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慢性化脓中耳炎主要病原菌的种类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对162例慢性化脓 性中耳炎患者的耳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对分离的病原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分离出病原菌183株,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63株)和铜绿假单胞菌(57株)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性率分别 为100%和71.4%,对氨基糖甙类、氟喹诺酮类和头孢类抗生素敏感性较高;铜绿假单胞茵对氨苄西林、头孢 类抗生素耐药率较高,对氟喹诺酮类、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敏感。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是济 南地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致病菌,二者对青霉素类抗生素有较高的耐药率。临床医师不能仅凭经验, 而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用药,以防耐药菌株产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SOM)主要病原菌的种类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对135例CSOM患者的中耳脓性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对分离的病原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分离出病原菌119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45株)为主,其次是棒状杆菌(17株)和真菌(1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庆大霉素、奈替米星耐药率高,分别为94%、64%、61%,对喹诺酮类、利福平、万古霉素、磺胺类敏感性高.棒状杆菌对青霉素、氯洁霉素、磺胺类、苯唑西林耐药率高,分别为54%、60%、40%、40%,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利福平、万古霉素、复方氨苄西林敏感性高.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棒状杆菌和真菌是CSOM的主要病原菌.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对青霉素类抗生素耐药性均高,对喹诺酮类、利福平、万古霉素均敏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病原菌群分布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收治的163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中耳分泌物进行细菌及真菌分离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163例患者中,有136例检出病原菌,检出率为83.4%。以金黄色葡萄球菌(42株)、铜绿假单胞菌(29株)和肺炎克雷伯菌(22株)为主,真菌6株。结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感染病原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不同病原菌对药物的耐药性不同,临床使用抗生素时应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4.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研究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病原菌种类及对抗生寨的耐药情况。方法对132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脓性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并对分离的病原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分离出病原菌152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49株)和铜绿假单胞菌(25株)为主,真菌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喹诺酮类敏感,敏感率为79.6%。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和喹诺酮类敏感,敏感率分别为84%和64%。结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是聊城地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主要致病菌,二者均对喹诺酮类敏感,铜绿假单胞菌亦对三代头孢类的头孢他啶敏感。临床医师在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治疗时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用药,准确有效的治疗,以防耐药菌株的发生。真菌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致病菌中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耳鼻喉科收治的儿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401例(418耳)为研究对象,男163例,女238例,年龄2月21天~15岁,平均2.41±2.31岁。取中耳分泌物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采用WHONET 5.6软件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418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共391耳检出病原菌,排除取材时污染的7耳,共384耳,病原菌检出率为91.87%(384/418),其中细菌感染372耳,真菌感染12耳,革兰阳性菌检出率较高,为329株(85.68%);主要检出菌株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68(43.75%)、肺炎链球菌106(27.60%)、表皮葡萄球菌26(6.77%)、铜绿假单胞菌19(4.95%)、嗜血杆菌13(3.39%)、真菌12(3.13%)株。常见致病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因菌种而异,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红霉素耐药率均>85%,肺炎链球菌对克林霉素、红霉素耐药率达100%,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较高的依次为氨曲南和头孢吡肟。结论本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儿的主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临床上应根据致病菌的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以确保患儿用药合理、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7.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原菌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hronic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CSOM)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选择200例CSOM患者,采集中耳脓性分泌物标本做需氧菌、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200例标本分离培养出需氧菌和真菌共154株,G 菌占58.5%,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31.2%,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8.4%,链球菌属占8.4%;G-菌占35.0%,其中铜绿假单孢菌占7.8%,变形杆菌占7.8%;真菌占6.5%。三种主要G 菌对青霉素、红霉素耐药,耐药率达70%-100%,但对左氧氟沙星、万古霉素敏感;二种主要G菌对先锋霉素V耐药,耐药率达67%-1100%,对喹诺酮类、三代头孢和泰能均敏感。结论 G 菌是主要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G 菌对左氧氟沙星和万古霉素敏感;真菌在CSOM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骨导听阈变化尹兆富,李道长,刘翠云单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骨导听力下降,临床多见。本文分析了125例无并发症的单耳和双耳用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纯音听阈,比较了骨导听阈变化,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随机选择门诊就诊的慢...  相似文献   

9.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SOM)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CSOM是一种多因素疾病,由环境、细菌、宿主和遗传危险因素等一系列因素相互作用引起,细菌感染是CSOM重要的原因之一。由于地区、民族、饮食习惯等差异,CSOM在世界各地的发病率及细菌种类也有所差异。既往基于培养技术获得CSOM部分优势菌群,但不能获得CSOM细菌群落的全貌,限制了CSOM的病原学研究。随着各项检测技术的提高,特别是16S rRNA测序及宏基因组测序等分子技术的发展,CSOM病原学研究也逐步完善,这不仅对抗生素的选择提供依据,同时也能进一步研究细菌在CSOM中的致病机制。  相似文献   

10.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病原菌监测及耐药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地了解目前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菌种分布及耐药谱,我们对1999年1月至2000年12月收治的280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耳分泌物进行了病原菌培养,监测病原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患者中耳流脓多在3个月以上,慢性化脓性中耳炎280例中,男152例,女128例,平均38.5岁.由临床医师用无菌生理盐水湿润的消毒棉拭子在患者中耳、外耳道深部采集脓性分泌物,置无菌管内立即送检. 1.2 试剂与质控菌株培养基购自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药敏纸片购自北京天坛药品生物技术开发公司.大肠杆菌(ATCC 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绿脓杆菌(ATCC 27853)均由山东省卫生防疫站提供.  相似文献   

11.
未成年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并发症分析唐怀福1我科从1983年8月~1993年3月共收治未成年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23例,32耳,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一般情况:未成年人(≤13岁)23例,32耳,左16耳,右16耳,男16例,女7例,胆脂瘤20耳,骨疡...  相似文献   

12.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与感觉神经性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67例无并发症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人的听力测试结果,发现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可引起内耳受损,致感觉神经性聋,指出中耳病变程度越重,内耳受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3.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骨导听阈变化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引起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骨导听阈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测试83例不同类型、不同病程的单侧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双耳骨导听阈,采用自身对照比较测试结果。结果慢性中耳炎类型、病程可影响骨导听阈。结论慢性中耳炎骨导听闽提高,多数提示内耳受损,但也存在其它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4.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听骨破坏方式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报告64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听骨受损方式,在胆脂瘤性中耳炎,如为鼓膜松弛部穿孔,听骨破坏一般从听骨链外侧开始,锤骨头最先受损,其次是砧骨短脚,镫骨多完好;而鼓膜紧张部穿孔时,听骨破坏从砧骨内侧面开始,砧骨长脚最先受损,砧镫关节易受累。在慢性单纯性化脓性中耳炎,听骨受损频度低,病变轻,病变多始于砧骨长脚尖端部。文中还讨论了听骨破坏方式对选择中耳手术术式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后的早期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手术后的早期并发症。方法 :2 91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 ,行鼓膜成形术 79例 ,鼓室成形术 82例 ,改良乳突根治术 88例 ,乳突根治术 4 2例。结果 :面神经麻痹为 1.0 3% ,骨导中 1个及 1个以上频率阈值升高占 4 .4 7% ,术腔感染为 3.78% ,味觉减退为 2 .4 1% ,短暂的颞颌关节不适为 2 .4 1% ,不平衡感或眩晕为 4 .4 7%。结论 :本组病例手术后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与国外报道相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为规范应用抗生素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对术前处于静止期的160例手术治疗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进行前瞻性分析。根据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的时间随机分为预防用药组(术前30 min及术后第1天应用抗生素)及治疗用药组(术后7 d应用抗生素)。记录其围手术期中耳或外耳分泌物微生物培养、药敏情况、白细胞计数和降钙素原数值。分别于术后1周复查,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感染率。结果  预防用药组者术后感染率为1.25%,治疗用药组感染率为2.50%。两组细菌、真菌的检出率分布以及白细胞计数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对于中耳分泌物培养提示无菌生长、单纯真菌生长或对头孢唑啉敏感菌种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选择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2 d可以有效地控制手术部位的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鼓室硬化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的发生率、听力下降类型及听力下降与硬化灶部位和程度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01例行手术治疗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有完整的病史及耳鼻咽喉科体检,均行纯音测听检查,术中病灶均有详细记录。结果: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鼓室硬化发生率为35.64%,大部分患者(77.78%)长期干耳,听力曲线为传导性聋。鼓膜硬化者中92.86%的患者气骨导间距小于40dB,而鼓膜与鼓室均有硬化者中45.45%的患者气骨导间距大于40dB。结论:鼓室硬化的听力损失与硬化灶的部位和程度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8.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对反复流脓、鼓膜紧张部穿孔、中鼓室无肉芽或息肉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原因及治疗体会.方法 32例(34耳)鼓膜紧张部穿孔、中鼓室无肉芽或息肉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经正规保守治疗后仍反复流脓,颞骨高分辨螺旋CT显示鼓窦、听骨链周围有高密度影但中耳骨质无破坏,通过"完桥式"乳突根治术,同期或择期行鼓膜修补术给予治疗.结果术中可见26耳鼓窦、上鼓室及听骨链周围有大量肉芽组织;8耳乳突腔、鼓窦内为较黏稠的渗出液,鼓窦人口及听骨链周围有肉芽组织.所有病例中耳骨质无破坏.手术清除肉芽组织和渗液,其中16耳同期行鼓膜修补术,15耳择期行鼓膜修补术,术后全部干耳,31耳听力提高.结论反复流脓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经正规保守治疗3~6个月仍反复流脓者,应行颞骨CT检查,考虑鼓窦、听骨链周围有顽固性肉芽组织者,尽管中耳骨质无破坏也应尽早手术治疗,建议行"完桥式"乳突根治术加鼓膜修补术.  相似文献   

19.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hronic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CSOM)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选择敏感的抗生素是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对常见病原菌耐药性分析在临床治疗CSOM有重要意义.本文对168例CSOM的脓性分泌物进行培养并对其耐药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原菌临床分布特征。方法 纳入自 2017年1月至 2020年1月我院确诊并收治住院的304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外耳道和鼓室的脓性分泌物进行药敏试验、细菌培养及真菌培养。结果 304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中,288例患者培养出病原菌(344株),真菌60例(19.7 %)、细菌172例(56.6 %),细菌与真菌共存56例(18.4 %);无菌生长16例(5.3 %)。344 株培养出的病原菌中,革兰氏阳性菌有158株(45.9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培育出的真菌116株(33.7 %),主要为黄曲霉菌;培育出的革兰氏阴性菌70株(20.3 %),其中铜绿假单胞杆菌居多。结论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感染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阳性菌)、黄曲霉菌(真菌)、铜绿假单胞杆菌(革兰氏阴性菌)多见,临床可以根据药敏结果针对性给与抗菌药物治疗,能有效提高疾病治愈率,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