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男孩,3~(15)/30月,回族,住院号246317。于1980年3月17日入院。患儿入院前两个多月开始腹泻,大便日十余次,呈蛋花样或水样,偶有粘液,无脓血。自病后食欲渐减,睡眠不安,面色日渐苍白,精神不好、从无呕吐、发热、出血等情况。在外经婴儿素等药治疗无效入院。 相似文献
2.
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又名先天性再生低下性贫血,是再障贫血中的特殊类型,较为少见。国内于1958年由彭大恩教授首次报道二例后至1982年全国也仅有20例报道。国内至今尚未见到藏族小儿患此病的报道,我院近期收治的一例是该病在青海的首次发现,现报告如下:卢××,男,6个月,藏族,青海籍,住院号840008876。患儿出生还不满一月,即发现其精神萎靡,哭声微弱,食奶逐日减少,入院前两个月面色苍 相似文献
3.
孔宪升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1977,(5)
先天性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系一种少见病。国外至今共报告100多例,国内查到的仅有10例。76年我们在湖北省枣阳县医院临床实习见到1例,报告如下。 患儿,男,7个月,枣阳县人。主诉:生后面色苍黄,近半个月来发烧,咳嗽。经抗感染和百乃定等药治疗,效果不佳。76年11月23日收住入院,住院号5228。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是再障贫血中的特殊类型。较为少见,国内尚未见到藏族小儿发病报道,我院收治一例是在青海首次发现,报告如下:患儿,男,6个月,藏族,青海籍,住院号840008876。患儿出生不满一月,即发现其精神萎靡,哭声微弱,食奶逐日减少,入院前两个月面色苍白日渐加重,故予1984年2月13日入院。该患儿系二胎足月顺产,母乳喂养,父母身健,系近亲婚配(表兄妹)。查体:发育中等,营养差,重度贫血貌,精神极度萎 相似文献
5.
患儿:女,11个月,土家族。面色苍黄,口唇苍白,精神萎靡3月余,于1981年10月24日入院。曾到县医院求治,查Hb4g,RBC130万,WBC4,100,N56%,L42%,E2%,以“营养不良性贫血”收治。入院后用“肝B_(12)肌注,口服硫酸亚 相似文献
6.
<正>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ure redcell aplasia)简称纯红再障。其临床特征为重度贫血,网织红细胞缺乏或显著减少,骨髓红细胞系统增生极度低下,而粒细胞巨核细胞系统无异常,周围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正常或大致正常。1938年Diamond和B-1ackfan二氏将本病作一独立疾病报告以来,国外已报告100余例,国内1958年彭氏首次报告二例,近年来报告陆续增多,我院自1973年至1982年收治三例先天性纯红再障和一例后天获得性纯红再障报告如下: 病例介绍例一:女,九个月,因出生后皮肤渐苍白,近二个月来加重住院。患儿第四胎,足月顺产,家属无类似病史。体检:营养低下,皮肤粘膜显著苍白,未见出血点及黄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Congenital pure redcell aplasia anemia,CPRCAA)是一种少见的贫血类型。其特征为:原因不明,发病年龄小,仅“单纯”损害红细胞系统,部分伴有先天性疾病及有家族史。因本病较少见,易与其它类型贫血混淆而贻误该病的诊疗,影响该病的预后。现特复习文献并报告CPRCAA7例如下。1 资料与分析1.1 临床资料 男2例,女5例,起病时年龄为生后1天~3岁,住院时年龄 2月~岁,其中<6月 57.1%(4/7),<1岁85 .7%(6/7)。症状有:面色苍白 100%(7/7),发热… 相似文献
8.
向阳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1989,(1)
本文报告了6例先天性纯红障患儿,并对其治疗前后Hb,Ret,Bpc及骨髓象进行了动态观察.发现激素治疗后Ret平均上升时间为11天,Hb紧随其后升高,Bpc明显高于治疗前水平,且与Hb上升幅度一致;骨髓红系统增生恢复的同时,增多的原始、幼稚及成熟淋巴细胞比例恢复正常,认为这一变化与其免疫发病机理有关.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亦称Diamond-Blackfan贫血,临床少见,现报道3例如下. 例1:男性,6个月.因反复腹泻,进行性面色苍白4个月,咳嗽、气促5天入院.体检:T38.1℃,R56次/分,P152次/分.发育及营养差,皮肤粘膜苍白,巩膜不黄,鼻翼煽动,哭声低钝、反应迟缓,眼神呆板.心率152次/分,律齐,两肺闻及干湿性罗音.腹平软,肝肋下3cm,脾肋下0.5cm,质软,四肢无畸形.血Hb22.8g/L,WBC6.6×10~9/L,PL225×10~9/L.骨髓象示粒系增生活 相似文献
10.
纯红细胞性再生障碍性贫血(Pure red cell ap-lasia,以下简称纯红再障),是一组以单纯红细胞系统再生障碍为主要特点的贫血,在发病原理和临床表现方面与再生障碍性贫血均有所不同。Kaznelson(1922)把它从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划分出来。本病与免疫和胸腺瘤的关系密切,临床病例报告渐增多,近年把它分为急性与慢性两型,国内曾见10例报告。现将我院自1966年以来收治的成人纯红细胞性再生障碍性贫血4例报告如下。(附表) 相似文献
11.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PureEedCellAplasiaPRCA)是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一种特殊类型 ,发病率极低 ,临床较为少见。现将我院住院治疗的 2例报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 1,女 ,5 8岁 ,1996年 1月 15日入院。主诉 1日前乏力 ,眼花 ,脸色苍白 ,活动后心 相似文献
12.
先天性纯红细胞性贫血是一种罕见的贫血,大多于婴幼儿期出现.自从1936年由Josephs发现这类型贫血以来,见于国际医学资料报告者,至今仅有100多例,而国内报告更少.现将我科所见一例,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 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纯红再障或单红再障、红再障)是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一种特殊类型,是以骨髓中仅单纯红细胞造血衰竭为特征的一组疾病。本病于1922年由 Katznelson 氏首先报道。国内1980年前报道80多例,近年来报道增多。我院1982年来收治二例,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郑传经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1980,(2)
先天性单纯红细胞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ongenital pure red cell aplasia)简称先天性纯红细胞再障,自1938年Diamond氏等首先报告4例以来,截至1972年,国外已报告的病例数估计在100例以上。国内彭氏等曾于1958年报告二例,但此两例患者在病前都服用过氯霉素。现将1976年来笔者在银川市见到此症二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
<正> 患者陶××,男,24岁,农民,住院号119909。因头昏、乏力、皮肤萎黄四月余,近一月来病情加重,于1981年10月30日入院。患者入院前被当地医院拟诊为“贫血”,给予药物治疗,效果不显。近一月出现畏寒、发热,热型不规则。无鼻衄及皮肤粘膜出血情况。无返酸、嗳气及胃痛病史。无特殊化学药物接触史。体检:体温38℃,脉搏120次/分,呼吸30次/分,血压110/60毫米汞柱。发育正常,重度贫血貌,周身皮肤萎黄,无出血征。左颌下及颈部有黄豆大小淋巴结数个,质硬,可移 相似文献
17.
患者王××,男,37岁,住院号A67105。1981年6月由于外伤致双下肢截瘫,同年9月因发热(38℃)诊断为急性尿路感染,口服氯霉素,每天2.0g,约10天,并加用其他抗生素,15天后体温降至正常。1个月后逐渐出现心悸气短,下肢有凹陷性浮肿。1982年3月25日心悸气短加重并伴有头昏耳鸣入院。体检:重度贫血外观,消瘦面容,皮肤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心肺正常,心率快,肝肋下1cm,肝区有叩痛,脾未触及。双下肢肌肉萎缩,肌力零度。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3g,红细胞83万,成熟红细胞未见畸形。白细胞9,600,中性分叶核占90%,可见毒性颗粒。血小板23万,网织红细胞绝对值1.3万。骨髓象:增生Ⅱ级,粒比红为7.6:1,粒细胞系统增生明显活跃,占有核细胞的68.5%,各阶段比例正常。红细胞 相似文献
18.
单纯性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红再障),是一种少见的疾病。我院曾收治一例,报告如下:邓某,10个月,男孩,1981年3月20日入院。苍白,活动无力半日。10天前曾发烧、咳嗽、流涕,2—3天后自然痊愈。未见黄疸、黑便及尿色泽异常史,既往无接触或服用药物及化学物质史,母乳喂养,未加辅食,家庭中未见贫血患者。体检:营养中等,意识清楚,皮肤黄白,无出血性皮疹,浅在淋巴结不大,前囟1.5×1.5cm,结膜苍白,巩膜无黄染,口唇苍白,两肺未见异 相似文献
19.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1983,(3)
本文综合报告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20例。男17例,女3例。确诊时17例年龄小于1岁。再生低下性贫血早在出生后发生,但亦可晚于2岁时出现。同胞中具有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者2例。苍白、软弱和萎靡常见,仅2例脾大。起病和病程进展缓慢。3例合并先天畸形(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愚型 相似文献
20.
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是指骨髓中粒细胞系统及巨核细胞系统生长正常,只单纯累及红细胞系统所致的贫血。本病发生在婴儿和儿童时期。是一种罕见而重要的疾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