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抵克立得预防急性脑梗塞复发的疗效观察(附82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抵克立得、阿斯匹林加潘生丁预防急性脑梗塞复发的疗效。方法抵克立得组82例,阿斯匹林加潘生丁组100例,观察期分别为14.8个月和16.6个月。结果治疗1年后抵克立得组复发8例(9.75%),阿斯匹林加潘生丁组复发33例(33%),前者在应用9、12个月后预防急性脑梗塞复发数显著优于阿斯匹林加潘生丁组(P<0.05)。结论抵克立得是预防急性脑梗塞复发较好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抵克立得预防急性脑梗塞复发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抵克立得,阿斯匹林加潘生丁预防急性脑梗塞复发的疗效。方法 抵克立得组82例,阿斯匹林加潘生丁组100例,观察期分别为14.8个月和16.6个月。结论 抵克立得是预防急性脑梗塞复发较好的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噻氯匹定(抵克立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复发的防治效果.方法 采用噻氯匹定0.25g与对照组(阿司匹林0.1)随机分为2组,比较两组在近两年内的复发率.结果 噻氯匹定组复发率为19.51%,对照组为38.09%,治疗组在应用1年后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噻氯匹定预防急性脑梗死复发具有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优于阿司匹林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波立维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进展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治疗组患者用波立维75mg和阿司匹林150mg每天1次,对照组单用阿司匹林150mg每天1次。在治疗前及治疗30d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以及凝血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联合冶疗组总有效率(93%)明显高于对照组(74%)(P<0.05)。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红细胞比容、血小板聚集率及联合治疗组全血高切、低切黏度、血浆比黏度及全血黏度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的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凝血指标两组治疗前后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治疗期间出现脑出血2例,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波立维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疗效较好,但有出血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负荷量阿司匹林与波立维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06—2014-06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6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波立维组和阿司匹林组。对比3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基本治愈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其他2组,而无效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其他2组,秩和检验显示,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前NIHSS评分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联合治疗组得分明显低于氯吡格雷组和阿司匹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负荷量阿司匹林及波立维,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降纤酶 (SVATE -4 )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 :在临床上选取急性颈内动脉系脑梗死患者 ,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给予降纤酶 10u加入生理盐水 2 5 0ml中静滴 ,隔日 1次 ,共 3次 ,1周后予肠溶阿司匹林、潘生丁等治疗。对照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 5 0 0ml静滴 ,每日 1次 ,同时予肠溶阿司匹林、潘生丁等治疗。两组均以 14d为 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 0 5 ) ,且能显著降低纤维蛋白原、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等。CT检查显示治疗组病灶缩小较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降纤酶对急性脑梗死近期疗效显著 ,能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且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他汀类药物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二级预防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186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出院后随机分为对照组93例,治疗组93例,2组均应用拜阿司匹林100mg,1次/d,并且对于其他卒中危险因素均给予积极干预.治疗组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1次/d.以缺血性脑卒中复发作为研究终点,随访2年.结果 治疗组缺血性脑卒中的2年复发率(12.4%)明显低于对照组(22.2%),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合理、长期应用他汀类药物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二级预防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120例急性脑梗死随机分为三组.治疗组40例,氯吡格雷组40例,拜阿司匹林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氯吡格雷和拜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加用氯吡格雷,拜阿司匹林组加用拜阿司匹林治疗.治疗14d后,观察三组用药前后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组能明显改善脑梗死局灶神经功能缺损症状(P<0.05),疗效优于氯吡格雷组和拜阿司匹林组;三组对出凝血指标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并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局灶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效果优于单独应用氯吡格雷或拜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小板内皮聚集受体1(platelet endothelial aggregation receptor 1,PEAR1)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复发的相关性。方法对114例初发脑梗死后长期(≥1a)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根据入组时是否脑梗死复发分为复发组(21例)与无复发组(93例),使用PEAR1基因芯片检测系统对2组患者的PEAR1基因型进行检测。结果 114例患者PEAR1检出GG、GA、AA三种基因型,其中野生型GG占50.9%,突变型GA占42.1%,AA占7.0%;复发组野生型GG频率明显低于无复发组(23.8%vs.57.0%,P0.01),复发组纯合突变型AA的频率明显高于无复发组(28.6%vs.2.1%,P0.01);2组GA频率无明显差异(47.6%vs.40.9%,P0.05)。复发组年龄、吸烟、LDL-C、糖尿病比例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EAR1基因变异与脑梗死复发显著相关(P=0.006)。结论 PEAR1基因变异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脑梗死卒中复发相关,PEAR1基因纯合突变增加脑梗死复发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阿司匹林加用低分子肝素预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复发和脑卒中的作用。方法:对68例TIA患者随机分为单药治疗组33例和联合治疗组35例,两组均采用阿司匹林(ASA)0.3g·d-1、10d后改为0.1g·d-1,口服。联合治疗组加用低分子肝素(LMWH)(0.1mL·kg-1,皮下注射,q12h)。比较TIA复发率和脑梗死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联合治疗组和单药治疗组比较,2周、3个月TIA复发率在联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9.09%,2.86%:18.18%);3个月时脑梗死的发生率在联合治疗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5.71%:24.24%)。结论:结果提示ASA加用LMWH预防TIA复发和脑梗死发生的近期疗效优于单用ASA。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华法令与阿司匹林联用与单用阿司匹林在预防心房纤颤(AF)患者并发脑梗死的疗效差距,探讨心房纤颤患者长期服用华法令的有效性、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 80例心房纤颤患者随机分为华法令组40例与阿司匹林组40例,2组均予拜阿司匹灵100mg/d早餐后顿服,华法令组加用华法令晚饭后口服,起始剂量为2mg/d,1周后若INR(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未达到2.0~3.0,逐步增加华法令剂量使INR值在2.0~3.0之间.随访3年,比较2组患者脑梗死的发生率、病死率、总病死率(包括脑梗死及非脑梗死事件)、出血事件发生率、严重出血发生率、轻度出血发生率.结果 华法令组和阿司匹林组脑梗死发生分别为2例(5.0%)和6例(15.0%),2组比较,P<0.01;华法令组和阿司匹林组脑梗死患者死亡分别为0例(0%)和2例(5.0%),2组比较,P<0.01;总死亡华法令组和阿司匹林组分别为2例(5.0%)和4例(10.0%),P<0.01;2组发生严重出血均为0例,P>0.05;华法令组轻度出血发生6例(15.0%),其中皮下出血4例,阿司匹林组发生1例(2.5%),华法令组高于阿司匹林组,P<0.01,但给予调整剂量后症状消失,不影响继续用药.结论 AF患者在常规使用阿司匹林的基础上加用抗凝药物华法令长期口服,可使脑梗死的发生率、脑梗死患者病死率、总病死率明显降低,在合理监测的情况下并未发生严重出血.建议在能定期监测INR值的AF患者中推广使用,以使更多AF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12.
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3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降纤酶(SVATE-4)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在临床上选取急性颈内动脉系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降纤酶10u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隔日1次,共3次,1周后予肠溶阿司匹林、潘生丁等治疗。对照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滴,每日1次,同时予肠溶阿司匹林、潘生丁等治疗。两组均以14d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能显著降低纤维蛋白原、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等。CI检查显示治疗组病灶缩小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降纤酶对急性脑梗死近期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且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 ,如何预防脑梗死复发已成为一个日趋突出的问题。许多患过脑梗死的病人对此忧心忡忡 ,本文试图在这方面进行一些有益的探讨。1 材料与方法1 1 病例 选 80例 1996年以前经CT确认的脑梗死病人 ,女5 4例 ,男 2 6例 ,平均年龄 6 4 3岁 (41~ 83岁 )。 80例病人中 ,慢性房颤 4例 ,腔隙性脑梗死 2 7例。1 2 方法1 2 1 预防脑梗死的方法 :分输液预防组和服药预防组。服药预防组 :每日服用阿斯匹林 75mg和 /或潘生丁 2 5mg。输液预防组 :除服上述药物外 ,三年中每隔半年或一年定期输入预防性药物 ,每次持续 10天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通心络胶囊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LPA)的影响及其治疗作用机制,分析达到预防脑梗死复发效果所需强化治疗的最短时间.方法 选取经临床和CT/MRI确诊的发病72 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阿司匹林片11服,每次100mg,每天1次.治疗组加用通心络胶囊口服,每次4粒,每天3次,连服60d.全部患者于发病72 h内及治疗30、60 d时测定血浆LPA含量.观察通心络胶囊对脑梗步匕患者血浆LPA含量变化的影响,并随访2个月内腩梗死的复发率.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浆LPA含量均明显降低,治疗组更为明显.治疗30 d时血浆LPA含量则已降至正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60 d内脑梗死复发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汁学意义(P<0.05).结论 通心络胶囊可以显著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浆LPA含量,与阿司匹林合用可能有较好的预防脑梗死复发的效果.建议急性脑梗死发病后的强化治疗时间不少于1个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蚓激酶联合阿司匹林在脑梗死二级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除给予对症处理外,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蚓激酶治疗。观察2组复发情况,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脑梗死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血浆比黏度及全血比黏度水平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的NIHSS评分分别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蚓激酶联合阿司匹林在脑梗死二级预防中应用效果显著,能够减少脑梗死复发,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脑梗死二级预防中阿司匹林抵抗(AR)发生率.随访期AR与脑梗死复发及其他血管事件发生的关系.方法 600例脑梗死患者,入院当Et开始服用阿司匹林,服用7~10 d后检测血小板聚集率,筛选出AR患者及敏感患者,并对患者进行6~24个月随访,观察脑梗死复发及其他血管事件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R及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和预后.结果 600例脑梗死患者中有AR者150例(25.0%),敏感者450例(75.0%);AR组女性、糖尿病患者比例及血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水平均高于阿司匹林敏感组;糖尿病(OR=2.58,95% CI 1.37~4.85,P=0.003)、高LDL血症(OR=1.89,95% CI 1.21~2.93,P=0.005)为A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AR组随访期脑梗死复发率、心肌梗死发生率以及全因死亡率均高于阿司匹林敏感组;糖尿病(OR=2.47,95% CI 1.36~4.65,P=0.003)、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型脑梗死(OR=2.13,95% CI 1.24~3.95,P=0.023)及AR(OR=3.86,95% CI 1.79~5.87,P=0.002)是随访期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有AR者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增加3.86倍.结论 脑梗死二级预防中AR发生率高,AR与脑梗死复发及其他血管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脑梗死二级预防中阿司匹林抵抗(AR)发生率.随访期AR与脑梗死复发及其他血管事件发生的关系.方法 600例脑梗死患者,入院当Et开始服用阿司匹林,服用7~10 d后检测血小板聚集率,筛选出AR患者及敏感患者,并对患者进行6~24个月随访,观察脑梗死复发及其他血管事件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R及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和预后.结果 600例脑梗死患者中有AR者150例(25.0%),敏感者450例(75.0%);AR组女性、糖尿病患者比例及血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水平均高于阿司匹林敏感组;糖尿病(OR=2.58,95% CI 1.37~4.85,P=0.003)、高LDL血症(OR=1.89,95% CI 1.21~2.93,P=0.005)为A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AR组随访期脑梗死复发率、心肌梗死发生率以及全因死亡率均高于阿司匹林敏感组;糖尿病(OR=2.47,95% CI 1.36~4.65,P=0.003)、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型脑梗死(OR=2.13,95% CI 1.24~3.95,P=0.023)及AR(OR=3.86,95% CI 1.79~5.87,P=0.002)是随访期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有AR者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增加3.86倍.结论 脑梗死二级预防中AR发生率高,AR与脑梗死复发及其他血管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联合应用氯吡格雷(波立维)、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凝聚治疗的临床效果,旨在为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3-06—2014-06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75例。2组入院后均行基础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进行抗血小板凝聚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外单独应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凝聚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和血小板凝聚率。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和血小板聚集率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显著,可改善早期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有效抑制血小板凝聚,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常规治疗急性脑梗死和加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变化。方法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用常规治疗方法(丹参和胞二磷胆碱静滴,口服阿司匹林等),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mg静滴,2次/d,共14d),2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均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0%,显效率70.0%;对照组总有效率56.7%,显效率46.7%,2组对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阿司匹林和阿司匹林联合波立维治疗脑后循环缺血(PC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01—2012-11收治的60例PC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在患者知情同意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口服,1次/d;观察组加用波立维75mg口服,1次/d。2组患者连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比较临床疗效。结果 (1)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总有效率70.0%,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243,P<0.01)。(2)2组患者治疗前双侧VA与BA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较对照组血流速度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2组患者出现面色潮红2例,恶心1例,症状较轻微,调整用药后消失,未影响持续治疗。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波立维治疗PCI效果理想,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