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笔者对123例住院精神病患者在电休克时精神药物使用情况进行了分析。提示电休克时不影响药物的选择,合并用药,但用量较治疗量低,氯氮平比氯丙嗪用量较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中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药物的可能影响。方法对625例MECT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MECT中是否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MECT治疗同时是否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分为用药组和未用药组,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用药组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4.96%(79/528),未用药组为6.19%(6/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37,P=0.02,OR=2.42)。经典和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分别为22.69%(27/119)和11.65%(41/352),而联合用药组为19.30%(11/57),经典抗精神病药物组和联合用药组的发生率均高于未用药组(2=11.25,P0.05;2=6.29,P0.05),经典抗精神病药物组高于非经典抗精神病药物组(2=8.78,P=0.003,OR=1.74)。舒必利组频发室早发生率22%(11/50),联合用药组为10.53%(6/57),两组频发室早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未用药组的3.09%(3/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13.69,P0.05;2=4.03,P0.05)。结论应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MECT时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高于未使用者,且不同种类药物的风险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3.
无抽搐电休克致脑电图异常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调查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脑电图的影响情况。方法 采用随机调查的方式,抽取67例经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住院精神病患者,并调查其疗后脑电图的异常情况,异常标准以中度异常为准。结果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致脑电图异常的发生率为52.24%,其中,异常脑电图的发生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次数、疗前基础脑电图异常的情况以及疗前静态电阻值的大小有很大的关联性。结论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致脑电图异常的发生率是很高的,重视治疗次数的选择以及疗前的基础脑电图异常的判断将有助于脑电图异常发生率的降低。  相似文献   

4.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癫痫频繁发作的临床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欲了解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技术在癫痫频繁发作的治疗领域中的作用。方法对51例癫痫频繁发作的住院和门诊患者,采用单纯药物治疗与药物治疗合并抽搐电休克治疗的方法,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研究。结论在癫痫频繁发作的治疗方面,可以考虑采用合并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方法,以提高近疗效。  相似文献   

5.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了解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TRS)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对78例TRS患者在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基础上合并MECT治疗,分别于合并治疗前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韦氏记忆量表(WM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合并MECT后省PANSS评分明显降低(P〈0.01)WMS评分在治疗结束后1d明显降低,1周及2周时恢复。结论 MECT对TRS有效,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了解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对39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原服用抗精神病药基础上合并MECT治疗,分别于合并治疗前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副反应量表(TESS),韦氏记忆量表(WMS)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合并MECT后PANSS评分明显降低(P<0.01),WMS评分在治疗结束后1d明显降低,1周及2周时恢复。结论:MECT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有效,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对心电图的影响.方法 对上海市四家精神卫生中心住院的7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用药情况调查(其中男546例,女184例),同时将调查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服用传统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与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相比,其心电图的异常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发现,用药时间对心电图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对心电图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上(P>0.05);而患者的年龄对心电图异常的影响则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服用传统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与服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相比,其心电图的异常率无统计学意义.在临床实践中,仍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针对性地选用抗精神病药物.  相似文献   

8.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抑郁症的疗效及记忆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评价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与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对记忆的影响.方法 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实施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及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治疗,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修订韦氏记忆量表(WMS)分别评定2组的疗效及对记忆的影响.结果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与SSRI总体疗效相当,但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起效更快.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记忆有影响,但在1~2周内逐渐得到恢复.结论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抑郁症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合用精神药物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合用精神药物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指标的影响,为无抽搐电休克并药物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患者第一次电休克治疗发作的主要指标(抽搐时间,简称T;抽搐指数,简称SEI;抑制指数,简称PSI)和治疗前一天所用的主要精神药物种类及剂量;然后根据合用药物情况进行T、SEI、PSI值的比较,计算T、SEI、PSI值与药物剂量之间的相关系数。结果苯二氮卓艹类药物对T、SEI值有明显影响,且药物剂量与T、SEI值呈负性相关;锂盐对T、SEI值无明显影响;氯丙嗪组的T、SEI值明显大于氯氮平组;合用精神药物对提示本次治疗成败PSI值均无明显影响。结论在常规剂量条件下,各类精57神药物对无抽搐电休克发作效果无重大影响,治疗前可以不必考虑停药或减药;苯二氮卓艹类药物对治疗电量的控制有一定关系,对使用较大剂量苯二氮卓艹类药物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较大的电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精神分裂症治疗指南出台后,我院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物应用的演变情况.方法 采取整群入组法,调查我院2008年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情况,并与精神分裂症治疗指南出台前的2003年比较.结果 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频度发生了显著变化,新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增多,临床药物治疗以单一用药为主.结论 治疗指南的出台,对临床用药起到了规范作用,抗精神病药的选择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观察和护理张惠尹大荣1996年10月~12月,我院开展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各类精神疾病36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将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过程的观察和护理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6例中男18例,女18例;年龄:14~56岁,其中14~2...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影响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抽搐发作时间的相关因素,并建立发作时间模型.方法 对46例住院患者进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并记录患者性别,年龄,每次MECT治疗时的体重,全程治疗时间、通电量、麻醉量、抽搐发作时间以及操作者编码.结果 抽搐发作时间在不同性别、诊断及操作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而与年龄、电量及麻醉量呈弱的负相关,与治疗总次数、全程治疗时间呈弱的正相关,与体重无关,且电量和全程治疗时间对抽搐发作时间影响最大.结论 电量和全程治疗时间是影响抽搐发作时间两个重要相关因素,治疗中选定合适的电量和全程治疗时间,可获得较满意的抽搐发作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抗抑郁药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重度抑郁障碍患者的短期疗效、安全性及复发率。方法 82例重度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1例,分别使用抗抑郁药物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单纯抗抑郁药物治疗。通过1年的随访,对患者的短期疗效、不良反应和复发率进行记录。结果两组患者HAMD-24评分在基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4、8周,两组患者HAMD-24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的评分更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1年时,两组患者的再住院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再住院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中再住院者在受教育年限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抑郁药物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能快速缓解抑郁症状,短期疗效优于仅使用抗抑郁药治疗,但我们需要关注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复合治疗患者的病情,这类患者的复发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进行无抽搐电休克(MECT)合并药物和单纯药物治疗进行对照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为2007年1月至12月住院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双相情感障碍诊断标准,排除器质性疾病和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共60例,其中抑郁相33例,躁狂相27例。抑郁相MECT合并药物治疗(抑郁合用组)15例,单纯药物治疗(抑郁单用组)18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分析老年抑郁症不同治疗方案的特点和疗效,优化临床治疗方案.方法 采用自编病例收集表格收集113例老年抑郁症住院患者的治疗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 (1)93.8%的患者老年抑郁症首选以单一抗抑郁药治疗为主,仅6.2%选择两种抗抑郁药联合治疗;(2)舍曲林、米氮平、度洛西汀和文拉法辛使用比例较高;(3)米氮平是抗抑郁药联合治疗的首选;(4)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合并药物治疗临床痊愈率为28.6%,明显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的15.5% (P <0.05).结论 新型抗抑郁药合并MECT治疗老年抑郁症住院患者是安全有效的,可以推荐在临床实践中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抗精神病药物对儿童心电图(ECG)的影响.方法 对102例未服药的9~17岁儿童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治疗3个月内(1周内、4周、8周和12周)的ECG变化情况进行调查,并对性别、年龄、不同药物种类等多个因素对ECG变化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 随着抗精神病药物使用的时间延长,精神分裂症患儿中出现ECG异常的比例呈现增长的趋势,其中最常见的为窦性心动过速,其次为T波变化.另外,男性患儿、用药后出现过ECG异常的患者以及在12周时仍服用大剂量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出现ECG异常的风险增大.结论 ECG异常在精神分裂症患儿使用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过程中有增加的风险,应对ECG情况进行及时随访.  相似文献   

17.
无抽搐电休克合并氯丙咪嗪治疗难治性强迫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9例经氯丙咪嗪(>150mg/d)治疗8周效果差的强迫症患者,分为两组.一组加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每周3次共10次,期间氯丙咪嗪减量;另一组继续服用原有氯丙咪嗪治疗.进行临床疗效、Y-BOCS、TESS评定并作比较.结果合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组显效率71.43%,与单用氯丙咪嗪组(5.56%)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疗程结束时两组Y-BOCS评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ESS评分无差异.结论并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强迫症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 对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的精神分裂症住院病例随机分为A组(MECT合并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组)和B组(单纯药物治疗组)各50例,分别于入院前、治疗1,2,4,8,12周末,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阳性症状量表(SAPS),阴性症状量表(SANS)计算减分率;评定治疗有效率疗效;并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结果 BPRS减分率,两组治疗4周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APS减分率,两组4,12周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2,8周末差异不大.SANS减分率,两组4,8周末(P<0.05)、12周末(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E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ECT合并药物治疗比单纯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起效快,对阳性症状、阴性症状控制同样效果明显.尤其对阴性症状较突出者,病情反复小.两组病例副反应均较小.MECT是各类精神分裂症早期治疗的有效方法 ,疗效较为确切.对阴性症状较重者疗效可能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编辑先生: 与有抽搐电休克(ECT)相比,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在操作上要复杂得多,对患者而言,他有什么优点和长处?请专家指导,以作为我们考虑引进这一治疗时参考。谢谢。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利培酮和无抽搐电休克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副反应。方法将住院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利培酮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观察12周。用PANSS量表评定疗效,用TESS量表评定药物副反应。结果利培酮治疗组(在2周内逐渐停用原有抗精神病药)从治疗第6周起PAN-SS量表总分、PANSS量表一般精神病理分和阳性症状分开始下降,第8周起全面下降,各治疗时段TESS评分不大于3,观察期末评定有效率为56.67%,显效率为13.33%。MECT组(将原有抗精神病药减量至2/3-1/2)自治疗第4周起PANSS量表总分、PANSS量表一般精神病理分和阳性症状分开始下降,观察期末,有效率为63.33%,显效率为20%,但TESS评分较高。结论上述两种方法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均有较理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