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康复早期精神障碍分析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目的分析急性闭合性颅脑康复早期的精神障碍。方法对1996年到1998年住院的43例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病人康复早期的精神障碍进行分析。结果颅脑损伤康复早期的精神障碍多继发于颞叶损伤,其次为额叶损伤。其临床分型可分为4型①躁狂型;②抑郁型;③痴呆型;④精神分裂型。其中以躁狂型。结论硬膜外血肿引起的精神障碍多为躁狂型,而硬膜下血肿及脑挫裂伤(包括脑内血肿)则以抑郁型及痴呆型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颅脑损伤患者继发精神障碍的影响因素,构建其Logistic预警模型.方法 根据2008年山东省18家医院的颅脑损伤患者数据,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颅脑损伤继发精神障碍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警模型.结果 随访颅脑损伤患者4832例,6个月内215例发生精神障碍,其中躁狂型精神障碍145例.并发颅内感染(x1)、额叶脑挫伤(x2)、弥漫性轴索损伤(x3)、性别(x4)、颅盖骨线状骨折(x5)、颞叶硬膜下血肿(x6)、颅内积气(x7)和损伤现场GCS评分为颅脑损伤患者继发精神障碍的危险因素,其比值比(OR值)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5.005[1.628,15.390]、3.968[1.994,7.897]、3.203[1.619,6.335]、1.902[1.238,2.923]、1.831[1.322,2.537]、1.781[1.158,2.739]、1.782[1.031,3.081]、0.949[0.909,0.990].利用上述危险因素所构建Logistic预警模型的接受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738.结论 脑损伤患者继发精神障碍的生理学因素复杂,预警评估时应综合考虑,提高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颅脑损伤致低血钠症或称脑性盐耗,是脑损伤病人的严重并发症。这类病人多发生于颅底部广泛脑挫伤,下丘脑的直接或间接损害,若未能及时处理,将影响颅脑损伤抢救的成功率。作者总结近数年来在抢救治疗急性颅脑损伤过程中及时诊断并处理脑性低血钠症16例,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男14例,女2例,年龄15~72岁,低血钠症持续时间长达半年,最短者7d,平均30d。CT片所见损伤的部位:①额叶底部广泛脑组织挫伤并发血肿10例;②额颞部广泛脑挫伤并硬脑膜下血肿3例;③胼胝体区挫伤出血1例;④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⑤受伤后CT片未见异常,但临床上病人长期昏迷1例。伴有颅底骨折者7例。  相似文献   

4.
额叶脑挫伤临床特点与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额叶脑挫伤是常见颅脑损伤类型之一,其临床表现有一定特殊性,容易出现低钠血症、脑中心疝和精神障碍等并发症。现将我院2005年1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98例额叶脑挫伤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本组男85例,女15例。病程:最短1小时,最长5年。颅脑损伤性质:开放性12例,闭合性78例,复合伤10例。颅脑损伤部位:额叶50例,颞叶29例,顶叶8例,额颞顶叶6例,枕叶4例,小脑3例。讨论颅脑损伤后合并精神障碍临床上比较常见,其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表现在:(1)本组92%的病人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多发生在颅脑损伤的初期,意识障碍最短者1分钟,最长者3月。90%的患者在病程的不同阶段有精神障碍,往往在意识障碍好转或清醒后出现。昏迷时间越长,越容易发生谵妄、朦胧或精神错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以精神障碍为主要症状的脑梗死临床特点。方法 将符合CCMD-3有关缺血性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梗死部位依次为内囊、基底节、额叶、颞叶、顶叶等。精神障碍类型依次为分裂样精神病症状,兴奋躁狂症状、抑郁状态、血管性痴呆。各型多发部位分别为颞叶、基底节、额叶等。基底节、颞叶等部位的腔隙性或多发性梗死易发脑萎缩及痴呆。治疗有效率98.5%。结论 以精神障碍为主要症状的脑梗死并不少见,出现类型不一,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脑外伤后精神障碍的临床类型及相关因素。方法收集180例颅脑外伤后司法鉴定案例资料,并对精神障碍的临床类型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精神障碍的鉴定诊断类型为:器质性遗忘综合征、器质性人格改变、器质性智能损害、器质性神经症样症状和器质性精神症状。以颞叶、额叶、弥漫性损伤多见,共163例,且CT显示多有颞叶、额叶软化灶等异常,共123例。影响智能损害的因素为颞叶或额叶损伤、外伤程度严重,CT及EEG异常。器质性神经症样症状多见于女性,外伤程度轻,多无弥漫性损伤,CT未见明显异常。结论颅脑外伤后精神障碍多见于颞叶、额叶、弥漫性损伤;智能损害者外伤程度严重,EEG异常率高;器质性神经症样症状与轻度脑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颞叶脑损伤术后精神障碍的特点与治疗效果。方法对18例颞叶脑损伤术后并发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患者中,10例表现为兴奋、躁狂性发作,8例表现为抑郁、痴呆,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饮食、睡眠障碍,其中1例伴有性功能障碍。结论行为、饮食、睡眠障碍是颞叶脑损伤术后精神障碍的常见表现形式,青壮年以兴奋、躁狂发作为主;老年则以抑郁、痴呆为常见。药物治疗可较好地控制症状发作。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患者可获治愈。  相似文献   

9.
在本文的回顾性研究中作者对42例闭合性头部伤后持续植物生存状态病人的发生频率、解剖分布和脑部创伤的形状进行了分析。 用头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脑部)损伤数目,损伤数目最少为5处,最多为19处,平均为9处。MRI扫描证实全部病例均有弥漫性轴突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并伤及胼胝体。弥漫性轴突损伤第二个常见部位是腹侧的脑干背外侧部(74%)。此外,65%的病人有额叶、颞叶和放射冠的白质损伤。基底神经节或丘脑损伤分别占病例数的52%和40%。MRI扫描显示脑皮质挫伤的病人占48%;额叶和颞叶是最常见的受损部位。伤及海马旁回(parahippocampal gyrus)的病人占45%;在本组病例中中脑对侧大脑脚(contralateral peduncular)的损伤发生率为80%  相似文献   

10.
颅脑外伤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重症颅脑损伤约占颅脑外伤的20%,主要是指颅内血肿、脑干损伤、广泛脑挫伤、格拉斯哥评分≤8分。主要表现为深昏迷或昏迷时间在12 h以上,意识障碍逐渐加重或出现再昏迷,体温、脉  相似文献   

11.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精神障碍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3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表现形式及影响因素。方法 以深圳市1999年10月1日至2000年9月30日因交通事故所致重型颅脑损伤的183例幸存者为研究对象,在颅脑损伤治疗后(平均6个月),由2名精神科副主任医师根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本对这些伤者的精神状态进行评估。结果 (1)在183例中,罹患各类精神障碍者共165例,发生率为90.2%,其中智能障碍者为142例(77.6%)。(2)在183例,中度及其以上智力损伤者为29例(15.8%)。(3)有智力损伤组的脑干损伤、颅内血肿及≥3个脑叶损伤的比例高于无智力损伤组(P<0.01);伴有精神障碍组的平均年龄(P<0.05)、脑干损伤(P<0.05)及≥3个脑中损伤(P<0.01)的比例高于无精神病性障碍组;有人格改变组额叶损伤、开颅清除血肿并减压治疗的比例高于无人格改变组(P<0.01)。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较高,应引起有关临床学科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影响重型颅脑损伤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有效防止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01—2010-12收治的12例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采取新处理方法的病例资料作为研究组,同时选择2007-01—2008-12收治的9例重型颅脑损伤术中急性脑膨出病例资料作为对照组,分析2组的疗效。结果研究组恢复较好5例,重残5例,死亡2例;对照组恢复较好1例,重残3例,死亡5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要排除迟发颅内血肿后采取控制降压、过度换气、脑室引流、切除颞叶脑组织等综合措施,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外伤后颅内进展性出血性损伤106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PHI)的发生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7年颅脑损伤后出现PHI的1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无PHI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颅脑损伤后是否出现PHI与患者的年龄是否超过50岁(P〈0.05)、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是否低于2g/L(P〈0.01)及有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P〈0.05)密切相关。PHI患者的预后与年龄是否超过50岁(P〈0.01)、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是否低于2g/L(P〈0.01)、有无SAH(P〈0.01)及入院时的GCS评分(P〈0.01)密切相关。结论PHI最常出现于颅脑伤后12h内,好发于着力点的对冲部位,以额颞部为主,与患者的年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是否伴有SAH等因素密切相关;其预后与患者的年龄是否超过50岁、入院时GCS评分、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是否低于正常及是否伴有SAH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脑损伤后发作性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损伤后发作性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脑损伤后发作性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患者均处于植物状态,其原发损伤为重型颅脑外伤14例,脑或小脑出血血肿清除术后2例,海洛因中毒性脑病1例,重度一氧化碳中毒2例,电击伤心肺复苏术后1例,冠状动脉造影支架植入术心脏骤停复苏后1例,麻醉意外致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1例。全组患者均出现发作性躁动、发热、多汗、呼吸急促、心动过速、血压升高、肌张力障碍、抽搐等症状中的多项表现。发作时脑电图未见癫疒间放电;听觉诱发电位或体感诱发电位显示各波潜伏期延长、波幅下降甚至未引出。神经影像学检查提示大脑皮质、皮质下、脑干等部位有不同程度的损害。治疗上应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或阻滞剂、苯二氮艹卓类及肌松剂等药物对症处理;22例中10例在起病后1~13个月脱离植物状态。结论脑损伤后发作性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临床主要表现为发作性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伴肌张力障碍,重症者多处于植物状态;药物治疗仅限于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56例重型、特重型颅脑外伤(TBI)患者行大骨瓣减压的远期治疗效果。 方法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自2012年7月至2016年12月济南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256例的因重型、特重型TBI急诊行大骨瓣减压的患者,其中重型(GCS评分6~8分)166例、特重型(GCS评分3~5分)90例,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减压窗面积约为12 cm×15 cm左右。术后随访18个月,预后分为良好恢复、中残、重残、植物状态、死亡;其中,良好恢复、中度病残为预后良好者,严重病残和植物状态为预后较差者。 结果恢复良好/中残患者104例(40.61%),但其规范评估行为、心理表现与心理健康的负担未纳入此次临床评估。重残54例、植物状态38例、死亡60例,共计152例患者预后较差(59.37%),可判断59.37%的患者存在预后不良。 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是治疗重型TBI脑疝形成的有效方法。发生重型、特重型TBI的患者其临床预后差,表现为死亡、植物生存、功能损伤,需要医学界探索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6.
背景 颅脑损伤常遗留神经精神的损害,包括认知功能损害、精神病性障碍和行为问题等.认知功能损害是颅脑损伤后常见的后遗问题,其中执行功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维度.轻度颅脑损伤一直被认为是脑遭受外力打击后出现的暂时的脑功能障碍,无肉眼可见的器质性损害.近年来这一传统的观点受到质疑,目前国内外一些学者认为轻度颅脑损伤是一种弥漫性的脑损伤.关于轻度颅脑损伤患者的神经心理学研究是众多研究者争论的焦点,观点不一致.本研究对恢复期的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执行功能评定,目的是探讨轻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执行功能状况.方法 对159例因交通事故造成颅脑外伤的幸存者于损伤后3~6个月医疗终结后进行执行功能评定,并与68例正常人对照.病例组的入组标准为①年龄16~65岁;②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上文化,能理解执行功能测验的内容;③右利手;④有明确的脑损伤史;⑤检查前4周内未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或其他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药物;⑥资料齐全;⑦自愿参加本研究.正常对照组的入组标准为①年龄16~65岁;②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上文化,能理解认知功能测验的内容;③右利手;④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为①以往有脑损伤史、脑部疾患史、精神疾病史者;②精神发育迟滞者;③严重的躯体疾患者;④有药物、酒精或其他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物质滥用史者;⑤色盲、色弱者;⑥对测验不合作或不能有效完成测验者.病例组分组根据颅脑损伤伤情评定的国际标准格拉斯哥昏迷计分法将病例组分成三组轻度脑损伤组78例(49.1%)GCS评分15~13分,伤后昏迷时间<20 min;中度脑损伤组52例(32.7%)GCS评分12~9分,伤后昏迷时间20 min至6 h;重度脑损伤组29例(18.2%)GCS评分8~6分,伤后昏迷时间>6 h.测验包括韦氏智力测验中的木块拼图测验、STROOP测验、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验-改良版(M-WCST)和词汇的流畅性测验,比较轻度颅脑损伤与中、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测验成绩,以及CT/MRI有无阳性发现患者的测验成绩,分析与执行功能有关的因素.结果 轻度颅脑损伤患者所有的测验成绩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其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P<0.01).而与中度损伤组的成绩比较则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轻度组与重度组的比较中,除STROOP测验和WCST的分类个数外,其余测验成绩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CT/MRI结果为阳性的病例中,不同脑损伤程度组间的执行功能检测成绩除木块拼图测验外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CT/MRI结果为阴性的病例中,结果显示不同脑损伤程度组间的执行功能测验成绩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相关分析显示木块拼图和词汇流畅性两个测验成绩与脑损伤程度呈负相关(P<0.05).年龄和执行功能呈负相关,受教育程度与执行功能呈正相关.结论 轻度颅脑损伤患者在医疗终结时仍然存在执行功能损害.我们在伤残评定中应对轻度颅脑损伤患者予以重视,同时要注意综合多方面的检测结果考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创伤性颅脑损伤发生血钠紊乱的危险因素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中、重型颅脑损伤病例资料。分析血钠紊乱的发生率,外伤性脑损伤后首次CT扫描时的伤情表现和意识状态。结果 36例发生血钠紊乱,20例表现为高钠血症,16例表现为低钠血症。血钠紊乱在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和弥散性轴索损伤的病例中发生率更高。弥漫性脑损伤的病例血钠紊乱的发生率比局限性脑挫裂伤组高。结论弥漫性脑损伤病例血钠紊乱的发生率比较高。局限性脑损伤与血钠紊乱的比例并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额颞部重度颅脑损伤扩大翼点入路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扩大翼点入路治疗额颞部重度颅脑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48例额颞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均采用扩大翼点入路手术治疗方法。扩大翼点入路即在翼点入路基础上扩大暴露范围,包括额底、颞底及额颞顶较大范围。扩大翼点入路结合硬膜扩大缝合,有时采用浮动骨瓣等方法。结果康复良好20例(41.6%),中度残废9例(18.8%),重度残废7例(14.7%),植物生存4例(8.3%),死亡8例(16.7%),死亡原因为严重脑干损伤、休克、严重脑肿胀及呼吸、循环衰竭。结论扩大翼点入路手术治疗额颞部重度颅脑损伤是比较理想的入路,可减少死亡率和伤残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术中出现急性脑膨出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病人术中急性脑膨出的原因包括迟发性颅内血肿21例,弥漫性脑肿胀13例,长时间脑疝(2 h以上)4例,外伤性大面积脑梗死3例,术中低血压或低氧血症2例.出院后半年按GOS评定预后:恢复良好14例,重、中残6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20例.结论 术前详细了解受伤机制,认真研究影像学资料对术中脑膨出的预判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不同病因的综合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及降低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