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药应用历史悠久,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我国药监和药检职能的不断完善,对药品不良反应的确立日益增多,特别是西药的(ADR)报道趋于上升,例如我区附属医院今年统计就达20%之多,这时有人就崇尚中药制剂“回归自然”、“纯天然药物”就等于形成了使用中药“无毒无副作用”的错误观念。例如当今有一些女性,长期服用“六味地黄丸”滋阴补水,“龙胆泻肝丸”清热祛斑来达到美容保健作用,其实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六味地黄丸长期服用滋腻而使脾胃气滞不畅,龙胆泻肝丸里关木通所含马兜铃酸对肾小管功能有障碍。  相似文献   

2.
2.比利时的减肥茶事件和近年来的龙胆泻肝丸事件。1990年~1992年间,比利日寸有1700多人服用同一家诊所开的减肥药“苗条丸”,而且连续服用1~3年,结果有许多人被查出肾脏受到损害,有的人还出现肾衰。研究发现这是“苗条丸”中用了含有马兜铃酸的关木通所致,国外称为“中草药肾病”。1998年后,许多国家下令停止进口、制造和销售已知含有马兜铃酸的原料和成品,70多种中药被列入黑名单,仅2001年我国中药材提取物出口金额就因此下降1/4。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人们对中药的不良反应问题关注有加,媒体先后披露了龙胆泻肝丸事件和一位消费者长期服用某排毒中药引起不良反应打官司的事件,还有的媒体报道说:“中药不良反应位居药品不良反应的前三位。”这些报道带给公众的是恐慌,但是一些中医药专家却以冷静客观的态度看待这些报道,他们思考的是——  相似文献   

4.
马兜铃酸已被报道和证实具有肾毒性,为此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已被禁用。在我国,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较多,但其均有坚实的临床用药基础。现代研究表明,这些中药按照传统中医用药方法(配伍)使用,体外或体内的马兜铃酸A的含量能明显降低,而国外报道的服用含马兜铃酸药物导致肾毒性病例多是按照植物药使用且超量服用的。截止到2003年4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共收到有关龙胆泻肝丸的不良反应只有15例,其主要表现为肾功能衰竭。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于2003年4月1日发布了“关于取消关木通药用标准的通知”,该通知责令凡生产龙胆…  相似文献   

5.
萧笛 《家庭中医药》2005,12(11):10-10
一提起中药,大多数人眼前浮现的就是草根树皮的碎屑一类灰褐色的东西,接着就是留着山羊胡子的老中医、腿脚勤快的药房小伙计,还有熬药的砂锅、同仁堂的大蜜丸、毛笔开写的处方、称药的戥子、碾药的药碾、初药的药铡……  相似文献   

6.
龙胆泻肝丸致肾损害引发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3年曾因服用龙胆泻肝丸(含马兜铃酸)造成肾损害的事件,在国内媒体报道以后,风波迭起。随后又由于排毒养颜胶囊而引发的官司,使应用了几千年历史的中药的安全性受到了质疑,龙胆泻肝丸及含有马兜铃酸成分的中成药(如冠心苏合丸、八正散、分清止淋丸、排石丸、耳聋丸、清血内消丸、甘露消毒丸、百消丸等)均被停止使用。  相似文献   

7.
所谓中药的不良反应 ,是指中药对机体产生的除治疗作用以外的毒性作用、副作用和过敏反应。一般认为中药大多是植物、动物药 ,性平 ,毒性小。但随着中药的广泛应用 ,其不良反应的报道也日渐增多。1 不良反应的产生原因1.1 用量过大 每味药都有其一般 (常用 )用量 ,这是长期临床实践积累的经验。药量不足 ,达不到治疗效果 ;剂量过大 ,则易发生不良反应。一般地说 ,副作用与剂量成正比。如治外伤、妇科血证等的云南白药 ,超服可引起头晕眼花、心悸呕吐、烦躁不安、舌及全身发麻、胸闷气短、口唇青紫等[1] 。威灵仙煎服过量可致低血容量性休…  相似文献   

8.
龙胆泻肝丸是中医治疗肝胆实火、三焦湿热的良药。但是近年来不断有龙胆泻肝丸可致慢性肾损害的报道,认为龙胆泻肝丸内木通含有“马兜铃酸”,而马兜铃酸被实验证实可致慢性肾损害,故要求临床停用,淘汰龙胆泻肝丸。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由广防己和关木通等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及中成药所致肾系病变日益受到世界各国关注〔1〕。现将本科 1例因长期服用龙胆泻肝丸而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证治报道如下。1 病 例患者 ,女 ,6 0岁 ,住院号 6 5 1134。因服用龙胆泻肝丸 3年余 ,致颜面、下肢浮肿、周身乏力 ,于 2 0 0 2年 8月收住我科。 3年前 ,患者口干、口苦、目涩、便干 ,前往当地一诊所诊治 ,大夫嘱其长期服用龙胆泻肝丸 ,因上述症状反复发作 ,故其间断服用达 2年之久。 2 0 0 1年 ,患者开始持续服用龙胆泻肝丸 ,每日 2~ 3代 ,至今年年初 ,出现眼睑浮肿 ,足附部轻度凹…  相似文献   

10.
龙胆泻肝丸方出自金元《兰室秘藏》,有清肝利胆、利湿热作用,临床应用治疗肝胆湿热,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耳肿疼痛,胁痛口苦,尿赤涩痛,湿热带下等症有较好疗效,现代临床应用研究表明,本品尚有以下新的用途。  相似文献   

11.
常见中药不良反应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建昕  李廷谦  毛兵  常静 《河北中医》2001,23(2):152-154
传统中医学认为 ,毒性是指药物的偏性。《周礼·天官》曰 :“医师 ,聚毒药以供医事。”当时对药物的治疗作用和毒副作用还不能很好的把握 ,故药物笼统称为毒药。《礼记》 :“君有痰饮药 ,臣先尝之 ;亲有痰饮药 ,子先尝之。医不三世 ,不服其药。”可见 ,当时服用药物是具有相当危险性的事 ,故人们只能采取比较慎重的态度。然而随着近代西药副作用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 ,不少人认为中药无毒 ,尽可大胆服用 ,这无疑是错误的。事实上中药无毒也不符合古人的见解。兹将对近年来我国常见中药不良反应报道综述如次 ,警戒人们服用中药亦要警惕中毒。…  相似文献   

12.
中药的应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近年来有关服用中药发生的不良反应日益增多,临床表现涉及全身各个系统,所出现的症状也是多种多样,所以对中药的不良反应要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朱青  程明 《江西中医药》2005,36(9):55-56
龙胆泻肝丸是中医传统名方,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生地、当归、柴胡、甘草等组成.主要适应证是:由肝胆实火引起的头晕目眩、目赤口苦、胁痛、耳聋、耳肿,肝脾湿热下注所致小便淋浊、阴肿阴痒等.龙胆泻肝丸配方严谨,泻肝而不伤肝,利湿而不伤阴,其配伍相辅相成,疗效为医家和患者所称道.但近年来国内出现多例服用龙胆泻肝丸导致肾损害的临床报道,引起医务界及患者的极大关注.本文试就龙胆泻肝丸的肾损害病例特点及肾毒性原因做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4.
蔡戈 《家庭中医药》2004,11(9):10-10
●“脘腹胀痛”是指什么症状?“风热”、“暑湿”感冒如何区别?●中药该不该用现代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所对应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剖析中药不良反应(ADR)发生的情况,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合计67例中药ADR报告进行统计性分析。结果发生中药ADR女性高于男性,60岁以上老人较为多见;按ADR评定标准等级和程度以"很可能"、"Ⅲ"为主;累计器官和系统为皮肤及其附件最为常见,依次为全身性损害、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主要给药途径为静脉滴注;双黄连注射液引发的中药ADR最多。结论重视中药ADR,实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制度,保障合理用药,预防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龙胆泻肝丸是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的方子,后世在原方的基础上加了黄芩、栀子、甘革三味,成为龙胆草、山栀、黄芩、木通、车前、当归、生地、柴胡、甘草、泽泻共10味药,用于泻肝胆实火,清三焦湿热。龙胆泻肝丸组方严谨,君臣佐使的配伍合理。 早在20多年前,《中药大辞典》(1977)就明确指出,“木通为木通科植物白木通或三叶木通、木通的木质茎。”1990年出版的《中华本草》确定木通的基源“为木通科植物木通、三叶木通或白木  相似文献   

17.
龙胆泻肝丸致慢性肾损害31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青  于永洋 《山东中医杂志》2002,21(12):724-724
目前氨基糖苷类及其他抗生素对肾脏的毒性已引起重视 ,但对中草药的肾毒性却未得到足够重视 ,现已发现有肾毒性的中草药有 60余种 ,其中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最为常见。中成药如龙胆泻肝丸等其内含有关木通 ,主要成分为马兜铃酸。我院于1 999年 8月~ 2 0 0 2年 6月共收治 31例长期服用龙胆泻肝丸所致慢性肾衰竭病人 ,现将临床资料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31例患者中 ,男 1 0例 ,女 2 1例 ;年龄 35~ 84岁 ;自服药至发病时间为 5个月~ 6年。原发病为神经衰弱 1 9例 ,高血压 6例 ,习惯性便秘 6例 ,多数患者因有头晕、耳鸣、胁痛、口苦、尿黄…  相似文献   

18.
萎缩性阴道炎,也称老年性阴道炎,是绝经期妇女的常见病,治疗非常棘手。我院自2000年10月~2004年12月,采用中药治疗本病97例,效果理想,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对于近期国内外医药界把“龙胆泻肝丸事件”归结于中药中含有马兜铃酸的普遍倾向本文提出了完全不同的看法,作者认为其事实并非如此,药之害在医不在药。之所以出现“龙胆泻肝丸事件”,是因为国外不懂中医的人以及国内一些西医未遵循中医理论正确辨病,乱用中药造成的,不能归罪于中药。中西医诊疗思想有很大的不同,中药必须按中医理论辨证使用,如果不辨病使用中药,出现问题,只能怪医(本文是在第四届中医药战略地位研讨会上的演讲稿)。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龙胆泻肝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结果:平均含量的每丸含黄芩苷3.1538mg。 结论:方法简单、重现性好、结果稳定,可作为龙胆泻肝丸质量控制的一个有效的定量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