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唐耀华  洪振声 《中国肿瘤临床》1994,21(4):255-257,289
本文报告B超引导与X线引导胸内肿块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108例(122次),B超组54例(59次)。细胞学阳性46例,阳性率为85.50%,其中恶性肿瘤35例,良性病变11例:X线组54例(63次),细胞学阳性47例,阳性率87.03%;其中恶性肿瘤35例,良性病变12例,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由于两组引导物理特性不同。肿块生长部位各异,不同的穿刺部位阳性率亦有高低。B超组在胸水内区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部肿瘤超声引导经皮穿刺细胞学检查的准确性、适应征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超声引导对148例患者进行穿刺细胞学检查,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阳性108例(70.3%),可疑阳性7例(4.7%),阴性30例(20.9%),穿刺失败3例(2.3%).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肺部穿刺细胞学对肺部肿瘤的诊断准确率高,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现场细胞学在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支气管针吸活检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经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显示肺部病变伴(或不伴)纵隔与肺门淋巴结肿大、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以及纵隔病变患者。随机选取33例患者行现场细胞学联合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比较分析现场细胞学与组织学的诊断率。结果 33例患者穿刺均成功,穿刺阳性率达到100.0%。其中25例取得阳性组织学病理诊断,8例为非特异性诊断,阳性诊断率为75.8%。现场细胞学涂片可见异型细胞26例,阳性率达到78.8%。现场细胞学疑诊恶性肿瘤阳性率78.8%,后经组织学诊断恶性肿瘤阳性率为66.7%,现场细胞学疑诊恶性肿瘤与组织学诊断恶性肿瘤阳性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现场细胞学诊断无假阴性,存在假阳性,假阳性率为15.4%。结论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支气管针吸活检联合现场细胞学不仅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穿刺,缩短操作时间,而且经济简便。  相似文献   

4.
闫庆栋 《肿瘤防治研究》2004,31(11):700-701
 目的探讨CT引导下肺部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对80例患者96个病灶在CT引导下做了108次穿刺。结果细胞学阳性率93.7%(75/80);组织学阳性率95%(76/80)。恶性肿瘤准确率93.8%(62/65);良性病变准确率80%(12/15);并发症气胸7.5%(6/80),咳血2.5%(2/80)。结论CT引导下肺部病变穿刺活检安全、准确、高效。严格、娴熟、规范的操作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胡炯  李宁  陈栋晖  王理伟  万智勇 《肿瘤》2014,(2):158-162
目的:探讨CT或B超图像引导下经皮胰腺占位性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4例经B超或核磁共振/CT检查发现胰腺占位的患者接受CT或B超影像引导下经皮胰腺占位性病变穿刺活检。对取得的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CT引导下穿刺90例,平均穿刺次数为2.8次;B超引导下穿刺104例,平均每例穿刺2.3次。总的穿刺活检诊断准确率为97.9%(190/194)。病理诊断为胰腺恶性病变172例(90.5%),其中导管腺癌160例、囊腺癌和黏液腺癌各4例、恶性间质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各2例;良性病变18例(9.5%,18/190),其中浆液腺瘤4例、黏液腺瘤和结核各2例、慢性炎性疾病和假性囊肿各5例。术后,40例(20.6%)患者出现上腹痛(中度10例,轻度30例),160例(82.5%)患者出现过性血淀粉酶升高;未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CT或B超图像引导下经皮胰腺占位性病变穿刺活检是种准确率较高的临床诊断方法,定位精确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CT引导下经皮肺及纵隔穿刺细胞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针吸细胞学在CT引导下经皮肺及纵隔穿刺中的诊断价值,探讨提高细胞学诊断阳性率的方法.方法 CT引导下,对经皮肺及纵隔穿刺标本行细胞学检查,常规制片,HE染色,光镜下诊断,并与相应活检组织学对照分析.结果肺穿刺141例,细胞学诊断恶性病变83例,良性病变24例,细胞学确诊率75.89%(107/141).原发纵隔肿物穿刺10例,仅一例确诊.结论 CT引导下针吸细胞学诊断是临床诊断治疗的重要依据,可提高肺癌的早期诊断率,同时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可减少假阴性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经皮肺穿刺在周围型肺部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173例肺周围型病变的患者,其中男性108例,在超声引导下行穿刺细胞学和组织病理学活检,分析活检的临床价值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所有病例在超声引导下均穿刺成功。经细胞学和组织病理学综合诊断166例,其中恶性肿瘤91例,炎性、肺结核及其他良性病变75例。仅22例发生轻微并发症,其中出血9例,气胸13例。结论 超声实时引导肺周围型病变穿刺活检是一项有效、安全的诊断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在乳腺良性肿块切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B超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对30例患者35个乳房肿块施行微创旋切术。结果所有肿块均被准确、完全切除。肿块的平均切除时间为30 min,平均旋切次数15次,皮肤切口0.3~0.5 cm,无活动性出血、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B超引导下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切除乳房良性肿块,操作简易、准确、安全、创伤小,是一项值得推广的乳腺微创技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前纵隔肿块,临床为明确诊断及治疗需要取得细胞学,总结其良恶性病变穿刺的阳性率及符合率。方法 依新近的胸片或CT片确定的前纵隔肿块位置进行穿刺。若靠近血管,则应用模拟定位机或CT机引导,均采用普通腰穿针穿刺、取材、送细胞学检。结果 穿刺阳性率70.49%,良恶性病变检出率分别为38.89%,83.72%,有极显著差异(P<0.01)。穿刺结果与手术证实良恶性肿瘤的符合率分别为35.29%,68.42%,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经皮穿刺纵隔肿块迅速、安全。恶性病变的检出率、符合率均高于良性病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彩超在诊断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928例锁骨上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的食管癌患者常规行锁骨区超声波检查,其中彩超1698例,B超2230例.在509例超声检查淋巴结占位病例中,236例在超声引导下行细针穿刺,其中123例为B超引导,113例为彩超引导并加测血流指数(RI).3928例中492例行锁骨区CT扫描.结果彩超、B超及CT锁骨区淋巴结占位的检出率分别为13.9%(236/1698)、12.2%(273/2230)及8.7%(43/492),前两者间相似(P>0.05),前两者均比后者高(P值分别为0.003、0.028).236例彩超、B超引导的穿刺阳性率分别为44.2%(50/113)、37.4%(46/123),两组相似(P>0.05).113例彩超引导的淋巴结>1 cm的穿刺阳性率(61.2%,30/49)高于<1 cm者(31.3%,20/64)(P<0.01);高RI的穿刺阳性率(60.8%,31/51)高于低RI者(30.6%,19/62)(P<0.01).高RI且淋巴结>1 cm者的穿刺阳性率(74.4%,29/39)较彩超引导的穿刺阳性率(44.2%,50/113)为高(P<0.05).结论彩超可作为食管癌有无锁骨区淋巴结转移的常规筛选工具,对锁骨区>1 cm淋巴结且RI>0.76的淋巴结转移检出率最高.  相似文献   

11.
穆玉娟  马腾 《实用癌症杂志》2017,(12):2006-2008
目的 探讨磁共振(MR)同反相位序列对肾癌诊断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140例肾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病理检查确诊为肾癌40例(恶性组)和肾良性肿瘤100例(良性组),都进行MR同反相位序列诊断与定量鉴别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的MR图像均显示清晰,无明显磁敏感伪影及图像变形.恶性组中有39例(97.5%)同相位序列表现为高信号,36例(90.0%)反相位序列表现为高信号.良性组中有78例(78.0%)同相位序列表现为高信号,72例(72.0%)反相位序列表现为高信号,两两对比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患者的ADC值为(1.21±0.21)×10-3 mm2/s,恶性组患者的ADC值为(1.69±0.30)×10-3 mm2/s,两两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以1.355×10-3 mm2/s为ADC阈值,MR同反相位序列诊断肾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0%和92.1%.结论 MR同反相位序列在肾癌诊断中的应用能提供临床定量诊断与鉴别依据,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治疗前后口腔颌面肿瘤患者血小板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方法 选择80例口腔颌面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良性肿瘤65例,恶性肿瘤15例.分析比较良性和恶性口腔颌面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结果 治疗前后恶性肿瘤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容积比(PCT)和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患者(P<0.05),治疗前后2种性质肿瘤患者的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后的PLT、PCT和MPV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PDW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恶性肿瘤患者的VEGF水平明显高于良性肿瘤患者(P<0.05),良恶性肿瘤患者治疗后的VEGF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血小板尤其是PLT、PCT和MPV参数以及VEGF水平可为口腔颌面肿瘤及其性质的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同时也可为判断口腔颌面肿瘤治疗时机提供部分依据.但血小板和VEGF对口腔颌面肿瘤的作用机制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Gao JX  Yu XQ  Yao LH 《中华肿瘤杂志》2011,33(6):465-469
目的 探讨超声直接及间接征象乳腺图像和报告数据体系(BI-RADS)评分对乳腺实性肿块良恶性诊断的价值.方法 应用二维以及彩色多普勒技术检查并详细记录132个乳腺肿块的超声直接及间接征象,参照BI-RADS评分标准予以赋值评分,并与病理结果 进行对照.结果 由乳腺肿块直接征象(肿块纵横比、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后方回声、血流分级、微小钙化)以及间接征象(局部皮肤厚度改变、Cooper韧带改变、腋窝淋巴结肿大、深浅筋膜改变、肿块周边毛刺改变)综合而成的总积分在良恶性乳腺肿块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恶性肿块总积分为(8.94±2.85)分,高于良性肿块[(3.09±1.97)分,P<0.05];除皮肤厚度改变外,其余各征象的积分在乳腺良恶性肿块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依据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曲线),直接征象中,总积分≥4分为最佳临界值,其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4和0.93;间接征象中,总积分≥1分为最佳临界值,其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2和0.74;二者联合后,总积分≥5分为最佳临界值,其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8和0.90.结论 对乳腺实性肿块的超声直接和间接征象特征进行赋值评分,可使诊断更加客观,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半定量、全面分析方法.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BI-RADS ultrasonic scores of direct and indirect ultrasonographic signs in diagnosis of solid breast lesions. Methods Reference to the standard BI-RADS score,ultrasonic scores of direct and indirect ultrasonographic signs of 132 solid breast lesions were assigned, and were compared with pathological results. Results By the direct signs of breast lesions (aspect ratio, shape, border, internal echo, posterior echo, flow grade, sand-like calcification) and indirect signs (changes in local skin thickness, Cooper ligament changes, axillary lymph nodes, depth of reinforcement membrane changes, mass changes in the surrounding burr), the integral from the total scores in benign and malignant breast masses showed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he total score of malignant lesions (8.94±2.85)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benign tumors (3. 09±1. 97, P<0. 05). Except skin thickness, all the remaining scores of the signs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breast tumors showe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By receiver operating curve (ROC) analysis, the best critical value of the total score of direct signs was ≥4, with a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0. 84 and 0. 93, respectively, in distinguishing breast carcinoma from benign lesions. The best critical value of the total score of indirect signs was ≥1, with a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0. 82 and 0. 74, respectively. The critical value of the combination of the direct and indirect signs was ≥5 in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malignant and benign lesions, with a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value of 0.88 and 0.90,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assignment score to the ultrasou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rect and indirect signs of solid breast lesions can make a more objective diagnosis, yet it is a simple, effective, comprehensive and semi-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恶性肿瘤相关物质群(TSGF)的特异性及灵敏度 ,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测定 5 92例恶性肿瘤、88例良性肿瘤、2 98例非肿瘤性疾病患者和 3 90例正常人的血清TSGF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诊断符合率。测定其中 13 6例TSGF阳性恶性肿瘤根治性治疗后的血清TSGF水平 ,分析其在肿瘤患者的预后判断和随访过程中的意义。结果 :恶性肿瘤 (A组 )、良性肿瘤(B组 )、非肿瘤性疾病 (C组 )、恶性肿瘤根治性治疗后 (D组 )及正常人 (E组 )的血清TS GF平均值分别为 72 69、66 0 8、63 19、5 8 67和 5 6 15U/mL。经统计学分析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有A组和B组 ,P <0 0 5 ,A组和C组、A组和D组、A组和E组、B组和D组及B组和E组 ,均P <0 0 0 1,而B组和C组及D组和E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TSGF诊断恶性肿瘤的灵敏度为 65 71%( 3 89/5 92 ) ,特异性为 89 43 % ( 694/776) ,诊断恶性肿瘤的阳性预测价值为 82 5 9%( 3 89/4 71) ,阴性预测价值为 77 3 7% ( 694/897)。结论 :血清TSGF水平检测对恶性肿瘤的筛查、TSGF阳性恶性肿瘤根治术后观察疗效和随访有意义  相似文献   

15.
RET、HBME-1和Ki67在甲状腺良、恶性肿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甲状腺良、恶性肿瘤中RET、HBME-1和Ki67基因蛋白的表达.方法 利用组织芯片技术采用二步法(PV-9000)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22例结节性甲状腺肿、7例甲状腺滤泡性腺瘤,4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7例未分化癌、5例髓样癌、4例滤泡性癌、1例低分化岛状癌及1例鳞状细胞癌中上述3种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良性病变与恶性病变中3种蛋白的表达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而良性病变中的不同类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HBME-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阳性率高于滤泡性癌、髓样癌及未分化癌的表达,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Ki67在未分化癌阳性率高于乳头状癌的表达,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RET、HBME-1和Ki67的同时检测可作为良恶性甲状腺肿瘤鉴别诊断的指标,其中以HBME-1的敏感性最佳,RET次之,Ki67高表达可能是去分化、浸润和转移的标志.在甲状腺良性肿瘤中RET、HBME-1和Ki67同时阳性应视为恶变的高危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放疗对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以经病理确诊为头颈部恶性肿瘤并接受放疗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以病理确诊为头颈部恶性肿瘤但还未接受放疗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收缩压(SBP)与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和体重指数(BMI)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SBP、DBP、TC、TG、LDL-C和FPG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BMI差异不明显(P>0.05);放疗前后观察组高血压、血脂异常、超重或肥胖以及糖尿病的患病例数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放疗后例数均略多于放疗前.结论 放疗会影响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CVD危险因素水平,CVD危险因素水平的监测可为对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的CVD防治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肝脏局灶性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超声造影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接受超声造影检查的肝脏肿瘤患者93个病灶的临床诊断资料,对肝脏不同病变的超声造影表现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共有89个超声造影结果准确,诊断率为95.7%。在93个肝脏肿瘤病灶中,有78个恶性肿瘤病灶,有15个良性肿瘤病灶。超声造影回声增强程度、增强均匀度、消退快慢和增强快慢在肝脏良恶性肿瘤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本次研究中,有肝转移癌( metastatic liver carcinoma ,MLC)病灶26个,有肝细胞癌( hepato cellular carcinoma , HCC)病灶52个,HCC和MLC在超声造影增强程度和增强均匀度上差异明显(P<0.05),在增强快慢和消退快慢上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中超声造影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人体正常和良恶性组织中8种微量元素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人体恶性(63例)、良性(64例)和正常(65例)3种组织中8种微量元素测量结呆。证明恶性组织中铜、镍明显高于正常和良性组织,又以胃肠癌显著。栖前者低于后二者,而两组癌无差异。恶性组锌、锰明显低于正常组。其他癌锌降低显著,且锌有恶性<良性<正常的趋势。初步探讨3种组织中微量元素的变化规律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良恶性子宫肿瘤诊断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低机械指数灰阶谐波超声造影技术,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62例子宫肿瘤的超声造影强化特点并行时间-强度曲线分析。结果病理诊断良性病变34例,恶性病变28例,超声造影诊断符合率为90.3%。子宫良、恶性肿瘤的超声造影强化方式及时间-强度曲线形态各具不同特征,造影参数中始增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强度在子宫良、恶性肿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造影能显示肿瘤血流灌注情况,可用于提高子宫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0.
刘杰  谭大林  王飞 《癌症进展》2017,15(11):1286-1289,1295
目的 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良恶性腮腺肿瘤鉴别诊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疑似腮腺肿瘤患者的磁共振成像(MRI)和DWI资料,比较良恶性腮腺肿瘤影像学表现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分析MRI动态增强扫描中时间-强度曲线(TIC)分型在良恶性腮腺肿瘤中的差异,以病理检查结果 为准,分析常规MRI诊断、DWI诊断和两者联合诊断恶性肿瘤的效果.结果良性肿块边界多清晰,以腺瘤和腺淋巴瘤最常见,T2WI呈等信号或低信号,增强扫描显著强化;恶性肿瘤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均匀或不规则强化,伴周围结构侵犯和颈部淋巴结肿大.良性腮腺肿瘤中腺淋巴瘤和良性淋巴上皮病变的ADC值均较低,其他良性肿瘤的ADC值较高,恶性肿瘤的ADC值多数介于两者之间;良性腮腺肿瘤中多形性腺瘤和其他良性肿瘤及恶性腮腺肿瘤的ADC值分别为(1.185±0.113)×10-3、(1.430±0.524)×10-3、(0.996±0.254)×10-3 mm2/s,均高于良性肿瘤中腺淋巴瘤(0.768±0.133)×10-3 mm2/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肿瘤的TIC曲线分型中缓升型34.29%、平台型25.71%、速升速降型40.00%与恶性肿瘤10.00%、75.00%、15.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联合DWI诊断恶性腮腺肿瘤的灵敏度85.00%和准确度87.27%高于单纯MRI诊断或DWI诊断(P﹤0.05),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WI应用于鉴别良恶性腮腺肿瘤的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