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脑干出血后中枢性呼吸衰竭患者给予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的效果。方法分析呼吸机治疗39例原发性脑干出血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救治中常规给予脱水降颅内压、抗感染、控制血压、纳洛酮等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均予以呼吸机支持治疗,入院后24h内均行气管切开。观察呼吸机支持治疗前、治疗后24h呼吸指标的变化。结果呼吸机支持治疗24h后各项指标(呼吸频率、pH、PaO2、PaCO2、SaO2)与呼吸机支持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对原发性脑干出血并发中枢性呼吸衰竭患者在给予积极脱水降颅内压、控制血压等措施抢救的同时,早期行呼吸机支持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呼吸功能,提高其存活率。  相似文献   

2.
低温液体静脉灌注对兔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低温液体(4℃)静脉灌注对家兔局灶性脑缺血的保护作用.方法30只家兔制成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后,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I组)、体表降温组(Ⅱ组)和低温液体(4℃)静脉灌注组(Ⅲ组),脑温(Tc)降至(34.5±0.5)℃,维持24 h,并检测颅内压(ICP)、脑灌注压(CPP)和中心静脉压(CVP)等指标.结果两低温组脑温降至35℃用时分别为(48.0±7.1)min(Ⅱ组)和(52.3±8.9)min(Ⅲ组),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亚低温期,Ⅲ组ICP从(12.5±2.2)mmHg降至(11.0±2.2)mmHg(12 h)和(10.5±2.0)mmHg(24 h),CPP从(75.9±6.2)mmHg上升至(86.3±7.3)mmHg(2 h)、(81.9±3.9)mmHg(12 h)和(80.9±5.1)mmHg(24 h),与对照组比较,两低温组ICP降低,CPP升高(P<0.05),同时Ⅲ组CPP显著高于Ⅱ组(P<0.05).结论低温液体(4℃)静脉灌注能降低脑温和颅内压,并提高脑灌注压,对缺血性脑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无创正压通气(NPPV)在合并肺性脑病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04—2016-03住院治疗的COPD并肺性脑病患者42例,随机分为NPPV组和对照组,2组均根据病情需要给予常规治疗,NPPV组加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2h、8h、24h后心率、呼吸频率、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气管插管情况、住院时间。结果 NPPV组治疗2h、8h、24h后pH值、PaCO2、GCS均优于对照组,NPPV组气管插管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NPPV有利于COPD患者肺性脑病的恢复,降低气管插管率和减少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刺激性医疗行为对颅内压的影响。方法分析我科颅内压监测的31例患者颅内压数值在不同刺激性医疗行为下的具体变化。结果本组患者静脉穿刺及肌肉注射诱发颅内压升高分别为(3.57±1.08)mmHg和(3.18±1.08)mmHg,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拍背、吸痰诱发颅内压增高分别为(8.33±1.37)mmHg、(9.38±1.92)mmHg、(8.54±2.03)mmHg、(8.67±1.41)mmHg。结论轻度刺激可以引起颅内压升高3~5 mmHg,重度刺激可引起颅内压升高6~10mmHg,避免过度刺激,轻度操作,有利于减少颅内压波动。  相似文献   

5.
<正>1病例资料病人因突发头痛呕吐伴意识障碍2 h入院。入院时因脑疝急诊行气管插管并开颅血肿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术后持续呼吸机辅助呼吸。术后持续昏迷合并肺部感染,遂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术前胸部CT见无名动脉高位变异(图1A),于胸骨柄上缘上方1.2 cm自气管左前方向右上方走行。术中气管套管置入困难且易脱出,调整后扩充气囊固定,术后频繁剧烈咳嗽,呼吸深快,痰量多,吸痰管置入有明显阻力感。复查胸部CT见气管套管于胸骨上缘、气管右前壁水平处进入气管,其尖端仅进入气管少许且紧邻无名动脉(图1B)。术后第8天,剧烈咳嗽时气管套管于气切口脱出,伴气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应用双水平气道正压 通气(BiPAP)治疗重症肌无力所致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2013年收治的重症肌无力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而使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23例,比较他们BiPAP 治疗前、治疗后2 h的动脉血气分析数据的变化,心率、呼吸频率及治疗2周后症状改善情况(QMG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3例患者中有18例无创机械通气治疗前患者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浆pH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分别为(108.7±17.6)次/min,(25.8±5.3)次/min,7.31±0.04,(58.7±13.3)mmHg,(53.8±7.8)mmHg; 治疗后2小时患者HR、RR、血浆pH值PaO2、PaCO2分别为(83.4±15.9)次/min,(21.1±4.9)次/min,7.36±0.04,(83.4±15.7)mmHg,(38.6±7.0)mmHg,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治疗前患者QMG评分为17.94±2.07分,治疗2周后患者QMG评分为(10.06±2.71)分,也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结论 BiPAP治疗对重症肌无力所致急性呼吸衰竭的有重要治疗价值,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ICH)早期血压波动对血肿扩大的影响,为控制性降压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HICH患者,依据入院时及入院后24h内复查头颅CT血肿量有无增多分为血肿扩大组(29例)和血肿未扩大组(64例),分析2组入院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2次头颅CT检查期间SBP分别超过150mmHg、170mmHg的频数百分比并以此作为血压波动评价指标。结果血肿扩大组SBP170mmHg的频数百分比显著高于血肿未扩大组(分别为43.4±11.8、24.1±10.1,P0.01);SBP150 mmHg的频数百分比(分别为73.4±6.6、70.5±10.8,P=0.189)、入院SBP[分别为(188.9±15.5)mmHg、(187.8±14.5)mmHg,P=0.731]、入院DBP[分别为(122.0±12.1)mmHg、(121.0±13.3)mmHg,P=0.722]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早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升压升高,血肿扩大与高水平的血压波动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脑出血早期应用丹参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传统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于发病24h后加用丹参治疗.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和64.5%(P<0.01),治疗第28d血肿体积分别为(7.12±1.26)ml,(15.67±1.22)ml,(P<0.01);灶周最大水肿面积分别为(0.92±0.01)cm2 、(1.66±0.04) cm2(P<0.01).结论 早期应用丹参治疗脑出血疗效确切,能促进血肿吸收,缩短脑水肿消失时间.  相似文献   

9.
持续声门下吸引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持续声门下吸引在预防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中的作用。方法根据是否行持续声门下吸引将2008—07~2009—06入住我院ICU行机械通气超过48h气管插管患者分为实验组(声门下吸引组)和对照组。分析2组患者VAP发生率及呼吸机使用时间。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VAP发生率分别为17.6%和34.6%,P〈0.05,呼吸机使用时间分别为268.4h和194.6h,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持续声门下吸引可降低VAP发生率,缩短呼吸机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0.
无创式机械通气与有创式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肌无力危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无创性错落式正压通气(noninvasive bilevel positive ventilation,BiPAP)和有创式机械通气(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IV)治疗重症肌无力危象(myasthenic crisis,MC)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4-12—2005-12北京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40例MC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4例行BiPAP治疗,16例行气管插管IV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 h和24 h行动脉血气分析并记录心率、呼吸频率。结果使用BiPAP治疗者中18例(75%)避免了行气管插管。两组治疗1、24 h后血气分析、呼吸频率和心率均明显正常化(均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V治疗组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抗生素使用率较高,而BiPAP治疗组胃部不适发生率明显为高(P<0.05)。IV治疗组住院费用较BiPAP成功治疗组高(P<0.05)。结论(1)对MC患者可首先采用BiPAP治疗,大部分MC患者可避免气管插管;(2)于MC发生前24 h行BiPAP和IV治疗其疗效相同,BiPAP治疗组并发症较Ⅳ治疗组少。  相似文献   

11.
<正>患者女性,53岁。因突发意识丧失12 d,于2014年11月25日入院。患者于2014年11月14日无明显诱因突发呼吸、心跳停止伴意识丧失,即刻于外院行心肺复苏(CPR)、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和电复律,同时辅以阿托品和肾上腺素(具体剂量不详)静脉注射,2 min后心率恢复至30次/min;持续呼吸机辅助通气20 min后自主呼吸恢复至3~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γ(IFN-γ)和热干预对人多形胶质母细胞瘤(GBM)U251细胞胞膜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体-I(MHC-I)类分子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U251细胞分为3个干预组:IFN干预组(IFN-γ500 U/ml诱导48h),热干预组(43℃热休克2h).联合干预组(IFN-γ500U/ml诱导48h+43℃热休克2h),分别行相应诱导干预.流式细胞仪(FCM)检测不同干预因素处理后的U251细胞胞膜MHC-I类分子和HSP70表达情况.结果 IFN干预组、热干预组、联合干预组U251细胞胞膜MHC-I及HSP70表达率分别为(89.92±3.45)%和(5.11±1.89)%、(78.89±2.02)%和(42.18±3.85)%、(96.00.4±2.63)%和(53.61±4.24)%.结论 双因素(IFN-γ500 U/ml诱导48 h+43℃热休克2 h)联合干预是U251细胞胞膜MHC-I类分子和HSP70双高表达的最佳体外诱导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联合呼吸兴奋剂泵治疗早期肺性脑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12—2015-12我院收治的早期肺性脑病患者88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早期肺性脑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常规治疗+无创呼吸机+呼吸兴奋剂泵)与对照组(常规治疗+无创呼吸机)。对比2组临床疗效、无创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前与治疗后2h、24h、48h意识状态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意识状态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h、24h、48h,试验组意识状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有效率93.2%(41/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4%(2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无创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呼吸机联合呼吸兴奋剂泵治疗早期肺性脑病的效果显著,能促使患者意识状态尽快改善,且能缩短无创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AECOPD患者呼吸机撤离中应用神经调节辅助通气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06-2014-06本院ICU收治有创通气机、病情基本控制的AECOPD患者120例,按照辅助通气模式分成2组,对照组60例采用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研究组60例采用神经调节辅助通气(NAVA)模式,比较2组患者呼吸力学指标、人机同步性指标及脱机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呼吸力学指标(PIP、Pmean、EAdiP、WOBp)平均值较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触发延迟时间、吸呼气切换延迟时间分别为(99.69±16.85)ms、(136.52±47.23)ms均短于对照组的(240.41±47.26)ms、(513.69±127.59)ms,且呼吸通气频率(29.85±6.23)次/min高于对照组的(20.12±8.26)次/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脱机情况,包括直接脱机、间接脱机、最终脱机及2d内再插管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ECOPD患者呼吸机撤离中应用神经调节辅助通气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BiPAP呼吸机治疗肺性脑病并昏迷患者的临床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应用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并昏迷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3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昏迷患者应用BiPAP呼吸机治疗,并记录治疗前和治疗后2h、1d、2d的生命体征及动脉血气分析变化.结果 治疗后pH、PaO2和SpO2升高,PaCO2下降,HR、RR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BiPAP无创机械通气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并昏迷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抢救和治疗方法,降低气管插管率,减少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静脉溶栓治疗缺血性卒中的预后与溶栓后24h及72h动脉收缩压变化的关系,研究血压变化规律作为提示溶栓预后早期指标的可能。方法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112例接受了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超早期缺血性卒中患者按90d的预后分为预后不良(改良Rankin评分2~5)和预后良好(改良Rankin评分0~1)两组,比较这两组患者在溶栓前及治疗后24h及72h的动脉收缩压变化情况。结果预后不良组溶栓治疗后24h收缩压降低为(7±8)mmHg,而预后良好组同期为(10±8)mmHg,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溶栓后72h收缩压降低为(8±8)mmHg,预后良好组为(1 0±8)mmHg,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后良好组溶栓治疗后24h内动脉收缩压下降幅度明显高于预后不良组,而溶栓后72h这种差异已经不明显。溶栓后24h收缩压的明显下降可能与溶栓治疗90d时的良好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序贯性建立人工气道对重症脑损伤患者救治中的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04-2014-03入住重症医学科(ICU)时APACHE-Ⅱ评分≥15分、4分≤GCS≤8分、ICU住院时间≥3d、估计气管插管超过3~7d者的重症脑损伤患者44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按不同方法实施气道开放,试验组采用序贯气道开放法,即在气管切开导管置入气管内之前仍保留气管插管,待气切导管完全正确放置,再拔除气管插管,全过程始终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常规组在气管切开造口过程中不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仅吸氧4~8L/min;观察2组患者的操作时间、APACHE-Ⅱ评分、生命体征、术后24h NSE水平、血气分析以及随访3个月的GOS评分。结果 (1)2组患者入科时、气管切开术前APACHE-Ⅱ、HR、RR、Bp、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切开造口术后与入科时APACHE-Ⅱ、SpO2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气管切开术后APACHE-Ⅱ、HR、RR、Bp、SpO2在2组患者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2组患者入科时以及气管切开前血气分析中的pH、PaO2、PaCO2和术后NSE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切开造口术后与入科时相比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2组患者的气管切开术后pH、PaO2、PaCO2和术后NSE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2组患者3个月后生存质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脑损伤患者因长期呼吸机辅助通气,采取序贯性人工气道开放法能确保其安全性,改善预后,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延髓肿瘤围手术期呼吸功能的麻醉管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延髓肿瘤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重点分析此类患者的麻醉期间和围手术期呼吸功能管理。结果 2014年1月至10月有28例延髓肿瘤患者入组,病理性质以胶质瘤为主;术前吞咽功能障碍及呼吸功能异常比率分别为46.4%(13/28)和3.6%(1/28),术中经鼻插管比率为42.8%(12/28);有75%(21/28)患者采取术后保留气管导管观察,出现呼吸功能障碍需要进行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通气分别为31.4%(9/28)和35.7%(10/28)。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呼吸功能异常率较良性肿瘤高。结论延髓恶性肿瘤术后常出现呼吸功能障碍,术后保留气管导管,尤其是经鼻气管插管,有助于术后呼吸功能管理,必要时进行气管切开术及呼吸机辅助通气。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降低肺部感染率提供参考。方法统计2015年1月-2018年5月作者所在医院神经外科2 190例患者一般情况、临床表现、手术相关及实验室等资料,分析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结果 2 190例患者中肺部感染158例(7. 2%),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年龄≥60岁、重度意识障碍、血清白蛋白 40 g/L、住院时间 14天、行气管插管或切开、使用呼吸机、手术创伤、糖尿病、吸烟史、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鼻饲饮食与肺部感染关系密切(P 0. 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意识障碍、血清白蛋白、住院时间、气管插管或切开、使用呼吸机、糖尿病、吸烟史、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均为独立相关因素(P 0. 05)。结论加强对患者肺部感染相关因素的重视与监控,有利于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措施,降低神经外科住院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与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周围水肿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144例,其中合并OSAHS患者78例.不合并OSAHS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66例,作为空白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脱水降颅压、降压、保护脑细胞治疗.在入院时行头CT检查并于24h内行夜间多导睡眠图(polymonography,PSG)监测.入院后24 h及第4天均复查CT,测量脑血肿体积和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动态观察脑血肿及血肿周围水肿变化.结果 伴或不伴OSAHS两组在年龄、性别组成、体重指数、血糖、血脂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相对水肿体积指数(relative edema index,REI)在入院时和24 h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入院第4天,OSAHS组水肿体积变化指数为0.96±1.35,明显高于对照组(0.40±0.45,t=4.149,P=0.000).不同程度OSAHS患者的水肿体积及水肿变化的分析结果表明,入院时不同程度OSAHS的脑出血患者的脑水肿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OSAHS组和轻、中、重组分别为1.05士0.65、0.84±0.48、1.20±0.54、1.10±0.40,F=1.061,P=0.374);入院24h和第4天时,随着OSAHS严重程度的增加,脑出血患者的脑水肿程度增加.水肿体积变化差异性分析显示,重度OSAHS合并症的患者,水肿体积增加更明显.水肿变化指数与OSAHS程度指标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呈明显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0.652(P =0.000).结论 OSAHS可加重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水肿恶化程度,且恶化程度与OSAHS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