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目的探讨重症肺结核患者家属的心理反应特点及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调查120例重症肺结核患者家属心理需求及心理反应,针对不同需求及反应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后家属心理反应的变化。结果干预前,家属不良心理反应:焦虑、担心(92.5%,111/120);恐惧、悲观(70.83%,85/120);无助、低落(49.17%,59/120);不信任、抵触(29.17%,35/120)。相应的护理干预后,不良心理反应得到明显好转,能很好地配合和医护人员,9例效果不明显,有效率92.5%。结论针对重症肺结核患者家属的不良心理反应,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能很好地消除家属不良心理反应,积极配合医疗诊治,减少医患矛盾,有助医患和谐。 相似文献
2.
万佩君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10):1395
目的 探讨ICU肿瘤患者家属的心理反应以及相应的护理干预,为进一步促进家属的医疗配合行为,减少护患纠纷提供依据.方法 针对60例ICU肿瘤患者家属的心理反应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干预前后家属心理反应的变化.结果 55例患者家属心态变得积极,能很好的和医护人员配合,5例效果不明显.有效率达91.7%.结论 通过对ICU患者家属心理反应的护理干预,能够提高医疗行为的配合,改善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用心理护理的方法对ICU患者家属进行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在2015年2月-2016年7月我院ICU收治的临床患者70例,将其家属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人;根据其家属的心理需求,对家属展开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护理干预前、后家属对ICU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干预前、后家属的焦虑程度和应对方式评分.结果:接受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家属的总满意率为97.14%,而对照组的总满意率为75.40%,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家属焦虑情绪的改善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消极应对方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心理护理干预明显改善 ICU患者家属的焦虑状态和应对方式,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并提高家属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5.
邓红梅 《中国农村医学杂志》2007,5(6):53-54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家属的心理并对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通过对患者家属心理分期来分析他们的心理感受,找出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制定合理的护理措施,消除患者家属的后顾之忧,使他们能积极地配合,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结果通过对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让他们放下心理包袱,主动参与协作,对患者的治疗及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ICU护士的职责不单是做好危重病患者的抢救与监测,还包括对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因此,了解ICU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和焦虑因素,有针对性对患者家属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家属正确的面对,建立起对护士的信任与尊重,主动配合护理工作,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首发精神病患者家属的心理,并提出适当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从2010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所收治的首发精神病患者的一级家属300例作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家属不采取护理干预,而观察组家属则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在干预前和干预后对两组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结果 两组在干预后情况均较干预前有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在所有10项因子中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我们认为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提高首发精神病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态,值得在今后临床当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临终是生命结束前的必经阶段.临终关怀又称善终服务、安宁照顾等.是向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的一种全面的照料,包括医疗、护理、心理、伦理、社会等方面[1],使临终患者的生命得到尊重,舒适有尊严的走完人生最后路程.临终阶段其家属同样会有不良的心理反应,其身心遭受的困扰与痛苦也需要疏导,安抚,鼓励. 相似文献
9.
护理干预对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萍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33(4):579-580
目的 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探索有效的方法。方法 采用面对面沟通、信件邮寄、电话访谈、心理行为观察以及问卷调查等方法对40名透析患者家属进行心理分析。结果 在护理干预前患者家属间人际关系紧张、抑郁、焦虑、偏执以及强迫等情绪时有发生,从而影响患者的正常治疗和恢复,而在采取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护理干预后,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明显改善,看望、照顾患者的时间较原来增加了三分之一,患者情绪明显稳定,对治疗信心明显增加,病情复发率明显减少,透析后并发症明显下降。结论 对家属进行必要的护理干预,有助于调动患者及其家属的主观能动性,降低医疗费用,使患者获得最佳的身心状态去战胜疾病。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银屑病患者呈不断上升趋势。当患者家属得知患者被确诊为银屑病后,常伴随不同程度的心理紊乱、紧张、焦虑等情绪的变化。患者家属情绪的变化又影响到了患者情绪的变化,进一步加重了患者病情。因此,探讨银屑病患者家属的心理特点及心理需求,对于患者的康复非常重要。我院尝试着对银屑病患者家属进行了心理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现代医学所倡导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突出了患者是一个整体的、社会的人的概念;现代护理模式所强调的是“以人为本”的观念,它不仅仅要求护理工作者对患者进行全身心的整体护理,而且也要求护理工作者加强对患者家属的关爱和支持。家属的支持可以降低患者的负性心理反应,促进其诊疗和康复。因此,在ICU患者救治中,要强化以患者为中心,了解和分析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采取不同的措施,提高患者和家属对医护工作的信任度和满意度,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ICU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并根据患者家属的需要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68例ICU患者家属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急危重患者家属需求量表(CCFNI)自制家属心理需要调查表,在患者入院治疗期间,对患者家属的心理需求进行调查,调查涉及的领域主要有获取信息领域、患者病情保证领域、接近患者领域、支持领域和自身舒适领域.结果 通过调查发现,患者家属对于医院的治疗水平、治疗费用以及患者的治疗措施等方面的关心程度较高.结论 在对急危重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应关注对患者家属心理需求的护理干预,恰当、及时的护理干预能够提升治疗效果,缓解患者家属的紧张情绪,对减少医患纠纷、维护就医环境和谐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覃花桃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9):1483-1484
目的调查ICU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心理干预对其心理状态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对入组80名ICU患者家属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0例,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评价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结果干预后ICU患者家属抑郁自评量表(SDS)值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值比较(P〈0.01),用TCSQ的PC评分(t=2.48,P〈0.05)和NC评分(t=3.20,P〈0.01)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改善ICU患者家属的不良心理反应,特别是减轻患者家属的抑郁和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家属全程心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AMI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干预,可对病情的恢复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方法:在恐慌期、焦虑期、恢复期、给予患者及家属具体的指导,进行心理干预。结果:经过心理干预,在疾病的转归过程中,患者及家属能避免误区的羁绊。结论:进行心理干预,对恢复健康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5.
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癌症不仅给患者身体和心理带来巨大的痛苦,而且给其家属带来沉重的打击,他们在陪伴患者的诊治过程中,几乎与患者承受同样的压力,这些患者家属的心理直接影响着病人的治疗。护士在护理工作中注重了解患者家属的心理状态,使其正确对待,对稳定病人情绪、配合治疗、减轻痛苦、延长生命,均起到积极作用。人群健康状况的提高,对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癌症患者家属这一群体的健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17.
ICU患者心理护理及家属心理沟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ICU病房是层流洁净病房,实行无陪护制度,每天16:00~16:30隔着探视玻璃窗进行探视。患者与家属完全隔绝,无法得到沟通,患者心理上会有孤独感,产生各种身心不适。ICU病房具有现代化的仪器设备以及先进的医疗护理技术,患者可以得到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126名家属进行评分,并对其进行2周的心理干预。结果:患者家属的焦虑抑郁情绪在干预后明显好转,且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家属的不良情绪的影响因素包括患者家属年龄、患者住院次数、患者的家庭收入及对疾病的认识程度等。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改善帕金森患者家属的健康状况,探讨心理干预对帕金森患者家属的影响。方法将60例帕金森患者家属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予以心理干预加常规护理;采用自评抑郁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问卷(SAS)分别于心理干预前后对两组患者家属进行评定并作组间比较;所得数据通过SPSS 11.5统计软件采用t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心理干预前,两组患者家属SDS评分和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69 1,P〉0.05;t=0.378 3,P〉0.05);②实施心理干预后,两组患者家属SDS评分和SAS评分的比较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8.702 8,P〈0.01;t=5.594 4,P〈0.01);③干预组患者家属SDS评分和SAS评分在干预前后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t=11.409 2,P〈0.01;t=6.309 2,P〈0.01),而对照组患者家属均无统计学意义(t=1.808 5,P〉0.05;t=1.979 4,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帕金森患者家属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心理干预。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5月衡水市精神病医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一级直系家属7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生活质量问卷对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并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SCL-90各因子评分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且经过住院期间心理干预,SCL-90各因子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心理干预,精神分裂症对患者家属生活负担、生活的影响、身体不适、社交及睡眠质量等方面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普通常人,科学合理的心理干预则能显著改善心理状况,提高患者家属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