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浆一氧化氮水平的变化,研究其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方法:将7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哮喘缓解期组30例,轻度急性发作期组10例,中度急性发作期组12例,重度急性发作期组18例;正常对照组15例,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浆一氧化氮水平并检测肺功能和测定诱导痰细胞的计数及分类。结果: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血浆一氧化氮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其中急性发作期组显著高于缓解期组(P〈0.01),急性发作期组中轻度、中度、重度三者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线性相关性分析显示,一氧化氮水平与支气管哮喘发作有相关性。研究对象所处的状态(健康、哮喘缓解期及哮喘发作期)与血浆一氧化氮水平明显相关(r=0.786,P〈0.01)。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浆一氧化氮水平与FEV1.0%预计值(r=-0.872,P〈0.01)和诱导痰巨噬细胞百分比(r=-0.820,P〈0.01)呈负相关;与诱导痰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诱导痰嗜酸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分别为0.857、0.816和0.825,P〈0.01)。结论:血浆一氧化氮水平升高,与支气管哮喘发生、发展相关,可能参与哮喘的发病,内源性一氧化氮作为一种无创性指标监测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活动度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诱导痰白细胞分类计数、肺功能及哮喘控制测试(ACT)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30例(哮喘组),同时期健康体检者14例(对照组).测定对照组空腹血清hs-CRP和哮喘组经甲泼尼龙治疗5~7d前后的空腹血清hs-CRP.超声雾化4.5%氯化钠获取诱导痰,分别计算对照组、哮喘组治疗前后的嗜酸粒细胞百分比(EOS%)、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巨噬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测定对照组、哮喘组治疗前后的肺功能.哮喘组进行ACT评分.利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判断血清hs-CRP与诱导痰白细胞分类计数、肺功能指标及ACT评分的相关性.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hs-CRP和诱导痰EOS%评估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炎性反应水平的效能.结果 哮喘组有2例患者诱导痰失败排除本研究.哮喘组治疗前和治疗后血清hs-CR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18(2.12~11.12)和1.48(1.03~4.81) mg/L比3.40(2.02 ~ 8.91) mg/L,H=18.939,P< 0.01],哮喘组治疗前血清hs-CRP明显高于治疗后(P<0.01).治疗前,哮喘组血清hs-CRP与诱导痰EOS%呈正相关(r=0.849,P=0.000),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最大呼气中期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均呈负相关(r=-0.617,P=0.000;r=-0.559,P=0.002;r=-0.398,P=0.036),与ACT评分呈负相关(r=-0.511,P=0.005).血清hs-CR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hs-CRP与诱导痰EOS%、肺功能、ACT评分具有良好相关性,是评价支气管哮喘系统性炎性反应水平的潜在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介素-17(IL-17)、白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在小儿支气管哮喘诱导痰液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研究对象分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组61例和缓解组61例,自身对照,选同期健康体检儿童45例为正常对照组。常规痰涂片染色进行炎性细胞计数并分类,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IL-17、IL-4、IFN-γ在诱导痰上清液中浓度。结果IL-17、中性粒细胞计数在急性发作期组明显高于缓解期组,缓解期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IL-4、噬酸性粒细胞计数在急性发作期组高于缓解期组(P〈0.01),缓解期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FN-γ在急性发作期组低于缓解期组(P〈0.05),缓解期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急性发作期组IFN-γ与IL-4、ILl7呈负相关(r=-0.51,P〈0.05),IL-17与IL-4呈正相关(r=0.58,P〈0,05),缓解期则无相关性。结论IL-17、IL-4参与小儿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和发展,IFN-γ对哮喘的气道炎症有抑制作用,IL-17能更准确的反映支气管哮喘患儿的慢期气道炎症状态。  相似文献   

4.
阮玲 《时尚育儿》2016,(2):187-187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检验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临床价值和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2月到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共30例,作为实验组;另选同期来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员30例,作为对照组。给两组对象的血清C反应蛋白进行检测。结果:实验组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体检的健康人员,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血清C反应蛋白明显下降,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CPR水平的测定,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参考依据,具有一定的实施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白细胞介素-8(IL-8)在支气管哮喘患儿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哮喘重症急性发作期患儿(发作期组)、哮喘临床缓解期的患儿(缓解期组)、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各30例,采用超声雾化吸入4%高渗盐水法采集诱导痰标本,以ELlSA法测定诱导痰中TSLP、IL-8水平,并分析两者相关性。结果发作期组诱导痰中TSLP水平(3.13±1.15)Pg/mL和缓解期组TSLP水平(1.50±0.79)pg/mL均高于对照组TSLP水平(0.96±0.81)pg/mL,均P〈0.05;且IL-8水平发作期组(296.14±39.63)pg/mL和缓解期组(191.87±22.27)pg/mL均高于对照组.(134.22±9.12)pg/mL,均P〈0.05,且急性发作期组高于临床缓解期组,均P〈0.05;Pe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TSLP与IL-8水平呈正相关(r=0.221,P〈0.05)。结论TSLP、IL-8可能在哮喘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有望作为儿童哮喘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炎性细胞及细胞因子在儿童哮喘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实验研究策略,选择重症哮喘急性发作期组及其取得临床缓解期组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进行肺功能检测,采用诱导痰检查法对痰炎性细胞进行分类计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痰IL-8、IL-17浓度。三组间均数比较,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任意两组间比较用SNK法;并进行直线相关性分析。结果经三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哮喘急性发作期组诱导痰中性粒细胞含量、IL-8和IL-17含量均高于临床缓解期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72.16、135.69和24.28,均P〈0.05)。临床缓解期组诱导痰的中性粒细胞含量IL-8和IL-17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67.80、54.64和17.36,均P〈0.05);急性发作期及临床缓解期IL-8、IL-17均与中性粒细胞成正相关(均r〉0,P〈0.05)。结论中性粒细胞、IL-8、IL-17均参与了哮喘的部分发病机制,对于哮喘病情变化、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研究提供了进一步探索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许菊秀  刘瑾 《中国医师杂志》2007,9(9):1210-1212
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痰和血浆IL-4和IFN-γ水平与肺通气功能的相关性关系。方法:急性发作期患者41例为实验组;缓解期患者34例为对照组;37例健康者为健康组。测定所有患者的通气功能及痰和血浆中IL-4和IFN-γ水平。分析IL-4和IFN-γ水平与肺通气功能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实验组通气功能、IFN-γ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健康组(P〈0.01)。(2)实验组痰液和血浆中IL-4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健康组(P〈0.01)。(3)实验组痰和血浆中IL-4平均浓度与其相应肺通气功能指标均呈负相关;IFN-γ平均浓度与其相应肺通气功能指标均呈正相关。结论:支气管哮喘患者急性发作期痰和血液中IL-4水平与肺通气功能呈负相关;IFN-γ水平与肺通气功能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血清Clara细胞分泌蛋白(CCSP)、白介素-18(IL-18)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4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儿童血清CCSP、IL-18水平,经治疗后于缓解期采血复查,并与28例健康儿童作对照。结果哮喘急性发作期、缓解期儿童血清CCSP水平均较健康对照组儿童低(P〈0.01)。哮喘急性发作期儿童血清IL-18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缓解组(P〈0.01)。无论是急性发作期还是缓解期血清CCSP与IL-18无相关性(P〉0.05),发作期IL-18与IgE呈正相关(r=0.947,P〈0.01)。结论CCSP具有抗炎作用,CCSP的减少可诱导或加重哮喘儿童的呼吸道炎症。IL-18在哮喘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韩晶  胡兆秋  谢晖  王萍 《中国保健》2009,(21):834-835
目的:探讨利用动态监测诱导痰中嗜酸粒细胞(EOS)和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的方法,评价哮喘患者气道炎症的变化。方法:分别对36例哮喘急性发作组、32例哮喘治疗缓解组和3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痰的诱导;诱导痰细胞学分类和上清液中ECP的测定。结果:哮喘急性发作组EOS数量、ECP测定值明显高于哮喘治疗缓解组、健康对照组(P〈0.01);健康对照组EOS、Neu数量、ECP测定值明显低于哮喘急性发作组、哮喘治疗缓解组(P〈0.01);哮喘治疗缓解组EOS数量、ECP测定值明显低于哮喘急性发作组,但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哮喘治疗缓解组与哮喘急性发作组Neu数量无明显差异性。结论:临床上连续监测患者诱导痰EOS和ECP变化,有助于预测哮喘病情的波动情况,针对病情制订相应的治疗方案,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治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儿92例(研究组)。检测血清hs—CRP水平和肺功能。根据疗效,将患儿分为临床缓解组和慢性持续组;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将研究组患儿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同时,选取健康体检儿童100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儿童相关参数差异。结果研究组患儿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FEVI%和FEV1/FVC显著低于对照组0P〈0.05)。临床缓解组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慢性持续组,而FEVI%和FEV1/FVC显著低于慢性持续组(P〈0.05)。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患儿血清hs—CRP水平、FEVI%和FEV1/FVC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患儿血清hs—CRP水平与FEVI%呈负相关(r=0.683,P=0.0256),与FEV1/FVC呈负相关(r=0879,P=0.0193)。结论血清hs—CRP水平与支气管哮喘儿童的肺功能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儿童支气管哮喘严重程度及控制水平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丹参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和血脂及脑梗死复发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为常规治疗,观察组为在常规丹参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观察14d后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及血脂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34〈0.05,χ2=4.41)。观察组CRP水平由治疗前(14.94±5.75)降至(6.89±4.12),差异显著(P〈0.01);而对照组CRP水平治疗前后略有下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血脂各指标中观察组治疗后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对照组各指标也只是略有下降,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观察组患者血清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血脂指标均明显下降,降低了脑梗死的复发。因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采用丹参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效果明显优于丹参单独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D-二聚体(DD)及C-反应蛋白(CR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02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研究组)及100例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7d两组患者的CRP、DD等生化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前CRP、DD、PaCO2明显高于对照组,Pa02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CRP、DD、PaC02值明显下降,Pa02明显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DD与CRP明显升高,联合检测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判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作磊  仕军伟 《现代保健》2014,(20):103-105
目的:探讨麻杏石甘汤口服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本院2013年1-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抗感染、止咳祛痰治疗。对照组患儿在此治疗基础上给予雾化吸入沙丁胺醇治疗。观察组给予麻杏石甘汤口服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治疗2周后,分别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及治疗前后患儿肺部功能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6.67%,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23,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肺部功能各项观察指标均有明显变化,观察组肺部各项观察指标变化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麻杏石甘汤口服联合沙丁胺醇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效果显著,可改善患儿肺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叶向荣 《现代保健》2014,(26):118-120
目的:观察和分析短期腹腔灌洗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4月收治的96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按照患者住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但未实施灌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短期腹腔灌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PACHEII变化及血清CRP水平变化、临床指标改善、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治疗前,治疗组APACHEII积分和CRP分别为(14.38±6.47)分、(269.79±52.01)mg/L,与对照组的(14.42±6.51)分、(269.87±51.96)m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APACHEII积分和CRP分别为(6.64±2.17)分、(64.27±10.61)mg/L,与对照组的(9.65±2.47)分、(127.61±32.21)m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临床指标改善和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短期腹腔灌洗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各项指标,降低患者APACHEII积分和CRP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对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TNF-α、CRP、Fib)水平的影响,为脑血管病的治疗提供新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HP-IgG(+)性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非治疗组。另选取HP-IgG(-)性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5例为对照组。非治疗组与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同时给予阿莫西林,测定治疗前后各组脑梗死患者血清中TNF-α、CRP、Fib的含量。结果治疗组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后,血清中TNF-α、CRP、Fib的含量分别为(6.57±0.58)mg/L、(5.63±0.72)ng/mL、(5.09±0.48)g/L,显著低于非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能降低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炎症因子(TNF-α、CRP、Fib)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25-羟维生素D3[25-(OH)D3]及总IgE (TIgE)在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2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支气管哮喘组)及20例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测定比较两组血清25-(OH)D3及TIgE水平.结果 支气管哮喘组血清25-(OH)D3为(23.64±3.89)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82±4.3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哮喘组血清TIgE为(208.62±32.59) kU/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84±18.86) k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哮喘组血清25-(OH)D3与血清TIgE呈负相关(r=-0.832,P< 0.01),对照组血清25-(OH)D3与血清TIgE无相关性(r=-0.038,P>0.05).结论 25-(OH)D3的缺乏与变态反应密切相关,可能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有重要作用,监测其水平变化有助于评估支气管哮喘患儿的病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对哮喘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9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结果治疗组对其疾病的认识水平普遍提高,学会在家中监测病情变化,掌握哮喘急性发作或恶化时自行进行简单处理的方法;治疗组临床控制30例,显效15例,好转3例,总显效率(临床控制+显效)达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62.5%(P〈0.01);治疗组治疗后1年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呼气峰流速、哮喘控制测试评分(FEV1、PEF值及ACT)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1年哮喘发作次数、发作天数及缺勤天数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0.00001)。结论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是落实防治哮喘措施、提高防治水平的重要环节,对于有效地维持患者病情的长期稳定、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孙红 《现代保健》2014,(34):76-78
目的:研究联合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α糜蛋白酶氧气雾化吸入治疗急性加重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AECOPD)的疗效。方法:40例AECOPD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常规给予抗感染、止咳化痰、解痉平喘、吸氧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α糜蛋白酶氧气雾化吸入治疗,2次/d,共7 d,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喘憋消失时间、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肺部X线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 O2)水平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65%,两组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在喘憋消失时间、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肺部X线改善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RP、WBC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而Sp O2水平升高,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CRP、WBC、Sp O2水平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变更为明显。结论:联合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α糜蛋白酶氧气雾化吸入治疗AECOPD临床疗效好、安全可靠、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葛根芩连汤加减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2012年在本院就诊的48例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治疗组给予葛根芩连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辛伐他汀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后颈动脉IMT、course积分、血脂情况、CRP及颈动脉中医证候积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6个月后的颈动脉IMT、crouse积分、TC、TG、LDL、CRP及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HDL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的crouse积分、CRP及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两组上述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葛根芩连汤具有良好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