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儿肌性斜颈全称“先天性胸锁乳突肌挛缩性斜颈”,多因一侧颈部肌肉-胸锁乳突肌变硬、挛缩而引起,以往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采取松解手术,但对不满1周岁的婴儿,不能施以手术,因此为治疗带来诸多不便。近两年来,笔者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出运用揉、按、点、拿、提等推拿手法治疗,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整理如下: 一、一般资料共收治53例,男25例,女28例,年龄最小46天,最大一周岁。  相似文献   

2.
小儿肌性斜颈又称先天性斜颈,原发性斜颈,是由于产伤、胎位不正\宫内异常压力及位置不良等原因使一侧胸锁乳突肌受伤,出血,血肿机化形成肌纤维变性挛缩:或一侧胸锁乳突肌血液供应受阻,引起该肌发育不全或发生缺血性纤维病变,造成缺血,本人按摩治疗小儿肌性斜颈9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小儿肌性斜颈又称先天性斜颈,原发性斜颈,是由于产伤、胎位不正\宫内异常压力及位置不良等原因使一侧胸锁乳突肌受伤,出血,血肿机化形成肌纤维变性挛缩;或一侧胸锁乳突肌血液供应受阻,引起该肌发育不全或发生缺血性纤维病变,造成缺血,本人按摩治疗小儿肌性斜颈9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是指小儿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或发育不良而致头颈部向一侧倾斜,颜面部旋向健侧,颈部活动受限,并常伴有患侧面颊部及眼睛较健侧变小的一种先天性肌性的颈部畸形疾病。临床中,斜颈除了脊柱畸形引起的骨性斜颈、视力障碍的代偿姿势性斜颈和颈部肌麻痹导致的神经性斜颈者外,一般是指患侧胸锁乳突肌挛缩形成包块而致头歪所引起的包块型肌性斜颈,以及患侧胸锁乳突肌、斜方肌等发育不良而致头歪所引起的营养不良型肌性斜颈。西医采用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天牖五部分刺法联合推拿手法治疗婴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推拿手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天牖五部分刺法治疗。治疗后通过彩超观察患侧胸锁乳突肌肿块厚度及挛缩长度,从而统计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通过彩超观察患侧胸锁乳突肌肿块厚度及挛缩长度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4.29%和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牖五部分刺法联合推拿手法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早期疗效优于单纯推拿手法。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肌性斜颈是由胸锁乳突肌纤维化挛缩所致,导致头部向患侧偏斜,颈部活动受限.发病率为0.3~1.9%.传统的开放胸锁乳突肌及周围短缩的筋膜切断松解是可靠的手术治疗方法,但是有颈部永久性疤痕及其表情有异常活动、伤口疼痛等并发症.近年来我院采用腔镜技术治疗11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微创效果明显.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患儿11例,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4~11岁,平均7.5岁.其中左侧8例,右侧3例.均头部向患侧倾斜,颈部活动受限,面部发育不对称.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天牖五部分刺法联合推拿手法对小儿早期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12月龄以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推拿手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天牖五部分刺法治疗。治疗后观察颈部旋转受限、颈部侧屈受限、颅面部不对称、胸锁乳突肌(SCM)肿块、胸锁乳突肌肌肉紧张消退情况,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颈部被动活动度改善、颅面部对称、胸锁乳突肌肿块消退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1.43%、77.14%,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牖五部分刺法联合推拿手法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早期疗效优于单纯推拿手法,为临床治疗小儿早期先天性肌性斜颈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张勇 《中医正骨》2000,12(6):60-61
自1996年1月~1998年8月,我们采用自制的斜颈弹性矫形装置配合手术治疗因软组织挛缩所致的颈部畸形56例,取得了满意效果,介绍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56例,男38例,女18例。其中先天性肌性斜颈49例,颈部烧伤后疤痕畸形6例,外伤后疤痕畸形1例。先天性肌性斜颈的年龄为2~13岁,疤痕畸形的患者中,年龄在3~15岁的有4例,另外3例为成年人,最大者57岁。外伤及烧伤后疤痕畸形创面均在颈前部及侧前部。先天性肌性斜颈给予行胸锁乳突肌部分切除加局部软组织松解,疤痕畸形病人行疤痕切除,软组织松解,大块中厚皮片植皮覆盖创面。术后用斜颈弹性矫形装置矫正…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肌性斜颈是一种以患侧胸锁乳突肌纤维化病变为特征的小儿头、面、颈部发育畸形的常见病,发病率为0.3%.2%。我院口腔颌面外科自2002年1月-2008年7月收治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27例,采用胸锁乳突肌起点切断配合术后颈托矫正的治疗方式,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肌性斜颈是一侧胸锁乳突肌发生纤维性挛缩后的畸形。一般认为是一侧胸锁乳突肌在难产时受伤发生出血、机化,以致纤堆变性后引起该肌挛缩。  相似文献   

11.
推拿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须重视促进颈肌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笑 《江苏中医药》2005,26(12):51-51
先天性肌性斜颈是以单侧胸锁乳突肌为主的颈部肌肉挛缩或发育不良所致的小儿畸形,1岁以内者以推拿为主要治疗手段.但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部分医生的治疗仅停留在按摩胸锁乳突肌挛缩的包块上,忽视对除胸锁乳突肌以外的其他发育不良的肌肉进行治疗,从而使治疗不彻底,甚至劳而无功.故笔者认为,在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时,不仅要重视对病变胸锁乳突肌本身的治疗,还要有效地促进周围相邻肌肉的发育,二者并重,才能达到有效治疗本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小儿肌性斜颈又称先天性斜颈,以头向患侧歪斜,前额、颜面旋向健侧为特点,其病理变化主要是患侧胸锁乳突肌发生纤维性挛缩,失去了原有的功能所致.笔者采用推拿、针刺桥弓穴为主治疗小儿肌性斜颈60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推拿手法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高频超声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临床诊断为肌性斜颈患儿的超声声像图,经过6个月推拿治疗,进行超声声像图前后对比。结果:推拿治疗肌性斜颈患儿胸锁乳突肌超声声像图均有明显改善。结论:推拿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有效。  相似文献   

14.
正斜颈可分为先天性肌性斜颈和先天性骨性斜颈。前者是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引起的头颈歪斜的先天性颈部畸形,多发现于出生后两周左右,很多见;后者是因颈椎骨质发育畸形所致的斜颈,较少见。小儿肌性斜颈是临床常见病,有报道其发病率为0.4%~1.3%。基本病理变化是胸锁乳突肌水肿、变性、坏死,最后为纤维组织所替代。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颜面畸形及骨骼变形,严重影响少儿的身心健康,影响其日后的社交生活[1]。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医按摩配合功能训练治疗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先进行颈肩部手法按摩,然后予以功能训练(颈前屈、后伸、旋转、侧屈,肩关节前屈、后伸、内收、外展、内外旋转),分别在治疗1月、2月、3月后观察胸锁乳突肌长度变化及颈部活动情况。结果:痊愈14例,好转8例,治愈率 63.64%。总有效率为100%。治疗前胸锁乳突肌挛缩长度与治疗后不同阶段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不同疗程间胸锁乳突肌挛缩长度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早期颈肩部按摩配合功能训练是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康复的理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齐熙堃  吕忠礼 《河北中医》2010,32(9):1378-1379
先天性肌性斜颈是一种儿科常见病、多发病,是由于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而引起患儿颈部歪斜,头偏向患侧,额面旋向健侧,原因多是因为孕期胎位不正,患儿在宫内受到挤压,导致头部向一侧偏斜位置不变,影响颈部肌肉血液循环,发生缺血性纤维病变,进而导致胸锁乳突肌挛缩,或分娩时因各种原因导致一侧胸锁乳突肌缺血性挛缩或出血形成肌纤维变性挛缩。若早期得不到及时、合理的治疗,随着年龄增长,畸形逐渐加重,不仅会引起面部畸形、颈部活动受限,严重者可导致脊柱弯曲、胸廓受累、斜视,给患儿带来沉重的精神负担。2008—03—2009—10,我们采用推拿配合功能训练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60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7.
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是指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而造成的颈项歪斜。肌性斜颈起初是因纤维细胞增生和肌纤维变性,最终全部为结缔组织所代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手术治疗先天性肌性斜颈的远期疗效。方法:对1995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52例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实施胸锁乳突肌下切断术治疗,术后随访。结果:术后随访3.5~13.5年,平均8.6年。其中优44例,占84.6%;良5例,占9.6%;差3例,占5.8%;优良率94.2%。结论:先天性肌性斜颈患儿实施手术治疗远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小儿斜颈俗称“歪头”,是指头向患侧倾斜,颜面旋向健侧为主要特点的病症。引起斜颈的原因很多,如先天性颈椎异常、颈椎结核、颈椎损伤等,而以肌性斜颈较为多见。肌性斜颈的主要病理是一侧胸锁乳突肌发生纤维性挛缩,其病因尚未完全确定,有不同看法:1.认为分娩时一侧胸锁乳突肌因产道或产钳挤压受伤出血,血肿肌化形成挛缩。2.认为分娩时,胎儿头位不正,阻碍一侧胸锁乳突肌血运供给不足,引起该肌缺血性改变,肌纤维水肿、坏死及继发性肌纤维增生最后引起肌肉挛缩造成肌性斜颈。  相似文献   

20.
本病以颈部一侧胸锁乳突肌呈现梭状硬块,并以头向患侧,前倾,面部旋向健侧为主要特征,故又称“胸锁乳突肌肌化症”。本文讨论的是一侧胸锁乳突肌挛缩造成的肌性斜颈。在临床上,还有极个别是由于颈椎畸形引起的骨性斜颈、视力障碍的代偿姿势性斜颈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