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错配修复基因(mismatch repair gene,MMR)蛋白MLH1、MSH2、MSH6、PMS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在临床中的应用。  方法  选取四川省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607例结直肠癌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手术标本中MMR蛋白的表达情况,研究其与临床病理学的关系,并评价其在Lynch综合征和散发性结直肠癌筛查中的价值。  结果  607例患者中MMR表达缺失率为35.58%。MMR蛋白表达缺失的阴性组与表达正常的阳性组,在年龄、性别、肿瘤大小、P53、CD34、D2-40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肿瘤位置、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VEGF、Ki-67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联合检测MLH1、MSH2、PSM2、MSH6蛋白可以作为初步筛选Lynch综合征患者的方法。  结论  对结直肠癌患者的手术标本进行MMR检测,筛查Lynch综合征患者和家族成员,进行管理及干预,可降低部分人群患结直肠癌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筛查结直肠癌DNA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基因缺失两种最常用的检测方法的分析,寻找更为经济有效的检测策略。方法: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并行手术的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组织223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平台检测MLH1、MSH2、PMS2、MSH6的表达缺失情况,PCR-毛细管电泳法检测肿瘤微卫星不稳定(microstatellites instability,MSI)状态。结果:在223例结直肠癌中,27例(12.1%)MMR蛋白表达缺失(MMR deficiency,dMMR),196例(87.9%)MMR蛋白表达完整(MMR proficient,pMMR)。MLH1、MSH2、MSH6和PMS2的缺失率分别为9.0%(20/223)、1.8%(4/223)、2.7%(6/223)和9.4%(21/223)。包含PMS2和MSH6的2种抗体试验筛查dMMR结直肠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与4种抗体试验(MLH1、MSH2、PMS2、MSH6)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相同。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igh,MSI-H)2...  相似文献   

3.
结直肠癌发生的基因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旭东  王亚杰 《现代肿瘤医学》2006,14(11):1462-1464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在我国发病呈上升趋势。近十余年,有很多关于结直肠癌相关基因和基因机制的研究报道。随着研究的进展和很多新的相关基因的出现,对结直肠癌的基因机制认识不断完善。本文对结直肠癌的分类、相关基因以及发病机制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陈涛  严立 《中国肿瘤临床》2013,(12):710-713
  目的   评价hMLH1和hMSH2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经病理学确诊的结肠癌手术切除标本72例, 所有患者在术前均未接受过放疗或化疗, 内镜活检取正常肠黏膜上皮25例。免疫组织化学检测hMLH1和hMSH2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中hMSH2缺失率为88.9% (64/72), 高于正常肠组织中hMSH2蛋白缺失率28.0% (7/25)。hMSH2蛋白缺失率随T分期增加而增加,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622, P < 0.001);hMSH2蛋白缺失率与N分期相关, 有淋巴结转移者的hMSH2蛋白缺失40例, 缺失率达97.6% (40/41), 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hMSH2蛋白缺失率为77.4% (24/31, χ2=7.251, P=0.007)。而hMLH1蛋白缺失率为90.3% (65/72), 高于正常组肠组织中hMLH1蛋白缺失率为32.0% (8/25, χ2=33.847, P < 0.001), 但与肿瘤部位、分期、分化程度均无关。   结论   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存在错配修复基因hMSH2和hMLH1蛋白缺失, 且表达缺失与肿瘤分期有关。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MLH1和hMSH2蛋白表达可以简便、准确地发现错配修复基因的突变, 从而对其后期的治疗和预后判断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FHIT、MLH 1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84例结直肠癌组织中FHIT、MLH 1基因表达。结果 FHIT、MLH 1基因在 84例结直肠癌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48.81%和 92 .86%。FHIT基因水平低或不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无关 (P >0 .0 5 ) ,而与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Dukes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5 ) ;结直肠癌组织中FHIT基因表达与MLH 1基因表达无显著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FHIT基因参与了结直肠癌的演化和进展 ,是结直肠癌的 1个候选抑癌基因 ;结直肠癌组织中FHIT、MLH 1基因表达的关系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究错配修复基因MSH6对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可能发生的机制。方法:根据美国国家生物信息技术中心(NCBI)中MSH6的基因序列构建靶向敲低MSH6的序列shMSH6-1、shMSH6-2和shMSH6-3,采用细胞转染技术敲低结直肠癌细胞中MSH6的表达,通过实时荧光定量 PCR 检测敲低效率并进行慢病毒包装,应用Western blot在细胞系中筛选MSH6高表达细胞系进行后续实验,应用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集落形成能力,伤口愈合和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上皮间充质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MSH6在结直肠癌细胞系中表达上调,其中RKO、SW620、LOVO细胞系上调明显,敲低MSH6明显限制了结直肠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同时导致E-cadherin 蛋白水平增加,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下降。结论:MSH6在结直肠癌中表达上调,敲低MSH6可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并能够逆转EMT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微卫星不稳定DNA标记目前已被广泛用于基因作图的遗传标记、遗传疾病致病基因的连锁分析及基因位点缺失或杂合性缺失的研究。因微卫星不稳定高频型结直肠癌有其特殊的临床特征,因此微卫星不稳定现象对临床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微卫星不稳定现象可能的原因、微卫星不稳定高频型结直肠癌的临床特征及微卫星不稳定现象与抑癌基因的关系作一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9.
齐芸  黄桂林 《现代肿瘤医学》2012,20(7):1477-1480
结直肠癌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某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导致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作为结直肠癌的一种,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约占结直肠癌的5%-15%,HNPCC又称Lynch综合征,其原因主要是错配修复基因(mismatch repair genes,MMR)缺陷,导致MSI,从而引起结直肠癌,近年来其相关研究已受到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组织中错配修复(MMR)蛋白MutL同系物1(MLH1)、MutS同系物2(MSH2)、MSH6和减数分裂后分离时增加2(PMS2)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性,并进一步探讨MMR缺陷(dMMR)结直肠癌组织中4种MMR蛋白之间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03-27-2020-11-27皖南...  相似文献   

11.
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源致癌物进入机体后,需经一系列酶系统代谢活化或转化,成为终致癌物或毒性降低后排出体外。代谢酶的基因多态性使酶的活性有差异,可能为结直肠癌易感性的重要机制。现综述Ⅱ相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结直肠癌易感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抑癌基因及癌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结直肠癌发病主要发病原因,近年研究发现微卫星不稳定成为结直肠癌发病另一重要机制,尤其是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及部分散发性结直肠癌发生的重要原因。微卫星不稳定的结直肠患者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特征,如低分化、黏液腺癌、多位于右半结肠、淋巴细胞浸润明显等。化疗是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后重要治疗手段,氟尿嘧啶类药物为结直肠癌患者化疗的基本药物,因此结直肠癌患者对于氟尿嘧啶类药物敏感性成为患者能否从化疗中获益的重要因素,也成为各位学者的研究热点。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微卫星不稳定及其他分子标记物可预测结直肠癌患者化疗敏感性,同时也可成为判断预后的指标。微卫星不稳定将来可成为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及化疗敏感性的判断因素,也可为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但目前尚需大样本的前瞻性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结直肠癌目前在国内外发病率均逐渐升高,成为危害人类生命的重要疾病,且遗传倾向明显,是目前人类恶性肿瘤中遗传变化最明显的肿瘤。对于结直肠癌的发病研究表明,染色体不稳定(chromosome instability)为结直肠癌发病的主要原因,其机制仍未完全阐明。近年的研究发现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ite instability)为结直肠癌发病的另一重要机制,是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eredi? 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及部分散发性结直肠癌发生的重要原因。目前关于微卫星不稳定的研究不仅于发病机制上,与结直肠癌预后的关系也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3.
错配修复基因与肿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错配修复基因是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HNPCC)综合征的遗传易感基因,HNPCC肿瘤和部分散发性肿瘤的发生相关,该基因突变使细胞的错配修复功能的缺陷,结果出现遗传不稳定,从而易感肿瘤,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Cai Q  Sun MH  Lu HF  Xu XL  Min DL  Zhang TM  Shi DR 《中华肿瘤杂志》2003,25(5):420-424
目的:对中国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的肿瘤组织进行hMSH2和hMLH1,蛋白表达监测及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测。方法:共收集58个符合不同临床诊断标准的家系,对符合Amsterdam标准24个家系(AC组)的38个肿瘤(来自22个家系)、符合日本标准15个家系(JC组)的16个肿瘤(来自12个家系)、符合Bethesda指导纲要的19例患者(BG组)中12例的13个肿瘤组织进行研究。选取5个微卫星位点BAT26、BAT25、D2S123、D5S346和D17S250及单克隆抗体hMSH2和hMLH1用于分析。结果:AC组家系100%表现为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性(MSI-H),其中81.8%(18/22)表现为hMSH2和hMLH1表达异常;JC组家系中,93.3%(14/15)和1/1个腺瘤表现为MSI-H,45.5%(5/11)表现为hMSH2或hMLH1表达异常;BG组家系中,53.8%(7/13)患者肿瘤表现为MSI-H,其中4/7表现hMSH1表达异常。结论:不同临床诊断标准的家系,其肿瘤组织MSI-H阳性和错配修复蛋白表达异常的频率不同,Amsterdam标准和日本标准可较准确地反映肿瘤组织中错配修复缺陷情况,但Bethesda指导纲要也不可或缺。在临床诊断的基础上,合用免疫组化和微卫星不稳定性检测,可以较全面地检测到错配修复缺陷肿瘤。错配修复蛋白表达异常和微卫星不稳定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错配修复基因与散发性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错配修复基因(Mismatch Repair Genes,MMR genes)是细胞内负责对碱基错配进行修复的基因,它们的缺陷导致癌相关基因突变不能及时有效纠正,从而肿瘤易感。近年业发现MMR基因不仅与遗传性肿瘤有关,还与其它许多散发性肿瘤有关,现就其与散发性肿瘤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错配修复缺陷对贝伐珠单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于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应用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和单纯化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患者资料,包括临床病理特征和随访信息,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研究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 OS)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通过多因素COX模型评估对贝伐珠单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预后影响因子。结果: 纳入163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贝伐珠单抗组95例,单纯化疗组68例。队列中123例患者检测MMR (mismatch repair) 状态,其中13例伴有dMMR(MMR-deficient)。贝伐珠单抗组, dMMR患者和无错配修复缺陷(mismatch repair-proficient, pMMR) 患者的中位OS分别为41.0月和24.9月 (HR=0.12, 95%CI: 0.017-0.89, P=0.0013),而单纯化疗组则出现相反的趋势,dMMR患者和pMMR患者中位OS分别为8.8月和19.7月(HR=11.26, 95%CI: 2.7-48.0, P<0.001)。多因素COX模型纳入年龄、CEA值、KRAS基因、MMR状态和治疗分组,MMR状态*治疗分组交互项是本队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Pinteraction=0.037)。结论: 与单纯化疗相比,错配修复缺陷的贝伐珠单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患者总生存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17.
DNA错配修复(mismatchrepair,MMR)是机体内DNA修复机制的一种重要形式,广泛存在于生物体中,在防止基因突变和维持基因组稳定性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最早研究发现错配修复基因突变与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的发生有密切关联。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错配修复基因功能缺失在一部分散发性大肠癌的发生过程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本文就错配修复基因与大肠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优化的全自动免疫组化检测方案提高MLH1和PMS2蛋白免疫组化检测的稳定性.方法:收集2018年至2019年大坪医院结直肠癌手术标本20例,经石蜡包埋、切片、染色,显微镜下观察错配修复蛋白表达的差异.采用Ventana公司生产的BenchMark Ultra,二抗检测系统分别采用UltraView Unive...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与目的: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中国结直肠癌发病率显著升高。各项临床与病理学指标对于结直肠癌的诊断、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判断提供了帮助。探讨错配修复蛋白表达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与Ki-67增殖指数在结直肠癌中的相关性及对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2014年7月—2018年6月收治的234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分析其术前血清标本中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CA)19-9、CA72-4、CA12-5水平及手术标本组织中的Ki-67增殖指数与错配修复蛋白的表达率,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在234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标本中发生错配修复蛋白缺失表达(deficient mismatchrepair,dMMR)的共29例(12.4%),错配修复蛋白正常表达(proficientmismatchrepair,pMMR)的有205例(87.6%)。在临床病理学指标的相关性分析中dMMR组与pMMR组在肿瘤原发部位、分化类型、分期、T分期、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肝转移的关键基因和分子机制,为CRC肝转移的治疗提供潜在靶点和生物标志物。方法: 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从GEO 数据库下载CRC 肝转移基因表达数据集,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 DEG),利用DAVID 在线工具对DEG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构建蛋白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PPI)网络图,筛选出CRC关键基因并进行预后分析。结果: 从183 例CRC组织标本和39 例CRC肝转移组织标本中筛选出321 个DEG,其中上调基因153 个、下调基因168 个。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DEG的功能主要涉及蛋白质激活级联反应、炎症反应、细胞外基质、血小板脱颗粒、补体与凝血级联反应等。PPI 网络图筛选出8 个CRC 关键基因为ALB、APOB、FGA、F2、APOA1、SERPINC1、FGG和AHSG。生存分析发现,SERPINC1、FGG表达高的患者预后不良(均P<0.05)。结论: DEG的生物学功能和信号通路与CRC肝转移的发生发展相关,8 个CRC关键基因可能是CRC肝转移治疗的潜在靶点,SERPINC1、FGG可能成为新的预后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