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sane》2014,(4)
目的探讨社区女性尿失禁患者病耻感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自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80例社区女陛尿失禁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择同期80例住院女性尿失禁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贬低-歧视感量表及尿失禁生活质量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尿失禁患者歧视-感知量表平均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3.31,P0.05)。研究组尿失禁生活质量量表(I-QOL)总分、逃避和限制性行为评分、心理社会影响评分、社会活动受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21、3.37、3.55、3.38,均P0.05)。研究组中尿失禁患者贬低-歧视感知量表与生活质量总分、逃避和限制性行为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63、-0.354,均P0.05)。对照组尿失禁患者贬低-歧视感知量表与生活质量总分、逃避和限制性行为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037、0.028,均P0.05)。结论社区女性尿失禁患者的病耻感对其社交活动影响较大,需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方法来改善尿失禁患者的症状及体征,以降低病耻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门诊与住院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耻感评估,分析不同治疗环境对精神分裂症病耻感的影响。方法对浙江省立同德医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缓解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各70例进行人口学特征、精神病简明评定量表(BPRS)、PANSS量表、副反应量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严重度(CGI-SI)和病耻感量表进行测量和评估,比较门诊与住院患者缓解期病耻感特点。结果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普遍存在被歧视、自我感觉的病耻感及对疾病的掩饰性,但经过住院治疗的患者对病耻感的掩饰性因子(2.01±0.88)分和积极效应因子(1.68±0.78)分低于门诊治疗的患者(2.43±0.98)和(2.44±0.7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治疗对减轻耻感、提高生活质量相当重要。严格遵守和执行精神卫生法,可以较大限度地保护精神病患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认知心理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及病耻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于南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治疗的94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两组患者均予以抗精神疾病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一般性心理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认知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8周后暴力行为评分、病耻感评分、负面情绪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外显攻击量表(modified overt aggression scale,MOAS)评分、病耻感评分、负面情绪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MOAS评分[(3.25±1.93)分]、贬低-歧视感知评分[(17.24±1.53)分]、病耻感情感体验评分[(12.30±1.55)分]、病耻感应对评分[(50.16±2.76)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48.21±2.16)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43.26±2.27)分]均降低,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中躯体功能评分[(78.23±3.45)分]、心理功能评分[(76.18±4.15)分]、社会功能评分[(78.34±3.38)分]、物质生活状态评分[(75.82±3.42)分]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心理干预可缓解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暴力行为,降低其病耻感,减轻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对直肠癌根治术后永久性造口患者回归社会适应能力和病耻感的影响。方法于2020年1月—12月在进行直肠癌根治术永久性造口的患者中随机选择30例作为实验组,并于2019年1月—12月以性别、年龄等为配对条件选择30例同样行直肠癌根治术永久性造口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实验组采取协同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所有患者均使用社会影响量表(SIS)、中文版造口患者社会心理适应量表及造口患者生活质量量表来进行回归社会适应能力及病耻感水平的调查。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社会心理适应能力总评分(65.74±4.95)高于对照组(50.46±5.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954, P0.001)。实验组患者的内在羞耻感评分(10.06±2.01)低于对照组(16.31±2.16),实验组社会排斥感得分(22.90±2.23)低于对照组(25.50±3.24),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602和3.621, P0.01)。实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评分(58.12±4.49)明显高于对照组(50.46±4.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939, P0.01)。结论协同护理能提高直肠癌根治术后永久性造口患者回归社会适应能力,降低患者术后病耻感,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情绪表达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病耻感和生活质量的调节效应。方法便利抽样抽取162例接受乳腺癌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一般社会人口学量表、社会影响量表、情绪表达量表、生活质量测定量表调查其病耻感、情绪表达、生活总评分和心理总评分状况。结果患者病耻感与情绪表达、生理总评分、心理总评分呈负相关(均P0.05);情绪表达与生理总评分、心理总评分呈正相关(均P0.05)。情绪表达可调节病耻感和生理总评分、心理总评分的关系,低情绪表达组的病耻感对生理总评分、心理总评分具有负向预测作用,但在高情绪表达组,病耻感的预测作用不显著。结论乳腺癌术后患者具有较高的情绪表达水平可缓解病耻感对其生活质量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李嘉 《现代保健》2013,(9):24-25
目的:探讨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一期乳房再造与乳房改良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8年11月-2010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乳腺癌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改良根治术治疗,实验组给予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一期乳房再造,随访观察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与实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实验组患者术后重建乳房Harris评分优良率达100%,根据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评分实验组与对照组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77.19±4.23)分和(53.35±4.53)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一期乳房再造效果确切,优点多,临床医师应根据患者的适应症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心境障碍患者病耻感与自尊水平,开展心境障碍患者相关性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86例心境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男性心境障碍患者有46例,女性心境障碍患者40例。年龄为23-67岁,平均年龄为(45.3±1.2)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意识清晰,能够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独立完成相关的调查问卷。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制定病耻感系列量表以及自尊水平问卷。结果:实际心境障碍患者歧视感知程度、保密以及误解分量表得分明显高于量表中点分(P0.01)。羞耻感分量表得分明显低于量表中点分(P0.01)。同时心境障碍患者自尊水平得分低于常模(P0.01)。根据对心境障碍患者相关性进行研究发现,病耻感与自尊水平呈负相关(r=-0.163,P0.05),影响患者自尊水平的主要因素是年龄、病耻感以及保密。结论:心境障碍患者病耻感相对较高,自尊水平比较低。并且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对于疾病的保密要求不断地强烈。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自尊水平以及病耻感进行相关性的制定干预措施,这样能够更好地降低心境障碍患者的病耻感,最大程度上提升自尊水平,有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开展心境障碍患者病耻感与自尊水平的相关性研究在临床应用中值得进一步的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保留NAC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老年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1年4月期间收治的老年乳腺癌患者80例,按接受手术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35例)与实验组(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行传统改良根治术治疗,实验组患者行保留NAC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所得分值为(100.6±20.9)分,实验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所得积分为(161.3±21.8)分。两组对比,实验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所得积分更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1%,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4%。两组对比,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进行3年随访,均无胸壁及乳头周围皮肤无复发。结论保留NAC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老年乳腺癌临床效果显著,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综合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的病耻感和应对方式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9年6月高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病耻感和应对方式评分。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病耻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病耻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两组面对、回避、屈服应对方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面对应对方式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回避、屈服应对方式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选择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减轻其病耻感,改善其应对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陈茜  肖莎  彭佳 《现代养生》2022,(19):1665-1667
目的 分析叙事护理联合团队心理辅导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的焦虑抑郁、病耻感和生活质量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2021年5-12月孝感市中心医院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及组间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叙事护理+团队心理辅导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病耻感和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干预前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社会影响量表(S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AS、SDS、SIS评分较对照组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观察组的不良情绪和病耻感的改善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的生命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观察组护理效果更佳。结论 将叙事护理联合团队心理辅导的护理干预方式应用在乳腺癌术后患者的护理工作当中,可起到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降低病耻感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乳腺癌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袁春雷  王琳 《现代保健》2014,(34):64-66
目的:分析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与Ⅰ期重建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收治72例乳腺癌患者,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患者行Ⅰ期重建术治疗,对照组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情绪状况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外形满意率为94.4%,明显高于对照组对外形满意率55.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选取乳房重建Ⅰ期重建术,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外形恢复良好,优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使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比较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8年3月至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101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所行术式不同随机分为研究组(53例)和对照组(48例).研究组施行保乳手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施行改良根治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分别为(117.0±25.7) min, (142.4±35.0) mL, (8.2±4.6)d,对照组患者的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分别(169.5±24.3) min, (217.5±43.1) mL, (13.1±5.3)d,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随访期间出现局部复发、远处转移患者比例分别为7.55%和3.77%,对照组随访期间出现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患者比例分别为6.25%和8.33%,两组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乳房美观效果的优良率为71.70%,对照组为0,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在远期疗效方面与改良根治术相当,但在保持乳房美观效果方面明显优于改良根治术.  相似文献   

13.
赵玉芹 《现代保健》2014,(10):107-109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0月-2012年12月120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的护理基础上,根据患者存在问题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术后焦虑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患者总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术后轻度焦虑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但中、重度焦虑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7%;但患者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采用个性化护理干预,可减轻患者术后焦虑及疼痛程度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利于患者早日康复,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对患者术后的康复和生活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54例在我院接受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专科护理,包括健康教育、用药指导。观察组在患者入院后,由主管护师与责任护士组成护理干预小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同时予以认知、行为与心理干预等措施,6个月后采用日常生活质量调查量表对两组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并对比。结果护理干预后6个月,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均分别比护理干预前升高,但观察组升高更显著(P<0.01),且两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乳腺癌患者的身心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王奕静  庄志刚 《职业与健康》2014,(10):1438-1440
目的探讨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Ⅰ、Ⅱ期乳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Ⅰ、Ⅱ期乳腺癌女性患者120例根据手术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保乳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改良根治手术。所有患者手术治疗结束后采用三维适形治疗计划。结果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总引流量和腋窝淋巴结清扫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乳房美容优良率为90.0%,对照组为75.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和功能状况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治疗组的局部复发率与远处转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改良根治术,保乳手术治疗Ⅰ、Ⅱ期乳腺癌能减少创伤,提高乳房美容满意度,改善乳房功能,且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管引流法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的应用体会。方法:对河南大学淮河医院2010年3月-2012年1月的305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病例,分为双管法组160例和单管法组145例,分别采用沿背阔肌前缘置腋下引流管及胸骨旁引流管的双管引流法和背阔肌前缘置腋下引流管一根接负压的单管引流法;观察两组引流量、引流时间及皮下积液情况。结果:(1)引流时间双管法(8.2±1.39)d与单管法(10.4±2.09)d比较拔管时间缩短,引流量双管法总引流量(470.77±23.52)ml,较单管法总引流量(442.90±26.40)ml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145例单管引流法出现皮下积液15例;160例双管引流法出现皮下积液7例,双管法出现皮下积液的几率较单管法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出现皮瓣坏死和术侧上肢水肿情况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管引流法患者带管时间较单管引流法短,总引流量较单管法多,对防治皮下积液的效果优于单管引流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腺癌腋淋巴结清扫术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的不同解剖途径及成功率。方法选择笔者所在科2005年9月至2008年6月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136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76例术中应用三种解剖途径保留肋间臂神经并统计成功率,对照组60例术中常规切除肋间臂神经。术后对两组患者上臂内侧感觉功能情况进行随访。结果经起始部途径解剖ICBN者39例,误切断3例,成功率为92.30%;经腋静脉下方途径解剖ICBN者18例,误切断2例,成功率为88.89%;经背阔肌途径解剖ICBN者19例,误切断10例,成功率为47.37%;经背阔肌途径与另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O.01)。试验组患者术后上臂感觉障碍发生率为13.11%(8/61),而对照组为6I.66%(37/6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乳腺癌腋淋巴结清扫术保留肋间臂神经采用经起始部途径和腋静脉下方途径解剖ICBN更方便、安全,保留ICBN成功率更高,可明显减少患者术后患侧上臂内侧感觉障碍的发生率,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王钧芹 《现代保健》2014,(31):94-96
目的:探讨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应用综合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实施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8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试验组采用综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前后的焦虑状态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对术后乳房缺失接受率和术后放化疗的接受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实验组的术后疗效担忧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实验组经过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后焦虑状态得到有效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实验组的总体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引进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患者的焦虑心理,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骨科术后疼痛评估及不同的护理干预方法对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6月骨科收治的156例手术后疼痛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患者进行传统术后疼痛控制,研究组92例患者采用无痛病房规范化的疼痛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疼痛控制的效果,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术后第1天研究组患者疼痛评分(2.62±1.35)分,对照组(3.86±1.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85,P〈0.01);研究组患者术后夜间睡眠时间比对照组延长,研究组患者(4±1.5)h,对照组(2±1.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37,P〈0.01);患者对疼痛控制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90±7)%,对照组(5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75,P〈0.05);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95±5)%,对照组患者(7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25,P〈0.05)。结论:患者术后疼痛的正确评估,优质的护理干预,为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创伤的恢复及心理、生理状态的调整创造条件,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及生活质量,提高患者住院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并分析骨折手术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收治的64例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如协助患者进行术前检查及其他针对性治疗等。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如心理护理等。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抑郁和焦虑改善情况,同时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价和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护理前的抑郁和焦虑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干预组的抑郁和焦虑评分分别为(37.23±6.30)分、(36.51±5.24)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7.25±6.39)分、(47.67±8.3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前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升高,且干预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折手术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等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抑郁和焦虑状态,同时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