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黄帝内经》提出“五脏藏神”理论,即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基于此,失眠与焦虑共病的内在病机当为“神不得藏”,其中以“心神”“肝魂”“脾意”为辨治重点。心不藏神则神烦,治当安心神,方选天王补心丹加减;肝不藏魂则惊悸,治当归肝魂,方选一贯煎化裁;脾不藏意则郁结,治当宁脾意,方选归脾汤出入。同时,基于五脏一体观,亦应重视肺、肾二脏的藏神功能。各脏神有所藏,则失眠与焦虑得平。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2.
王行宽教授根据《内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学说立论,提出从"心肝肺-神魂魄"之神三维体系来论治不寐病,治疗时尤其重视心、肝、肺三脏调燮,以安定神魂魄,使之入舍。并以百合安神汤为基础方,在临床实践中颇获良效。本文总结了王行宽教授从神三维体系论治不寐的思想和临床治验。  相似文献   

3.
试论病毒性心肌炎伴发情志改变的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藏神是心的主要生理功能之一,又称心主神明或主神志,而气血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病毒性心肌炎属于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心之气阴两虚,标实为热毒,兼夹痰瘀,由于疾病缠绵难愈,病程中首见心神伤的改变,继则伴见它脏神志损伤,对患者的预后造成不良转归。针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伴发的不同情志改变,临床可根据"五神脏"之说辨脏论治,使患者生理、心理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4.
四逆散病机源流探讨及治疗瘿气病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静  刘美莲 《辽宁中医杂志》2008,35(9):1324-1325
四逆散出自张仲景的《伤寒论》“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方由甘草、枳实、柴胡和芍药4味药组成,药物精少而配伍严谨,临床应用较广,受历代医家所推崇。研究其机理确实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四逆散原方在少阴病篇,少阴病病证提纲是“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少阴属心肾两脏,心肾两虚,阳气衰微,无力鼓动血行,则脉微;阴血不足,脉道不充,则脉细。心肾阳虚,阴寒内盛,神失所养,则但欲寐。然四逆散在临床上多用治肝胃气滞,肝脾不和证,如何正确理解仲景所说的四逆散,弄清四逆散的源流就很重要。  相似文献   

5.
王新志 《中医杂志》2007,48(5):473-474
“心气实则笑不休”语出自《灵枢·本神》,其意为心气实则心志有余而笑不休。中医认为:心藏神,在志为喜,在声为笑。笑不休,病位在心,病性属实。证之临床,喜笑不休属心之实者的确不少见;而属于心之“虚”者也不鲜见。试探讨之。中风后笑不休常见于中风并发症,尤其是多次中风后。  相似文献   

6.
心气虚证的心功能表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中医心脏理论形成,是渐进发展的过程。李述宗将此概述为3个阶段:《内经》上的心,主血脉而又藏神;李梴的心有二,血脉之心与神明之心,王清任的心只有一,主血脉而不藏神。基于心脏理论认识深化,心气虚证概念而演变。《灵枢·本神篇》说:“心气虚则悲”。姜春华认为此实代表神经衰弱。史载祥认为内经及后世论及心气虚,从心主血脉、心藏神兼论引出,心气虚主要从心主血脉表达,并与神志、梦境变化的心气虚明确区分,近代才公认。  相似文献   

7.
张瑞彬 《河北中医》2011,33(3):377-378
脏躁是由情志内伤所致,以精神抑郁、烦躁不宁、悲忧善哭、喜怒无常、精神恍惚不定为其主要症状。始载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篇》,曰:"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多发于中青年女性,相当于现代的癔病、神经官能症、围绝经期综合征等。脏躁病的病因病机总以情志所伤、心神失养、心神被扰为其关键。然心藏神,肝藏魂,脾藏意,肺藏魄,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内经》心藏神的机理进行了分析,认为心主广义之神,神为人体阴阳气血变化所产生的各种“形征”的代名词;心主狭义之神心,是接受外来刺激及反应的器官并统帅诸脏。  相似文献   

9.
熊为锋  贺娟 《环球中医药》2022,15(4):596-599
目前中医学界多认为胸痹病属于现代医学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但笔者认为,在病位上胸痹应包括心、肺两个脏的疾病;在病机上,二脏有差异,心之病多虚、肺之病多实;在治疗上,二者用药各有侧重,于心则温阳益气通脉、于肺则祛痰化饮理气,一偏补、一重泻.目前中医界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治疗偏于活血化瘀疗法,是以泻为主,既非补...  相似文献   

10.
慢性肾炎,即祖国医学称之为水肿病,一般以脾肾功能失调,迁延日久,湿热内蕴,脾虚则运化无力,肾虚则关门不利,精气不藏而出现浮肿、小便不利、尿蛋白难降等症。笔者对慢性肾炎作一些探索,现略述如下:祖国医学并无慢性肾炎之称,一般多从水肿、血尿、虚劳、腰痛等论治。慢性肾炎的病理机制非常复杂,中医一般从水肿论治,认为是由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所致。张景岳曰:“凡水肿等症,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为气,其标在肺、水惟畏土,其制在脾”。如肾不藏精,气阴两虚;脾虚则运化无力,水湿潴留;肺主…  相似文献   

11.
卢尚岭治疗室性早搏经验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院卢尚岭教授诊治室性早博主张分虚实两端,实证调肝,虚证养心。以自拟疏解汤、益心汤用于临床,疗效满意。一病在心肝,证分区实室性早搏病涉心肝二脏,证有虚实之分。本病患者以自感胸闷、心悸、心跳间歇为主诉,脉结或代为临床特征,属中医“心悸”、“征忡”范畴。心藏神,神赖血养,血行于脉,脉主于心。心悸不宁,脉来结代,显系心神不守,而血脉失于主持,故曰其病在心。卢师从长期临床观察中发现,根据患者发病年龄、原发性疾病,以及兼见症状与诱发、加重因素等不同情形,大致可将本病分为虚实两类。1.实证多责之肝经郁火,火…  相似文献   

12.
从五脏化生精气血的能力探讨抑郁症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从五脏化生精气血的能力入手 ,通过分析各脏对思虑过度的耐受性 ,探讨抑郁症的发病机制。肝主疏泄且藏血 ,可暂时助心行思 ,但因其不能直接化生气血 ,对抗思虑过度的能力较弱 ,故为情志之弱脏 ,常首先受难 ,并诱发其他病变 ;脾可直接化生气血 ,又统血 ,与心共同成思 ,为养神固神之脏 ,对抗思虑过度的能力较强 ,但易为肝乘而失运化 ,产生痰浊而蒙蔽心神 ;肺能够化生气血 ,强力支持心主神明功能 ,为情志之辅脏 ,不易受累 ;心主血生血 ,对抗思虑过度的能力最强 ,为情志之君脏 ,但易为痰浊蒙蔽 ;肾藏精 ,精可转化为气血 ,为他脏所用 ,是储备之脏。最后提出抑郁症初期以肝郁为主 ,中期以心脾两虚为主 ,后期则是五脏俱虚。  相似文献   

13.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临床中一类常见疾病,临床多表现为皮肤粘膜苍白、耳鸣、倦怠、心悸、头晕、气短等症状,近年来其发病率也在逐渐升高,但现有的西医治疗手段少,且远期疗效欠佳、复发率较高;而中医药在防治血液系统疾病中通过辨证论治具有一定优势,中医认为血液系统疾病属血证病、虚劳病,归其病因不外乎虚实、寒热之属,钟新林教授在临床中发现再障多为虚、寒之证,而心为火脏,主血脉而藏神,神主脏腑生、长、化、收、藏,血脉虚而神不藏,故现心悸、头晕、倦怠之症,以此钟新林教授在诊治血液疾病中从心生血入手,用其独到之处从心与血方面论治,运用益心火、补脾胃、滋阴血之法,在临证过程中屡获奇效。  相似文献   

14.
专家论治阳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治阳萎原则,实则治肝,用疏肝解郁、清肝利湿、活血通窍;虚则治肾,用滋阴降火、温补肾阳。治肾莫若治心,填精莫若疏肝理气,温补莫若清热,朴虛莫若泻实。辨证把握精、气、神三者关系,围绕心肝脾肾四脏和冲任督三脉。施治药针并施,辅以精神心理疏导、性教育。  相似文献   

15.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一、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故实脾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其余,是其义也.余脏准此.  相似文献   

16.
总结柏正平主任医师治疗缓解期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经验。认为主要病机为虚实夹杂,以虚为主。虚以肺、脾、肾三脏亏虚为主,涉及于心;实则以痰饮、瘀血为重;辨治宜扶正固本,重视化痰逐瘀。并举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7.
基于邓铁涛教授的五脏相关理论,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及其并发症的病机演变规律。COPD的主病之脏为肺,同时与脾、肾、心、肝等密切相关,互相影响可致他 脏之病。COPD患者反复外感后,可导致肺气亏虚,痰湿内生。痰留肺间致本脏传变而出现支气管扩张、肺癌;气虚不能助 心行血,心血瘀阻则致高血压、心功能不全等心血管疾病;肺气亏虚,子病犯母,脾胃运化失司,痰湿内生则致胃食管反 流病;肺气郁滞,肝失疏泄则致焦虑、抑郁等情志病;肺虚及肾,肾精亏虚,骨软无力则致骨质疏松;肺脾肾虚,呼吸不 利,气道肌肉失养则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肺胀病久,肺脾肾阴津亏损,燥热内盛则为消渴。临床治疗 COPD应首先注意筛查其合并症,基于五脏相关理论,综合调理全身脏腑以防治COPD合并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中医认为,肾主四肢之骨,脾主四肢之肉,肝主四肢之筋,心主四肢之脉。故四肢之病在脏,多责于脾、肝、肾、心。人体十四经络,遍布周身,其中十二正经循行于手足,有六条经络是经过手指端,即手三阴(肺、心包、心)经,从胸走手,行于手臂内侧;  相似文献   

19.
通过归纳大脑不同部位异常放电产生的癫痫证候学特点,结合中医五神脏功能异常所产生的证候特征,比较二者之间的异同,探讨其中的关联。结果发现,额叶癫痫证候特点与肝及所藏肝魂功能失常表现高度相似;颞叶癫痫证候表现与心、肝、脾及其所藏神、魂、意功能失常表现相符;枕叶癫痫证候特点与肝、肾及所藏魂、志功能失常表现相似;顶叶癫痫证候特点与肺、心及所藏魄、神功能失常表现有一定关联;岛叶癫痫证候特点与脾及所藏意失常表现相符。  相似文献   

20.
《山东中医杂志》2017,(9):743-746
阐述从心论治耳鸣的理论基础,认为心与耳经络相连、藏神相通,耳鸣常由心气、心血失调,心神紊乱引起,故耳鸣的治疗应不仅从肺、肝、肾、脾四脏着手,还应关注肺、肝、脾、肾与心的关系,注意对心的调养。根据临床经验,认为与心相关之耳鸣可分为心火上炎、心血亏虚、心肾不交三型,并拟清心聪耳止鸣汤、补心安神止鸣汤、清心滋水止鸣汤分别治之,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