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
胆管结石是临床常见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在国外大多数胆总管结石系从胆囊迁移而来,而国内以原发性居多[1]。腹部B超和CT已成为最常用的非侵入性检查手段。回顾我院42例经手术证实的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术前CT征像,就其CT诊断及误诊原因进行分析,旨在以后的工作中提高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2.
螺旋CT胰胆管阴性成像诊断胆管高位梗阻疾病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螺旋CT胰胆管阴性成像 (N CTCP)对胆管高位梗阻的评估能力。资料与方法  4 0例胆管高位梗阻病例 (其中 15例作过PTC或ERCP检查 )使用血管对比剂 (阴性对比剂 )作了增强扫描。扫描数据经工作站后处理 ,用最小强度投影 (MinIP)和表面遮盖显示 (SSD)法获得N CTCP图像。采用盲法 ,分别就N CTCP图像质量、胆管显示能力、梗阻定位和定性诊断作出评价。结果  4 0例中 ,N CTCP成功率达 95 .0 % (38/ 4 0 )。 38例中 ,MinIP像显示胆管能力平均为 4 .4度 ,SSD像 4 .1度 ;15例PTC或ERCP显示胆管能力平均为 3.0度 ,与对应MinIP、SSD像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P <0 .0 5 )。对照病理等结果 ,MinIP、SSD像定位准确率均为 97.4 % (37/ 38) ,定性准确率分别为 81.6 % (31/ 38)、73.7% (2 8/ 38)。结论 N CTCP定位准确率高 ,显示扩张胆管能力强 ,可为临床治疗提供较充分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探讨多序列磁共振成像(MRI)及多层螺旋CT (MSCT)诊断胆道系统结石的价值.方法 抽取2011年7月~2012年7月共58例胆道结石病例,均行MSCT平扫和多序列MRI检查,MRI检查序列包括:轴位T2 WI、轴位T2WI压脂、轴位T1WI、冠状位T2WI、厚层块MRCP和薄层MRCP.2种检查时间间隔不超过2天,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按结石所在部位分成肝内胆管结石、上段胆总管结石、下段胆总管结石及胆囊结石进行统计.将MSCT和多序列MRI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应用配对四格表行x2检验统计分析.结果 共102个部位存在结石,其中胆囊结石30个部位,上段胆总管结石9个部位,下段胆总管结石36个部位,肝内胆管结石27个部位.多序列MRI诊断100个部位存在结石,MSCT诊断66个部位存在结石,多序列MRI诊断正确率为98.03%(100/102),MSCT诊断正确率为64.7%(66/102),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0,P<0.01).结论 多序列MRI诊断胆道系统结石明显高于MSCT,为外科手术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超声、多层螺旋CT(MSCT)、磁共振胆胰管成像(MRCP)、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在我院疑诊为胆总管结石的患者,选取同时行B超、MSCT及MRCP的94例患者,以ERCP相关治疗或手术为诊断胆总管结石的"金标准"进行统计分析。选取术前行MRCP检查,并经ERCP检查及治疗证实为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共65例,按结石大小分组统计比较MRCP、ERCP的诊断率。结果 B超、MSCT、MRCP诊断胆总管结石的敏感度分别为63.3%、74.7%、87.3%,特异度分别为53.3%、80.0%、86.7%,准确度分别为61.7%、75.5%、87.2%;2检验显示准确度由高到低分别为MRCP、MSCT、B超。分析不同大小的结石:MRCP独立诊断时三组结石准确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直径0.5cm及以下的微小结石显示不佳(P<0.05);ERCP独立诊断时三组准确度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各组结石分别同时用MRCP与ERCP诊断,两种检查方法之间的准确度均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B超和MSCT诊断胆总管结石有一定的局限性,可作为胆总管结石首选的筛查方法,尤其是急诊患者;MRCP安全、无创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诊断性ERCP;ERCP对胆总管结石的诊疗方面具有较大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5.
多层螺旋CT平扫多平面重建诊断输尿管结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平扫多平面重建诊断输尿管结石的价值。方法 :对 3 9例疑诊为输尿管结石的患者行腹、盆部MSCT平扫及输尿管多平面重建 (MPR)。结果 :3 9例MPR成像均清楚显示输尿管 (其中结石 3 5例 ,未见结石 4例 ) ,同时显示结石的大小、形态、位置和输尿管扩张的程度及范围。结论 :MSCT平扫MPR可获得良好的输尿管图像 ,对输尿管结石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在评价左心室功能中的应用及其所得各指标与多次屏气电影法MR测量左室心功能各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对临床拟诊冠心病的28例患者分别进行64层螺旋CT及MR心功能分析.结果 2种方法测得的左室功能指标其相关性为r=0.717~0.927.64层螺旋CT测得的左室舒张末容积(LVEVD)、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较MRI大,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心肌质量(LVMM)较MRI小且均具有统计差异,左室每搏输出量(LVSV)较MRI大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本研究表明64层螺旋CT与多次屏气电影法MRI在测量左心室功能方面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利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可以同时分析冠状动脉的情况及获得左室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平扫及重建对输尿管结石的诊断.方法 对23例疑诊输尿管结石患者行多层螺旋CT平扫,多平面重建(MPR)及曲面重建(CPR).结果 23例重建图像均清楚显示输尿管病变,22例诊断输尿管结石,其中21例显示结石大小、位置、输尿管不同程度扩张及管壁增厚,1例输尿管癌示输尿管内软组织密度影.结论 多层螺旋CT平扫及重建可获得良好的输尿管图像,对输尿管结石有很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MSCT对胆总管下段阴性结石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诊断胆总管下段阴性结石方面的应用及意义。方法31例胆总管下段阴性结石患者均经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全部患者的胆总管下段阴性结石均经ERCP、EST或手术证实。结果CT平扫与增强扫描清晰显示胆总管下段阴性结石的部位、形态、大小和受累胆管的形态与扩长程度,以及胆总管结石伴发的炎症性改变。多层螺旋CT诊断胆总管下端阴性结石定位准确率达100%,定性准确率达87%。结论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在诊断胆总管下段阴性结石方面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胆管梗阻疾病是肝胆外科常见病,阴性法螺旋CT胰胆管造影(N-HCTCP)有助临床医师了解梗阻原因、部位、病变与周围结构关系及手术计划的制订。国外学者对此已作了初步研究,但成像参数报道不一,如何获得较满意N-HCTCP图像,选择适当的成像参数较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阴性法胰胆管成像(N-CTCP)对胆道梗阻部位、性质以及受累范围的诊断价值。方法 52例临床诊断为梗阻性黄疸的患者行64层螺旋CT中上腹部平扫和增强扫描,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及最小密度投影(MinIP),作出CT诊断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比较,评估该技术在诊断胆道梗阻部位、性质以及受累范围的诊断价值。结果N-CTCP及重建图像质量优良,对梗阻部位、梗阻性质和胆管壁及周围器官结构受累情况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的100%(52/52)、96.2%(50/52)和100%(52/52)。结论 64层螺旋CT阴性法胰胆管成像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具有强大的图像后处理功能,对胆道梗阻部位、性质及胆管壁与周围器官结构受累情况的诊断准确率高,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脑膜瘤的CT和MRI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发生在大脑各区脑膜瘤的CT和MRI影像学特征,提高定性诊断的准确率。材料与方法回顾性搜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分布于颅内各区的脑膜瘤共136例。结果脑膜瘤具有许多CT和MRI的自身影像学特征和邻近组织间接影像学特征如脑膜尾征、瘤周环形或半环形征、皮质塌陷征、鞍结节骑跨征、肿瘤强化明显征和CT图像上的颅骨增生征、蝶骨平台隆起征等。结论根据脑膜瘤自身和邻近组织的CT和MRI特征,结合发生部位和临床表现,可明显提高对脑膜瘤定性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颅咽管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CT和MRI诊断颅咽管瘤的价值。材料与方法63例经病理证实的颅咽管瘤,全部行CT检查,23例行MR扫描。结果肿瘤最大径2.0~9.0m,累及鞍上49例、鞍内3例、鞍上鞍内联合受累11例;囊性肿瘤38例,囊实性20例,实性5例。结论依据肿瘤的CT和MRI特征,大多数颅咽管瘤能得到正确诊断,CT对诊断有困难者MRI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MSCT和MRI对浸润性宫颈癌术前分期的价值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比浸润性宫颈癌在MSCT和MRI上表现差异及术前分期价值。方法:搜集有手术病理结果证实的宫颈癌82例,术前行CT检查74例,行MRI检查63例,以术后病理分期为标准,计算并比较CT、MRI对不同期宫颈癌的诊断符合率;对比分析两组图像上肿瘤大小、阴道或穹窿侵犯、宫体侵犯以及宫旁侵犯,分别计算并比较诊断符合率、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对≤ⅠB1期宫颈癌,CT和MRI诊断符合率分别为47.56%、70.73%,ⅠB2~ⅡA期分别为80.49%、87.80%,≥ⅡB期分别为91.46%、82.93%。在显示肿瘤方面,MRI对≤4cm癌肿、阴道或穹窿侵犯方面的显示优于CT;CT对宫体侵犯诊断灵敏度高,对盆腔转移淋巴结的诊断优于MRI。结论:对≤ⅠB1和ⅠB2~ⅡA的早中期浸润性宫颈癌术前行MRI检查更有价值;而对于≥ⅡB的晚期浸润性宫颈癌行MSCT检查则更具有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囊性肾癌的MSCT及MRI表现,旨在提高囊性肾癌的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囊性肾癌患者的CT及MRI表现。结果:囊性肾癌14例,其中多房型9例,单房型5例。有壁结节者6例,无壁结节者8例;壁及分隔厚薄不均匀者12例,囊壁光滑者2例。增强扫描囊壁、分隔及壁结节明显或中度强化。结论:囊性肾癌的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在肾囊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较大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听神经瘤CT、MRI诊断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听神经瘤的CT、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听神经瘤的CT、MRI表现。结果:听神经瘤的MRI表现为桥小脑角区圆形或类圆形肿块,于T1WI呈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或混杂信号;增强扫描显示病灶实质部分及增粗的听神经明显强化,呈“苹果柄”样改变。CT表现为桥小脑角部低密度或等密度病灶,薄扫可见同侧内听道口扩大。结论:CT能直观地显示内听道口的扩大,但常规扫描易漏诊。/MRI多层面成像及无骨伪影的优点,对显示听神经瘤瘤体及病侧听神经增粗很有价值,增强后的“苹果柄”样改变是听神经瘤特征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将肾上腺常见肿瘤的MRI影像学特征与CT进行比较,结合病理诊断和生化结果评价MRI在肾上腺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于2000年5月-2008年6月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36例肾上腺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有详尽的MRI/及CT影像资料。结合病理,分析MR/和CT的影像特点。结果:36例中,CT和MRI发现阳性率分别为94%和100%;肾上腺癌及转移瘤10例,CT及MRI诊断准确率分别为4/10、10/10,其中,肾上腺癌伴腔静脉癌栓6例,CT和MRI诊断准确率分别为33%和100%。结论:CT和MRI在肾上腺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上有很好的互补性,MRI对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及对静脉腔瘤栓的显示上优于CT。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周围神经鞘瘤的CT和MRI征象及病理组织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神经鞘瘤30例的CT和MRI征象及病理表现.结果:病变发生在颈部10例、胸部6例、腹部7例(含胃部4例)、四肢7例.30例周围神经鞘瘤中25例为良性,5例为恶性.20例行CT检查,其中17例良性病灶平扫密度较均匀,4例可见点状钙化灶,增强扫描病灶呈轻至中度强化,3例恶性病灶瘤体巨大,囊变、坏死多发,增强扫描强化不均匀.10例周围神经鞘瘤行MRI检查,MRI表现:T1WI病灶呈等或稍低信号,T2 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10例病灶中,2例为恶性周围神经鞘瘤并伴淋巴结转移.结论:周围神经鞘瘤的CT和MR1表现具有特征性,CT和MRI能准确地显示肿瘤形态、部位、内部结构及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对诊断有重要帮助,对手术治疗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闭合性肾脏损伤的多层螺旋CT诊断分型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闭合性肾损伤的多层螺旋CT(MSCT)征象,并评价MSCT分型的临床意义。方法 58例闭合性肾损伤患者于外伤后1 h~4 d内均经腹部常规多层螺旋CT扫描,其中32例又经对比增强CT扫描。所有患者中肾损伤的严重程度、血肿或渗出性病变的累及范围以及邻近脏器伴发性损伤,是由3位经验丰富的放射学医师协同评价的。结果根据肾损伤部位、程度和范围可将其MSCT表现分为下述5型:Ⅰ型,包膜下血肿(8例);Ⅱ型,肾实质局灶性挫伤(16例);Ⅲ型,肾实质挫裂伤伴肾周间隙血肿(19例);Ⅳ型,肾实质粉碎伤伴肾筋膜外血肿(13例);Ⅴ型,肾蒂撕裂伤(2例)。肾损伤的分级愈高,邻近脏器伴发性损伤比例愈大。结论 MSCT能清楚显示肾损伤的部位、范围、严重程度以及邻近脏器伴发性损伤,而MSCT分型能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CT、MRI及MR脑脊液电影对脑室型囊虫病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CT、MRI与MR脑脊液电影在脑室型囊虫病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研究自1985-08~1995-12经手术、组织病理学证实的26例脑室型囊虫病例的CT、MRI及MR脑脊液电影资料。比较三种检查方法在脑室型囊虫病诊断上的可靠程度。结果:MRI与MR电影在组织分辨力、安全性、无创性以及诊断可靠性上明显优于CT扫描。在无MR检查设备的地区,脑室造影后CT扫描是可靠的诊断方法。结论:了解和掌握脑室型囊虫病的CT、MRI及MR脑脊液电影特征将有助于作出正确、全面的诊断。对高度怀疑脑室内囊虫病的患者,MR脑脊液电影应作为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中枢神经细胞瘤(CNC)的CT与MRI影像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NC 5例,分析其临床CT与MRI表现。结果:本组病例中肿瘤均位于侧脑室透明隔,靠近Monro孔处,在CT上呈等或稍高密度,在MRI 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上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可见不均匀明显强化。肿瘤均可见囊变,边缘清晰。结论:青年人位于透明隔的肿瘤,应考虑CNC的诊断,CT与MRI有助于诊断此病,确定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