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瓣膜性、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类型,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0-01—2013-12我院收治的房颤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37例患者具备完整的病历资料。根据房颤类型分为瓣膜性房颤和非瓣膜性房颤,分别纳入瓣膜组和非瓣膜组,观察2组患者脑卒中类型和相关发病因素,筛选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瓣膜组以大脑动脉主干梗死型最常见,发生率75.9%;分水岭梗死、腔隙性梗死、其他梗死较少见。非瓣膜组以分水岭梗死较常见,发生率48.1%,主干梗死发生率约24.1%,腔隙性梗死及其他类型梗死较少见。瓣膜组主干梗死发生率高于非瓣膜组,而分水岭梗死发生率低于瓣膜组(P0.05)。瓣膜性房颤患者频速型房颤发生率约79.3%,且93.1%患者INR为2~3,均显著高于非瓣膜性房颤组;非瓣膜性房颤组高血压(71.3%)、糖尿病(30.6%)、颈动脉斑块(52.8%)、高脂血症(47.2%)发生率均高于瓣膜性房颤组(P0.05)。结论瓣膜性房颤与非瓣膜性房颤引起脑梗死的临床分型、发病机制不同,应根据不同的风险因素针对性的开展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肾功能不全与伴非瓣膜性房颤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不良预后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3年1月~2015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66例,使用肾脏病饮食改良(MDRD)简化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GFR),按照eGFR将患者分为肾功能不全组(36例)和无肾功能不全组(230例),出院后1年通过电话或门诊随访,观察不良卒中结局,包括全因死亡、卒中复发、联合终点事件(卒中或死亡)、卒中性残疾.结果 (1)肾功能不全组患者中,年龄≥65岁者的比例高于无肾功能不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4.4%(34/36)比70.0%(161/230),P=0.002];(2)肾功不全组和无肾功能不全组比较,出院后1年不良预后结局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5%比29.6%,P=0.021);(3)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肾功能不全为伴非瓣膜性房颤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年内发生不良卒中结局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eGFR下降,患者不良结局事件的发生率增高(OR=1.485,P<0.05).结论 对于伴非瓣膜性房颤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肾功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下降,肾功能不全是伴非瓣膜性房颤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长期不良预后结局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CHA2DS2-VASc评分法对非瓣膜病性心房纤颤(房颤)患者继发脑梗死的风险评估作用.方法 分别采用CHADS2和CHA2DS2-VASc评分标准对208例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进行评分,并随访1年观察患者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 CHADS2和CHA2DS2-VASc评分法预测房颤患者1年内脑梗死风险的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AUGROC)分别为0.66和0.74.CHA2DS2-VASc评分低危组10例患者均未继发脑梗死,中危组28例患者中1例(3.6%)继发脑梗死,高危组170例患者中23例(13.5%)继发脑梗死;3组间脑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直线回归分析显示,CHA2DS2-VASc评分与房颤患者继发脑梗死呈正相关(r =0.373,P=0.001).CHA2DS2-VASc评分标准中,不同性别房颤患者继发脑梗死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HA2DS2-VASc评分法可较准确评估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继发脑梗死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急性缺血性脑梗死与心房纤颤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科1998-2003年收集房颤合并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86例,其中非瓣膜性房颤59例,瓣膜性房颤27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达比加群酯在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发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01—2016-01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心房纤颤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口服华法林治疗,试验组口服达比加群酯治疗,对比2组3个月内的脑栓塞或血栓形成事件发生率、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3个月内2组均未出现大出血、出血性脑卒中及死亡事件。达比加群酯与华法林对预防非瓣膜房颤患者脑卒中、栓塞或血栓形成事件的发生率相似,而出血发生率小于华法林(P0.05)。结论达比加群酯在预防脑卒中事件上与华法林相似,并不增加出血风险;且具有安全性好、使用简单、不需要频繁监测INR值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瓣膜心房纤颤(房颤)相关性脑卒中患者早发性癫痫发作的发生率以及危险因素。方法对2008~2015年陕西省14家三级医院的病例资料进行多中心性、回顾性研究。依据卒中后1周是否出现癫痫发作,将患者分为早发性癫痫发作组和对照组,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非瓣膜房颤相关性脑卒中患者早发性癫痫发作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077例非瓣膜房颤相关性脑卒中病例,男540例,女537例,年龄34~94岁,中位数73岁。发生卒中后早发性癫痫发作共21例(1.9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两组NIHSS评分(95%CI:1.642~9.701,P=0.002)、既往脑卒中病史(95%CI:2.631~15.59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762,灵敏度61.9%,特异度81.0%,预测准确率71.5%。结论严重的卒中神经功能缺损、既往脑卒中病史是非瓣膜房颤相关性脑卒中患者早发性癫痫发作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伴房颤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比较不同患者的预后,为其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20例我院诊断为脑梗死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是否合并有房颤分为房颤组与非房颤组,采用回顾性方法记录相关信息,筛选出影响房颤患者脑梗死发生的相关因素,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并随访3个月对其预后进行比较。结果120例脑梗死患者中有10例伴房颤,发生率8.3%。单因素显示房颤组患者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脑血管病史、Hcy、LDL-C、TC水平明显高于非房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大,既往糖尿病、脑血管病史,LDL-C升高是伴房颤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非房颤组总有效率为90.9%,NIHSS评分(5.65±1.46)分,明显高于房颤组的70.0%、(3.34±1.56)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患者S F-36评分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非房颤组较房颤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多种因素影响伴房颤脑梗死的发生,年龄大,既往糖尿病、脑血管病史,LDL-C升高是伴房颤脑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且该类患者的疗效及生活质量比较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Gal-3)水平联合CHA2DS2-VASc评分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22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根据随访将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纳入到脑卒中组(32例),将未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纳入到无脑卒中组(194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常规指标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Gal-3的水平,记录所有患者的CHA2DS2-VASc评分。结果 脑卒中组的收缩压、左心房内径(LAD)、Gal-3水平、CHA2DS2-VASc评分均高于无脑卒中组(P<0.05); LAD、Gal-3水平、CHA2DS2-VASc评分过高均是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血清Gal-3水平与空腹血糖、LAD、CHA2DS2-VASc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 ROC分析显示,Gal-3水平与CHA2DS2-VASc评分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价值均较高,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8和0.797,而二者联合分析可使得预测价值进一步提升。结论 血清Galectin-3水平联合CHA2DS2-VASc评分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t-PA)静脉溶栓治疗对伴或不伴心房纤颤(房颤)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 应用rt-PA对病程<6h的66例无房颤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非房颤组)和21例伴房颤急性脑梗死患者(房颤组)进行静脉溶栓治疗;观察溶栓后两组脑出血的发生率、死亡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在溶栓前及溶栓后24h、7d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溶栓后90d使用改良Rankin( mRN)量表评估其综合生活能力.结果 两组治疗后24 h及7d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1),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NIHSS及mRN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房颤组脑出血发生率(28.6%)高于与非房颤组(16.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率(19.0%)显著高于非房颤组(1.5%)(P<0.05).结论 伴房颤的急性脑梗患者rt-PA静脉溶栓治疗有效,但溶栓后脑出血发生率及死亡率高于不伴房颤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人心脏非瓣膜性房颤致脑栓塞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对84例患者进行心脏彩超、头颅CT、MRI检查,在基础药物治疗的同时,急性期给于东菱克栓酶(DF-521)治疗.结果好转56例,无效11例,死亡17例.结论老年人心脏非瓣膜性房颤所致脑栓塞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好发于大脑中动脉,本病的治疗与其他原因所致的脑梗死相同,急性期可给于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1.
老年人心脏非瓣膜性房颤致脑栓塞8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老年人心脏非瓣膜性房颤致脑脑栓塞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对84例患者进行心脏彩超、头颅CT、MRI检查,在基础药物治疗的同时,急性期给于东菱克栓酶(DF-521)治疗,结果 好转56例,无效11例,死亡17例。结论 老年人心脏非瓣膜性房颤所致脑栓塞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好发于大脑中动脉,本病的治疗与其他原因所致的脑梗死相同,急性期可给于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7-09~2010-08收住的685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出血性脑梗死组患者在大面积梗死、房颤、高血压、高血糖等方面的发生率均高于同期非出血性脑梗死组。结论大面积梗死、房颤、高血压、高血糖等是出血性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房颤、单纯性脑卒中及房颤并发脑卒中患者血清中Hcy(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评价Hhcy(高同型半胱氨酸)能否可作为非瓣膜房颤并发脑卒中独立预测因子。方法选取在本院治疗的非瓣膜房颤患者(甲组)、单纯性脑卒中患者(乙组)、非瓣膜房颤并发脑卒中的患者(丙组)各52例,并选取正常人群(丁组)52例作对照。同型半胱氨酸测定用循环酶测定法(美国AU5400)。比较4组血同型半胱氨酸的含量。结果和丁组比较,甲组、乙组、丙组Hcy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组Hcy水平和甲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和乙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组和甲组Hcy阳性率比较,P0.05。结论房颤并发脑卒中患者血液中Hcy显著升高,可作为预测房颤患者并发脑卒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普通人群中非瓣膜性房颤(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的发生率超过l%,并随年龄的增长而逐年增高。在老年人群(〉75岁以上)中房颤的患病率达到10%左右,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之一。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患者卒中的发生率约为非房颤患者的5倍,是老年人发生卒中非常重要的原因,且伴发房颤的卒中患者的卧床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此类型脑卒中的认识及规范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15年7月至2017年5月250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房颤组)和250例不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部分临床特点差异。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房颤组的年龄(OR=1.047,P=0.001)、左心房直径(OR=1.253,P0.001)、梗死后出血转化(OR=4.501,P0.011)、脑钠肽(OR=1.001,P0.001)为主要危险因素。结论缺血性脑卒中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与不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比较,高龄、左心房直径大、梗死后易出血转化、脑钠肽高水平更突出。  相似文献   

16.
中青年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中青年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为脑梗死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43例中青年脑梗死住院患者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54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作对比研究。结果中青年脑梗死患者吸烟、酗酒、超重、吸毒和家族史阳性发生率高于老年组(P0.05或P0.01),而非瓣膜性房颤低于老年组(P0.01)。2组高血压、糖尿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青年组HDL-C、ApoA1水平显著低于老年组(P0.05),2组GLU、UA、TC、TG、LDL-C、ApoB和Lp(a)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青年人群应注意饮食合理,戒除不良嗜好,加强体育锻炼,控制体质量,早期防治高血压和糖尿病,以减少脑梗死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展致脑梗死的相关高危因素,降低TIA进展致脑梗死的发生率。方法回顾分析150例TI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不同TIA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住院期间发作次数与TIA发展致脑梗死发生率的相关性,以及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房颤等并发症与TIA发展致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依TIA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住院期间发作次数分组,每组中3小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IA发作频率越高、发作持续时间越长、住院期间发作次数越多,脑梗死发生率越高。TIA患者并发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房颤时并发脑梗死的发生率和不伴合并症时脑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IA患者并发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房颤时短期内进展为脑梗死发生率高。结论 TIA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发作次数以及并发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高血压,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房颤是TIA患者短期内进展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TIA后患者进展为脑梗死的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脑梗死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溶栓治疗效果及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溶栓患者78例,根据是否合并房颤分为房颤组(18例),非房颤组(60例),接诊后对其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价头颅MRI; 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评价24 h及7 dNIHSS评分; 3个月后对存活患者进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定。结果 房颤组发病时病情较重(NIHSS评分高,(12.8±6.33)分 VS(9.39±4.32)分,P=0.023),血管狭窄发生率较高(66.7% VS 33.3%,P=0.013),继发性出血率较高(27.7% VS 3.33%,P=0.006),2组3个月mRS评分无显著差异。结论 脑梗死合并房颤患者经头颅MRI评价后溶栓治疗较为安全,预后与非房颤患者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华法林在60岁以上老年脑梗死并房颤患者中长期应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05—2015-05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房颤伴脑梗死高危患者40例,长期应用华法林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变化及出血情况。结果治疗1周、1个月、3个月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5个月,牙龈出血1例,皮肤黏膜瘀斑2例,消化道出血1例,出现痰中带血1例,出现脑梗死1例,未出现脑出血及其他严重出血并发症。结论华法林在60岁以上老年脑梗死伴非瓣膜性房颤中应用效果显著,出血不良反应小,梗死发生率低,且老年抗凝强度INR维持在1.8~2.5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心房纤颤与缺血性脑卒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心房纤颤对缺血性脑卒中临床表、CT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31例合并心房纤颤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房颤组)与162例不合并心房纤颤的患者(非房颤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房颤组神经功能缺损严重、意识障碍重、上消化道出血多;大面积脑梗死、中线移位、梗死后出血的发生率以及1月内病死率均明显高于非房颤组(P<0.01)。结论 房颤严重影响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及临床及CT改变并影响其预后,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独立和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