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解毒复肝灵抑制乙肝病毒母婴宫内传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乙肝病毒 (HBV )的母婴宫内传播 ,目前尚无特殊的治疗方法。自 2 0 0 0年 4月— 2 0 0 2年 4月 ,笔者给予HBV携带的孕前女性口服中药解毒复肝灵片 ,通过降低血清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HBV -DNA)含量 ,以减少HBV母婴宫内传播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选择准备怀孕的 83例女性患者 ,其血清HBsAg、HBeAg、HBcAb均阳性 ,HBV -DNA阳性 ,定量检测(PCR法 )血清HBV -DNA含量在 10 6 0 拷贝 /ml以上 ,肝功能均正常 ,无其他系统疾病。随机分为 3组 ,治疗组 3 0例 ,年龄2 3~ 2 9岁 ,平均 ( 2 5…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乙型肝炎DNA与其免疫标志物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和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分别对收集的250例乙肝患者血清HBV—DNA含量和HBVM进行检测。结果:HBV—DNA复制与HBsAg、HBeAg关系密切。结论:血清HBV—DNA与HBsAg、HBeAg有良好的相关性,两者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乙型肝炎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中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的临床检测意义。方法随机选取进行肝组织活检的CHB患者57例。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入选病例血清中cccDNA值,同时定量检测血清中HBV DNA水平,对比HBeAg阳性组和HbeAg阴性组cccDNA水平,并分析cccDNA与HBV DNA、病理炎症分级、ALT的关系。结果 HBeAg阳性组血清中cccDNA水平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P<0.05);HBeAg阳性组血清中cccDNA与HBV DNA存在正相关关系(P<0.01);cccDNA水平和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及ALT水平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血清中HBV cccDNA定量是评价HBV复制最客观可靠的指标,在CHB诊断及抗病毒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髓干细胞(BMSCs)移植的乙肝肝硬化患者恩替卡韦治疗72周后血清HBsAg、HBeAg及HBV DNA定量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对22例乙肝肝硬化患者给予恩替卡韦抗病毒同时,进行BMSCs移植,在治疗前及治疗中(12,24,48及72周)收集血清,用PCR法进行HBV DNA检测,以COBAXE全自动电化学免疫发光分析系统进行血清HBsAg、HBeAg定量检测。分析恩替卡韦治疗BMSCs移植乙肝肝硬化患者过程中HBsAg、HBeAg及HBV DNA定量值变化的相关性。结果 22例乙肝肝硬化患者治疗过程中HBeAg及HBVDNA定量值均呈下降趋势,呈显著正相关(R=-0.63,P<0.01);随着时间的延长,HBeAg与HBV DNA定量值持续下降,血清HBsAg与HBeAg定量值变化呈负相关关系,(R=-0.487,P<0.01);HBsAg与HBV DNA定量值变化也呈负相关关系(R=-0.358,P<0.01)。结论恩替卡韦治疗BMSCs移植乙肝肝硬化患者中,HBeAg与HBV DNA定量值呈显著相关性,HBsAg定量变化与HBeAg及HBV DNA定量变化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并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与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的HBV–DNA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160例乙型肝炎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患者的血清标志物水平进行检测,采用实施荧光定量PCR对患者的HBV–DNA水平进行检测,观察并分析HBV血清标志物与HBV–DNA含量的关系,乙型肝炎肝硬化与HBV–DNA之间的关系。结果: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组患者HBV–DNA阳性率(73.33 %)高于乙型肝炎e抗体(HBeAb)阳性组(63.16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阳性组(67.8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60例乙型肝炎患者中,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别为132例和28例,132例乙型肝炎患者中检出HBV–DNA阳性111例(84.09 %),2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检出HBV–DNA阳性18例(64.29 %),乙型肝炎患者中检出HBV–DNA阳性率较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检出HBV–DNA阳性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DNA是HBV感染的特异性标志物,在行常规血清标志物检测的过程中,如其检测效果欠佳,则可配合实施HBV–DNA检测,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HBV Pre-S1)抗原和HBV DNA含量的相关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468例乙肝患者HBV血清标志物(HBV-M),HBV Pre-S1抗原,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中HBV DNA含量。结果乙肝患者血清检测标本中,HBV Pre-S1抗原阳性检出率为54.1%,HBV DNA阳性检出率为53.0%,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HBeAg(+)的标本中,HBV Pre-S1抗原阳性检出率为88.3%,HBV DNA的阳性检出率为92.6%,两者间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BV Pre-S1抗原与HBV DNA阳性具有高度相关性,在反映HBV复制方面的敏感性较高,同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拉米夫定联合斯奇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拉米夫定、斯奇康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方法 将 86例乙肝患者分为 2组。治疗组 4 8例用拉米夫定和斯奇康联合治疗 ,对照组 38例仅单独用拉米夫定治疗 ,均治疗 6个月 ,以后再随访 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清乙肝病毒复制指标HBV -DNA和HBeAg的变化 ,以及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ALT)、总胆红素 (SB)的改变。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血清HBV -DNA和HBeAg的阴转率分别为 96 %和 34% ,明显高于对照组 (6 6 %和17% ) ;血清ALT和SB的复常率分别为 90 %和 99% ,明显高于对照组 (5 8%和 6 7% )。治疗组近期观察HBV -DNA阴转的病例无反跳现象 ,对照组有 6例 (19% )反跳转阳性。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拉米夫定、斯奇康联合治疗乙肝的近期效果明显优于单用拉米夫定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sAg定量水平及HBsAg/HBV DNA比值与肝组织病理炎症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3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定量检测血清HBsAg定量。患者均进行肝组织穿刺病理学检查,分析HBsAg、HBsAg/HBV DNA比值与肝组织病理炎症活动度的相关性。结果本研究137例患者中HBeAg抗原阳性102例,阴性35例。HBeAg抗原阳性组患者平均年龄低于HBeAg抗原阴性组,HBsAg定量、HBV DNA载量高于HBeAg抗原阴性组,HBsAg/HBV DNA低于HBeAg抗原阴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BeAg抗原阳性患者血清HBsAg定量与HBV DNA载量、HBsAg/HBV DNA比值成正相关,与ALT呈负相关,HBV DNA载量、HBsAg/HBV比值与ALT呈负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BeAg抗原阳性患者中,HBsAg定量与病理炎症分级呈负相关(r=-0.412,P<0.05),与病理纤维化分级呈负相关(r=-0.315,P<0.05);HBV DNA与病理炎症分级呈负相关(r=-0.415,P<0.05),与病理纤维化分级呈负相关(r=-0.285,P<0.05)。结论 HBeAg抗原阳性慢性乙肝患者HBsAg与HBV DNA呈正相关,HBsAg与病理炎症分级及病理纤维化分级呈负相关,HBsAg、HBsAg/HBV DNA比值及ALT均可作为肝脏炎症程度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与新生儿宫内感染的关系。方法:ELISA法检测孕妇及部分新生儿血清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HBVM),PCR法检测血清及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内HBV-DNA。结果:孕妇HBV感染率为8.63%,HBSAg阳性率为8.19%。结论:孕妇中存在一定的HBV感染,HBV宫内感染与孕妇HBeAg(+)及HBV-DNA(+)有关。  相似文献   

10.
复方六月雪含药血清对HepG2.2.15细胞HBV DNA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士军  林军  焦杨  蒋伟哲  黄仁彬 《中药材》2006,29(12):1338-1339
目的:观察复方六月雪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作用。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法进行实验,复方六月雪含药血清作用于HepG2.2.15细胞,分别在第72 h和144 h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上清液HBV DNA的含量。结果:复方六月雪含药血清在HepG2.2.15细胞培养中可有效地抑制细胞HBV DNA的复制(P<0.05、P<0.01),抑制作用有明显的量效和时效反应关系。结论:复方六月雪含药血清在体外有显著的抗HBV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未予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的乙型肝炎患者,其体内乙肝病毒(HBV)P基因酪氨酸-蛋氨酸-天门冬氨酸-天门冬氨酸(YMDD)变异,对于病毒自身复制及感染者肝脏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未经NA抗病毒治疗的333例HBV感染者血清,检测HBV YMDD变异,及HBV-DNA、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指标。结果:体内病毒发生MDD变异的患者,血清HBV—DNA载量,AST、ALT4值均低于感染病毒未变异的患者(P〈0.05)。结论:变异后的HBV病毒DNA复制能力下降,血清转氨酶低于未变异者,HBeAg阳性者发生HBV YMDD变异率高于阴性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叶下珠提取物在小鼠急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模型中对HBV复制及其抗原表达的影响。方法 C57b/6小鼠尾静脉注射1.3倍HBV真核表达质粒(pHBV1.3),20μg/只,建立小鼠急性HBV感染模型。实验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病毒组及中药高、中、低剂量组,感染后第1日起,给药组分别给予相应剂量药物灌胃,连续3 d。感染后第4日,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水平,PCR检测血清HBV-DNA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HBsAg表达。结果中药各剂量组均能明显降低感染小鼠血清中HBsAg、HBeAg含量,与病毒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高剂量组显著降低血清中HBV-DNA水平,与病毒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中、低剂量组血清HBV-DNA含量降低,但与病毒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高剂量组明显抑制了肝组织了 HBcAg 及 HBsAg的表达(P<0.05)。结论叶下珠提取物明显抑制小鼠急性HBV感染模型小鼠HBV的复制与表达,具有直接抗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健脾疏肝汤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病毒指标(HBV-M、HBV-DNA)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健脾疏肝汤组和对照组门诊和住院病例各50例,治疗组予健脾疏肝汤每日1剂,分2次服,3个月为1疗程;对照组予乙肝清热解毒中剂合乙肝养阴活血中剂,每次各1包,每包各10g,每日3次,3个月为1疗程.两组病例均治疗3个月,随访3个月.结果:治疗组HBeAg、HBV-DNA转阴率分别为38.1%和42%,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观察表明,健脾疏肝汤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能明显抑制HBV病毒复制,减轻肝损害,且未发现健脾疏肝汤有毒副作用,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安全有效的方剂.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芪参清肝汤对拉米夫定抗乙肝病毒治疗应答的影响。方法:将7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1例以芪参清肝汤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对照组38例以拉米夫定治疗,疗程5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乙肝病毒载量、乙肝标志物、肝功能的变化。结果:疗程结束,治疗组与对照组乙肝病毒转阴率(<1 000拷贝/mL)分别为92.68%和76.31%,差异显著(P<0.05)。HBeAg阴转率分别为46.67%和20.69%,差异显著(P<0.05);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33.33%和17.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乙肝病毒变异发生率分别为4.88%和10.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肝功能(ALT,AST,TBil,Alb)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P<0.01)。结论:芪参清肝汤能提高拉米夫定抗乙肝病毒治疗的应答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方解毒救肝汤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将140例血清HBeAg阳性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72例予解毒救肝汤联合拉米夫定联合治疗,对照组68例予拉米夫定治疗,2组疗程均为48周。2组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48周分别检测肝功能、HBV标志物及HBV DNA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血清HBeAg阴转率、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48周后2组AST、ALT、ALB、TBil水平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解毒救肝汤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确切,可明显提高HBeAg阴转率和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提高48周后HBV DNA和ALT复常率。  相似文献   

16.
中药安体维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和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本研究以中药安体维康(Antivirus Compound,ATVC)进行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体外实验和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方法体外实验以HBV-DNA转染细胞系(2.2.15细胞株)为模型.临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0例,对照组57例,观察治疗3个月和6个月时HBV的复制指标阴转率.结果体外实验发现ATVC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的治疗指数分别为31.75和36.27;对HBV-DNA及其复制中间体成剂量依赖性抑制.临床研究发现ATVC对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组HBeAg和HBV-DNA的转阴率分别为47.8%和54.9%;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和6个月时的疗效相似.结论研究表明,ATVC对HBV不论在体内或体外均有明显抑制作用.临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和解汤对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乙肝)临床疗效与T细胞受体Vβ7(TCRVβ7)基因表达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将慢乙肝患者45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和解汤治疗,对照组(15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治疗后TCRVβ7基因表达变化。结果:经过6个月治疗,两组ALT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5例测出TCRVβ7基因表达,并均出现HBV-DNA、HBeAg阴转;对照组无一例测出TCRVβ7基因表达,无一例出现HVB-DNA、HBeAgBE阴转。HVB-DNA、HBeAg未阴转的患者,虽肝功能恢复正常,但无一例测出TCRVβ7基因表达。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两组显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和解汤对TCRVβ7基因表达有调节作用,可能是抑制病毒复制、清除病毒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药制剂愈肝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基本核心区启动子(BCP)变异患者的疗效。方法:用微孔板杂交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联合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VB)BCP变异,变异阳性组(简称P组,46例)和变异阴性组(简称N组,69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愈肝颗粒治疗,观察患才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有关指标。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症状积分显著减低,血清ALT、TBiL水平明显下降。P组HBeAg阴转率(60%)显著高于N组(30%,P<0.05),而HBV-DNA阴转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综合疗效相似。结论:愈肝颗粒能够显著改善CHB患者的症状,降低血清ALT和TBiL水平,同时具有抗HVB作用,且对于BCP变异株感染与野生株感染同等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配合扶正解毒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毒(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HBV)携带者的临床疗效。方法:53例HBV携带者均给予穴位埋线联合扶正解毒颗粒。观察患者血清HBV标志物转化情况。结果:治疗1 a后,HBs Ag阴转率为3.77%,HBe Ag阴转率为49.06%,HBe Ag阴转率为39.62%,HBV-DNA阴转率为33.96%。结论:穴位埋线配合扶正解毒颗粒治疗HBV携带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