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观察和护理方法,减少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病死率。方法通过对2010-01—2012-01来我院治疗的50例新生儿颅内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严密观察和综合治疗、护理。结果 50例新生儿颅内出血患者中痊愈42例(84%),好转5例(10%),未愈转院治疗2例(4%),死亡1例(2%);总有效率94%。结论对病情的观察是新生儿颅内出血治疗的必要手段,能够协助医生诊断病情,对提高治疗效果有重要作用;护理是新生儿颅内出血治愈率的保证,能够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颅内出血是新生儿科常见的危重急症,也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幸存者也常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1].因此,对该病的积极预防,及时治疗及对症护理十分重要.我科2008-07~2009-01收治57例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经过进行科学的护理,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3.
颅内出血是新生儿科常见的危重急症,也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幸存者也常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因此,对该病的积极预防,及时治疗及对症护理十分重要。我科2008-07-2009—01收治57例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经过进行科学的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颅内出血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原因和总结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对44例新生儿颅内出血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治愈36例,放弃治疗4例,后遗症脑积水、脑瘫2例,癫2例。结论缺氧、损伤是颅内出血的主要原因,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产科质量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患儿病情轻重,是否及时、正确治疗是决定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原因和总结临床治疗经验。方法对44例新生儿颅内出血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治愈36例,放弃治疗4例,后遗症脑积水、脑瘫2例,癫瘌2例。结论缺氧、损伤是颅内出血的主要原因,加强围产期保健,提高产科质量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患儿病情轻重,是否及时、正确治疗是决定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儿科急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我科自lop年2月一lop年5月共收治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32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32例,其中男孩对例,女孩12例,足月几刀例,早产地2例,24h以内发病19例,2-3d发病9例,4d-IWK发病3例,IWK后发病1例。12临床表现新生儿多因窒息、惊厥及抑制状态的相继出现为特征,病情的轻重视出血部位和出血量的多少而定,重者为死胎或出生时呈苍白窒息很快死亡,轻者可在出生数小时或l-Zd后出现症状,其中极重例5例。13预后32例中死亡6例,治愈26例,后遗症2例,其中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特点及发病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5例颅内出血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新生儿均于出生后1周内行头颅CT检查,全部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对患儿颅内出血程度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并采用SPSS 13.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胎龄≤32周的新生儿Ⅲ级、Ⅳ级出血程度明显高于>32~35周组和>35~38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说明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与出血程度和胎龄密切相关。全部患儿中显效7例,有效3例,无效3例,有2例放弃治疗。结论新生儿颅内出血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安全,提高孕期妇女围产期保健意识,及早发现和治疗是降低新生儿颅内出血发生率,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原因,总结临床治疗经验。方法 分析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我院儿科收治46例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46例患儿经CT检查,3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1例脑实质出血,4例硬膜下血肿。经治疗,治愈38例,自动出院6例,死亡2例。36例患儿出院后随时复查,30例发育良好,智力正常,无近期后遗症。6例合并神经系统后遗症,其中脑瘫4例,癫痫2例。结论 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主要病因,其次为产伤。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CT诊断是最重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早产儿颅内出血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提高颅内出血早产儿存活率及生存质量.方法 对46 例颅内出血早产儿神经、呼吸、循环系统进行详细观察和护理.结果 全组病例除2 例放弃治疗,1 例死亡,其余43 例均治愈出院.结论 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早期观察和护理非常重要,可降低病死率,减少后遗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MRI与三维容积超声在新生儿颅内出血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80例,均实施MRI与三维容积超声检查。结果 80例患儿中,MRI颅内出血检出率70.00%(56/80),三维容积超声为53.75%(43/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容积超声检出出血量(4.96±0.87)mL,MRI为(4.63±0.4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与三维容积超声在新生儿颅内出血诊断中各有利弊,三维容积超声有利于检出新生儿颅内出血量,MRI在新生儿颅内出血检出率方面更有优势,临床可根据患儿的自身病情选择合理的检查方式。  相似文献   

11.
38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识别与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严重疾病,多由于缺氧或产伤引起.临床表现以中枢神经兴奋或抑制状态为主要特征.病死率较高,存活者也常有神经系统后遗症.我院2004-01~2008-01共收治38例,现将临床识别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颅内出血病室收治的大多是早产、低体质量等病情危重的患儿,是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人群,由于自身免疫力低下,侵入性操作增多,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社会影响大,加之近年来新生儿医院感染事件的时有发生。国内有的医院报道甚至高达16.1%[1]。因此,加强新生儿颅内出血病室感染管理至关重要。现就新生儿颅内出血病室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总结77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方法 护理主要包括迅速纠正缺氧状况,供给适当葡萄糖,尽早降低颅内压,合理喂养,维持正常体温,观察用药效果及对患儿家长的护理指导等。结果 77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治愈72例,治愈率93.5%,护理效果满意。结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国产期缺氧所致,出生后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护理治疗措施,对疾病转归有重要意义。重视预防是减少本病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总结 77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方法 护理主要包括迅速纠正缺氧状况 ,供给适当葡萄糖 ,尽早降低颅内压 ,合理喂养 ,维持正常体温 ,观察用药效果及对患儿家长的护理指导等。结果  77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 ,治愈 72例 ,治愈率 93 5 % ,护理效果满意。结论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围产期缺氧所致 ,出生后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及时采取护理治疗措施 ,对疾病转归有重要意义。重视预防是减少本病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机械通气时有效吸痰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机械通气时如何有效吸痰及护理.方法 通过加强气道湿化、严格无菌操作、熟练吸痰方法、合理吸痰等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肺部并发症.结果 本组21例患儿经机械通气及有效吸痰后全部抢救有效.结论 通过加强气道护理、有效吸痰,可提高机械通气抢救新生儿衰竭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治疗新生儿颅内出血2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简称碎吸术)治疗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疗效.方法 应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穿刺针,依据头颅CT片确定血肿中心的颅表定位,或CT下标记物协助定位,将针钻一体送入血肿中心,固定穿刺针,侧孔接引流管,抽吸血肿.术后1、3、5 d复查CT.结果 22例患儿经应用碎吸术治疗后19例治愈,死亡1例,发生后遗症2例,治愈率86.36%.结论 微创穿刺粉碎清除术治疗新生儿颅内出血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早期诊断,及时碎吸治疗出血较为妥当,可以试推广.  相似文献   

17.
正本研究探讨急性白血病颅内出血患者的护理要点,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11—2015-12收治的60例急性白血病颅内出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男37例,女23例;平均年龄(48.1±4.2)岁;颅内出血的原因:肝损害5例(8.33%),DIC 4例(6.67%),血小板减少伴白细胞增高16例(26.67%),白细胞增高15例(25%),血小板减少20例(33.33%)。1.2观察1.2.1生命体征、意识及瞳孔观察:急性白血病颅内出血患者病情加重的一个关键指标为呼吸异样~([1]);相当一部分脑出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总结钻孔引流手术在治疗新生儿自发性颅内出血的疗效及特点。方法对我院2006-02—2011-12收治的61例新生儿颅内出血患者行微创手术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61例患者中,存活58例(95.1%),死亡3例(4.9%);轻度脑萎缩16例(26.2%),经随访未发现任何神经系统后遗症;脑积水4例(6.6%)。结论钻孔引流手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设备和技术水平要求不高等特点,对于新生儿自发颅内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疗法。  相似文献   

19.
胎头吸引助娩与新生儿颅内出血关系探讨(附4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胎头吸引助娩与新生儿颅内出血之关系。方法 对46例胎头吸引助晚足月新生儿与对照组20例自然分娩足月新生儿进行头颅CT检查及临床观察。结果 观察组46例(100%)产有颅内出血,其中44例(95.66%)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2例(4.34%)为脑实质出血;对照组仅1例(5%)为SAH。结论 胎 吸与新生儿颅内出血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颅内出血(NIH)是较为严重的一种新生儿疾病,多因围生期窒息、缺氧及产伤等所致[1]。对于 NIH的诊断目前临床上多采用CT检查,然而CT 检查是以X射线为基础,对患儿的辐射不可忽视,彩超作为一种无创无辐射的检查,更符合无害原则[2]。本研究对160例 N I H 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