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脊柱胸腰段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效果及椎弓根RSS内固定系统在脊柱胸腰段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对30例脊柱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合并脊髓损伤早期行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RSS内固定,其中11例行椎管切开减压,并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估。结果:30例患者术后随访9~21个月,平均17个月,总优良率86.5%。结论:后路椎弓根RSS内固定系在治疗脊柱胸腰段爆裂骨折合并脊髓损伤中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 对53例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病人,后侧入路椎板减压,应用RF、AF、SF、GSS等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复位、固定,并行横突间及关节突植骨。结果 术后复查X线和CT,椎体高度恢复,椎管容积基本正常,脊柱矢状面生理曲度恢复。平均随访2年,疗效满意。按Frankel分级,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后路椎板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具有手术操作简便、脊髓得到充分减压、神经功能恢复好等优点,且重建了脊柱的稳定性,恢复了脊柱的生理曲度。  相似文献   

3.
严重的胸、腰椎骨折常导致脊髓损伤及脊柱不稳,需要手术减压及内固定治疗.20世纪80年代后,国内外许多学者相继设计和应用各种脊柱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取得较好的固定疗效,但现有的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在手术操作及复位效果方面尚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最近,德国蛇牌公司设计生产专门用于治疗胸、腰椎骨折的SO-CON脊柱内固定系统,自1999年6月至今,我科应用此系统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134例,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后路短节段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经验。方法:使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或加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35例。结果:术后随访10~24个月,脊柱生理弯曲、椎体前缘高度恢复理想,未见明显脊柱失稳。结论: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操作方便,固定可靠,恢复椎体高度理想,选择性后路植骨有效保证脊柱稳定,为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经后路的脊髓前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和利用后纵韧带复位骨折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采用后路的脊髓前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53例,采用利用后纵韧带复位骨折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44例,将二者的手术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后路的椎管前壁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组出血量略多于利用后纵韧带复位骨折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组,手术时间略多于利用后纵韧带复位骨折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组.按照Frankel分级,术后2周经后路的脊髓前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组神经功能改善优于利用后纵韧带复位骨折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组.术后1年经后路的脊髓前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组神经功能改善和利用后纵韧带复位骨折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经后路的脊髓前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能有效解除前路压迫,且手术操作难度无明显增大,是基层医院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6.
高锋  王辉  赵超  刘葛城  叶章成 《四川医学》2006,27(9):949-950
目的探讨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效果。方法临床治疗胸腰椎骨折68例,采用后路Dick钉、AF钉、GSS系统,比较术后骨折复位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病椎高度明显恢复,骨折愈合良好,脊柱生理曲度恢复良好,角度平均丢失5°,未见过度撑开、螺钉松动及断裂,神经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但对脊髓损伤的恢复治疗手段仍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和分析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作用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的5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对52例患者随访18—46个月,平均22.5个月,发现术后受伤胸腰椎明显恢复,椎管狭窄症状明显改善。复查x线片未见复位椎体高度丢失,Cobb角较术前有明显改善,Frankel分级亦获得较大改善。结论胸腰椎骨折严重损伤脊柱的稳定性,而后路椎弓根内固定系统通过复位、固定和减压可有效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改善脊髓神经功能,是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植骨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62例,按照入院时间分组,各31例。对照组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后路减压植骨术治疗。对比手术前后两组触觉评分、运动觉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术后观察组触觉评分、运动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减压植骨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可促进触觉、运动觉及日常生活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和分析经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作用及疗效.方法:48例胸腰椎骨折后路椎弓根内固定,需椎管内减压者行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减压,随访18~30个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伤椎高度恢复,Cobb角改善,随访中未见椎体高度丢失和Cobb角改变;38例脊髓损伤患者36例Frankel分级获得不同程度提高,2例神经功能无改善者均为FrankelA级且人院时间晚.结论:在把握手术时机与适应症的前提下.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手术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重建脊柱稳定,改善脊髓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0.
①目的探讨AF椎弓根钉脊柱内固定系统在治疗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中的疗效。②方法50例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的患者,采用AF椎弓根钉脊柱内固定系统进行手术,比较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并拍摄X线片观察术前术后椎体高度及Cobb's角的变化。③结果50例患者伤椎前后缘高度恢复、后凸侧弯畸形及侧方移位纠正,Cobb’s角由术前平均22.5&#176;降至术后平均11.5&#176;。④结论后路减压、AF系统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方法能够有效地复位骨折椎体,重建脊柱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AF椎弓根螺钉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的效果.方法通过比较25例AF椎弓根螺钉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患者手术前后的神经功能恢复和通过X线片观察术前术后椎体高度及Cobb's角的变化.结果 25例患者伤椎前后缘高度恢复、后凸侧弯畸形及侧方移位纠正,Cobb's角由术前23.5°降至术后2.5°.瘫痪恢复按Frankel标准分级,A级一例无变化,其余24例均提高1~3级.结论 AF系统具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创伤小,复位确切,固定可靠等优点,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棒系统后路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对5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治疗,总结手术方法、分析其疗效。结果本组56例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术后复查X线椎体高度基本恢复,脊柱后突角度(Cobb’s角)较术前明显降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8个月,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2例发生螺钉松动,无断钉发生。结论合理掌握后路胸腰椎骨折适应证及手术时机,正确采用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可恢复脊柱正常序列,解除脊髓及神经根的压迫,重建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赵选尚 《吉林医学》2011,(5):962-963
目的:探讨和总结胸腰段椎体骨折应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并植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脊柱后路正中切口,应用手法及椎弓根钉棒系统对伤椎复位、内固定并植骨融合,重建脊柱稳定性。结果:伤椎平均复位率在95%以上,脊柱损伤局部稳定性得以重建。结论: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并植骨治疗脊柱胸腰段椎体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固定可靠,符合脊柱稳定的生物力学要求,是脊柱胸腰段椎体骨折非常好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胸腰椎爆裂骨折21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经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植骨治疗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患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患椎相邻上下各一健康椎体经椎弓根植入椎弓根钉固定椎间植骨融合.评估手术前后椎体高度及脊髓损伤恢复情况.结果 椎体前缘高度、神经功能均较术前有恢复.结论 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复位准确,固定牢靠,操作简单等优点,特别适合胸腰椎骨折后路减压和复位固定.  相似文献   

15.
胸腰椎骨折是常见的脊柱损伤,自20世纪80年代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开展以来,脊柱创伤应用手术治疗日益增多,胸腰椎脊柱经椎弓根螺钉固定可以得到生物力学上三柱的固定,临床疗效得到广大骨科医师的认可,经过多年发展,椎弓根螺钉技术不断完善,随着该项技术的开展和普及,使用后路椎弓根螺钉技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相关并发症常见报道;我院自2004年4月至今,应用后路椎弓根螺钉技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80余例,发生11例并发症,今将相关情况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16.
蒋海波 《中国医疗前沿》2013,(13):45-45,110
目的观察胸腰段骨折伴发脊髓损伤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的疗效。方法36例不稳定性胸腰段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均行后路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分别于手术前后测量患者椎体前缘、后缘高度、后凸Cobb角和神经功能损伤分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椎体前缘高度和后缘高度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后凸Cobb角较治疗前有明显缩小,(P <0.05);神经损伤分级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结论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手术对恢复胸腰段骨折患者的脊椎形态、实现固定、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和脊髓损伤具有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本地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并脊髓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003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34例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患者进行了分析.34例患者均在受伤后2h~72h行后路切开椎板减压、复位、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术后8h之内开始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和早期应用高压氧治疗.结果:随访6个月~2年,34例患者除3例神经功能A级脊髓神经症状无改善外,其余均有(1~4)级的恢复,改善率为91.2%;伤椎高度平均恢复90%以上,伤椎椎管内无占位,脊柱生理弧度无丢失.结论:在本地区,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行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系统、静脉应用甲基强的松龙以及高压氧等综合治疗是比较有效的方法,有利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及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应用GSSⅡ后路椎弓根钉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及其疗效、并发症。方法:用GSSⅡ内固定后路椎弓根钉系统手术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爆裂骨折、骨折脱位46例。结果:Cobb's角由术前平均22.5°矫正到术后5.2°;伤椎椎体高度比:术前平均为41.3%,术后为95.4%;术后平均随访22个月,脊髓损伤病人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1级;2例出现并发症,1例螺钉断裂,1例伤口感染。结论:采用GSSⅡ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有利于恢复病椎高度,脊柱的生理弧度和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9.
杨阜滨  王炜  王霁  谭祖建 《重庆医学》2008,37(10):1028-1030
目的探讨伴有不全性脊髓神经损伤的脊柱胸腰段爆裂骨折的后路经椎弓根短节段固定、融合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6例伴有不全性脊髓神经损伤的脊柱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行后路经椎弓根撑开复位、短节段内固定及后路植骨融合术,通过观察术后症状的改善及骨折复位情况来评估其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随访获得10个月~4年(平均3年)的随访,所有患者椎体高度基本恢复正常,生理屈度矫正,脊髓神经损伤的恢复按Frankel评级均有1~3级的提高。结论经后路椎弓根撑开复位、短节段内固定及后路植骨融合术可以有效的治疗大多数伴有不全性脊髓神经损伤的脊柱胸腰段爆裂骨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手术编号末位数字奇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传统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且未选后路入路,观察组行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对2组患者术后损伤椎体前后缘高度恢复、Cobb′s角矫正、椎管截面积改善及脊髓神经损伤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2组损伤椎体前后缘高度、Cobb′s角、椎管截面积及脊髓神经损伤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2组患者上述指标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5),且术后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肯定,不仅固定可靠,且创伤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