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并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与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的HBV–DNA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160例乙型肝炎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患者的血清标志物水平进行检测,采用实施荧光定量PCR对患者的HBV–DNA水平进行检测,观察并分析HBV血清标志物与HBV–DNA含量的关系,乙型肝炎肝硬化与HBV–DNA之间的关系。结果: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组患者HBV–DNA阳性率(73.33 %)高于乙型肝炎e抗体(HBeAb)阳性组(63.16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阳性组(67.8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60例乙型肝炎患者中,乙型肝炎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别为132例和28例,132例乙型肝炎患者中检出HBV–DNA阳性111例(84.09 %),2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检出HBV–DNA阳性18例(64.29 %),乙型肝炎患者中检出HBV–DNA阳性率较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检出HBV–DNA阳性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DNA是HBV感染的特异性标志物,在行常规血清标志物检测的过程中,如其检测效果欠佳,则可配合实施HBV–DNA检测,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输血安全性,评估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与核酸联合检测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分别对医院患者和献血员的标本进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和DNA含量检测。结果:经ELISA法检测,346例医院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阴性62份,其中呈HBV—DNA阳性1例(1.5%);在300份初筛合格的献血员标本中,6例呈HBV—DNA阳性(2%),其中78份HBsAg阴性三项抗体分别阳性的标本检出HBVDNA阳性4例(5.1%),222份ELISA法全阴性的标本检出HBVDNA阳性2例(0.9%)。结论:本地区人群存在HBsAg阴性的HBV感染;乙型肝炎病毒DNA和血清标志物的联合检测,对提高输血安全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聚合酶链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PCR- EL ISA)测定乙型肝炎病毒 DNA(HBV DN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定量 PCR- EL ISA法和 EL ISA法分别检测 2 0 8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的 HBV DNA和 HBV血清标志物(HBVm ) ,3 4份健康体检者作为阴性对照。结果 :血清 HBV DNA含量 >4× 10 6 拷贝 /ml分别是抗 HBc Ig M组、HBe Ag组、抗 HBc组、抗 HBe组和三抗体组 (抗 HBs、抗 HBBe、抗 HBc) ,其 HBV DNA阳性率分别为 10 0 % ,97.75 % ,62 .3 0 % ,41.67% ,16.0 0 %。结论 :PCR- EL ISA法定量检测 HBV DNA具有较强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为临床早期诊断 ,了解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情况 ,判断有无传染性以及药物疗效观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讨论乳胶层析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符合率。 方法:分别用乳胶层析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25例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将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做以分析、比较。结果:125例血清标本中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符合率为:HBsAg符合率98.4% ;HBsAb符合率96% ;HBeAg符合率100% ;HBeAb符合率96% ;HBcAb符合率97.6% ,两种方法检测结果无显著差异。 结论:乳胶层析法简便快速,但存在一定的假阳性或假阴性,不能完全替代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检测,适用于标本初筛查及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与HBV-DNA含量之间的关系,为基层医院在临床的诊断、治疗、预防提供参考价值。方法对568例HBV患者血清标本和40例正常人血清标本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HBVM测定及HBV-DNA荧光定量测定(FQ-PCR)。结果 1组HBsAg、HBeAg、抗HBc阳性(俗称大三阳)185例,HBV-DNA检出率97.29%(180/185),拷贝均数为7.42×107copies/mL;2组HBsAg、抗HBe、抗HBc阳性(俗称小三阳)274例,HBV-DNA检出率51.82%(142/274),拷贝均数为3.84×106copies/mL;3组HBsAg、HBeAg阳性24例,HBV-DNA检出率100%(24/24),拷贝均数为6.23×107copies/mL;4组HBsAg、抗HBc阳性43例,HBV-DNA检出率34.88%(15/43),拷贝均数为2.38×105copies/mL;5组抗HBs、抗HBe、抗HBc阳性18例,HBV-DNA检出率为11.11%(2/18),拷贝均数为4.25×103copies/mL;6组抗HBs、抗HBc阳性15例,HBV-DNA检出率6.66%(1/15),拷贝均数为2.31×103 copies/mL;7组抗HBc阳性9例,HBV-DNA检出率11.11%(1/9),拷贝均数为1.56×103copies/mL;8组为正常人血清,HBVM全阴,HBV-DNA检出率0(0/40),拷贝均数小于103copies/mL。结论正确合理地分析HBV血清学类型,与运用FQ-PCR技术动态检测HBV-DNA含量有助于临床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这对提高基层医院诊疗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与HBV-DNA定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FQ-PCR)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我院604例乙肝血清标本进行HBV-DNA定量检测及血清免疫学检测,分析5种常见模式的HBV-DNA含量及HBV阳性率。结果:1组(HBsAg,HBeAg,抗-HBc)HBV阳性率为92.12%,HBV-DNA含量为7.76±1.021gCopies/mL,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结论:HBV-M与HBV-DNA定量检测具有显著相关性,临床联合检测有助于乙肝病毒感染诊断,对提高临床疗效、判断患者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 -PCR)首先由美国的Ap pliedBiosystems公司于 1996年推出 ,该技术实现了PCR从定性到定量的飞跃 ,融会了PCR的高灵敏性、DNA杂交的高特异性和光谱技术的高精确定量等优点 ,有效地解决了其他方法很难处理的PCR污染的问题 ,尤其在检测HBV -DNA中的应用越  相似文献   

8.
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两种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将胶体金免疫层析试验测定试纸条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 Ag)法与 EIA法进行应用和灵敏度比较 ,为检验人员选择 HBs Ag检测方法和广大临床医生对 HBs Ag的报告结果判断提供参考信息。方法 :对 116 8份门诊血清标本用两种方法同时检测 ,对其阳性、阴性检测结果进行比较 ,并选择 30份 A值较高的阳性标本进行 10倍梯度稀释 ,比较两种方法的灵敏度。结果 :GCA法稳定、快速 ,但灵敏度不如 EIA法 ,且偶有假阳性发生 ,低滴度的阳性标本易漏检。结论 :GICA法不适用于常规肝功能试验中的 HBs A g检测 ,只能用于急诊和献血员的筛选 ,且应与 EIA法结合进行双检  相似文献   

9.
乙肝血清标志物是临床常用的检测项目,常用的检测方法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在日常工作中,影响其检测的因素较多,常出现一些临床和实验室解释困难的结果或者在不同的医院甚至同一医院内结果不具有可比性,因此保证ELISA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现就其ELISA法检测乙肝血清标志物在实际操作中易出现的问题和质量控制措施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苷酸 (HBV–DNA)的价值。方法:选取安阳市肿瘤医院 2018 年 1 月至 2021 年 4 月期间收治的 145 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其均 接受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检测以及 FQ–PCR 技术检测血清 HBV–DNA。比较不同 HBV–M 患者血清 HBV–DNA 水平以及不同病情患者 HBV–DNA 水平。结果: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 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 E 抗体(HBeAb)、HBcAb 阳性患者的 HBV–DNA 水平低,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F = 1.052,P = 0.339);HBsAg、HBeAg、HBcAb,HBsAg、HBeAg,HBsAg、HBeAb,HBsAg、HBsAb、HBcAb, HBsAg、HBsAb、HBcAb 阳性患者的 HBV–DNA 水平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4680.180,P < 0.001);重度患者的 HBV–DNA 水平显著高于中度和轻度患者,且中度患者显著高于轻度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采用 FQ–PCR 技术检测患者的 HBV–DNA 水平,可反映乙型肝炎患者病情程度以及疾病类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 MEIA在检测 HBV标志物特殊表达模式中的意义 ;MEIA与 EL ISA检测法在上述特殊表达模式中的符合率。方法 :ELISA法检测患者 H BV血清标志物 ,选择 10 0份有特殊表达模式的血清标本以 MEIA复检之 ,观察两者的异同。结果 :MEIA对 HBs Ag、抗 -H Be、抗 -HBc的检出率明显高于 EL ISA法 ,P分别 <0 .0 5 ,<0 .0 0 5 ,<0 .0 0 5 ;H Bs Ag和抗 -HBs同时阳性组两种方法检测的符合率最高 75 % (2 7/36 ) ;HBs Ag和 HBe Ag阳性抗 -HBc阴性组两种方法检测的符合率为 6 2 % (16 /2 6 ) ;HBV标志物与临床表现不符组两种方法检测的符合率为 11% (1/9) ;EL ISA检测单项阳性组两种方法检测符合率低。结论 :EL ISA与 MEIA两种检测方法存在差异 ,MEIA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和重复性好的特点 ,在某些情况下建议使用 MEIA检测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氧化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及其与HBV负荷的关系。方法:4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给予氧化苦参碱和一般护肝药物)23例,对照组(仅给予一般护肝药物)21例。以聚合酶链反应(PCR)法一量测定血清HBV水平,分析不同疗效与不同血清HBV负荷的关系。结果:氧化苦参碱肌肉注射慢性乙型肝炎3个月(0.4g/d),HBVDNA及HBeAg转阴率均为43.47%,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HBVDNA定量水平从10^6.83±1.27copy/ml降至10^3.35±3.08copy/ml,治疗后HBeAg转阴的患者,其治疗前血清HBVDNA定量水平(10^6.30±1.42copy/ml),明显低于未转阴者(10^7.23±1.23copy/ml)。结论:氧化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效,治疗前血清HBVDNA水平较低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3.
Although the approved hepatitis B virus (HBV)‐polymerase inhibitors (e.g., lamivudine) often lead to drug‐resistance, several natural products have shown promising efficacies. Though Aloe vera (AV) gel and its constituents are shown inhibitors of many viruses, their anti‐HBV activity still remains elusive. We therefore, tested the anti‐HBV potential of AV extract and its anthraquinones in hepatoma cells, including molecular docking, high‐performance 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HPTLC), and cytochrome P450 (CYP3A4) activation analyses. Our anti‐HBV assays (HBsAg/HBeAg Elisa) showed maximal inhibition of viral antigens production by aloe‐emodin (~83%) > chrysophanol (~62%) > aloin B (~61%) > AV extract (~37%) in HepG2.2.15 cells. Interestingly, the effect of aloe‐emodin was comparable with lamivudine (~86%). Moreover, sequential treatment with lamivudine (pulse) followed by aloe‐emodin (chase) enhanced the efficacy of monotherapy by ~12%. Docking (AutoDock Vina) of the anthraquinones indicated strong interactions with HBV‐polymerase residues that formed stable complexes with high Gibbs's free energy. Further, identification of aloe‐emodin and aloin B by validated HPTLC in AV extract strongly endorsed its anti‐HBV potential. In addition, our luciferase‐reporter gene assay of transfected HepG2 cells showed moderate induction of CYP3A4 by aloe‐emodin. In conclusion,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n anti‐HBV potential of AV–derived anthraquinones, possibly via HBV‐polymerase inhibition. Of these, although aloin B exhibits novel antiviral effect, aloe‐emodin appears as the most promising anti‐HBV natural drug with CYP3A4 activating property towards its enhanced therapeutic efficacy.  相似文献   

14.
肺癌患者外周血骨桥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骨桥蛋白检测在肺癌患者临床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不同临床TNM分期的肺癌患者120例作为肺癌组,同期肺炎性假瘤患者23例作为疾病对照组,49例门诊体检正常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血清骨桥蛋白水平检测。同时对其中67例临床治疗有效的肺癌患者行治疗前后(放化疗或手术前后)该肿瘤标志物血清水平比较。结果血清骨桥蛋白水平在Ⅰ~Ⅱ期患者中为(73.7±32.9)μg/L,在Ⅲ期患者中为(144.6±44.7)μg/L,在Ⅳ期患者中则可达(395.8±105.2)μg/L,不同TMN分期患者间血清骨桥蛋白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均<0.05)。67例治疗有效者血清平均骨桥蛋白水平由治疗前的(61.27±18.38)μg/L降至治疗后的(32.06±11.53)μg/L,治疗前后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随着肺癌的转移以及恶性程度增高,人骨桥蛋白血清水平逐步升高,经治疗缓解的肺癌患者血清中骨桥蛋白水平下降明显,说明骨桥蛋白血清水平是一个较好的评价肺癌进展程度的血清学指标,且有助于临床对肺癌临床疗效的评判。  相似文献   

15.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及其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医现代化研究过程中,越来越多地应用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作为一项重要的研究工具,亦被不断地用于中医药的研究。荧光定量PCR是在PCR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高度灵敏的核酸定量技术,在PCR反应体系中计入荧光染料或荧光探针,利用荧光信号积累实时监测整个PCR反应进程,最后通过标准曲线对未知模板进行定量分析,具有操作简便、快速高效,高通量而且高敏感性等特点,极大地克服了原有PCR技术的不足,目前该技术已逐渐成为中医药研究中的重要手段。本文概述了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在中医诊断、中医药理研究、中医证实质研究和针刺作用机制研究中的应用。通过文献研究表明: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可以从分子基因水平探讨方剂或单味药及有效成分在组织、细胞及至分子层次上的作用机制,了解药物作用部位及靶点。探讨中医证候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并为阐明其生物学本质提供了新思路。使我国传统中医药体系的科学性在分子生物学的基因水平上得到了初步的验证。这些研究思路和方法为中医药的研究提供了借鉴,实时荧光定量PCR有望更广泛的应用于中医药研究中。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凉血滋肾益气法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中表面分子表达水平及外周淋巴T细胞亚群等的影响,研究该中医治法对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抑制和清除病毒的作用,为防治病毒性乙型肝炎提供新思路。方法:将158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对照组78例,两组予常规保肝治疗,对照组加用中药颗粒模拟剂口服,治疗组加用凉血滋肾益气中药颗粒口服。结果:治疗24周后,两组患者肝功,HBV-DNA,树突状细胞及外周淋巴T细胞亚群增殖均有明显改善,其中两组肝功指标改善情况无明显差异;治疗组24周后HBV-DNA明显降低,HBV-DNA水平下降1 log10,2 log10分别为51.25%,31.25%,与对照组33.33%,14.10%相比有显著差异性(P0.05),但阴转率无显著性差异。HBe Ag阴转率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性,HBe Ag血清学转换比例未能优于安慰剂对照组。治疗组DCs表面分子表达水平,DCs分泌IL-12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对淋巴细胞亚群的增殖,主要是提高了CD4+,降低CD8+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凉血滋肾益气法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DC、淋巴细胞亚群免疫调节细胞有积极影响,能明显降低HBV-DNA载量,提高HBe Ag阴转率,可能与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激发调动患者的T淋巴细胞免疫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索一种检测患儿肺炎支原体(MP)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ELISA法、斑点金免疫渗滤法(DIGF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分别测定患儿的MP。结果在71例培养或补体结合试验(CFT)阳性的标本中FQ-PCR阳性率为92%(65/71),DIGFA法MP-IgM阳性率为72%(51/71),ELISA法MP-IgM阳性率为70%(50/71)。FQ-PCR阳性率与ELISA和DIGFA二法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DIGFA法阳性率和ELISA法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培养或CFT阴性的43例咳嗽发热患者MP均为阴性。结论DIGFA联合FQ-PCR检测肺炎支原体具有快速、方便、准确的特点,可以满足临床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从细胞信号传导角度探讨脾虚证的免疫病理机制并为之建立相应的实验方法。方法:建立固相 ELISA 法,分别检测利血平脾虚模型小鼠及临床脾虚患者淋巴细胞蛋白酪氨酸激酶(PTK)活力。结果:新建的 ELISA 法简便可靠,敏感易行。应用该方法研究发现:脾虚模型小鼠脾淋巴细胞浆及膜性 PTK 活力均显著降低;脾虚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胞浆PTK 活力同样明显低于健康人。结论:脾虚证淋巴细胞内 PTK 活力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