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山东中医杂志》2001,20(9):520-521
对<伤寒论>小青龙汤方证的实质进行了探讨,认为"心下有水气”实为水邪留行体内,当属寒饮为病.其辨证要点,患者心下素有痰饮宿疾,复遭外寒侵袭为病机之关键,即表寒外束,水饮内阻.并对小青龙汤方义、药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谭颖颖  辛宝 《陕西中医》2013,34(1):48-49
目的:探讨小青龙汤证"心下有水气"的"心下"具体所指病位在何处的问题。方法:本文分别从小青龙汤证的症状、病因、方药和现代研究成果方面,逐一辨析,对本汤证的病位进行了新的剖析和阐述。结论:小青龙汤证的"心下"所指当在肺,而不在胃,即病位在肺。  相似文献   

3.
《黃帝内经》最早提出"水气"二字,不同时期的医家对《伤寒论》水气的论述各抒己见,故从水气之病位结合综合性病理概念,旨在探讨与心下之水气间的联系及其致病机理。小青龙汤出自《伤寒杂病论》,为张仲景治疗"外寒内饮证"之代表方。"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是对小青龙汤证外寒里饮病机的概括,并为临床运用小青龙汤治疗水气病提供理论参考,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变通小青龙汤是李可老中医在小青龙汤的基础上结合危重症实战经验创制的治疗肺心重症的经验方,临床应用发现其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瓣膜病所致的顽固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凡病机属"本气先虚,外寒内饮"者均可选用。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研习《伤寒杂病论》,结合多年的临床实践,对医圣张仲景的诸多名方和临床应用颇有感悟。今就小青龙汤方证浅析如下。 1小青龙汤证 《伤寒论》40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相似文献   

6.
小青龙汤出白《伤寒论》,关于其论原文有三:①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噫,或小便不利,小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②太阳病,小便利者,以饮水多,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里急也。③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小青龙汤主之,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  相似文献   

7.
小青龙汤的功用,大多认为是外散风寒,内散水饮,但治表治里,孰轻孰重,则避而不谈。我认为本方的作用主要是温里,就此问题谈一点肤浅认识。一、汤证病因与病机《伤寒论》阐述小青龙汤证病因病机共有两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相似文献   

8.
李晨帅  任勤 《中国中医急症》2013,(11):1977-1978
小青龙汤来源于张仲景的《伤寒论》,出自其第40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第41条“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己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其组成为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炙甘草、桂枝、五味子、半夏,是《伤寒论》中治疗太阳伤寒兼水饮的主方。其方所主病机为外感风寒未解,正邪相争则发热;外寒引动内饮,  相似文献   

9.
小青龙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主治太阳病之外寒内饮证,有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之功,本文主要归纳小青龙汤在小儿肺系疾病中的应用,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查阅并总结了近些年来的文献报道,对小青龙汤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林再政 《河北中医》2001,23(6):452-453
小青龙汤是医圣张仲景所创方 ,主治外寒内饮证。《伤寒论》说 :“伤寒表不解 ,心下有水气 ,干呕 ,发热而咳……小青龙汤主之。”在《金匮要略》中“痰饮咳嗽病”与“咳嗽上气病”证候典型者则用小青龙汤方。但疾病过程中所表现的证候是变化不定的 ,因此 ,仲景在用小青龙汤时 ,常方随证变 ,如咳嗽上气病所用的射干麻黄汤、厚朴麻黄汤、小青龙加石膏汤都是依据寒饮的轻重 ,上迫的缓急 ,夹热与否等不同病情而化裁的。从现代临床上看 ,小青龙汤及其变化多用于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肺气肿等病。兹就个人临床体会 ,谈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小青龙汤加味对变应性鼻炎(AR)大鼠鼻黏膜病理形态和血浆组胺含量的影响,揭示小青龙汤加味治疗AR的部分现代生物学基础。方法:将40只W istar雄性大鼠按体重随机分成生理盐水对照组、变应性鼻炎模型对照组、小青龙汤治疗组、小青龙汤加味治疗组、息斯敏治疗组,每组8只。采用卵蛋白全身致敏与局部攻击方法制作AR大鼠模型,光镜观察小青龙汤加味治疗后鼻黏膜病理形态和测定血浆组胺含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模型对照组可见鼻黏膜水肿、充血,重度炎细胞浸润,黏膜上皮坏死。各治疗组炎症程度均有改善,以小青龙加味组效果最好。模型组血浆组胺含量明显升高,小青龙汤加味治疗组血浆组胺含量明显降低。小青龙汤加味治疗组优于小青龙汤治疗组。结论:小青龙汤加味治疗AR的作用途径之一是通过降低组胺含量,从而减轻鼻黏膜变应性炎症。  相似文献   

12.
《血证论》所述瘀血致病机制主要是阻碍生化之机、扰乱脏腑、瘀化痰水、伤及新血 ,甚至成为诸病之根。因此 ,《血证论》不但长于治疗血证 ,而且善于治疗瘀血。其治瘀之大法是 :逐瘀外出 ,用药推崇大黄与花蕊石 ;治瘀重视行气 ;根据瘀阻部位用药有温凉之别 ;瘀血未尽者慎用补法。灵活应用祛瘀法治疗各科病证  相似文献   

13.
郁火证治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郁火的成立具备三个要素 :一是邪气 ,二是阳气 ,三为郁滞。郁火的病机为邪气郁阻阳气使阳气有余的一种病理状态 ,属气分病变。将郁火分为外邪郁火和内邪郁火。无论外邪郁火或内邪郁火 ,皆可以分为脏腑郁火和五体郁火 ,并论述其临床表现。强调外邪郁火在五体郁火阶段 ,病情轻浅 ,较易治疗 ;深至六腑或五脏郁火阶段 ,则病情深重 ,症状复杂 ,治疗较困难  相似文献   

14.
小柴胡汤主治少阳病 ,病机重在“郁火邪结”。郁火是内因 ,邪结从太阳转化 ,表现为“呕而发热”,治疗上用柴胡解半表、用黄芩清半里。少阳病的辨证立法准确反映了仲景辨证处方的基本思想 ,即从主症辨病机 ,从病机抓疾病的本质。柴胡汤类方治疗少阳病之兼证、变证 ,同时体现了仲景证变、法变、方药亦变的灵活思维方式。从小柴胡汤及其类方的证、药分析上可窥见仲景辨证思想之一斑 ,并从中探讨中医辨证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5.
小柴胡汤证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小柴胡汤证病位在胁下膜原,病及肝胆脾胃,为少阳太阴所主,主要病邪为湿热及寒邪伤阳,相火内郁。无论寒邪伤阳,还是温邪内郁,均存在少阳三焦相火内郁,导致少阳三焦失司;太阴脾土失职,三焦不畅,气机不利,气化不行,脾气不运,湿聚饮停,水液代谢障碍。治宜调节阴阳之枢纽,既要领邪外出于阳分,又要防邪内入阴分。  相似文献   

16.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机为本虚标实,且以标实为主,故临床上以清热解毒为主要治则。竹叶石膏汤具有清热宣肺、解毒清心、益气生津之功效,体现了病证结合,方证相应,为治疗该病的有效方剂。但过用则心阳被遏,痰湿易阻,导致他变,故据其病机特点应以标本兼治为原则。  相似文献   

17.
小柴胡汤不但能和解少阳,而且能疏肝解郁,清热透表,袪除半表半里之邪,使胸胁、脘腹内郁之邪得以缓解,使机体得到改善。凡是由于肝气横逆犯胃或邪在少阳经引起的病变,无论男女老少,病变在脏在腑,或在经脉之间,只要病机吻合,方药对证,均有一定的疗效。本方不但可治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反流性食管炎、胆囊炎、急性扁桃体炎、感冒发热、经期感冒、经前期紧张综合征,而且还可治妊娠感冒、产后发热、偏头痛和抑郁症等疾病。  相似文献   

18.
张士卿教授认为小儿腺样体肥大的病机主要在于痰瘀互结,郁结成核,聚于鼻咽。治疗以活血化瘀,化痰散结为主,处方以丽泽通气汤化裁,使气血调畅,痰核得消,则腺样体肥大可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诠释止嗽散合四君子汤治疗慢性咳嗽的思路。方法通过跟师侍诊,收集病例,从临床中总结止嗽散合四君子汤在治疗慢性咳嗽中的思维与方法进行初步诠释。结果慢性咳嗽主要病因病机是气虚邪实,益气祛邪可以作为基本治法,止嗽散合四君子汤可以作为基本方药。结论基于祛邪益气治法,以止嗽散合四君子汤为基本方药治疗慢性咳嗽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疏肝清解汤治疗肝经郁热型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肝经郁热型青春期PCOS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3例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治疗组43例予疏肝清解汤治疗,2组均治疗6个月经周期。比较2组停药6个月后体质量、多毛评分[改良Ferriman-Gallwey(m FG)评分系统]、卵巢体积、性激素水平[睾酮(T)、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记录月经周期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5.3%,明显高于对照组(74.4%,P0.05)。治疗组停药6个月后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m FG评分、卵巢体积、T、LH、LH/FSH均低于对照组(P0.05),FSH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月经周期恢复正常率(90.7%)高于对照组(55.8%,P0.05)。结论疏肝清解汤治疗肝经郁热型青春期PCOS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激素水平,其作用时间长,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