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老龄组原发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巩膜瓣牢固缝合,术后眼球按摩临床疗效。方法对46只原发性青光眼在常规小梁切除术的基础上,采用大结膜瓣,巩膜瓣牢固缝合,术后3~5d开始眼球按摩,坚持2~6月,观察术后早期前房形成、滤过泡及眼压情况,并随访1年以上的远期疗效。结果老年组术后早期均未出现低眼压、浅前房等并发症,眼球按摩后滤过泡形成良好,远期眼压均在正常范围。结论老龄组原发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巩膜瓣牢固缝合,术后眼球按摩,可避免术后早期低眼压、浅前房等并发症,远期滤过道通畅,眼压控制良好。该方法简单易行,安全可靠,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现代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90年代末逐步完善起来的手术方式,其以巩膜瓣的牢固缝合,抗代谢药物的延缓创口愈合,巩膜瓣缝线调控性拆除或松解及滤过泡旁指压按摩为特征.术毕迅速恢复和维持前房深度,抗代谢药物抑制滤过区瘢痕的形成,通过控制巩膜瓣缝线拆除时间与数目,达到房水通过量并提供形成理想的功能性滤过和合适的眼压控制,有效的维护了青光眼患者的视功能.我们对38例(50眼)青光眼患者施行现代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经观察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介绍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3.
袁红宜 《中原医刊》2004,31(21):20-21
目的:探讨高眼压状态下青光眼术后眼球按摩的时机。方法:对42例45眼高眼压的青光眼经药物降眼压、激素抗炎治疗后,进行小梁切除,晶体囊外摘除联合巩膜咬切术,晶体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粱切除术。术中缓放房水,形成前房,术后早期眼球按摩。结果:术后一个月≤20mmHg37眼;术后三个月≤20mmHg31眼。结论:高眼压状态下抗青光眼手术联合术后早期眼球按摩是一个安全有效、调节性强、简单易行的降低眼压和保持滤过道通畅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术后眼压仍然较高,前房深,因为巩膜瓣缝合过紧使滤过通道阻塞者,采用冲击式按摩眼球可立即形成滤泡。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眼科工作者都在寻求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青光眼的手术。眼科显微手术开展后出现了一些新的方法,60年代发展起来的小梁切除术便是其中之一。1968年Cairns作深层巩膜小梁和部分输琳氏管切除术,Warson向后扩大切除深层巩膜等。小梁切除术的目的是切除一小块深层巩膜组织,其中包括滤过房水的小梁网并切断输琳氏管,从而使房水能直接从输琳氏管的断端流入管  相似文献   

6.
非穿透小梁切除术是一种新兴的青光眼滤过手术,是传统小梁切除术的发展和改良。手术目的是切除阻碍房水外流的schlemm's管及与schlemm's管内壁平齐的深层巩膜组织,来降低眼压,避免了术中穿透前房发生眼压突然下降,术后浅前房及其可能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使小梁切除术更安全。为了  相似文献   

7.
梁日雄 《医学文选》2005,24(2):288-291
青光眼非穿透性滤过手术(NPFS)包括三种技术,即深层巩膜切除术、外部小梁切除术和粘性小管切开术。其手术特点是术中不穿透前房,房水经菲薄的小梁网一后弹力膜渗出,避免了穿透性滤过手术的并发症,手术安全有效。本文就青光眼非穿透性滤过手术的发展、手术具体步骤、降压机制、手术效果、并发症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小梁切除术是目前国内外最常用的抗青光眼手术方式,广泛应用于各种类型的青光眼。板层巩膜下小梁切除术较传统的巩膜全层滤过术,由于在滤过口上覆盖着一层半厚的巩膜组织,因而较少形成囊样薄壁滤过泡,减少了眼内感染的机会,降低了术后房水过多渗漏、前房延迟恢复等并发症。然而  相似文献   

9.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早期滤过不足的眼球按摩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光眼是眼科常见病,小梁切除术是最常见的抗青光眼手术,但部分病例术后早期滤过不足,导致手术失败。作者采用按摩眼球的方法处理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早期滤过不足,有效率100%。该法操作简便,病人无痛苦,经长期随访观察效果肯定,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杨殿君 《中外医疗》2010,29(1):70-70
目的探讨可调整缝线的应用和术后眼球按摩在小梁切除术中规避并发症与形成功能滤过泡的作用。方法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可调整缝线缝合法加术后规律性眼球按摩治疗20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46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5例开角型青光眼,术后进行半年至1年随访。结果术后57d出院,眼压平均值11.42mmHg,6个月~1年眼压均在15~19mmHg之间。结论单纯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配合眼球规律性按摩可有效地形成功能滤泡,降低眼压,规避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提高手术治疗青光眼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可调整缝线联合术后眼球按摩规避并发症与形成功能滤过泡的作用.方法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可调整缝线缝合法加术后规律性眼球按摩治疗20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46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5例开角型青光眼,术后进行半年—1年随访.结果术后57天出院,眼压平均值11.42mmHg,6个月至1年眼压均在15—19mmHg之间.结论单纯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配合眼球规律性按摩可有效地形成功能滤泡,降低眼压,规避术中及术后的并发症,提高手术治疗青光眼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老年人常见病,是各种原因而导致房角突然或进行性关闭,周边巩膜阻塞小梁网使房水排出受阻,眼内压急剧升高或进行性升高的一类青光眼。手术治疗是解除瞳孔阻滞,重新开放房角,预防视神经进一步损害的根本方法。滤过手术是原发性闭角性青光眼的一种手术方式。现对我院56例(63眼)行滤过手术的原发性闭角性青光眼的手术前后观察与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覃筱玲 《华夏医学》2004,17(5):752-753
非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是一种新型治疗青光眼滤过性手术,由于手术不穿透前房,房水通过剖切的菲薄的滤过膜渗出,使巩膜瓣下新的房水通道持续存在,故术后并发症较传统穿透性小梁切除术明显减少,并能有效降低开角型青光眼的眼压,术后患者视力恢复快。2001年10月至2003年8月我院对26例(29眼)开角型青光眼进行非穿透小梁切除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史健生  周海生 《河北医学》2012,18(2):224-226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眼球按摩方法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的应用.方法:青光眼患者102例146眼,随机分为两组,行小粱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术,术后分别采用眼球上方或下方按摩.观察术后滤过泡和眼压情况.结果:眼球下方按摩功能性滤过泡比例高于上方按摩,长期眼压低于上方按摩.结论:眼球下方按摩更适于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原因及外置可拆除巩膜瓣缝线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青光眼手术患者72例76眼发生浅前房的比率、发生时间、类型,分析不同青光眼类型和不同手术方式对术后浅前房的影响。并分析6例6眼闭角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并外置可拆除缝线手术后前房、滤过泡及眼压情况。结果: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高,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房水滤过过强。可拆巩膜瓣缝线可减少并发症,控制滤过,操作简便、有效。  相似文献   

16.
青光眼滤过手术是目前中晚期青光眼患者常用的手术方法。手术的成败依赖于正确的诊断 ,手术方法的选择 ,精确娴熟的手术操作和术前术后的正确处理与随访。迄今青光眼手术种类繁多、不再赘述 ,目前常用的是显微手术中的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及巩膜烧漏术 ,现结合我院近年来进行青光眼手术的经验 ,提出以下几点供研讨参考。1 手术选择目前尚缺乏一种能有效控制所有青光眼的手术 ,现在临床常用的滤过手术为巩膜瓣下小梁切除术和巩膜烧漏术 ,此手术的优点在于巩膜瓣的存在 ,可加强角膜缘球结膜的耐力 ,从而能防止房水对球结膜的直接冲击引起滤泡…  相似文献   

17.
梁日雄 《微创医学》2005,24(2):288-291
青光眼非穿透性滤过手术(NPFS)包括三种技术,即深层巩膜切除术、外部小梁切除术和粘性小管切开术.其手术特点是术中不穿透前房,房水经菲薄的小梁网一后弹力膜渗出,避免了穿透性滤过手术的并发症,手术安全有效.本文就青光眼非穿透性滤过手术的发展、手术具体步骤、降压机制、手术效果、并发症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李梅  牛艺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5):1820-1820,1827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原发性青光眼中的使用疗效。方法:对50例(82眼)青光眼患者施行了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即在普通小梁切除术的基础上,于巩膜瓣下放置浓度为0.3mg/ml的MMC 3min,再于巩膜瓣的两侧分别缝合两针可调整缝线,可调缝线拆除的时间根据术后前房的深浅、眼压、滤过泡情况予以拆除。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第1天前房全部形成,仅1只眼眼压于术后第3天>21mmHg(1mmHg=0.133kPa),给予按摩眼球,并于术后第4天拆除1根可调缝线,术后1周拆除第2根可调缝线,出院时形成功能性滤过泡。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应用于原发性青光眼中,有利于术后长期滤过作用,提高青光眼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小梁切除术是治疗青光眼的重要手段。对术后早期(术后1或3个月内)滤过量及眼压的把握是其关键环节,而早期物理干预(包括眼球按摩、激光断线、缝线拆除等)的作用不可替代。缝线拆除及激光断线技术允许术者术中紧密地关闭巩膜瓣限制滤过量,可减少术后短期强滤过相关的并发症。眼球按摩可进一步调控眼压,但在3个月后效果减弱。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防止青光眼滤过术后房水引流不畅和术后浅前房。方法:我们设计并开展了自体巩膜条翻转引流术,在常规小梁切除术的巩膜瓣后,再做一板层巩膜条,翻转后植入巩膜瓣下,两侧做密闭缝合。结果:治疗78只眼术后早期观察前房形成良好,眼压正常。随访2年,1只眼滤过泡消失,手术失败。77只眼滤过泡保持功能滤过泡,眼压正常。结论:自体巩膜条翻转引流术对长期保持滤过功能及防止并发症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