异常率高于上肢。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改变特征.方法测定88例T2DM患者的上、下肢体的SSR改变特征;并分析与病程、糖基化血红蛋白(以下简称HbA1C)的关系.选正常人5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T2DM患者的上、下肢SSR的异常率分别为68.5%、58.5%,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 ,进一步发现,病程越长,HbAIC水平越高,SSR异常率越高.结论 T2DM患者存在着广泛的植物神经神经病变,SSR技术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5.
交感神经皮肤电反应诊断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糖尿病 (DM)继发神经病变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它可累及感觉、运动及植物神经 ,其中又以植物神经障碍型最多见。交感神经皮肤电反应 (SSR)是人体接受刺激后出现的皮肤反射性电位 ,它来源于交感神经传出纤维释放冲动诱发汗腺的同步活动 ,属于催汗运动。我们对 41例DM患者进行了SSR检测的初步研究 ,目的是早期发现DM患者自主神经的亚临床病变。资料和方法 : 患者男 31例 ,女 10例 ,年龄 39~ 77岁。均按WHO(1985年 )诊断标准 ,病程 1~ 16年。晨起空腹血糖 9.6~ 16 .0mmol L。本组患者中无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症状者 2 3…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82例糖尿病(DM)患者的肌电图,探讨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在有周围神经损害临床表现组(DM-I组)和无周围神经损害临床表现组(DM-Ⅱ组)的DM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对82例DM患者,58例正常成人进行MCV测定。结果 两组患者所测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的MCV与正常对照组的MCV比较有显著差异;DM病程>5年和<5年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1)MCV为早期诊断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提供客观依据。(2)DM并发周围神经损害,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已有MCV改变。(3)MCV的测定表现为下肢较上肢减慢明显。(4)随DM的病程延长,MCV减慢越明显。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周围神经传导速度(NCV)的研究,早期诊断糖尿病(DM)患者的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方法:应用上海海军医学研究所NDI-200F神经电检诊仪,对DM组95例患者行尺神经、正中神经、胫神经和腓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及尺神经、正中神经、腓肠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检测与30例健康人组对照。结果:DM组95例, NCV异常率为77.89%(74/95)。共检测665条神经,MCV380条,异常率55.26%,SCV285条,异常率50.88%,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上肢检测380条神经,异常率45.53%,下肢检测285条神经,异常率63.8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DM组SCV波幅减低率为53.66%。DM组按病程分为三组,<5年,30例,异常率28.10%;≥5年,31 例,异常率为54.84%;≥10年,34例,异常率74.37%,组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DM组中29例无周围神经病变症状与体征,NCV异常11例(37.93%)。结论:周围神经传导速度检测不但可以早期诊断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而且此方法可靠、简便、无创。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和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合并神经传导检测(NCS)异常患者的临床和电生理特点以及病因探讨.方法 收集2005年1月到2008年9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病房收治的DM或PM确诊病例175例,对其临床和NCS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5例患者中,NCS异常者66例,其中明确的周围神经病32例(48.5%),不能肯定为周围神经损害者34例(51.5%).合并周围神经损害的DM或PM患者恶性肿瘤(3/32,9.3%)、其他免疫病(6/32,18.8%)的发生率较无周围神经损害的DM或PM患者(4/109,3.7%;7/109,6.4%)有明显增加(X2=13.653,P=0.003).结论 合并周围神经损害的DM或PM患者恶性肿瘤、其他免疫病的发生率明显增加,NCS可以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更多的提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和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合并神经传导检测(NCS)异常患者的临床和电生理特点以及病因探讨.方法 收集2005年1月到2008年9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病房收治的DM或PM确诊病例175例,对其临床和NCS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5例患者中,NCS异常者66例,其中明确的周围神经病32例(48.5%),不能肯定为周围神经损害者34例(51.5%).合并周围神经损害的DM或PM患者恶性肿瘤(3/32,9.3%)、其他免疫病(6/32,18.8%)的发生率较无周围神经损害的DM或PM患者(4/109,3.7%;7/109,6.4%)有明显增加(X2=13.653,P=0.003).结论 合并周围神经损害的DM或PM患者恶性肿瘤、其他免疫病的发生率明显增加,NCS可以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更多的提示和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diabetic mellitus,DM)合并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chron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neuropathy,CIDP)的临床、电生理特点,并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进行早期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DM合并CIDP患者的临床表现、电生理检查及诊疗特征。结果 4例DM合并CIDP患者中,1例仅表现为对称性肢体乏力,其余3例均伴有对称性的麻木或疼痛,仅1例患者伴有颅神经损害;4例患者均存在腱反射均减弱或消失,病程均超过2个月,且均有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4例患者肌电图检查均提示脱髓鞘病变为主,使用激素冲击治疗后症状均好转,其中2例复发患者分别采用丙种球蛋白和血浆置换术治疗后症状好转,4例患者目前均恢复良好。结论当糖尿病患者出现周围神经病变时,早期根据其临床特征及辅助检查,诊断其是否合并CIDP,并对DM合并CIDP患者合理使用免疫抑制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影响无症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ADPN)神经传导速度(NCV)变化的相关因素,为早期干预周围神经病变提供依据。方法搜集研究2016年12月-2018年3月经糖尿病科治疗的79例无周围神经损害症状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均给予NCV检测。通过检测分为NCV正常组和NCV异常组,并对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生化指标进行比对,分析ADPN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在79例无周围神经损害症状的T2DM患者中有34例NCV异常。两组在年龄、病程、腰围、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随机血糖比较中有统计学意义(P 0. 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CV的异常率与病程、BMI、糖化血红蛋白有独立危险因素关系。结论 NCV检测是诊断ADPN的重要指标,平稳有效的控制血糖、加强对BMI的调控是减少及延缓ADPN发病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强直性肌营养不良(DM) 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对一DM 家系确诊的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分析,包括患者基本资料、临床表现、肌电图及肌肉活检等.结果 5例DM 患者均为慢性病程,以肌强直、肌无力、肌萎缩为主要表现,伴眼部、心脏、内分泌和神经等多系统损害,血清肌酶轻度增高或正常,肌电图具有特征性肌强直放电和肌源性损害,肌肉活检具有相对特异性肌病特征.结论 DM 是一种以肌强直、肌无力、肌萎缩为主要表现的多系统损害的遗传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肌肉活检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心脏植物神经功能改变与血糖代谢的关系.方法 对4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心脏植物神经功能检查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并进行分析.结果 心脏植物神经功能正常者平均HbA1c 6.12%,异常者平均HbA1c 8.24%,心脏植物神经功能异表现为早期病变者平均HbA1c 7.55%,典型病变者平...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由于诊断标准不同,献报道有50%~90%的糖尿病患可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其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代谢障碍及血管损害被认为可能具有重要作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起病隐匿,主要为感觉神经受累,受累方式可分为大纤维型、小纤维型和混合型3种,临床上以小纤维型最为多见,疾病早期一般仅累及无髓和有髓小纤维神经。患主要表现为温度觉的减退或消失,而糖尿病交感神经病变的早期临床症状及体征常不明显,通过临床表现判断有时较为困难。目前,临床上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需借助多种神经电生理检查技术,它们可为该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但各种技术的诊断和监测作用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5.
鼻咽癌合并颅内神经损害误诊2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鼻咽癌合并颅内神经损害患者的误诊原因.方法 对20例鼻咽癌合并颅内神经损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鼻咽癌合并颅内神经损害患者中有14例被误诊为神经系统疾病,而且此类患者CT平扫不易发现早期病变.结论 重视鼻咽部和颅底的影像学检查,可以降低鼻咽癌合并颅内神经损害患者的误诊.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急性泛植物神经神经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总结 2例患者病史、植物神经受损表现、神经电生理学及脑脊液等实验室检查特点和治疗 ,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2例患者均急性起病 ,有明显的体位性低血压、固定心率及其他广泛的植物神经功能损害症状。结论 了解急性泛植物神经神经病的临床特点有助于正确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患者神经肌肉电生理改变(附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糖尿病患者神经肌肉电生理改变(附56例临床分析)史广萍,邢福泰糖尿病性神经病的发生率很高,任何周围神经包括植物神经均可受累且发病较早,甚至隐性糖尿病即有周围神经病变。神经肌肉电生理检查有助于糖尿病性神经病的早期诊断,现将56例糖尿病患者的电生理检查结...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糖尿病(DM)病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严重程度及下肢周围神经显微减压术疗效的影响,以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早期诊断、早期手术的意义。方法以5年糖尿病痛程作为标准,将我科近年收治的1526例糖尿痛周围神经病患者分为短DM病程组和长DM病程组,按Dellon术式对卡压的神经进行下肢周围神经显微减压术。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5年进行神经高频超声、定量感觉检查(QST)、神经感觉传导速度(NCV)检测,并选取50例正常人群作为对照组检测相同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PN患者的NCV、冷感觉阈值较低,热感觉阈值、振动觉阈值及神经横断面积(CSA)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各项指标明显改善,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短DM病程DPN患者术前和术后各指标均优于长DM病程DPN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短DM病程DPN患者NCV阳性检测率为71.5%,QST阳性检测率为93.7%;长DM病程DPN患者NCV阳性检测率为90.3%,QST阳性检测率为95.3%。结论糖尿病痛程对DPN患者发病时的严重程度至关重要,同时也对DPN患者的手术疗效和预后产生影响。DPN的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神经心理测验在痴呆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医学进步,人类平均寿命不断延长,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老年期痴呆如阿尔茨海默病(AD)、血管性痴呆(VD)、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的病人逐步引起人们的注意。而神经心理测验在这类疾病的筛选及诊断中的作用,已日益引起重视,因为测验可以提供较客观的辅助证据。近年来,早期诊断AD和其它类型痴呆成为研究热点之一。神经心理测验能够探测到非常细微的认知功能损害,而这些损害可能在痴呆症状明显之前就早已存在,所以神经心理测验对识别早早期和临床前期AD可能是有用的,而且它对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强直性肌营养不良(DM)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DM疾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对一DM家系确诊的5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及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基本资料、临床表现、血液生化、心电图、肌电图及肌肉活检等。结果 5例DM患者均为慢性病程,以肌强直、肌无力、肌萎缩为主要表现,伴有眼部、心脏、内分泌和生殖、神经等多系统损害如白内障、心律失常、脱发、阳痿、习惯性流产、智能减退等,血清肌酶轻度增高或正常,肌电图具有特征性肌强直放电和肌源性损害,肌肉活检呈非特异性肌病特征。结论 DM是一种以肌强直、肌无力、肌萎缩为主要表现的多系统损害的遗传性疾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识别DM的临床特点有助于提高对其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