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是一种常染色体单基因显性遗传性疾病,其主要的临床特征为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升高、肌腱或皮肤黄色瘤、早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人类枯草溶菌素转化酶9(PCSK9)基因是FH的致病基因之一。PCSK9通过调节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在肝脏降解,从而间接调节LDL-C水平。PCSK9基因突变可分为失功能性突变和功能获得性突变,是目前降脂药物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2.
报道10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患者血浆中过氧化脂质(AHP)含量平均值为2.06±0.51△D233/ml血浆,比正常组(1.28±0.15)明显升高。患者组血浆各种脂蛋白组分中,只有低密度脂蛋白(LDL-C)明显升高,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C)在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高密度脂蛋白(HDL-C)反而明显减少,因此推测FH患者的AHP升高主要是由于LDL含量升高。配对分析了正常人与患者LDL组分对CuCl_2氧化的敏感性,发现FH患者的LDL对氧化的敏感度亦有增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基因(PCSK9)是近十年来发现的一种新的致病基因,基因突变主要有功能获得型、功能缺失型,前者通过介导肝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的降解、减少LDLR的数量、降低肝脏对LDLR的清除,引起高胆固醇血症,在脂质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生风险呈正相关,使用他汀类等降脂药物后,大大降低了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LDL-C及冠心病的发病风险,但仍有大部分患者LDL-C未达到理想目标。动物实验及临床试验显示,PCSK9抑制剂可大幅度降低各种高胆固醇患者的LDL-C水平,给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带来了福音;但其发挥作用的确切机制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是细胞膜表面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缺如或异常,导致体内LDL代谢异常,使得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I}C)水平升高,临床上常有多部位黄色瘤和早发冠心病.现将1例FH患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是脂蛋白代谢异常所导致的遗传性疾病,通常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由于长期暴露于高水平低密度脂蛋白下,FH患者发生冠状动脉疾病的风险显著升高。基因检测对FH的诊断至关重要,除此之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功能检测对FH的治疗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FH的诊断筛查、治疗方案及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功能检测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是基因突变所致血脂紊乱,常见的致病基因有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基因、载脂蛋白B(ApoB)基因、前蛋白转换酶枯草溶菌素9型(PCSK9)基因等.FH是早发冠心病的重要原因.诊断主要根据血清LDL-C升高、早发冠心病、黄色瘤、基因检查结果等.目前,治疗FH的药物主要是他汀类,可联合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或胆汁酸螯合剂.近年,多种新型降胆固醇药物已被批准用于FH的治疗,包括PCSK9抑制剂、微粒体甘油三酯转运蛋白(MTTP)抑制剂和ApoB合成抑制剂等.  相似文献   

7.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是脂质代谢通路中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载脂蛋白B(ApoB)或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9(PCSK9)基因突变导致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升高所致。FH的危害远高于普通的高胆固醇血症,其中纯合型FH可导致患者在20岁之前就会发展成冠心病,寿命一般不超过30岁;杂合型FH患者若不进行及时治疗,通常男性在55岁之前,女性在60岁之前会发展成冠心病。未进行他汀治疗的FH患者冠心病的发病风险较普通人群增加13倍甚至更高。我国杂合型FH患者预计有260~650万例。尽管他汀类药物等降脂治疗已明确能延缓或防止FH患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但由于很多患者在早期不知道自己患FH,或是知道血脂异常但不了解此病危害,导致大量患者治疗延误,往往直到发生心脑血管疾病才开始降脂治疗,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鉴于以上原因,本研究梳理了FH流行病学、遗传学研究的进展,指出采用适当的筛查手段在中国开展血脂筛查,并对可能的FH患者进行基因诊断,尽早发现及精准管理高风险患者是改善FH管理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他汀类药物主要用于降低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预防心血管疾病,但其临床疗效和机体的耐受性尚存在不稳定性.人类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属于前蛋白转化酶家族,主要由肝脏产生并分泌人血,可促进肝脏中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的降解,从而参与调控血LDL-C水平.人群中PCSK9的功能获得型或缺失型基因突变与血LDL-C含量、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密切相关.可通过负反馈机制上调PCSK9,促进LDLR的降解,从而降低他汀类药物的疗效.因此,抑制PCSK9活性可望成为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一种新的有效方法.本文主要综述PCSK9调节胆固醇代谢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杨恩普  刘曦  邓辉胜  晋军  余洋 《重庆医学》2023,(8):1230-1235+1241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是一种常见的遗传代谢性疾病,其最主要的特征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从出生之后就较正常水平明显升高,从而提高了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早发的风险。这极大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寿命。目前,在传统的降脂疗法(LLT)基础上,随着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单克隆抗体在临床上的应用,FH患者血浆LDL-C水平得到进一步控制。尽管近年对该疾病的治疗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有大量患者无法达到治疗目标。本文从FH的特征、国内外指南及患者治疗现状入手,围绕PCSK9、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Angptl3)等其他潜在的治疗靶点,对FH患者目前应用及尚在进行研发的降脂疗法和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患者基因风险评分与心血管疾病(CVD)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6月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诊断及就诊的FH患者199例,根据是否合并心血管疾病分为观察组(n=43)与对照组(n=156),对比一般资料及血脂水平,包括:伴随疾病、吸烟史、家族CVD史、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同时检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载脂蛋白B(ApoB)、枯草溶菌素转化酶(PCSK9)基因的风险评分,使用Spearman相关分析探究基因风险评分与LDL-C水平的关系,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CV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的年龄、家族性心血管病史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TG(t=2.171,P=0.031)、TC(t=6.325,P=0.000)及LDL-C(t=6.890,P=0.00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5.137,P=0.031);所有患者基因风险评分分布在1.25~2.25,中位分数1.90,观察组高基因风险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81.40% vs 49.36%;χ2=14.060,P=0.000),基因风险评分与LDL-C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358,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369,P=0.001)、家族性心血管病史(OR=3.043,P=0.044)、LDL-C(OR=1.734,P=0.000)、高基因风险评分(OR=6.507,P=0.003)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HDL-C(OR=0.008,P=0.000)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FH患者基因风险评分与LDL-C水平呈显著正相关,高基因风险评分是CV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