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椎动脉型颈椎病X线片的特征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X线片的特征与临床关系。方法 对42例椎动脉型颈椎病X线片进行测量和临床分析。结果 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X线片显示:颈椎生理弧度变直、颈椎不稳、钩椎关节增生。结论 颈椎曲度改变及颈椎不稳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80例颈椎病x线侧位平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有58例显示具有诊断意义的x线征象,占总病例的75%。主要表现在:椎间隙狭窄、骨质增生、颈椎移位、生理曲度改变、椎体不稳等。作者认为x线检查对颈椎病诊断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退行性颈椎不稳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颈椎退行性不稳定是指有椎间盘退化、变性,引起颈椎各结构不能维持其椎体之间的正常关系。因临床上所常见的颈椎不稳主要是创伤性颈椎不稳,所以长期以来人们对颈椎退行性引起不稳未给予足够重视,临床医师对其认识比较混乱,未形成统一的判断标准,治疗手段也不同。随着近年来颈椎病发病率的增高,对脊柱生物力学的研究不断深入,对颈椎退行性不稳的研究也逐渐深入。本文拟对近年来有关颈椎退行性不稳的治疗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颈椎骨折、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节段性不稳、单节段或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在临床中并不少见。随着MRI的普及及广泛应用,我们发现有很多病例的脊髓压迫均来自前方。从治疗的角度来说,以往的环锯法减压,单纯开槽减压在维持减压节段椎节的高度和生理曲度以及稳定性方面均存在一定缺陷,远期随访效果并不理想。自1999年起,我们采用颈椎前路开槽减压自体髂骨植骨或加自锁钢板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节段性不稳、单节段或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等病例39例,平均随访16个月,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X线平片诊断颈椎退行性改变在指导临床手法治疗颈椎病过程中的重要价值。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142例颈椎病病例,结合临床分型,总结其X线平片所见:其中受累部位椎间隙狭窄,钩椎关节增生性改变,椎体后缘骨化骨嵴形成,后纵韧带钙化,椎体管比例失调,椎间孔变形、变小等为颈椎退行性改变的主要X线表现。结果颈椎各种位置的X线摄片检查,能够证实颈椎骨性结构退行性改变所引起的椎管、椎间孔狭窄从而造成神经根、脊髓和椎动脉受压而引发的各型颈椎病。结论X线摄片检查不仅在诊断颈椎退行性改变时有重要价值,而且其影像表现及数据在临床选择颈椎病的治疗方案时,更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颈椎病的影像学表现(附8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税永平 《中外医疗》2010,29(25):14-14,16
目的分析青少年颈椎病的影像学特征,探讨其发病原因与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81例30岁以下临床诊断为颈椎病且影像学有异常的青少年患者的病因、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发现多数为非骨软骨性改变,即以颈椎曲度异常最多(100%)。结论颈椎生理曲度的改变是青少年颈椎病的主要影像学特征。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颈椎病的X线平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金国  胡茂能  余梁 《安徽医学》2011,32(4):509-510
目的 探讨青少年颈椎病的X线特点.方法 收集年龄在12~30岁之间经临床确诊为颈椎病的病例5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颈椎生理曲度变直的52例,颈椎失稳15例,1~3个椎体缘骨质增生的12例,前纵韧带或项韧带钙化7例.结论 青少年颈椎病的X线平片主要表现为颈椎曲度的改变、颈椎失稳及1~3个椎骨的骨质增生;仅有颈椎生理曲...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退变性颈椎不稳在脊髓型颈椎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手术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了2002年~2006年应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加植骨融合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合并颈椎失稳患者18例,分析了患者术前及术后颈椎伸、屈侧位X光片。结果18例患者术前均有颈椎不稳,不稳定节段为1个者6例,2个者9例,3个者3例;颈椎不稳主要发生于C3~C4和C4~C5,偶见于C5~C6和C6~C7;18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年9个月,所有患者术后手术疗效评价(JOA)评分均比术前有显著提高(P〈0.01)。就恢复颈椎生理弧度的效果对颈椎椎不稳的改善效果而言,融合笼(钛网)植骨植入术亦优于自体髂骨植入(P〈0.05)。结论退变性颈椎不稳并不是单独存在的疾病,而是缓慢进行性发展的力学状态改变,常和脊髓型颈椎病伴随发生,并对后者的进展起推波助澜的作用,密切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才能做到早期发现、早期处理,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疾病 ,病情严重者需手术治疗 ,合并颈椎关节不稳者还需进行颈椎内固定术。而经颈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在生物力学稳定性上明显优于其它常规的颈椎前路、后路固定及前后路联合固定手术方法[1] ,虽然此类手术方法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但由于手术难度大且有一定风险 ,因此目前国内外开展较少。现将我院对 2 3例患者颈椎病合并颈椎关节不稳行椎管减压、经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前后的护理经验介绍如下。临床资料 我科 2 0 0 1年 7月~ 2 0 0 2年 9月 ,共收治颈椎不稳患者 2 3例。男 15例 ,女 8例 ;年龄 2 5~ 76岁 ,平均 5 …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青少年颈椎病的影像学特征、原因及早期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30岁临床诊断为颈椎病且影像学有异常的青少年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并对异常征象进行比较.结果:青少年颈椎病的影像学特征为颈椎生理曲度异常、(软性)椎间盘突出或膨出、椎间韧带肥厚、颈椎失稳、侧隐窝及椎间孔狭窄等非骨软骨性改变为主要特征.非骨软骨性改变中以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最多(97.78%).结论:颈椎非骨软骨性改变特别是颈椎曲度异常是青少年颈椎病的主要征象特征,颈椎生理曲度异常可作为青少年颈椎病的一种X线客观诊断标准,对青少年颈椎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杨禹 《求医问药》2011,(3):22-23
据统计,我国约有7%~10%的人患有颈椎病。在50~60岁的老年人中,有20%~30%的人患有此病。在60~70岁的人中,有多达50%的人患有此病。颈椎病患者可因颈椎、颈椎间盘和韧带发生退行性改变而出现颈椎失稳和椎间盘突出的情况,这时,其颈椎的邻近组织(如脊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可受到不同程度的压迫,从而引发一系列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颈椎不稳在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伴有椎动脉型颈椎病表现的混合型颈椎病32例,观察颈椎稳定性、围领制动、手术疗效等指标.结果 22例患者出现颈椎不稳,不稳定节段脊髓可见异常信号及脊髓神经根受压征象.22例术后症状消失;9例术后症状大部分消失;1例术后症状加重.结论 颈椎不稳是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手术治疗颈椎不稳所致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过伸过曲功能位检查在颈椎病诊断中对颈椎不稳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248例颈椎病患者常规体位摄影和特殊体位摄影的影像资料。结果:为常规侧位片发现颈椎不稳48例过伸过曲位发现颈椎不稳者158例。结论:过伸过曲功能位检查能有效发现颈椎病患者颈椎不稳现象,为临床及时干预提供重要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4.
颈椎病是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为15%左右。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以颈肩臂部疼痛麻木为主要表现的疾病。40岁以上长期低头工作或睡眠姿势不良者易患本病。  相似文献   

15.
陈如义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4):607-609
目的探讨X线平片诊断颈椎退行性改变在指导临床手法治疗颈椎病过程中的重要价值。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142例颈椎病病例,结合临床分型,总结其X线平片所见:其中受累部位椎间隙狭窄,钩椎关节增生性改变,椎体后缘骨化骨嵴形成,后纵韧带钙化,椎体管比例失调,椎间孔变形、变小等为颈椎退行性改变的主要X线表现。结果颈椎各种位置的X线摄片检查,能够证实颈椎骨性结构退行性改变所引起的椎管、椎间孔狭窄从而造成神经根、脊髓和椎动脉受压而引发的各型颈椎病。结论X线摄片检查不仅在诊断颈椎退行性改变时有重要价值,而且其影像表现及数据在临床选择颈椎病的治疗方案时,更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临床治疗与预防颈椎病提供帮助。方法使用DR、CT、MR设备对老年人颈椎进行检查,观察老年人颈椎病的患病情况结果中青年组的病例多于老年组病例。结论颈椎病常见于老年退行性改变,可是近年来发病率增高,有年轻化趋势。  相似文献   

17.
李建清  吴斌  梁英 《基层医学论坛》2014,(28):3834-3835
目的分析颈椎多体位磁共振成像的诊断价值,为颈椎病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取40例受试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进行颈椎前屈位、中性自然位及后伸位成像,对不同体位下颈椎序列、椎间盘及椎管硬膜囊间隙等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40例颈椎病受检者中,中性自然位检查时显示颈椎椎体不稳者7例,前屈位检查时显示颈椎不稳9例,后伸位检测示颈椎不稳9例。结论颈椎多体位磁共振成像能够全面、准确地诊断颈椎病,也能够及早发现早期潜在的颈椎致病因素,给临床诊断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廖庆厚 《吉林医学》2009,30(1):53-54
目的:探讨青年颈椎病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21例40岁以下临床诊断为颈椎病且影像学有异常的青年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发现其中非骨软骨性改变明显多于骨软骨性改变,非骨软骨性改变中以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最多CT扫描除发现有椎间盘突出外,还可发现侧隐窝矢状径〈3.5mm,黄韧带厚度〉4mm或伴骨化以及后纵韧带骨化等。结论:颈椎非骨软骨性改变特别是颈椎曲度异常是青年颈椎病的主要征象特点,笔者认为颈椎生理曲度异常对颈椎病患者的早期诊治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退变性颈椎不稳在脊髓型颈椎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手术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了2002年~2006年应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加植骨融合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合并颈椎失稳患者18例,分析了患者术前及术后颈椎伸、屈侧位X光片。结果18例患者术前均有颈椎不稳,不稳定节段为1个者6例,2个者9例,3个者3例;颈椎不稳主要发生于C3~C4和C4~C5,偶见于C5~C6和C6~C7;18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年9个月,所有患者术后手术疗效评价(JOA)评分均比术前有显著提高(P<0.01)。就恢复颈椎生理弧度的效果对颈椎椎不稳的改善效果而言,融合笼(钛网)植骨植入术亦优于自体髂骨植入(P<0.05)。结论退变性颈椎不稳并不是单独存在的疾病,而是缓慢进行性发展的力学状态改变,常和脊髓型颈椎病伴随发生,并对后者的进展起推波助澜的作用,密切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才能做到早期发现、早期处理,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临床各型颈椎病的X线、CT、MRI的影像学表现及特点,探讨各型颈椎病的最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方法 对80例颈椎病患者进行X线、CT和MRI检查,并对检查结果 进行分析.结果 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影像学表现为颈椎退行性改变、椎间盘突出、神经根受压等征象;脊髓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颈椎退行性改变、椎间盘突出、脊髓受压、椎管狭窄等征象;椎动脉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颈椎退行性改变以及CTA或MRA显示椎动脉扭曲、狭窄、变形等征象;而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主要表现为颈椎退行性改变,但没有其他典型征象,影像诊断尤其困难,主要依赖于临床诊断.结论 影像学检查对临床各型颈椎病的鉴别诊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合理选择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经济而有效地达到诊断临床各型颈椎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