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魏瑞丽 《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5,8(1):F002-F002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lentrd catheter,PICC)是指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减轻了反复静脉穿刺带给患者的痛苦,为患者提供了中期至长期(5d~1a)的静脉治疗通道,逐渐用于急症病人,稳定状态输液,胃肠道外营养等被认为是一种方便、有效、安全的置管技术。与传统的深静脉穿刺比较,具有操作创伤小,插管快捷,保留时间长,并发症少等特点。我科于2002-10~2004-10对115例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的患者进行护理。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我科自1994~2006年收治结脑病人225例,由于结脑病人患者的特殊性,大多病人每天需多次输注甘露醇来降低颅压. 相似文献
3.
静脉输液是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特别在危重病人的抢救治疗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临床上,头皮静脉穿刺一针见血很难达到100%,特别是婴幼儿及长期住院的患儿,输液往往成为儿科护士的一大难题。为减少患儿反复多次穿刺的痛苦,为减少护士的护理工作量,更为了抢救危重患儿的方便,我科自2002年开始推广使用了浅静脉留置针输液,截止2004年2月共应用静脉留置针700例,均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5.
中心静脉导管(CVC)被广泛应用于静脉输液、静脉营养、血流监测等,是抢救危重病人的重要通道。CVC在临床中的应用,能有效地减少护士接触血液的机会,特别是通过血源传播的疾病,静脉留置导管,既减少血液污染,同时也减少了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有效保护了患者血管。 相似文献
6.
肿瘤病人化疗时间长,经周围静脉注射,化学性静脉炎发生率较高,如果使用刺激性较强的抗癌药物,还可引起局部坏死,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途径注入化疗药物,由于上腔静脉管腔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液净化治疗股静脉留置导管的护理.方法 对108例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留置股静脉导管后的护理及采取的护理措施.结果 108例病人中5例感染,3例堵管,经处理后均完成了治疗.结论 股静脉留置导管局部异常的原因,根据发生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神经外科危重病人中心静脉导管(CVC)的使用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12月接受经皮置入CVC的581例神经外科危重症的临床资料,总结CVC的使用经验。结果 CVC留置时间3~47 d。常规拔管397例,带管出院、死亡拔管45例,发生渗液、渗血10例,意外拔管5例,导管堵塞23例,形成导管相关血栓17例,导管相关感染11例。积极采取措施干预,达到治疗目的。结论 CVC是神经外科危重病人输液治疗、抢救的有效通道,积极采取护理干预,可减少并发症,延长使用时间,提高CVC使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神经外科患者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后静脉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方法神经外科患者256例留置PICC,对发生静脉炎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256例中发生静脉炎58例,发生率为22.7%。患者年龄、剧烈运动、穿刺部位、穿刺次数、置管时间及合并有外科感染性疾病等与静脉炎的发生明显相关(P〈0.05)。结论提高穿刺技巧、避免剧烈运动、选用型号恰当的导管、选择适当的位置进行置管,置管后给予积极的护理,可提高置管质量、延长置管时间,并能预防和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11.
12.
中心静脉置管术后预防感染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莎莎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2):84-85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置管术后预防感染的护理方法。方法对97例行中心静脉置管术患者穿刺部位、输液过程进行严格的预防感染干预。结果在97例行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患者中,3例感染,感染率为3%左右,而有关报道此技术感染率为8%左右。结论预防感染是中心静脉置管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导管感染的原因,减少导管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回顾2006年7月至2007年1月30例锁骨下静脉置管病例中5例发生导管相关感染,对感染病例进行导管细菌培养和血培养,分析感染与锁骨下静脉留置的时间、更换导管敷料的方法与时间、护理人员无菌操作观念、病人自身条件等的关系。结果5例导管相关感染的患者中,1例导管细菌培养和血培养均为热带念珠菌感染,4例导管细菌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血培养无细菌。结论防止导管相关感染要避免导管腔内及腔外的污染、重视穿刺点皮肤的消毒、导管留置时间不宜过长;对怀疑感染者不应立即拔管,可先停止锁骨下静脉通道给药,待排除其他原因导致感染后再行拔管:对于免疫功能低下、感染不易控制、病情严重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或真菌感染的病例,应立即拔除导管。 相似文献
14.
冯然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6)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引起的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病原菌特点、危险因素及防控策略。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2例行中心静脉导管辅助治疗的颅内高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导管头培养病原菌特点、危险因素,提出防控措施。结果共检出27例CRBSI,检出率24.1%;共检出菌株34株,其中细菌14例,检出菌株20株;真菌13例,检出菌株14株。非感染组平均年龄为(60.3±11.2)岁,低于感染组的(68.0±9.8)岁(P0.05)。强化治疗组、留管时间7d组CRBSI均明显低于未强化治疗和留管时间≥7d组(P0.05或0.01)。结论颅内高压患者CRBSI发生率高,病原菌感染中以真菌居多。高龄、置管时间长及护理人员无菌操作规范性差是诱发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预防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脑血管病患者经锁骨下静脉置管后,两种不同通管方法与发生中心静脉导管堵塞的关系.方法 将60例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肝素帽 肝素盐水通管;B组可来福接头 生理盐水通管的方法,观察导管堵塞的情况.结果 A组发生导管堵塞6例,发生率为20%;B组发生导管堵塞2例,发生率为6.67%.结论 脑血管病患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后使用可来福接头 生理盐水通管的方法,导管堵塞发生率低,此种通管方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宁洁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3):144-145
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输液作为一种新的护理技术,以其刺激小安全迅速,易于操作,便于固定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它不仅可避免反重穿刺给患儿带来的痛苦及浅静脉的损伤,而且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尤其在抢救危重患儿及静脉营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科自 相似文献
17.
甘露醇引起静脉损伤的预防和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颖 《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5,8(1):69-69
甘露醇在临床应用相当广泛,用于降颅压减轻脑水肿。但此药对局部静脉损伤严重,重则引起无菌性炎症,甚至不可逆性损伤。 相似文献
18.
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艳华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10(5):155-156
静脉留置针又叫套管针,是头皮针的换代产品,是护理技术发展中的一次改革.它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为长期输液患者减少了反复穿刺的痛苦,保护了血管,维持了静脉通道,有利于危重病人紧急用药和抢救.而且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临床应用有许多优势,但亦存在着一些并发症,如静脉炎、套管堵塞、皮下血肿、液体渗漏,采取了及时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静脉置管技术已成为重症医学科不可缺少的处置手段,由于神经内科重症脑卒中患者多有意识障碍、肢体瘫痪、咳嗽反射差、吞咽障碍、大小便失禁等情况,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几率较高[1]。我们观察重症脑卒中患者采用不同护理措施对留置锁骨下静脉导管的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入选标准(1)入住神经内科重症医学科的脑卒中患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及Medtronic EDM系统在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应用,为在进行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时选择合适的引流导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1-01-2012-12在我科进行腰大池持续外引流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室出血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中心静脉导管组及Medtronic EDM 系统组,每组30例,通过2组患者在腰大池持续外引流应用中的日均引流量、脑脊液中红细胞变化情况、引流后是否存在脑积水、引流后是否存在症状性血管痉挛、神经刺激症状、感染、脑脊液漏、费用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中心静脉导管组及Medtronic EDM 系统组日均引流量、引流时间、红细胞变化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心静脉导管组脑积水、血管痉挛、神经刺激、脑脊液漏、感染发生例次分别为7例、8例、20例、8例、4例明显高于Medtronic EDM 系统组(P<0·05);中心静脉导管组平均费用为(1052·8±189·4)元, Medtronic EDM 系统组为(3782·6±462·4)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dtronic EDM 系统在蛛网膜下腔出血中行腰大池持续外引流中引流效果好,且并发症少,但费用较高适合症状较重的患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