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6 毫秒
1.
延安市2000~2005年麻疹流行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延安市2000~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科学的控制麻疹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00~2005年麻疹发病及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0~2005年共报告麻疹2 580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1.47/10万;全市13个县(区)均有麻疹病例发生;发病年龄以0~7岁儿童为主,占病例总数的79.03%;各月均有麻疹病例发生,3~6月为高峰,共1 757例,占总病例数的68.10%;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占74.53%。结论0~7岁儿童是麻疹发病的高危人群;接种麻疹疫苗是控制麻疹的基础;提高麻疹监测质量是加速控制麻疹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2001~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分析广东省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麻疹控制对策。方法对2001~2005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广东省2001~2005年共报告麻疹病例26 011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6.68/10万,各年发病率分别为3.47/10万、1.81/10万、4.64/10万、8.66/10万、14.21/10万;期间共报告123起麻疹暴发疫情,发病数占总发病数的9.0%;病例主要集中在流动人口较多的广州、深圳、东莞等6市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占全省发病数的67.93%;3~7月为高发季节,占总发病数的68.72%;发病人群主要是9岁以下的儿童,占总发病数的68.58%;病例中外地户籍占62.64%;8月龄至15岁儿童病例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占83.73%。结论广东省近年麻疹发病呈上升趋势,应重点加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流动儿童麻疹疫苗预防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灵山县2003~2009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提出控制麻疹策略及措施。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运用Excel 2003进行分析。结果灵山县2003~2009年共报告麻疹17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57/10万。8月龄~15岁儿童病例数占94.19%;8月龄占9.30%,15岁占5.81%;病例中有麻疹疫苗免疫史的占30.23%,无免疫史的占39.53%,免疫史不详占30.23%;发病高峰在3~5月。结论免疫空白和免疫失败人群的积累是麻疹发病的主要原因,胎传麻疹抗体的减弱或过早消失,是8月龄幼儿发病不可忽视的原因。提高免疫覆盖率和免疫成功率及高质量的监测是控制麻疹的关键策略。  相似文献   

4.
邹平县2001~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掌握全县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病规律,为制定和调整麻疹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邹平县2001~2005年麻疹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邹平县2001~2005年麻疹发病47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2.17/10万。流动人口发病率高于本县人口,外来人口集聚的经济开发区发病率最高。3~5月是麻疹高发季节,发病率占前两位的是农民工、散居儿童。发病成双峰型,<1岁和<15岁麻疹病例占总病例数的91.61%。男女发病比例为1.56∶1。结论邹平县应以控制流动人口麻疹发病为重点;建议调整麻疹疫苗免疫程序,对外来务工人员需进行麻疹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5.
西安市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西安市2005年麻疹发病情况,分析流行原因和探讨控制策略。方法对西安市2005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的麻疹发病资料,用SPSS 12.0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西安市2005年麻疹发病926例,发病率为12.56/10万;流动人口发病442例,占47.7%,发病率为42.21/10万;全年各月均有发病,3~4月发病584例,占全年病例数的63.1%;病例中<8月龄占11.0%,8月龄~14岁占63.8%,>14岁占25.2%;麻疹病例无麻疹疫苗(MV)免疫史者占37.7%,免疫1剂占19.9%,免疫≥2剂占4.2%,免疫史不详占38.2%;男女性别比为1.35∶1。结论西安市2005年麻疹发病率总体水平较高,流动人口较多的城区发病率更高,发病人群中MV接种率较低,应探索非免疫规划人群控制麻疹的策略,以降低麻疹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新乡市2005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以指导今后的麻疹控制工作。方法对新乡市2005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的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新乡市2005年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577例,确诊病例461例,报告发病率为8.10/10万,明显高于往年,病例以青少年为主,发病集中在1月~6月份。麻疹发病以散发为主和爆发并存的流行模式,个别高发县区影响全市麻疹发病水平。确诊病例中有麻疹疫苗免疫史者占21.04%,无免疫者占20.39%,免疫史不详者占58.57%。结论新乡市2005年麻疹发病率高的主要原因与儿童基础免疫接种率低、免疫失败、易感人群累积有关。  相似文献   

7.
2001~2006年广西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广西麻疹流行特征,为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1~2006年广西麻疹监测资料。结果2001~2006年广西麻疹发病率在1.81~13.32/10万,年平均发病率为5.59/10万。发病高峰在每年的3~6月,4月份最多,9月份最少。男女之比为1.34:1,发病以小年龄组为主,10岁以下儿童发病占71.30%,其中0岁组发病率(85.61/10万)最高。暴发病例占总病例的29.54%。未免疫病例占36.28%,有免疫史的占32.52%,免疫史不详占31.20%。结论麻疹疫苗接种率低是造成发病的主要原因。提高麻疹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率,是控制广西麻疹的主要办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博白县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麻疹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博白县2001-2005年麻疹报告病例的个案调查资料应用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和比较分析。[结果]2001-2005年博白县麻疹报告病例209例,年平均发病率2.81/10万。发病率最高的是2001年为4.80/10万,各年间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麻疹呈高度散发,4-7月为发病高峰,病例主要集中在小年龄组,≤7岁的病例有169例,占全部病例数的80.86%;全部病例中,无MV免疫史88例,占42.1%;免疫史不详37例,占17.7%;其中≤7岁儿童无免疫史103例,占60.9%。[结论]博白县麻疹发病呈散发状态。今后应定期开展查漏补种工作,建立敏感的麻疹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南京市鼓楼区1999~2004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提出控制麻疹策略。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运用SPSS 11.0软件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南京市鼓楼区1999~2004年共报告麻疹205例,常住人口年平均发病率为4.70/10万。常住人口发病以成人为主,≥18岁病例数占常住人口总病例数的77.99%;而流动人口以小年龄段为主,<10岁病例数占流动人口总病例数的71.74%。中学生和散居儿童病例分别占44.88%、17.07%。病例中有免疫史的占15.61%,无免疫史的占19.51%,免疫史不详的占64.88%。麻疹发病高峰在3~6月。结论人口频繁流动和免疫空白及免疫失败人群的自然积累是麻疹发病的主要原因。高覆盖率的常规免疫结合强化免疫活动和有效的疾病监测系统是控制麻疹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湛江市1984~2004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湛江市1984~2004年麻疹流行状况,为制订加速控制麻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湛江市1984~2004年麻疹法定疫情报告资料和麻疹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湛江市1984~2004年共报告麻疹21 651例,年发病率在0.63/10万~141.65/10万之间,年均发病率为17.35/10万。1999~2004年麻疹疫情报告资料显示,每年3~5月为发病高峰,病例数占全年总数的50.10%(503/1 004)。1999~2004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的906例病例中,0~7岁儿童发病622例,占68.65%;有麻疹疫苗免疫史的仅占9.27%,免疫史不详和无免疫史的占90.73%。2001~2004年开展麻疹监测以来,发生麻疹暴发疫情27起,病例数占四年病例总数的26.64%,流行呈散发与局部暴发并存。结论湛江市麻疹发病率已大幅下降。维持高的接种率和适时的强化免疫是控制麻疹的必要措施;加强麻疹监测,及时处理暴发点是控制麻疹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重点落实低年龄组儿童接种是控制麻疹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2007~2009年北京市大兴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消除麻疹提供有针对性防控策略。方法对大兴区2007~2009年麻疹发病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7~2009年麻疹平均发病率为19.42/10万,麻疹发病率总体处在较高水平;流动人口发病高(占70%以上),3~5月为高发季节;15~29岁成人和8~11月龄婴儿发病率高。结论提高麻疹疫苗接种及时性,加强查漏补种,重视成人麻疹防控和控制医院内感染是消除麻疹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王凤双  肖雷  吴殚  冯冉 《职业与健康》2010,26(22):2673-2676
目的分析1998—2009年北京市顺义区麻疹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麻疹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疾病监测资料对1998-2009年顺义区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结果顺义区近12年来麻疹共发病446例,发病率为5.67/10万,发病情况总体呈逐年上升趋势,2004年后麻疹发病出现明显升高,2005、2006年发病率分别为18.60/10万和15.07/10万;发病高峰为3~5月。发病年龄主要是1岁以内和20~30岁组,1岁以内本市和流动儿童发病基本相同,15岁以上组流动人口发病率高于本市人口。高发职业是散居儿童和民工。结论顺义区麻疹发病的重点人群是流动人口,发病年龄主要是1岁以内和20岁以上年龄组,控制1岁以内人群发病主要是提高8月龄麻风疫苗免疫的及时率,同时提高麻疹疫苗2剂次接种率或在育龄妇女婚检或孕前接种麻风腮疫苗。对于控制20岁以上人群麻疹发病采取的措施主要是集中强化免疫和提高麻疹病例监测的及时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2004~2009年汕头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消除麻疹提供有针对性的防控策略.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麻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04~2009年汕头市报告麻疹206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6.91/10万.1~6岁儿童发病率最高,其次是15~40岁成人;4~7月份为发病高峰,占病例总数的61.09%;潮南区、潮阳区、龙湖区发病数居全市前3位,累计发病分别占总发病的26.44%、25.13%、17.01%;对麻疹病例免疫史分析,有麻疹疫苗(MV)免疫史、无免疫史、免疫史不详的分别占13.8%、51.5%和34.7%.结论 做好麻疹常规免疫接种,适时开展高质量的麻疹强化免疫,扩大外来务工人员麻疹疫苗接种覆盖范围,加强麻疹监测,是控制消除麻疹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黄山市2002-2006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提出控制麻疹策略。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运用SPSS13.0软件分析、评价。结果黄山市2002-2006年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706例,确诊380例,年均发病率5.27/10万。麻疹发病呈散发和暴发共存的流行模式。发病高峰在3-5月和12月,发病年龄以5-39岁人群为主。病例中有免疫史的占29.20%,无免疫史的占32.30%,免疫史不详的占38.50%。结论免疫空白和免疫失败人群的自然积累是麻疹发病的主要原因。进一步加强麻疹疫苗的常规免疫,考虑对大年龄组人群接种麻疹疫苗,提高麻疹监测质量,是加速控制麻疹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麻疹流行的特征和分布规律,为进一步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08年麻疹监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4-2008年共报告506例麻疹病人,局部散在发病,全区各个乡镇和街道均有病例发生,病例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病例发病集中在4~8月份;人群以散居儿童、学生和托幼儿童为主,占80.43%;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占总发病人数的69.56%;未达麻疹疫苗初免接种年龄(8月龄)中的人群发病占总发病数的20.29%,已达初免年龄的发病人群中无免疫接种史者达35.20%。结论南岸区麻疹近年来总发病率有所上升,主要是散在发病,需要进一步采取针对性有效措施,以达到有效控制和消除麻疹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深圳市麻疹监测及其控制策略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深圳市控制麻疹的进展,以进一步控制麻疹疫情,对麻疹的发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并结合麻疹疫苗常规接种和强化免疫情况对麻疹发病率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000~2003年麻疹年平均发病率(10.21/10万)比1996~1999年(5.95/10万)上升了71.6%,2002年麻疹发病率在近几年中是最低.全市六个区均有病例发生,龙岗区、宝安区和南山区发病率较高.流行模式主要为散发.3~7月为麻疹高发季节,1~5岁和20~29岁为麻疹高发病年龄组.男女性别比为1.12:1.对麻疹免疫史分析表明,10.25%的麻疹病例未接种麻疹疫苗(MV),47.49% 的病例无免疫史,42.25%免疫史不详.建议采用以下控制麻疹策略,维持高水平麻疹接种率,加强免疫年龄提前到1.5~2岁,在外来青工中开展麻疹疫苗接种工作,进一步加强麻疹监测工作,充分利用麻疹监测系统,及时制定免疫方案以控制麻疹疫情.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太和县麻疹流行状况,为加速控制麻疹疫情提供依据。方法分析太和县2000~2004年麻疹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及相关年龄麻疹和疑似麻疹的免疫史。结果疑似麻疹监测系统报告病例数比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多116.09%;疑似麻疹7~14岁占59.04%,13.03%无免疫史,26.06%免疫史不详。结论太和县疑似麻疹监测系统是敏感的。进一步改进和提高监测系统工作质量,将是今后麻疹控制的一项长期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蚌埠市2008年麻疹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蚌埠市麻疹监测系统现状,探讨预防控制措施,为促进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麻疹个案调查表及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等有关数据,评价和分析麻疹监测现状及流行特征。结果2008年麻疹监测系统共发现麻疹疑似病例432例,确诊346例,比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少15.81%。麻疹疑似病例7天内报告率97.92%、48h调查率99.31%、合格标本采集率50.69%。2008年麻疹发病率10.15/10万,较2007年(发病率3.91/10万)大幅度升高。病例以本市人口为主,占92.20%;流动人口病例占7.80%,以外省流入人口为主。〈8月龄儿童占较大发病构成(20.23%);346例麻疹病例,有、无、不详免疫史构成分别为5.78%、66.18%和28.04%;8月龄~1岁组、1~2岁组病例有明确免疫史儿童数分别占该年龄组病例数3.85%、12.28%。27例流动人口病例、8月龄~1岁组、2岁及以上各组病例均无明确免疫史。结论应进一步完善麻疹监测系统,提高系统的敏感性和适龄儿童疫苗接种的及时性,关注流动人口麻疹防控,强化主动性意识。建议修改麻疹疫苗免疫程序。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2009年内蒙古自治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提出麻疹控制措施。方法根据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和麻疹脏测信息专报系统,对2009年麻疹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内蒙古自治区2009年麻疹发病率开始下降,报告麻疹病例1 456例,发病率为6.03/10万,15岁人群发病数占48.21%,确诊病例中有麻疹疫苗免疫史占25.34%。结论保持高质量的麻疹疫苗常规免疫,适时的开展全区强化免疫活动,提高监测系统的灵敏性是控制和消除麻疹的关键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