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了解外源性褪黑素对大鼠体温及活动度昼夜节律的影响及其可能的调节机制。方法 正常光照条件下,24h连续记录大鼠的体温及活动度的变化,以不同剂量褪黑素在不同的昼夜时间给药观察体温和活动度节律的变化。结果 大鼠的体温及活动度存在昼夜节律性,给药后昼夜节律性不消失;但体温振幅减小,中值降低。黑暗中期给药后,峰值位相显著延迟;活动度振幅增加,中值显著降低,峰值位相延迟。结论 外源性褪黑素不能使体温或活动度的昼夜节律消失,而只是改变昼夜节律的参数。褪黑素可分别调节体温和活动度的昼夜节律,但对活动度的调节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观察在子、午、卯、酉不同时辰电针"肾俞"穴对"阴虚"、"阳虚"大鼠体温昼夜节津的调整作用.结果发现,正常大鼠的体温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变化,峰相位接近暗置期的中点;"阳虚"大鼠体温昼夜节律消失,节律中值显著降低,振幅下降,峰相位超前;"阴虚"大鼠的体温仍保持昼夜节律性波动,节律中值、振幅有升高趋势,峰相位迟后.不同时辰针刺对"阳虚"、"阴虚"大鼠体温昼夜节律的峰相位有不同的影响:酉时施刺能有效恢复"阳虚"大鼠的体温节律相位;卯时施刺对"阴虚"大鼠的体温节律相位的恢复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褪黑素对大鼠体温及活动度昼夜节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外源性褪黑素对大鼠体温及活动度昼夜节律的影响及其可能的调节机制。方法 正常光照条件下,24h连续记录大鼠的体温及活动度的变化,以不同剂量褪黑素在不同的昼夜时间给药观察体温和活动度节律的变化。结果 大鼠的体温及活动度存在昼夜节律性,给药后昼夜节律性不消失。但体温振幅减小,中值降低,黑暗中期给药后,峰值位相显著延迟;活动度振幅增加,中值显著降低,峰值位相延迟。结论 外源性褪黑素不能使体温或活动度的昼夜节律消失,而只是改变昼夜节律的参数。褪黑素可分别调节体温和活动度的昼夜节律,但对活动度的调节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生物钟是身体内部的时钟,通过控制能量、生长、情绪和衰老的影响来调节器官和活动、休息周期.昼夜节律是内在产生的节律,大约24 h为一个周期,昼夜节律定时系统调节生理和行为的昼夜节律,促进机体预期环境中节律改变并且做出重要的适应机制.而且,昼夜节律使机体能够达到最理想的能量利用和再生.事实上几乎所有人类生理活动(睡眠-觉醒周期、体温、激素分泌等)都遵从24 h节律.然而,现代生活方式可能扰乱昼夜节律.这种昼夜节律钟的功能障碍,被认为是很多临床症状包括睡眠障碍、胃肠道疾病、代谢综合征、感染甚至癌症发生的一个重要促进因素.本文就节律系统在胃肠道中的作用以及破坏这个系统的临床后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体温昼夜节律特征.方法:根据CFS诊断标准及临床研究大纲筛选20例CFS患者,配对筛选29例健康受试者,应用时间生物学的研究方法进行24 h核心体温动态检测,分析节律特征.结果:①两组体温都存在明显昼夜节律(P<O.001)且组问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CFS患者的体温节律紊乱特征是振幅减小和峰相位后移.结论:CFS具有内源性病理节律改变机制(体温调控系统功能减弱及内源性兴奋点后移),这一机制可能是CFS患者广泛存在持续疲劳、睡眠障碍、认知功能下降、情绪异常、食欲减退等临床表现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6.
松果体对大鼠体温节律调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大鼠体温调节的中枢机制。方法通过毁损SCN和松果体以及在松果体中注入MTX,观察大鼠一天中体温的变化规律。结果毁损SCN后不影响大鼠的体温和昼夜节律性。毁损松果体以及在松果体中注入MTX后,大鼠的体温明显下降,并且昼夜节律性也消失。结论松果体通过MT调节大鼠的体温节律。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内源性精氨酸加压素(AVP)在大鼠体温昼夜节律中的作用与性别差异。方法实验用成年雄性和雌性SD大鼠,在22℃环境温度下,明暗时间各为12 h,昼光时间为06:00 h~18:00 h,同步无线遥测体核温度(Tc)和动物活动的昼夜节律变化。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浆中AVP的浓度。结果 (1)当大鼠在昼光期中体核温度明显降低时,血浆中的AVP水平明显提高,但雄性大鼠血浆中的AVP浓度高于雌性;(2)在昼光期中V1a受体阻断剂能够升高体核温度,而且雄性大鼠的体温升高反应大于雌性。结论实验结果证明:(1)内源性AVP通过V1a受体参与大鼠体温昼夜节律的调节过程;(2)内源性AVP在大鼠体温昼夜节律中的作用有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 是观察内源性精氨酸加压素(AVP)在大鼠体温昼夜节律中的作用与性别差异.方法 实验用成年雄性和雌性SD大鼠,在22℃环境温度下,明暗时间各为12 h,昼光时间为06:00 h~18:00 h,同步无线遥测体核温度(Tc)和动物活动的昼夜节律变化.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浆中AVP的浓度.结果 (1...  相似文献   

9.
电针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病理节律的调整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电针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病理节律的调整作用。方法:20例CFS患者与20例健康受试者进行对照,CFS患者采用电针肾俞、足三里进行治疗。应用时间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对患者治疗前后以及健康受试者进行24h核心体温、心率、血压、唾液皮质醇和褪黑素的动态检测。结果:余弦法分析发现,健康组和CFS组治疗后各项指标都具有昼夜节律(P〈0.05);CFS组治疗前舒张压昼夜节律消失(P〉0.05),其余指标具有昼夜节律(P〈0.05),但CFS组治疗前昼夜节律振幅低于健康对照组,且核心体温、心率、血压和褪黑素峰值相位后移而皮质醇峰值相位超前;电针治疗后,CFS组振幅明显提高,峰值相位接近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CFS存在昼夜节律紊乱现象,电针对其具有良性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10.
周芳 《重庆医学》2012,41(4):409-410
褪黑素(melatonin,MT)主要由松果体分泌,故又名松果体素。褪黑素的合成受视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 nuclei,SCN)控制。SCN控制着体温和褪黑素分泌的昼夜节律。外周褪黑素水平可以反映机体活动的昼夜节律,比如工作时间昼夜颠倒,时区更换都伴随血清褪黑素水平的变化,因此血清褪黑素水平已经被作为反映生物节律的生物学标记物。  相似文献   

11.
Twenty-four hour (circadian) rhythmicity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biological variability associated with studies relating to biomarkers of aging. Chronobiological testing techniques must be utilized because (1) many variables that are related to the modulation of metabolic output vary dramatically at different times of the day; (2) various experimental variable and treatment groups must be synchronized with environmental cues that control circadian rhythms; and (3) multiple circadian variables may interact together to modulate the rate of aging. The rhythm for physiological factors such as whole animal metabolic output, body temperature, heart rate, urine flow, potassium, etc. were found to be dissociated or altered by the senescence process; behavioral variables such as spontaneous activity, wheel running, feeding and drinking, verbal performance, as well as sleep-wakefulness rhythms, seem to be accurate predictors of biological age. Circadian rhythms for a variety of enzymes of intermediary metabolism which are directly associated with energy metabolism have been well documented. These well-defined rhythms of enzyme activity have also been shown to degenerate with aging. Rhythms tend to lose amplitude as activity falls with age and as a general loss of regulation (especially time of day where maximal activity might be found) of activity across the 24-h span occurs. As with behavioral variables, changes in enzyme rhythms appear to accurately predict aging. Generally speaking, the loss of temporal organization with age, characterized by decreased circadian amplitude, loose internal synchronization, and poor response to external environmental time queues, is associated with poor health states and decreased longevity. Temporal rhythms for whole animal parameters are highly correlated with molecular events, such as regulation of cellular metabolism. DNA repair, and gene expression. Automated data acquisition and process control systems will be required for future chronobiological studies to develop biomarkers of aging.  相似文献   

12.
生理节律是由内源性节律振荡器驱动的生理表现与行为的昼夜循环。这些循环由内生的能够适应器官生理需求的生物钟系统产生,包括生物钟基因参与的3个负性和1个正性转录、翻译及转录后事件环路。心血管参数随生理节律的波动而变化;不同类型的心血管事件具有因昼夜而不同的表现形式。因此,明确这种分子钟及其机制可能最终使人类更好的掌握在生理节律调控下的疾病及其有效治疗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与ST-T异常改变以及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对56例高血压病患者同步检测24 h动态血压(ABP)和动态心电图(DCG),分析其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与发生心肌缺血、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结果:血压昼夜节律下降、消失占83.9%,呈非杓型ABP曲线占76.8%;DCG有ST-T改变分别占28.5%和55.3%;房性、室性心律失常较多见分别占78.5%和39.2%;ST-T改变和房性、室性心律失常与ABP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白天最低值)及最高值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24 h ABP和DCG同步监测高血压患者,其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与心肌缺血、心律失常有密切关系,更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阳兴  黄漫  卓兆麒 《中外医疗》2010,29(11):102-103,106
目的观察七氟醚吸入麻醉下开胸手术患者围麻醉期体温度的变化。方法择期行开胸手术患者67例,ASAI~Ⅱ级,采用七氟醚麻醉。以鼻咽温度代表中心温度,臂-指温度差表示血管收缩程度,体表温度通过Ramanatyan公式计算。观察诱导前、诱导后即刻、15、30、45、60、90、120、150、180min,停药时、停药后5、10、15、20min的温度、全身耗氧量和产热量的变化。结果与诱导前比较,患者耗氧量和产热量在诱导后15min到停药后10min时均降低,耗氧量和产热量在停药20min时升高,诱导后30~180min时体表温度升高(P〈0.05);与停药时比较,停药后15、20min时耗氧量、停药后20min产热量增加(P〈0.05);与诱导后即刻比较,中心温度在诱导后90min到停药后20min时降低(P〈0.05);平均臂-指温度差在诱导后即刻由〉0℃降低到〈0℃,停药时又升为〉0℃。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开胸手术患者围麻醉期中心温度降低,与体表温度升高、耗氧量和产热量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昼夜节律下心力衰竭兔心肌细胞自发性钙火花发生率、时空特性及对交感刺激的反应。方法家兔心衰模型采用主动脉返流加主动脉缩窄的方法制作,依据相隔12 h的昼夜节律将心衰动物分为静息组及活动组,并分别按时间点分离心肌细胞(每组24个细胞),使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技术制作细胞悬浊液并进行观察,测量钙火花发生率、幅值、半高宽、半高时程、上升时间和半衰减时间的变化。结果静息组心肌细胞自发性钙火花发生率及钙火花幅值、半高宽、半高时程、上升时间和半衰减时间明显低于活动组(P〈0.05);给予ISO灌流后,静息组心肌细胞钙火花发生率及时空特性参数明显高于活动组(P〈0.05)。结论昼夜节律可影响衰竭心肌细胞局部钙释放及交感反应性,其可能是夜间或静息状态下高发室性心律失常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生物钟是生物体对环境长期适应而形成的自主计时机制。生物钟基因调节人体多项生理活动,比如睡眠-觉醒、激素分泌、细胞代谢和免疫调节等,其目标是使细胞、组织以及器官能够有序、协同作用,并呈现明显的节律。女性生殖功能受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昼夜节律调控。由于外界因素引起的昼夜节律中断与女性各种生殖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有关,包括月经失调、流产和生育力下降等。本文旨在从月经周期中卵泡发育的调控、排卵、胚胎着床以及妊娠维持等多个方面介绍生物钟在女性生殖方面所起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适合沙疗实际的人体下肢热调节模型,为维医沙疗的研究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综合考虑沙疗情况将人体下肢进行分节段、分层处理,对于每一层建立具体的热平衡方程,针对沙疗热调节模型给出合理的生物传热方程,对传热方程的每一项给出沙疗模型,分析沙疗时的换热方式,并对下肢各层进行模拟计算。结果从模拟计算结果可知随着沙体温度增加,人体热调节作用更加明显。越靠近体核,下肢各层温度随沙体温度升高的变化越小,体核温度基本保持恒定。结论从生物传热的角度建立了人体下肢热调节模型,为推广维医沙疗具有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王翠翠  常虹  宋扬 《当代医学》2010,16(19):31-32
光照治疗和应用外源性褪黑素是近几年治疗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障碍的研究热点,然而不恰当的治疗时间不但不能缓解病情反而使病情加重,所以正确评估睡眠时相是决定治疗时间的前提。目前测量核心体温和掌握人在睡眠时内源性褪黑素的释放曲线是评估睡眠时相的主要手段,由于临床工作繁忙,这些方法很少被应用。本文将介绍一种评估睡眠时相的简便方法,以及用光照和褪黑素治疗最具代表性的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障碍,即睡眠时相延迟综合征和睡眠时相提前综合征,对其理论基础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热射病是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导致机体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等多器官系统损伤的严重临床综合征。热射病可致肾脏损伤,其可能的机制有电解质紊乱与氧化应激损伤、高温的毒性作用、凝血功能障碍、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及内毒素血症和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热射病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液体复苏,然而由于热射病液体管理仍未统一,其规范化的治疗仍有待完善。本文就热射病肾损伤的机制及液体管理进行综述,以加深对热射病理解,为其防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