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高血压危象血管活性多肽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高血压危象血管活性多肽的测定栾文忠王智梁冶矢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血压突然增高,继之出现高血压危象在临床工作中并不少见,其发病率约为14.29%(1)。脑内血肿清除术后颅内压下降,血压应随之有所下降。但这部分病人血压为什么反而突然升高?为解...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危象是指患者在某种诱因的作用下,血压短时间内急剧升高,收缩压可达260mmHg,舒张压在120mmHg以上,伴头痛、烦躁及神经功能障碍等表现[1].我科自2007-03~2009-03成功救治高血压危象患者共38例,现将急救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3.
脑出血伴高血压危象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讨论脑出血伴高血压危象的抢救体会。方法 我院2001-02~2005-07急诊住院患者42例,全部经颅CT证实为脑出血伴高血压危象,用大剂量20%甘露醇快速静注脱水降颅压,以拉贝洛尔、硝普钠降血压,及时处理并发症。结果 40例脑出血停止,血压控制,病情有不同程度好转,2例脑干大量出血,血压难以控制,反复升高,脑部继续出血死亡。结论 迅速脱水利尿,控制和调整血压,及时处理并发症,才能有效控制脑出血,救治高血压危象。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危象是指患者在某种诱因的作用下,血压短时间内急剧升高,收缩压可达260mmHg,舒张压在120mmHg以上,伴头痛、烦躁及神经功能障碍等表现。我科自2007—03~2009—03成功救治高血压危象患者共38例,现将急救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危象(hypertensive crises)是指一系列需要快速降低动脉血压治疗的临床紧急情况。《中国急诊高血压管理专家共识》(2010版)[1]提出:急诊高血压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概念:高血压急症、高血压亚急症和高血压危象,其中高血压危象包括高血压急症及亚急症。  相似文献   

6.
高血压危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原发性高血压还是继发性高血压,因血压急速明显升高,严重威胁靶器官功能,如不立即进行降压治疗,将产生严重并发症或危及病人生命,称为高血压危象(Hypertensive crisis HC)。此时舒张压(DBP)常超过16.0—18.7Kpa(120—140mmHg)。高血压危象根据靶器官结构或功能状态,分为高血压危急症(HE),高血压重急症(HU)。现将其发病机制,常见靶器官损害表现,诊断,治疗方案新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研究发病24h内入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704例.监测入院后7d内血压,收集详细病史资料,对病程中伴发疾病进行评分,记录入院后血压的管理方式及干预时间等.运用简单和多因素统计方法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 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升高,并且存在自发下降趋势,8h内下降最明显,36h趋于稳定.其中脑梗死患者血压在入院30h内趋于稳定,脑出血患者血压在入院96h内趋于稳定.出血性卒中患者血压要高于缺血性卒中患者.缺血性卒中患者TOAST分型和OCSP分型间血压无显著差异.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影响入院时和入院后36h内血压.独立影响入院时收缩压的因素有卒中类型、入院时NIHSS评分、心脏病史、高血压史,其中心脏病史与入院时血压成负相关.独立影响入院时舒张压的因素有卒中类型、年龄、入院NIHSS评分、高血压史.年龄与入院时舒张压呈负相关.独立影响7d内平均收缩压的因素有卒中类型、入院NIHSS评分、伴发疾病评分、心脏病史、高血压史、既往史评分.心脏病史与7d平均血压呈负相关.影响入院7d内舒张压的因素有卒中类型、年龄、伴发疾病评分、入院NIHSS评分、心脏病史.心脏病史和年龄与7d平均舒张压呈负相关.结论 脑卒中急性期血压升高,并有自发性下降趋势.卒中类型及高血压史与血压呈正相关,心脏病史及年龄与血压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出血头痛与血压的关系。方法:脑出血147例,按有无头病症状分为头痛组和无头痛组,并对有高血压病史、病后血压升高、两者皆有、两者皆无等四个类型给予对照分析。结果:高血压性脑出血发生后约1/3无头痛。脑出血后血压升高与病后头痛无关,与临床表现有关,临床表现越重,血压升高越显著。结论:脑出血后头痛与血压升高是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早期症状,但不能作为确诊依据,仅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9.
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发性高血压为典型的心身疾病,动脉血压升高与各种环境及心理条件之间有关,包括社会条件、生活变故、心理冲突以及心理生理都参与高血压的发病.因此,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探讨脑出血头痛与血压的关系,方法:脑出血147例,按有无关痛症状分为头痛组和无头痛组,并对有高血压病史,病后血压升高,两者皆有,两者皆无等四个类型人予对照分析。结论脑出血后头痛与血压升高是高生脑出血的早期症状,但不能作为确诊依据,仅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合并血管性痴呆患者血压变异性特点。方法筛选2011-01—2013-12就诊本院心内科的老年高血压合并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aD)患者50例作为VaD组,单纯老年高血压患者50例做为对照组,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分析2组间血压变异性特点。结果相比于对照组,VaD组血压变异性明显升高(P<0.05)。结论高血压和血压变异性是血管性痴呆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监测参数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与腔隙性梗死的关系。方法动态血压监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腔隙性梗死患者(CLI组)及单纯原发高血压患者(EH组)的血压,计算出AU。结果合并腔隙性梗死患者24h收缩压AUC(24hSBP-AUC)、24h脉压AUC(24hPP-AUC)、夜间收缩压AUC(nSBP-AUC)及夜间脉压AUC(nPP-AUC)均较EH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AUC增高可导致腔隙性梗死。  相似文献   

13.
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高血压分级及其血压变化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血压变化。方法 对203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高血压进行分级,并观察其住院7天内的血压变化。结果 (1)110例人院时血压最高,93例住院后继续升高,其中72例持续到住院3天内下降。(2)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和I级高血压患者血压恢复正常的比例高于Ⅱ、Ⅲ级高血压患者(P<0.01)。(3)抗高血压治疗与非抗高血压治疗血压恢复正常的比例虽无显著差异,但Ⅲ级高血压,大灶梗死者死亡率高。结论 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高血压分级有助于合理的个体化抗高血压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卒中急性期的血压变化规律以及影响血压变化规律的因素。方法研究入院距发病时间〈24h的急性脑梗死及脑出血的住院病人,进行基本数据收集,监测入院后7d内血压变化,对病程中伴发疾病进行评分,对入院后血压管理的方式及干预时间进行登记。结果(1)卒中急性期初期血压通常升高,入院后16h内血压下降较明显,前4h尤甚,16~48h血压逐渐平稳,各时点血压经方差分析无显著性差异;(2)脑出血患者的急性期血压较脑梗死患者的急性期血压高,P〈0.05;(3)TOAST各亚型脑梗死血压变化规律无明显差异;(4)原有高血压史的患者卒中后急性期血压较既往无高血压史的患者高;(5)经多因素相关分析,影响卒中急性期7d内平均收缩压的正相关因素有卒中类型、高血压史、伴发病评分;影响卒中急性期7d内平均舒张压的正相关因素有卒中类型、高血压史、伴发病评分,既往病史评分与卒中急性期7d内平均舒张压呈负相关。结论卒中急性期初期血压通常升高,脑出血、既往有高血压史、合并疾病多的卒中患者卒中后血压较高,入院后16h内血压下降较明显,入院后16~48h血压渐趋平稳。  相似文献   

15.
冠心病并发脑卒中的高血压患者24h动态血压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冠心病脑卒中的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血压变化特征.方法 应用美国Spacelabs90217动态血压监测仪观察50例患有冠心病脑卒中的高血压患者(脑卒中组)24 h动态血压,与年龄、性别相匹配的50例冠心病并高血压患者(非脑卒中组)进行比较.结果 冠心病并发脑卒中的高血压患者24 h动态血压均值高于对照组;2组昼夜节律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 冠心病并发脑卒中的高血压患者血压增高明显,昼夜节律消失,应严格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夜间血压变化与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ICAS)的相关性。方法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和脑血管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颅内大动脉内径狭窄程度≥50%定义为ICAS,ICAS病灶数≥2定义为多发性ICAS。根据日间与夜间平均血压水平,将昼夜血压变化分为杓型、非杓型、反杓型。结果共359例高血压患者进入本研究:ICAS患者135例,单发性ICAS 86例,多发性ICAS 49例;226例(63.0%)日间平均血压升高,322例(89.7%)夜间平均血压升高;杓型37例(10.3%),非杓型166例(46.2%),反杓型156例(43.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日间平均血压升高、夜间平均血压升高、夜间血压非杓型改变、夜间血压反杓型改变均与ICAS无显著相关性(P0.05);夜间血压反杓型改变与多发性ICAS密切相关(P0.05)。结论夜间血压反杓型改变可能是多发性ICAS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疾病本身的原因及脑出血术后多种并发症的出现,使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治疗并不尽理想,术后血压波动是众多不利因素中最常见最难控制的一种,有效控制术后血压情况是提高疗效的重要环节.本文将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血压控制的要求和药物的选择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8.
2010年我国新的高血压指南公布[1],促进了高血压防治理念的更新。同时,在国际高血压研究的热潮下,研究者提出高血压防治不仅要注意血压达标,更要关注血压管理的理论,高危人群的个体化治疗理念在“J”形曲线的争议中逐渐被接受,血压管理促进了人们对高血压防治理念认识的提高。本文将从指南更新、降压热点、循证医学的转变以及针对性的治疗阐述从血压达标到血压管理的高血压防治理念。  相似文献   

19.
裴清华 《卒中与神经疾病》2001,8(3):F003-F003,F004
高血压病患者 ,任何原因使血压突然或极度升高 ,都可导致高血压性脑卒中等高血压急症而危及生命。近年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及心理应激事件增多 ,高血压急症的发生有增多趋势。本文收集了本院近两年高血压急症 148例 ,重点探讨其诱发因素。1 临床资料  148例中男 97例 ,女 5 1例 ;年龄 35~ 79岁 ,平均年龄 5 4.5岁 ;148例中脑出血 6 1例 ,占 41.2 2 % ;高血压性脑病 49例 ,占 33.11% ;高血压危象 16例 ,占 10 .81% ;急性左心衰 2 0例 ,占 13.5 1% ;冠状动脉供血不全 1例 ,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1例 ,各占0 .6 8%。148例中有高血压病史者 143…  相似文献   

20.
血压升高是卒中急性期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对缺血性卒中而言,高血压与脑水肿有关,升高的血压可以避免脑灌注压及脑血流量的降低,而且已有升高血压治疗急性脑缺血的研究报道[1],对于出血性卒中的急性期患者,由于缺乏有力的临床证据,高血压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目前还不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